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实际分析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36.59 KB
- 文档页数:1
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德育的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内容。
德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层次:一是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三是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教育等。
依据这一层次划分,我国小学德育内容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
基本道德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
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
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
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等。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
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
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
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砸、抢等犯罪行为反而成为合乎道德的"正义"行动。
这一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育实际中决不可以轻易忘记。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
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
当然,文明行为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行为应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
否则,一些人学会了"彬彬有礼"、衣着讲究,给人一种很有"教养"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仍可能是虚伪、狭隘、自私和粗鲁的人。
所以文明行为教育应当同个体的精神培育结合起来。
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学校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
思想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学校德育的目标是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学校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树
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健康成长。
其次,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
学校
要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友爱互助,礼貌待人,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文明礼仪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使
他们成为有礼貌、有素质、有修养的人。
此外,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
校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心集体荣誉,热爱劳动,关心
他人,乐于奉献,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总之,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又包括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标。
德育原则和方法德育原则和方法是指在学校教育中,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德性和品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德育原则和方法是教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手段,对于学生的德育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本文将就德育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德育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原则。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在德育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2.全员参与原则德育工作不仅是教师的责任,而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
因此,在德育过程中,需要全员参与,形成合力。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管理机制,明确各级教师的责任,加强沟通合作,形成德育育人的良好氛围。
3.实践性原则德育是一项实践性工作,它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和实际案例来教育学生。
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实际行动中,才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道德理念。
4.因材施教原则学生的德育水平和需求不同,所以德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个性化地开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二、德育方法1.示范引领示范引领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方法。
教师应该积极树立良好的榜样,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道德模范宣讲、先进事迹报告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优秀人物的力量和精神。
2.情感熏陶情感熏陶是德育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培养学生的美的情感和道德感受力。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爱国主义教育计划、纪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3.活动体验活动体验是德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参加各种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体验和感悟,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感受社会的繁华和复杂,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论述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1. 价值观教育原则:德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德育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人文关怀为基础,通过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途径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善良友好的品质。
2. 榜样引领原则: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通过自身的行为言传身教,激发学生对美好德行的追求。
学校可以通过展示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让学生产生向上的动力。
3. 课程融合原则:德育应该与学科教育相融合,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
学校可以修订课程,增加与道德、品德相关的内容,使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
4. 个性化关怀原则:德育应该注重发现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
5. 参与性原则:德育活动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6. 情感教育原则:德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表达情感。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情感交流活动等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7. 习惯养成原则:德育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校规校纪、定期组织班级会议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8. 家校合作原则:德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的紧密合作。
学校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分享学生的德育成长情况,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9. 自主性原则:德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学校可以通过学生会、社团等组织的设置,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自我约束能力。
10. 追求卓越原则:德育教育应该追求卓越,不断提高德育水平。
学校可以不断改进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积极引进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德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德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指导,下面将对其进行探讨。
一、德育的原则1. 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原则:教育是指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劳动技能;德育是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教育与德育相结合,能够全面发展学生,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 以人为本原则:德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需求和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成长。
3. 环境和谐原则: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对于德育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建立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二、德育的方法1. 示范引领法: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通过自己的言行示范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2. 课程教育法:通过课程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校可以在各个学科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和感受道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3. 体验教育法: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道德的力量。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德育的途径1. 课堂教育: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来传授道德知识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道德教育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活动教育: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德育活动,如道德讲座、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互动和交流来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德育的内涵及实施方法德育是指通过对个体进行思想教育、品德培养、习惯养成和精神塑造等方式,促进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严谨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情感修养。
用更通俗的话说,德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
德育内涵的主要方面包括:1.思想道德教育。
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准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懂得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增强文明素养。
2.行为规范养成。
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社交习惯,强化自我管理,具备自律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修养。
主要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其自信心和宽容心,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
包括德育课程和思想道德评价等,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德育课上可以通过讲述案例、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带领学生进行自我剖析等方式进行教育;思想道德评价则是通过考察学生的各项品德、道德、思想表现进行评价,既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又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
2.课外活动。
包括各种学生社团、科技社、环保协会等,更重要的是学校组织各种主题活动,如德育主题班会、思想道德讲座、读书活动等,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关系等社会习惯,加强学生的审美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这也是学校一种主动培养德育人才的方式。
3.互动式教育。
通过增强德育教育中的互动性,让学生面对各种情况不仅要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同时还要学会通过情感沟通,了解同伴,尊重并容忍其他人的差异。
这种形式多见于各种游戏、小组活动等。
4.榜样示范。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养生活中,示范行为尤为重要。
学校要积极挖掘身边的好榜样,组织学生进行模仿,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吸收有益元素;学校也要对家庭、社会进行督促和管理,这样德育教育就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和社会的管理之中,同时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主要措施作者:林宗颖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7期辽宁庄河●林宗颖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教育教学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也应随之而变,德育的内容、主体和方法等方面都要改变。
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课程下的德育工作的方法和主要措施。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1)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
要遵守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
学生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
各种教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要针对不同年龄及学习阶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逐步提高。
各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教育和管理方法,学生思想品德表现的评定标准及方式等都要据此加强整体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
师德是学校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像俗话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何况我们是教育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其实,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师风,就有什么样的校风,有什么样的校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学风。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首先起到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这样才会为学校德育工作起一个好的开端。
(3)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为依托,贯穿中小学各教育阶段,由浅入深地稳定教育序列。
中小学都要有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基地和乡土教材。
要建立和健全升降国旗、重要集会唱国歌等制度,积极组织缅怀英烈、学习杰出历史人物、参观文化古迹、革命遗址、祖国山川以及新中国建设成就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学校德育计划
学校德育计划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品德、自立自强、全面发展的教育计划。
德育计划的实施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学校德育计划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首先,学校德育计划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校德育计划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勤奋好学、尊敬师长等美德。
其次,学校德育计划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德育计划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再次,学校德育计划应该注重学生的法治教育。
学校德育计划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治观念。
最后,学校德育计划的实施方法应该多样化。
学校德育计划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德育教育课程、德育教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普及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
总之,学校德育计划的实施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德育计划的内容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实施方法应该多样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和谐、阳光、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及要求德育工作,其实就是咱们说的品德教育。
你可能会想,“德育”这个词听起来挺正式的,但说到底,它就是教我们怎么做一个好人。
德育的工作内容可真不少,而且每一项都特别重要,就像做菜的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少一样,缺了哪一味,味道就不对了。
咱们来聊聊德育工作都包括哪些方面,以及它们都有什么要求吧!首先,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个大块: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
这四块内容,就像四个好伙伴,一个都不能少。
每一块都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什么是好人、怎样做才对。
1. 思想道德教育这一块,简单说就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比如,教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善良,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思想道德教育就像是我们的人生导航仪,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别小看这一点,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那些经典的故事、电影里的英雄人物,实际上就是通过这种教育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我们的。
对了,提到这里,不得不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做人要有大度,学会宽容他人,这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
1.1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就像是我们内心的“指南针”,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在德育中,我们会学到,什么是真正的诚实,怎样在生活中做到正直。
不管是对待朋友还是对待工作,诚实守信都是咱们的底线。
这一点就像老话说的“诚者,天之道也”,做事诚实,天不会亏待你。
1.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则是我们看待生活的态度。
比如,遇到挫折时,我们会学会怎么去调整心态,怎么去积极面对,而不是一蹶不振。
一个有正确人生观的人,会觉得人生即使有困难,也要勇敢面对,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每个人都会遇到挑战,但这些挑战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2. 行为规范教育行为规范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我们怎么做事更得体,怎么处理人际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要让我们在社会上表现得更合适,不做那些让别人感到不舒服的事儿。
这一块儿就像是我们人际交往中的“操作指南”,帮助我们处理各种关系,比如与家人的相处、与朋友的交往、与同事的合作。
请结合实际分析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德
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
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
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
的活动。
德育就是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
思想教育就是构成学生一
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就是构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
教育;道德教育即为推动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可以说道,我国德育就是一种囊括整个社
会意识形态的“小德育”。
然而,品德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的构成,政治觉悟的提升,各属相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机制差距甚小,无法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从一样的原则,去实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