季玉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13.16 KB
- 文档页数:16
隧道工程施工实例分析报告一、项目背景隧道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连接城市交通、国家交通的重要通道。
隧道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风险性和技术性等特点,需要具备专业化的施工团队和先进的施工技术。
本报告以某隧道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总结经验教训,提升隧道工程施工水平。
二、项目概况该隧道工程位于某省某市,全长5000米,设计为双洞两车道,是连接两个城市的重要通道。
该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包括岩石、软土、泥岩等多种地层,设计标准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三、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隧道工程施工组织形式为总包分包制,总包负责整体施工,包括采购、施工管理等,分包负责具体施工工作。
2. 施工管理项目部设立了专门的施工管理团队,分工明确,组织协调工作顺畅。
施工管理团队负责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施工过程1. 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图纸编制、设备采购、人员招募等。
勘察设计工作对地质条件、设计要求等进行了详细调查,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2. 爆破施工隧道工程采用了爆破法进行开挖,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爆破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同时,利用先进的爆破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支护施工支护工作是隧道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对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施工中采用了钢拱架支护、喷射混凝土等技术,保证了隧道的稳固和安全。
4. 地下水处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工程面临较大的地下水压力,需要进行地下水的抽排和处理。
采用了抽水井、隧道排水系统等设施,有效控制了地下水位。
5. 通风系统建设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通风系统的建设尤为重要,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和作业环境的舒适。
通过通风系统,有效排出尘土、废气,保证了施工进度。
六、施工质量与安全1. 施工质量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是保障工程保质保量完成的基础,需要从地质勘查、设计、施工过程等多个环节严格把控。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案例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地下工程,如地下室、地下隧道、地下管线等,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地下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安全隐患多,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以某地铁隧道工程为例,分析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
一、工程概况某地铁隧道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区域,隧道全长约3公里,采用钻爆法施工。
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中风化砂岩、泥岩,地质条件复杂。
工程主要包括隧道开挖、支护、衬砌、排水等施工内容。
二、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关键环节1. 隧道开挖隧道开挖是地下工程施工的基础,开挖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工序的进行。
本工程采用钻爆法施工,关键在于合理设计爆破方案,确保开挖轮廓准确,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2. 支护施工支护施工是保证隧道稳定的重要环节。
根据地质条件,本工程采用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钢拱架等联合支护方式。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锚杆长度、注浆压力等参数,确保支护效果。
3. 衬砌施工衬砌施工是隧道工程的关键环节,关系到隧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本工程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施工中要控制好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等环节,确保衬砌质量。
4. 排水施工地下工程排水是防止隧道涌水、涌砂的关键。
本工程采用排水沟、排水泵站等排水设施,施工中要确保排水系统畅通,降低隧道内水位,保证施工安全。
三、注意事项1. 施工安全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较大,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
本工程采用施工现场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确保施工安全。
2. 环境保护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本工程采用绿色施工技术,降低噪音、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确保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 质量控制地下工程施工质量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要严格把控施工质量。
本工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施工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地铁隧道工程施工案例一、工程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地铁作为一种大容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工具,成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途径。
在某大城市,为了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决定修建一条新的地铁线路,该线路全长约20公里,包含15座车站,其中有一段长约3公里的隧道需要进行施工。
二、工程难点1. 地质条件复杂: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砂卵石地层、粘土地层和岩土地层,地质条件复杂,给施工带来了较大难度。
2. 隧道断面大:隧道断面尺寸为8米宽、9米高,属于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稳定性和安全。
3. 环境保护要求高:隧道沿线附近有居民区、公园等敏感区域,对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扬尘、废水等环保指标有较高要求。
4. 施工空间受限:隧道两侧空间有限,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施工,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
三、施工技术及措施1. 地质勘察与支护: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层分布和地质条件,根据不同地层采用相应的施工措施。
针对砂卵石地层,采用地表注浆加固措施;针对粘土地层,采用地下连续墙+降水井施工工艺;针对岩土地层,采用爆破法+初期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式。
2. 隧道开挖与支护: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等构件,二次衬砌采用模筑混凝土。
隧道开挖采用机械化作业,使用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确保开挖效率和质量。
3. 环保措施:施工过程中,采用封闭式施工,设置噪音隔离罩、洒水降尘装置等,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废土及时清运。
4. 施工组织与管理: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演练,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四、工程成果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施工,该地铁隧道工程顺利完工,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提高了市民出行效率,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管状立柱在地下工程中的使用案例分析引言:地下工程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管状立柱作为一种新型的地下工程支护方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案例,探讨管状立柱在地下工程中的使用情况、效果以及优势。
案例一:地铁隧道工程地铁隧道工程是地下工程领域中最常见的一种,使用管状立柱旨在解决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下沉、水土流失等问题。
以北京地铁10号线为例,使用了管状立柱作为隧道周围的支护结构,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的稳定性。
通过实际使用效果来看,管状立柱在这个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功地保护了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的安全,为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案例二:隧道衬砌工程隧道衬砌是地下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在隧道周围形成稳定的防护结构。
传统的隧道衬砌方式是使用混凝土进行施工,但由于混凝土工艺的限制,长时间的施工周期和高成本成为了阻碍工程进展的因素。
而使用管状立柱作为隧道衬砌的新方式,能够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和降低施工成本。
在山东省潍坊市地铁工程中,采用管状立柱进行隧道衬砌工作,省去了传统方式的露天浇筑和等待混凝土凝固的时间。
经过实际的应用,管状立柱衬砌结构不仅满足了工程设计要求,而且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和施工难度。
案例三:地下车库工程地下车库是城市中常见的一个地下工程,其使用管状立柱的目的在于加固地下结构,提高承载能力,以适应日益增加的车辆数量。
在广州市的一个地下车库工程中,使用了管状立柱进行承载结构的加固。
通过管状立柱的支撑,整个地下车库工程得到了有效的加固,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防止地基沉降等问题,同时还提高了地下车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案例四:地铁站台工程地铁站台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对于城市居民的地铁出行至关重要。
而地下施工中,使用管状立柱能够有效解决地面沉降、地层承载等问题,确保站台的稳定性。
以上海地铁11号线为例,管状立柱作为站台支护结构,在地铁运行时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过江隧道大型泥水盾构刀具使用与管理
季玉国;杨荣斌
【期刊名称】《隧道建设》
【年(卷),期】2016(036)007
【摘要】为了进一步推进和提高我国大型泥水盾构刀具的使用与管理水平,解决其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南京长江隧道、南京扬子江隧道、南京地铁3号线和10号线过江单洞双线隧道等大型泥水盾构施工为背景,通过对复合地层盾构掘进施工刀具使用的分析总结,提出了刀具管理的前期设计、过程使用管理、刀具检查更换、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恢复掘进注意事项等刀具使用系统管理理念,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盾构施工刀具管理提供指导与借鉴。
【总页数】4页(P877-880)
【作者】季玉国;杨荣斌
【作者单位】上海建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上海 200031;上海建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上海 2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
【相关文献】
1.地铁过江隧道大型泥水盾构接收方式研究 [J], 贲志江;杨平;张旭辉;王升福
2.大直径泥水盾构常压刀盘温度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以杭州望江路过江隧道工程为例 [J], 房中玉
3.大直径泥水盾构常压刀盘温度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以杭州望江路过江隧道工程为例 [J], 房中玉
4.过江隧道大型泥水盾构接收施工工艺 [J], 武孝徽
5.地铁过江隧道大型泥水盾构的水中接收技术 [J], 贲志江;杨平;陈长江;王升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大直径盾构隧道数据统计及综合技术现状与展望
代洪波;季玉国
【期刊名称】《隧道建设(中英文)》
【年(卷),期】2022(42)5
【摘要】通过对国内大直径盾构隧道进行统计可知,截至2021年底,国内开工修建的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共118项(含超大直径盾构隧道61项)。
同时,对国内大直径盾构隧道在勘察规划、工程设计、装备制造、规范、材料和施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技术现状调查分析,总结目前大直径盾构隧道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隧道设计标准化、盾构装备国产化与再制造、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关键技术及施工技术管理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指出今后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和盾构装备应尽可能遵循标准化的原则,向着标准统一、施工安全、高效率、高质量、高智能方向发展,以期为推动我国大直径盾构隧道综合技术走向成熟起到积极作用。
【总页数】27页(P757-783)
【作者】代洪波;季玉国
【作者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
【相关文献】
1.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现状及展望(第3讲)——盾构隧道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2.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现状及展望(第3讲)——盾构隧道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3.盾构隧道施
工技术现状及展望(第1讲)——盾构隧道基本原理及在我国的使用情况4.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现状及展望(第2讲) --盾构隧道技术问题和施工管理5.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现状及展望(第2讲)——盾构隧道技术问题和施工管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