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传染病的特征总结

常见传染病的特征总结

常见传染病的特征总结
常见传染病的特征总结

疾病病原体病原体特点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易感/发病人群流行好发时间空间分布感染后免疫/

血清型

潜伏期致病因素及特点用药/疫苗

甲肝HAV 微小RNA病毒;抵

抗力强

隐性感染者

(无病毒携带

状态)

粪-口传播急性感染秋冬季

永久性免疫

(仅1个血清

型)

30d

短暂病毒血症、

细胞免疫

干扰素类+腺苷

类似物/甲肝疫

乙肝HBV DNA病毒;Dane

颗粒;逆转录复制

急、慢性乙型

肝炎患者和病

毒携带者

母婴(垂直传

播为我国主要

模式)、体液

&血液

抗HBs阴性者/6个

月以后的儿童及青

少年;婴幼儿

慢性感染;

散发

我国、东南

1~6M;

平均3M

机体免疫应答,

尤其是细胞免疫

应答

干扰素类+腺苷

类似物/乙肝疫

丙肝HCV毒;第一个利用分

子生物学技术发现

的病毒急、慢性丙肝

患者和慢性

HCV携带者

类似乙肝;肠

道外传播(血

液&体液)

人群普遍易感慢性感染6个基因型

2W~6M

;平均

40d

INF-α+利巴韦

丁肝HDV 单股环状闭合负链

RNA病毒;缺陷病

毒,必须依赖嗜肝

DNA病毒才能复制

及 引起肝损伤

与乙肝相似

播;混合感染

(未受HBV感

染的人群);

重叠感染(已

受HBV感染的

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重

叠感染、同时感染

形式

慢性感染仅1个血清型4~20W

干扰素类+腺苷

类似物

戊肝HEV 单股线状正链 RNA

病毒

与甲肝相似粪-口传播急性感染冬春季高峰

无终身免疫作

用;无预防性

疫苗

2~9W;

平均6M

与甲肝相似

干扰素类+腺苷

类似物

麻疹麻疹病毒单链RNA;耐寒耐

干燥,对热、紫外

线及一般消毒剂敏

发病前2天至出

疹后5天内均具

有传染性;前

驱期传染性最

呼吸道飞沫传

播、密切接触

6个月至5岁小儿

间流行。成人感染

临床表现重,但并

发症轻

传染性很强冬春季

仅有一个血清

6~21D,

平均10D

病毒直接作用·全

身迟发超敏反

应;2次病毒血

对症/麻疹减毒

活疫苗

水痘VZV病人呼吸道飞沫、

直接接触

人群普遍易感;成

人感染症状重,易

并发水痘肺炎

传染性极强冬春季

病后可获持久

免疫力;仅一

个血清型

10~24D

,以

14~16D

多见

2次病毒血症;

皮肤病变主要在

表皮细胞层;可

见嗜酸性包涵体

的多核巨细胞

阿昔洛韦/水痘

减毒活疫苗

带状疱疹潜伏于人

体感觉神

经节的

VZV

水痘和带状疱

疹患者

呼吸道或直接

接触(潜伏期

感染再激活)

普遍易感愈后易复发

神经节炎症,肋

间神经、三叉神

经支配皮肤区

域,胸段最常

见;包涵体

止痛、抗病毒

、预防激发感

染、阿昔洛韦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

单股RNA病毒;S

抗原(早期诊

断),V抗原

早期患者和隐

性感染者

飞沫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1~15岁少年儿

童,学龄前儿童

高度传染性冬春季

可获较持久免

疫力;1个血

清型

14~25D

,平均

18D

2次病毒血症;

系统性多器官受

累,腮腺非化脓

性炎症;血尿中

淀粉酶增高

腮腺炎减毒活

疫苗

肾综合出血热汉坦病毒

(1型 汉

滩病毒;2

型 汉城病

毒)

负性单链RNA病

毒;通过M基因编

码的膜蛋白侵入人

(我国)黑线

姬鼠、褐家鼠

呼吸道传播

(主要)、消

化道传播、接

触传播、垂直

传播、虫媒传

播 (五种全

占)

普遍易感/男性青

壮年农民和工人发

病率高

11月~1月

高峰

亚洲、欧

洲;我国最

重(除青海

和新疆,均

有发病)

20种以上血清

4~46D,

一般

7~14D,

2W多见

小血管和肾脏病

变最明显

利巴韦林/沙鼠

肾灭活疫苗

(一型)、地

鼠肾灭活疫苗

(二型)、乳

鼠脑纯化汉坦

病毒灭活疫苗

(一型)双链DNA病毒;潜

伏于脊髓背侧神经

和三叉神经节

流行性乙型脑

炎乙型脑炎

病毒

单股正链RNA;黄

病毒科;E蛋白(主

要抗原成分)、M

蛋白

猪;人畜共患三带喙库蚊

普遍易感(多数呈

隐性感染)/10岁

以下,以2~6岁组

发病率最高

高度散发

7、8、9三

个月

东南亚和西

太平洋地区

因隐性感染而

获得免疫力

4~21D

(2W)

,一般

10~14D

大脑皮层、基底

核、视丘最严重

灭活或减毒疫

苗;接种三次

可获得持久免

疫力;接种在

流行前一个月

完成

狂犬病狂犬病毒单股负链RNA;形

似子弹;易被紫外

线、碘酒、高锰酸

钾等灭活;G结构

基因编码糖蛋白,

与乙酰胆碱受体结

合——嗜神经性

病犬;人兽共

咬伤传播

普遍易感/兽医与

动物饲养员尤其易

3M内发

急性弥漫性脑脊

髓膜炎;大脑基

底海马回、脑干

及小脑最明显;

内基小体

综合治疗为主/

狂犬病疫苗;

暴露前预防:3

次;暴露后预

防:5次;严重

咬伤:10次;

接种半年后再

被咬伤——全

程注射

AIDS HIV 双股单链RNA病

毒;我国多见HIV-

1型;对外界抵抗力

低,对热敏感

HIV感染者和艾

滋病人、窗口

期(2~6周)感

染者

性接触、血液

和血制品、母

婴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15~49岁占80%

平均9年

破坏CD4阳性T

细胞

HAART

严重急性呼吸

综合征SARS冠状

病毒

单股正链RNA患者

呼吸道(短距

离飞沫传播)

(主要)、消

化道传播、直

接传播

普遍易感/青壮年

居多

人口密集的

大城市

1~16D,

常为3~5

流行性斑疹伤

寒普氏立克

次体

胞培养基上生长;

对热、紫外线及一

般消毒剂均敏感,

不耐热;耐低温和

干燥。在小血管和

毛细血管内繁殖

病人

体虱叮咬传

播,头虱次之

普遍易感冬春季节寒冷地区

获相当持久的

免疫力

10~14D

(5~23D

血管病变、毒血

症、免疫变态反

应。小血管炎;

斑疹伤寒结节

地方性斑疹伤

寒莫氏立克

次体

与上相似,用补体

结合试验或立克次

体凝集试验区别

家鼠鼠蚤叮咬传播普遍易感全球散发

获强而持久地

免疫力

1~2W

与上相似,但病

变较轻,血栓形

成少见

伤寒伤寒杆菌养基中生长;菌体

抗原(O抗原)和

鞭毛抗原(H抗

原)

带菌者、患者

粪-口途径;水

源被污染最重

要,事物被污

染为主要途径

未患过伤寒和未接

种过伤寒菌苗的个

体/学龄期儿童和

青少年发病多见

夏秋季

较稳固的免疫

3~60D,

通常

7~14D

结(伤寒肉芽

肿);侵入回肠

淋巴结,2次菌

血症

副伤寒副伤寒甲

、乙、丙

杆菌

甲、乙病变表

浅,皮疹出现

早;甲:复发率

高、并发症少

见;丙:脓毒血

症多见,热型不

规则

多西环素

3代喹诺酮、3

代头孢(儿童

及孕妇)/伤寒

菌苗

霍乱霍乱弧菌

。有疾病

性的:O1

群(古典

生物型、

埃尔托生

物型)、

O-139型

(有荚

膜)

G(-)。逗点状,粪

便涂片“鱼群”样

。菌体O抗原(耐

热),鞭毛H抗原

(不耐热),对热

、干燥、酸、消毒

剂敏感。耐碱

病人和带菌者

病人和带菌者

的粪便或排泄

物污染水源或

食物

普遍易感(隐性感

染居多),成人为

主,男多于女

爆发

夏秋季,

7~10月为

我国沿海一

可获一定免疫

1~3D

霍乱肠毒素(外

毒素)、内毒素

……鞭毛运动、

粘蛋白溶解酶、

粘附素

细菌性痢疾志贺杆菌G(-),有菌毛,无

鞭毛,抵抗力弱

急、慢性菌痢

病人和带菌者

粪-口途径普遍易感/儿童终年散发夏秋季易反复复发1~4D

(志贺菌素)

(有肠毒性、神

经毒性和细胞毒

性);直肠和乙

状结肠的炎症与

溃疡

环丙沙星/口服

活疫苗

白喉白喉杆菌G(+);Y、L、V型

或栅栏状,异染颗

粒;对湿热及化学

消毒剂敏感,阳光

直射下仅能存活数

小时

病人和白喉带

菌者

呼吸道飞沫

普遍易感(锡克试

验Schick test,可

检验人群免疫力)

散发为主冬春季免疫力持久

1~7D,

多为

2~4D

外毒素(人类发

现的第一个细菌

毒素);白喉假

膜;病理改变:

中毒性心肌炎和

白喉神经炎

青霉素G/百白破PDT

百日咳百日咳杆

G(-)

百日咳患者、

隐性感染者和

带菌者(潜伏

期末到病后卡

他期2~3周传染

性最强)

呼吸道飞沫

普遍易感(5岁以

下小儿易感性最

高)

散发冬春温带、寒带

不能获得终生

免疫

2~21D,

平均

7~10D

内毒素、外毒

素;支气管和细

支气管上皮细胞

纤毛麻痹和细胞

变性坏死以及全

身反应

红霉素/百白破PDT

猩红热A组β型链

球菌

G(+);含血培养基

上生长;M蛋白

(对中性粒细胞和

血小板都有免疫毒

性作用)

患者和带菌者

(咽峡炎患者

为重要传染

源)

空气飞沫传播普遍易感/儿童冬春季温带

对不同型的链

球菌感染无保

护作用,无交

叉免疫

1~7D,

一般

2~3D

细菌本身、毒素

、蛋白酶

青霉素

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脑膜炎奈

瑟氏球菌

(90%以

上为A、B

、C,3个

亚群)

G(-);肾形双球

菌;体外能产自溶

带菌者和发病

10D内的流脑病

呼吸道直接传

普遍易感(隐性感

染率高)/5岁以下

儿童(6M至2Y的

婴幼儿)

A型为主

(1M抬

头,2M

升,

3M4M是

高峰,5M

下降)

持久免疫力;

各群有交叉免

疫,但不持久

青霉素G/脑膜

炎A群多糖疫苗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

G(-);穿透力强

鼠(南方稻田

型)、猪(洪

水型或雨水

型)

直接接触病原

普遍易感/青壮年

稻田型

(鼠)、雨

水型(猪与

犬)、洪水

型(猪)

夏秋季

西南和南方

各省

可获较强同型

免疫力/200多

个血清型

7~14D

入内脏器官;病

变广泛,主要是

毛细血管损伤所

致的严重功能紊

青霉素/灭活全

菌疫苗

肠阿米巴病复期病人及无

症状包囊携带

者粪便中持续

排出包囊

进口感染

普遍易感/营养不

良、免疫力低下及

接受免疫抑制剂治

疗者

夏秋季

热带、亚热

带及温带

可重复感染3W近端结肠、盲肠

甲硝唑、二氯

尼特(最有效

杀包囊)

阿米巴肝脓肿

肝脓肿中央大量

巧克力酱坏死物

甲硝唑溶组织内

阿米巴

滋养体(寄生型)

、包囊(感染形

态)

疟疾疟原虫

(间日疟

原虫、卵

形疟原虫

、三日疟

原虫、恶

性疟原

虫)

红细胞外期(裂体

增值阶段)、红细

胞内期(无性繁殖

阶段)。裂殖体—

—>红细胞——>

红细胞破裂——>

裂殖子——>发育

为滋养体——>发

育为裂殖体

疟疾患者和带

疟原虫者

雌性按蚊叮

咬,我国为中

华按蚊

普遍易感

间日疟为主

(云南和海

南为间日疟

、恶性疟混

合流行);

全球致死的

寄生虫病的

第一位

热带和亚热

无交叉免疫

13~15D

(间日疟

、卵形

疟);

24~30D

(三日

疟);

7~12D

(恶性

疟)

先侵入肝,再侵

入红细胞,红细

胞成批破裂而发

病。间日疟和卵

形疟侵入较年轻

的红细胞,恶性

疟侵入任何阶段

的红细胞,三日

疟侵入较衰老的

红细胞(贫血最

轻)

杀灭红细胞内

裂体增殖疟原

虫:氯喹、青

蒿素(凶险疟

疾的抢救);

杀灭红细胞内

配子体和迟发

子孢子:伯氯

喹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