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玻璃检验所需样品数量及检测项目表
- 格式:docx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2023年新标准机动车车窗透光性检验外
观查验单
一、车辆信息
车牌号:______________
车辆型号:______________
车辆颜色:______________
发动机号码:______________
VIN码:______________
二、车窗透光性检验
车辆车窗透光性检验应符合2023年新标准要求。
2.1 前风挡玻璃透光性检验
前风挡玻璃透光性应符合标准要求。
检验时应注意以下项:- 玻璃表面是否有裂纹或破损
- 玻璃透光性是否达标
2.2 驾驶员侧车窗透光性检验
驾驶员侧车窗透光性应符合标准要求。
检验时应注意以下项:
- 车窗表面是否有裂纹或破损
- 车窗透光性是否达标
2.3 副驾驶员侧车窗透光性检验
副驾驶员侧车窗透光性应符合标准要求。
检验时应注意以下项:- 车窗表面是否有裂纹或破损
- 车窗透光性是否达标
2.4 后风挡玻璃透光性检验
后风挡玻璃透光性应符合标准要求。
检验时应注意以下项:
- 玻璃表面是否有裂纹或破损
- 玻璃透光性是否达标
三、外观查验
车辆外观应符合标准要求。
检验时应注意以下项:
- 车身是否有明显刮擦、凹陷、破损等
- 灯具是否完好且正常工作
- 轮胎是否磨损严重或存在其他异常
- 车辆标识是否清晰可见
- 车辆漆面是否有剥落、起泡等情况
四、检验结论
根据以上检验,本车辆在车窗透光性和外观方面__________. (符合/不符合)标准要求。
检验员签名: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
G B/T5137.2-2002(2002-12-20发布,2003-05-01实施)前言GB/T5137《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第4部分:太阳能透射比测定方法。
本部分为GB/T5137的第2部分。
GB/T5137的本部分修改采用ISO3537:1999《道路车辆安全玻璃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部分与该国际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删除了国际标准中的“定义”部分;——将“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改为与GB9656-2003相一致。
本部分代替GB/T5137.2—1996《汽车安全玻璃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5137.2—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4.透射比试验”改为“4.可见光透射比试验”;——4.1可见光透射比试验目的改为:“测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射比”;——5.1副像偏离试验的试验目的改为:“测定主像与副像间的角偏离”;——将“7.破碎后的能见度试验目的改为“7.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将“9.反射比试验”改为“9.可见光反射比试验”;本部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乐、韩松、陈峥科。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5137.2—1985、GB/T5137.2—1996。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1范围GB/T5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以下简称“安全玻璃”)。
这种安全玻璃包括各种类型的玻璃加工成的或玻璃与其他材料组合成的玻璃制品。
2试验条件除特殊规定外,试验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a)环境温度:20℃±5℃;b)压力:8.60×104Pa~1.06×105Pa;c)相对湿度:40%~80%。
编号: CNCA —04C—028:2001安全玻璃类强迫性认证明行规则安全玻璃产品中国国家认证认同监察管理委员会公布目录1合用范围 (33)2认证模式 (33)3认证明行基本要求 (33)3.1认证申请 (33)3.2产品抽样检测 (55)3.3初始工厂审察 (55)3.4认证结果评论与同意 (66)3.5获证后的监察 (77)4认证证书的保持和改正 (88)4.1认证证书的有效期 (88)4.2认证证书的改正 (88)4.3认证的暂停、注销和取消 (99)5.认证标记使用的规定 (99)5.1认证标记的使用 (99)5.2允许使用的标记款式 (99)5.3加施方式 (99)6.收费 (1010)附件 1 产品强迫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010)附件 2 安全玻璃品种及规格型号汇总表 (1414)附件 3 汽车安全玻璃查验所需样品数目及检测项目 (2020)附件 4: 建筑安全玻璃查验所需样品数目及检测项目 (2222)附件 5 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查验所需样品数目及检测项目 (2323)1合用范围本规则合用于申请产品认证的各样汽车用安全玻璃、建筑用安全玻璃及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
此中:汽车用安全玻璃包含前风窗用 A/B 类夹层玻璃、前风窗用地区钢化玻璃、前风窗之外用 A/B 类夹层玻璃和钢化玻璃;建筑用安全玻璃包含夹层玻璃、钢化玻璃;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包含前窗用夹层玻璃,前窗之外用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及安全中空玻璃。
2认证模式产品抽样检测+初始工厂审察+获证后监察。
3认证明行基本要求3.1 认证申请3.1.1 申请单元区分原则3.1.1.1 认证单元的区分原则上依据认证产品的种类、厚度、构造和颜色进行区分。
汽车用安全玻璃a)前风窗用 A/B 类夹层玻璃前风窗用 A/B 类夹层玻璃的单元依据玻璃制品的公称厚度区分,即同样公称厚度的夹层玻璃为同一个单元,每一单元的产品应依照附件 2 中表 1 填报。
汽车安全玻璃标准GB/T 17340-1998前言本标准是根据日本JASO M501-94《汽车用安全玻璃》和GB 9656-88(汽车用安全玻璃》中“尺寸偏差”及“外观要求”两部分内容进行编制的,在技术内容上与JASO M504-94等效。
由于 G B 9 656-88为强制性标准,而“尺寸偏差”及“外观要求”两部分内容不属于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范围,因此将此两部分内容单列为一推荐性国家标准,即本标准。
与GB 9656-88相比,本标准取消了对优等品的规定;对平型制品弯曲度的规定有所改变,其他技术指标无大变化。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找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莫娇、戴克攻、杨建军、石新勇、张大顺、王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安全玻璃的尺寸、形状及外观GB/T 17340一1998Road vehicles--Safety glasses-Dimensions,shapes and appearances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尺寸、形状及外观,适用于汽车用安全玻璃,也适用于其他道路车辆用安全玻璃。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JC /T 63 2-1996 汽车安全玻璃术语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曲线部:图1中的R部分(图1中R部分的终止点包含于曲线部)。
3.2 设计线:检验样架上画的基准形线。
3.3 基准边:玻璃上预先确定的一条边,通常为最长的边。
3.4 基准边偏差:玻璃基准边与设计线之间的偏差(见图1中A)。
3.5 纵向尺寸偏差:玻璃周边与设计线之间的偏差(见图1中B)。
3.6 横向尺寸偏差:玻璃周边与设计线之间的偏差(见图1中C)。
1.0 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产品及外购零部件,加工件的外观品质要求,为生产及检验提供参考依据。
以及利于执行顺畅,特制定本文件2.0 适用范围2.1: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检验、IQC、QA之运作,以及其它无客人特殊要求的产品。
(客人有特殊要求时,则按客人要求执行)2.2:为供方提供检测依据。
3.0 参考依据,执行标准:GB/T 2828.1-2003Ⅱ检验水准;CR=0 MA=0.65 MI=1.54.0 面的说明及定义4.1:A面为正面,产品在正确的使用过程中,面对使用者的一面为正面4.2:B面为底面,相对于正面的下部为底面4.3:C面为右侧面,相对于正面的右侧为右侧面4.4:D面为背面,相对于正面的反面为背面4.5:E面为顶部,相对于正面的正上部分为顶部4.6:F面为左侧面,相对于正面的右侧为左侧面5.0:产品表面等级划分:产品表面等级根据产品的重要程度,可划分为:A级面,B级面,C级面5.1:A级面:客人经常能够看到的表面。
如灯体正面和正上方,在不移动或转动产品时都能看到的表面。
5.2:B级面:在不移动产品的情况下,客人偶尔能够看到的表面。
如灯体的侧面和后面,灯罩下部。
5.3:C级面:客人在移动产品或转动产品,或产品被打开后,才可以看到的表面。
如灯体底面,灯体部件内部面,产品组装后需贴装饰面板或标识掩饰的面。
(通常表面不作处理的面) 说明:A:以上等级规定的是产品的外观标准,对于产品在客人处使用时看不见的内表面不适用此标准。
B:以上A、B、C表面等级的定义,是以最终客人处使用为条件而界定的。
如果产品的零部件或产品在后续装配、安装过程中被掩盖,则按照被掩盖后的表面来定义。
如果产品的零部件在后续装配、安装过程中有可能被掩盖也有可能不被掩盖,则按照不被掩盖的表面来定义。
7.0: 观测的条件7.1:物件放置于距人体50CM距离,在自然光或40W的日光灯下,光线从人体的后上方45度角或与人眼视线呈90度角照射(正前方以45度照射),被检测物体表面与人眼视线呈45度角。
GB 9656-2003 代替 GB 9656-1996汽车安全玻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安全玻璃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也适用于农用车及其他道路车辆用安全玻璃。
2 规范性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16 外径千分尺(GB/T 1216-1985,neq ISO3611-78)GB/T5137.1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GB/T 5137.1-2002,ISO3537:1999,MOD)GB/T 5137.2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GB/T 5137.2-2002,ISO3538:1997,MOD)GB/T 5137.3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GB/T 5137.3-2003,ISO 3917:1999,MOD)GB/T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11614 浮法玻璃GB/T 17339 汽车安全玻璃耐化学侵蚀性和耐温度变化试验方法GB/T 18114 玻璃应力测试方法GB18045-2000 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JC/T512 汽车安全玻璃包装3 分类3.1 按加工工艺分类a)夹层玻璃;b)区域钢化玻璃;c)钢化玻璃;d)中空安全玻璃;e)塑玻复合材料。
3.2 按应用部位分类3.2.1 风窗玻璃(前风窗玻璃)a)夹层玻璃——适用于所有机动车b)区域钢化玻璃——适用于不以载人为目的的载货汽车(N类汽车),不适用于以载人为目的的轿车及客车等;c)塑玻复合材料——适用于所有机动车;d)钢化玻璃——适用于设计时速低于40km/h的机动车。
附件3:特殊处理程序抽样原则及检测要求一、电工产品对于电工设备对整机进行检测,不对其中的元器件进行单独考核。
检测所依据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为该产品对应的CCC认证实施规则中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二、安全玻璃建筑用安全玻璃必须取得CCC认证;汽车用安全玻璃同批报检数量超过50片禁止进口,必须取得CCC认证;当同一规格、型号、尺寸的汽车前窗用夹层玻璃数量小于50片时,参照GB9656-2003《汽车用安全玻璃》国家标准应至少抽取8片制品进行如下项目及数量的检验:当同一规格、型号、尺寸的汽车前窗以外用钢化玻璃数量小于50片时,参照GB9656-2003《汽车用安全玻璃》国家标准应至少抽取10片制品进行如下项目及数量的检验:所有检验项目均合格后,才能认为该批产品为合格产品。
三、机动车轮胎产品1.抽检基数:按照申请批次界定,每批数量小于等于100条,超出100条禁止进口,必须取得CCC认证;2.轮胎产品划分为载重汽车轮胎、轿车轮胎和摩托车轮胎三类,进口每批数量小于等于100条应按照不同类别进行抽样检测;3.检测项目:强度和脱圈阻力(无内胎轮胎加做)4.抽样数量:每类别1条。
四、摩托车、摩托车发动机产品同一申请人单一车型的申请数量控制在20辆/每年;同一申请人单一车型每批的申请数量控制在10辆及以下;超出以上数量范围的需按正常认证模式进行认证。
每批次进口同型号产品(10辆及以下)抽取一台样品按照以下表检验项目2进行全项目检测,其余部分车辆在确保产品一致性基础上按照下表检验项目1要求进行台台检测;摩托车小批量检测项目同批报检发动机超过50台,禁止进口,必须取得CCC认证;同批报检发动机超过10台,少于50台,每种型号抽取样品按照认证实施规则进行全项目检测,其余部分发动机在确保产品一致性基础上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台台检测;同批同型报检不超过10台,每台发动机按照以下检测要求进行台台检测;摩托车发动机产品小批量进口抽样检验方案检测机构分工:天津口岸、大连口岸进口由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承担检测任务;上海口岸由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承担;深圳、广州黄埔口岸及其他口岸由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重庆机动车检测中心承担。
编号:CNCA-C13-01:2014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安全玻璃2014-07-16发布 2014-09-01实施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录0 引言 (1)1 适用范围 (1)2 认证依据标准 (1)3 认证模式 (2)4 认证单元划分 (2)5 认证委托 (3)5.1认证委托的提出和受理 (3)5.2申请资料 (3)5.3实施安排 (3)6 认证实施 (3)6.1型式试验 (3)6.2初始工厂检查 (4)6.3认证评价与决定 (5)6.4认证时限 (5)7 获证后监督 (5)7.1获证后的跟踪检查 (6)7.2获证后生产现场抽取样品检测或者检查 (6)7.3获证后市场抽样检测或者检查 (6)7.4获证后监督频次 (7)7.5获证后监督的记录 (7)7.6获证后监督结果的评价 (7)8 认证证书 (7)8.1认证证书有效期 (7)8.2认证证书内容 (7)8.3认证证书的变更/扩展 (7)8.4认证证书的注销、暂停和撤销 (8)8.5认证证书的使用 (8)9 认证标志 (8)9.1标志式样 (8)9.2加施要求 (9)10 收费 (9)11 认证责任 (9)12 认证实施细则 (9)附件1:安全玻璃强制认证单元划分方案 (11)附件2:与安全性能有关的玻璃品种及规格型号汇总表 (14)附件3:安全玻璃产品型式试验项目、数量及检验标准 (21)0 引言本规则遵循法律法规对安全玻璃产品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基于安全玻璃产品的安全风险和认证风险制定,规定了安全玻璃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本规则与国家认监委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生产企业分类管理、认证模式选择与确定》、《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生产企业检测资源及其他认证结果的利用》、《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工厂检查通用要求》等通用实施规则配套使用。
认证机构应依据通用实施规则和本规则要求编制认证实施细则,并配套通用实施规则和本规则共同实施。
附件:编号:CNCA—04C—028:2009 安全玻璃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安全玻璃产品2009-12-15发布 2010-12-1实施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目录1.适用范围 (4)2.认证模式 (5)3.认证实施基本要求 (5)3.1认证申请 (5)3.2产品抽样检验 (8)3.3初始工厂检查 (8)3.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7)3.5获证后的监督 (9)4.认证证书的保持和变更 (11)4.1认证证书的有效期 (11)4.2认证证书的变更 (11)4.3变更证书的截止期限 (11)4. 4 认证的暂停、撤销和注销 (9)5.认证标志使用的规定 (11)5.1认证标志的使用 (11)5.2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11)5.3 加施方式 (11)6.收费…………………………………………………………………………12附件1 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3)附件2 安全玻璃品种及规格型号汇总表 (16)附件3 汽车安全玻璃检验所需样品数量及检测项目 (20)附件4 建筑安全玻璃检验所需样品数量及检测项目 (22)附件5 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检验所需样品数量及检测项目 (23)附件 6 确认检验项目及最低频次要求 (22)1.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建筑、铁道车辆和汽车用与安全性能相关的各类玻璃产品,其中汽车用安全玻璃包括农用车及其它道路车辆用安全玻璃(以下统称为汽车用安全玻璃)。
与安全性能相关的汽车用玻璃包括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塑玻复合材料、安全中空玻璃等;与安全性能相关的建筑用玻璃产品包括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安全)中空玻璃等;与安全性能相关的铁道车辆用玻璃产品包括前窗夹层玻璃、前窗以外用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及安全中空玻璃等。
2.认证模式型式试验+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检查+获证后的跟踪检查3.认证实施基本要求认证实施的基本环节包括认证申请、型式试验、初始工厂检查、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及获证后的跟踪检查。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光学性能试验来源: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标准代码:GB/T 5137点击量:35 评论数:0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打印】前言GB/T 5137《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第4部分:太阳能透射比测定方法。
本部分为GB/T 5137的第2部分。
GB/T 5137的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3537:1999《道路车辆安全玻璃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部分与该国际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9.4572 775 0.01 0.0005——删除了国际标准中的“定义”部分;——将“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改为与GB 9656-2003相一致。
本部分代替GB/T 5137.2—1996《汽车安全玻璃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 5137.2—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4.透射比试验”改为“4.可见光透射比试验”;——4.1可见光透射比试验目的改为:“测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射比”;——5.1副像偏离试验的试验目的改为:“测定主像与副像间的角偏离”;——将“7.破碎后的能见度试验目的改为“7.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7.4.3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保持与GB 9656-2002相一致;——将“9.反射比试验”改为“9.可见光反射比试验”;本部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乐、韩松、陈峥科。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137.2—1985、GB/T 5137.2—1996。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1 范围GB/T 5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钢化类汽车用安全玻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钢化类汽车用安全玻璃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贮运和标志。
本文件适用于钢化类汽车用安全玻璃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16外径千分尺GB/T5137.1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GB/T5137.2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GB9656机动车玻璃安全技术规范GB/T18144玻璃应力测试方法QC/T1119汽车安全玻璃术语3术语和定义QC/T111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要求4.1性能要求4.1.1可见光透射比用于驾驶员视区部位的可见光透射比应不小于75%,其余风窗以外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4.1.2抗冲击性能冲击后试样不应破坏。
4.1.3碎片状态钢化安全玻璃碎片状态应符合下列a)~c)的规定。
试样边缘20mm范围内以及以冲击点为圆心、以75mm为半径的圆内为非评价区。
除去非评价区后,如果试样的评价区内不能完整包含50mm×50mm的正方形评价框时,碎片状态应符合下列b)和c)的规定:a)在任一50mm×50mm的正方形内的碎片数应不少于40块;b)不应有超过3cm²的碎片;c)不应有长度超过100mm的长条碎片。
对于长度不大于100mm的长条碎片,其端部不应是尖角状。
当长条碎片的一端进入试样边缘20mm范围时,该碎片或其延长线与边缘形成的角度应不大于45°。
4.1.4表面应力各测量点表面应力110MPa~140MPa。
4.2尺寸及厚度4.2.1尺寸偏差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尺寸偏差要求种类基准边的偏差周边偏差长边的长度L(mm)L≤12001200<L≤1800L>1800钢化玻璃±0.5±0.75±1.0±1.54.2.2厚度厚度及厚度偏差须符合表2的要求。
序号检查内容相关设计要求1BOM 表确定前、后风窗玻璃总成、零件及安装附件零件号2法规适应性ECE R43/GB9556-2003/GB/T 17340-19983成本、质量、重量分析目标重量: W/Glass:12.8kg R/Glass:8.4kg 实际重量: W/Glass:15.1kg R/Glass:8.1kg 4DFMEA 状态根据DFMEA 校核5玻璃曲面、球面高度是否满足成型要求确定是否满足成型需求6玻璃最小圆角半径MIN:5mm 7前风窗玻璃与顶盖间隙、阶差及是否均匀8后风窗玻璃与侧围、行李箱盖间隙及是否均匀9玻璃密封条与玻璃距离建议玻璃密封与玻璃外表面1.5mm以下10玻璃边界建议MIN CROWN R1.011标准件通用型建议限位块、定位销等产品沿用成熟车型产品12挡胶条建议与玻璃边界平行建议挡胶条与顶盖钣金翻边间隙1-2mm 13玻璃胶压缩所需空间建议间隙10mm以上(GEELY 12.5mm)14密封条、挡胶条类型及交接处类型确认类型满足设计定义需求15外观标识需印刷有主机厂标识、供应商标识、CCC、Emark、DOT等标识出口中东地区需增加钢化“TEMPERED”夹层“LAMINATED”标识16数模与造型表达一致性结构设计需完全满足造型定义的表达17玻璃颜色定义满足设计定义需求,需确保可见光透射比达到70%以上18加热线、天线布置校核满足加热线、天线位置布置需求19数模厚度检查满足设计定义要求前风窗玻璃:一般4.96mm 后风窗玻璃:一般4.0mm(如果考虑减重厚度3.2mm/3.5mm)20CLASS A 面质量与造型完整性前后保险杠所有特征连续性需满足0.001mm要求21数据参数化检查要求数模在非混合状态下设计,结构清晰,各部分实体相对独立,便于后续的修改前/后风窗玻璃设计审核清单要求计划目标检查造型、结构检查6。
GB 9656-2003 代替 GB 9656-1996汽车安全玻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安全玻璃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也适用于农用车及其他道路车辆用安全玻璃。
2 规范性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16 外径千分尺(GB/T 1216-1985,neq ISO3611-78)GB/T5137.1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GB/T 5137.1-2002,ISO3537:1999,MOD)GB/T 5137.2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GB/T 5137.2-2002,ISO3538:1997,MOD)GB/T 5137.3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GB/T 5137.3-2003,ISO 3917:1999,MOD)GB/T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11614 浮法玻璃GB/T 17339 汽车安全玻璃耐化学侵蚀性和耐温度变化试验方法GB/T 18114 玻璃应力测试方法GB18045-2000 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JC/T512 汽车安全玻璃包装3 分类3.1 按加工工艺分类a)夹层玻璃;b)区域钢化玻璃;c)钢化玻璃;d)中空安全玻璃;e)塑玻复合材料。
3.2 按应用部位分类3.2.1 风窗玻璃(前风窗玻璃)a)夹层玻璃——适用于所有机动车b)区域钢化玻璃——适用于不以载人为目的的载货汽车(N类汽车),不适用于以载人为目的的轿车及客车等;c)塑玻复合材料——适用于所有机动车;d)钢化玻璃——适用于设计时速低于40km/h的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