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临床路径及表单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8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ICD-10:Q25.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分为症状性PDA和无症状性PDA。
典型病例,脉压增大(>25~35mmHg)、心前区搏动增强、水冲脉;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动过速(HR>160~170次/min);部分病例呈现难以改善的呼吸困难导致需要氧疗、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喂养不耐受等。
2.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及多普勒可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直接显示经动脉导管的异常分流束。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ICD-10:Q25.00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根据胎龄、PDA导管大小及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有较大差异,平均住院7-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头颅超声;(3)胸部X线片;(4)肝肾功能;(5)凝血功能。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血气分析、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cTnI)、脑利钠肽(BNP)或NT-proBNP。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一般治疗措施:(1)限制液体量:对早产儿的补液方案是限制液体量的同时保证满足生理需要。
(2)氧疗、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
2.关闭PDA药物的应用:吲哚美辛:目前国内吲哚美辛通常为肠溶片,但首选是静脉制剂,常用剂量首剂0.2mg/kg,间隔12~24h用第2和第3剂,每次0.1mg/kg,出现以下情况应延迟用药:(1)尿量<1ml/kg〃h超过8h;(2)PLT<60×109/L;(3)12h内发现IVH;(4)血肌酐>140 μmol/L;(5)活动性出血。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最全版)一、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ICD-10:Q25.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分为症状性PDA和无症状性PDA。
典型病例,脉压增大(>25~35mmHg)、心前区搏动增强、水冲脉;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动过速(HR>160~170次/min);部分病例呈现难以改善的呼吸困难导致需要氧疗、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喂养不耐受等。
2.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及多普勒可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直接显示经动脉导管的异常分流束。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ICD-10:Q25.00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根据胎龄、PDA导管大小及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有较大差异,平均住院7-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头颅超声;(3)胸部X线片;(4)肝肾功能;(5)凝血功能。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血气分析、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cTnI)、脑利钠肽(BNP)或NT-proBNP。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 一般治疗措施:(1)限制液体量:对早产儿的补液方案是限制液体量的同时保证满足生理需要。
(2)氧疗、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
2. 关闭PDA药物的应用:吲哚美辛:目前国内吲哚美辛通常为肠溶片,但首选是静脉制剂,常用剂量首剂0.2mg/kg,间隔12~24h用第2和第3剂,每次0.1mg/kg,出现以下情况应延迟用药:(1)尿量<1ml/kg·h超过8h;(2)PLT<60×109/L;(3)12h内发现IVH;(4)血肌酐>140 μmol/L;(5)活动性出血。
住院第 1 天住院第2~5天住院第6~9天住院第10天(出院日) 年 月 日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1.□建立住院病历 1.级别护理: 1.级别护理: 1.级别护理:2.完成入院评估:□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基本情况□压疮□跌倒□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管道□疼痛 2.基础护理: 2.基础护理: 2.基础护理:□生活自理能力□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3.身份识别: 3. 皮 3.饮食: 3.饮食:□戴腕带□床头卡□阴性□阳性□母乳□配方奶□母乳□配方奶4.入院宣教: 4.饮食:□混合喂养□其他:□混合喂养□其他:□人员□环境□安全□母乳□配方奶 4.专科观察与护理: 4.出院评估:□管理制度□混合喂养□其他: 4.1□生命体征监测 4.1症状体征:5.级别护理: 5.辅助检查: 4.2观察:□未减轻□减轻□特级护理□一级护理□胸片□心电图□B超□神志□前囟□缺氧□明显减轻□消失□二级护理□三级护理□CT□磁共振□吸吮力□肌张力 4.2体重:□增加□未变□下降6.□基础护理□肺功能□其他:□吞咽协调力□喂养 4.3疾病转归:7.饮食: 6.专科观察与护理:□进食□精神反应□哭声□治愈□好转□未愈□母乳□配方奶 6.1□生命体征监测□反射□面色□皮肤颜色□死亡□其他:□混合喂养□其他: 6.2观察:□肢端温度□体重 5.出院指导:8.标本采集:□神志□前囟□缺氧 4.3□氧疗□保暖□用药指导□血标本□痰标本□肌张力□吸吮力□出血情况 4.4□肺部体疗□喂养指导□大小便标本□吞咽协调力□喂养□进食 4.5□心电监护□康复训练及注意事项宣教9.辅助检查:□精神反应□哭声□反射 4.6□血氧饱和度监测□告知定期复查□胸片□心电图□B超□面色□皮肤颜色 5.□健康教育指导□告知电话回访□CT□磁共振□肢端温度□体重 6.有无变开:□有□无□协助办理出院□肺功能□其他:6.3□氧疗保暖7.□其他: 6.□其他:10.专科观察与护理:6.4□肺部体疗10.1□生命体征监测6.5□心电监护10.2观察:6.6□血氧饱和度监测□神志□前囟□出血情况6.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监测□肌张力□吸吮力7. □健康教育指导□吞咽协调力□喂养8.有无变异:□有□无□进食□精神反应□哭声9.□其他:□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端温度□体重□缺氧10.3□氧疗保暖10.4□肺部体疗10.5□心电监护10.6□血氧饱和度监测(新生儿科)早产儿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患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10.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监测11.□健康教育指导12.有无变异:□有□无13□其他;评价: □完成评价: □完成评价:□完成评价:□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早产儿出院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评价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已在国内外医疗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1],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其预后和远期生存质量都受到较大的影响,亦给家长对早产儿的哺育和护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提高早产儿出院后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我科对早产儿出院后实施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NICU出院的早产儿共2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两组早产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阿氏评分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出院时对两组实施同样的健康教育措施,对照组的患儿出院后常规给予电话回访一次,并告知满12个月到儿保查体中心健康查体。
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的路径方法,即出院后根据不同的年龄时段进行电话随访或跟踪随访。
2临床路径制定2.1由本科室的护士长、主管以上护师组成编写小组,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医生的诊疗计划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
早产儿出院不同年龄段健康教育路径,见表1。
2.2人员培训科室组织所有护士学习早产儿相关知识、家长心理特点、健康教育路径的目的、内容、形式、评价的方法;在平常的工作中重视培养护士良好的沟通能力科室培养一名专职的健康教育专家,负责健康教育的实施和评价。
2.3建立早产儿档案本,出院当天责任护士讲解办理出院手续的步骤、用药指导、新生儿抚触、回院随访的时间、地点、预约挂号的电话等。
整个教育过程按路径表进行,护士长定期监测并指导。
2.4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科室安排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及法律意识较强的健康教育专家专职做此项工作,而且在回访前应详细了解患儿的情况,以便对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能做到因人施教,及时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并根据早产儿出院的不同年龄时段给予健康指导:①出院1 w后电话回访喂养知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日常接触方法、母婴交叉感染、脐带感染、婴儿常见病预防知识等。
早产儿临床路径宣教单
尊敬的:
欢迎您来到我院就诊,为了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完成您的治疗过程,使您对治疗的具体环节充分享有知情同意权,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特制定本临床路径,请认真阅读理解,个别内容需要要您填写,感谢您的配合。
适用对象:早产儿
对您的身份,全面询问您的病情,为您检查身体并书写病历,确定诊断;
步制定并执行治疗方案,向您讲解病情,下一步治疗计划,下达医嘱。
授权委托书,请认真阅读入院记录病史内容以及首次医患沟通内容,。
祝您早日康复!
您的主管医生:
责任护士:
年月日。
早产儿的临床路径管理程序段捷华,黄容荣,黄世荣,蒙海兰,周志杰(广西贵港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西贵港537100)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2084(2008)1522318203 摘要:本文根据早产儿出生后的管理要点,探讨临床路径这一新的管理模式在早产儿管理中的应用。
早产儿的管理要点是分阶段进行,包括基本管理、1周内的管理、2周的管理和4周的管理,基本管理主要有体温、水电平衡、营养和喂养、感染的管理,1周内主要管理脑室周围2脑室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周主要管理贫血和晚期酸中毒,4周的管理重点是慢性肺发育不良和视网膜病变。
对上述各环节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早产儿;管理;临床路径C li n i ca l W ay Executi ve Program for Pre ma ture I nfan ts DUAN J ie2hua,HUANG R ong2rong,HUANG Shi2rong,M ENG Hai2lan,ZHOU Zhi2jie.(D epart m ent of Pediatrics,Guangxi Guigang C ity W o m en and Children Health,Guigang537100,China)Abstract:According t o main manage ment point after the p remature infant,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app licati on of clinicalway in the manage ment of p re mature infants.The main manage ment points for p remature infants were conducted by stages,including the basic manage ment,manage ment in a week,2 week2l ong manage ment,and4week2l ong management.The basic manage ment should have the body te mperature,the balance bet w een water and electricity,the nutriti on and feeds and the infecti on man2 age ment.I n the first week,the main manage ment include ventricles of the brain2ventricles of the brain internal he morrhage,breath poverty2stricken syndr ome,apnea,indirecied2hyperbilirub and ne wborn necr otic enter ocolitis.Ane m ia and the later peri od acidosis were involved in the2week2l ong manage2 ment.Chr onic lung dys p lasia and retinopathy were conducted in4week2l ong manage ment.The above were involved in the clinical way manage ments t o i m p r oves the survival of p remature infants.Key words:Pre mature infant;Manage ment;Clinical way 早产儿由于出生体质量低,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是当今围产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一、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肺炎(ICD-10:P23.90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有胎儿宫内窘迫史或生后窒息史,出现呼吸困难、青紫,可从口腔中流出液体或泡沫,肺部听诊有湿啰音。
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对症治疗:根据缺氧程度选择头罩吸氧,或机械通气,清理呼吸道,在分娩后呼吸出现前,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吸引。
2.预防和控制感染(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P23.900新生儿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C反应蛋白(CRP);(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4)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或血清冷凝集试验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5)X线胸片。
2.根据患儿的病情,必要时做痰培养、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肺部CT、支气管镜检查、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CRP、肝肾功能。
2.胸片。
(九)出院标准1.症状明显减轻,一般状况良好。
2.连续3天腋温<37.5℃。
3.X线胸片显示炎症吸收好转。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较重,有肺外并发症,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需要延长住院治疗时间。
2.对于难治性新生儿肺炎患儿,若病情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日期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主要护理工作□入院护理评估,戴双腕带、盖双脚印□入院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房环境、病情咨询时间、探视及其他相关制度、疾病知识及诊疗护理计划,给予书面资料。
□给予心电监护,监测T.HR.R.BP.SPO2.□保暖温箱保暖,温度维持体温在36.5-37.3之间。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正确体位□吸氧(口头罩吸氧口鼻导管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吸入氧浓度,注意氧疗效果,避免长时间吸入较高浓度氧,防治早产儿视网膜病(ROP)。
□选择呼吸支持方法(必要时):(口 CPAP 口机械通气)□采集血标本、做好相关辅助检查,如胸部x线检查,留取各项标本。
□建立经脉通道,遵医嘱用药□经口留置胃管,观察胃内容物、腹部等情况,评估喂养情况。
□观察患儿反应及各种生理反射□观察大、小便情况。
□观察神24小时出入量,准确做好病情记录□对病人评估, 确定护理问题, 调整护理措施□安全防护,做好身份识别准确性、防止坠床、窒息、皮肤损伤、烫伤等意外发生□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T.HR.R.BP.SPO2.□34周以上患儿视情况予完善吸吮和吞咽能力,观察喂养情况,有无潴留、腹胀、呕吐等。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手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巡视病房,观察输液药物反应,预防高危药物外渗□做好病情记录□留取大小便标本送检,继续完善相关检查□管道护理(口胃管口氧管口呼吸机管道)□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安全防护,做好身份识别准确性、防止坠床、窒息、皮肤损伤、烫伤等意外发生□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T.HR.R.BP.SPO2.□34周以上患儿视情况予完善吸吮和吞咽能力,观察喂养情况,有无潴留、腹胀、呕吐等。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手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巡视病房,观察输液药物反应,预防高危药物外渗□做好病情记录□继续完善相关检查□管道护理(口胃管口氧管口呼吸机管道)□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病情变化记录□无□有原因1.2. 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日期住院第4天住院第5天住院第6天主要护理工作□安全防护,做好身份识别准确性、防止坠床、窒息、皮肤损伤、烫伤等意外发生□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T.HR.R.BP.SPO2.□34周以上患儿视情况予完善吸吮和吞咽能力,观察喂养情况,有无潴留、腹胀、呕吐等。
早产儿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早产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早产儿(ICD-10P07-301)。
(二)诊断依据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
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
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
凡因胎盘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两个标准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小样儿,成熟不良儿)。
亦把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其中都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保暖: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置辐射台(适用需机械通气的患儿)或入暖箱保暖。
按下述调节暖箱温度:2.呼吸管理:(1)吸氧:患儿出现低氧和呼吸困难,可先头罩吸氧。
若血氧饱和度<85—87%吸氧:①头罩吸氧4—6L/min FiO260%②面罩吸氧2L/min40—60%③鼻导管吸氧0.5L/min40%。
注意避免长时间吸入较高浓度氧,防治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可以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吸入氧浓度,尽可能调低吸入氧浓度,或间断吸氧,使患儿血氧饱和度在90%-95%。
(2).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如头罩吸氧后仍有低氧和呼吸困难,应改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
(压力以4–5cmH2O为宜)。
注意压力调节,不宜过高。
(3).机械通气:如CPAP后仍呼吸困难,或PaO2低于正常,或PaCO2高于60mmHg,或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应改为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参数要尽可能低,根据血气分析调节参数,防止发生气漏或过度通气。
(4).肺表面活性物质:诊断明确者可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也可以预防性使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06.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A.临床表现:1.一般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
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的为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
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
根据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局部症状:可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痛、咽部不适等,多于3-4天自愈。
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
部分患儿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婴幼儿起病急,以全身症状为主,常有消化道症状,局部症状较轻。
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热程2-3天至1周左右,起病1-2天内因发热引起惊厥。
体征: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有时可见下颌和淋巴结肿大。
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肠道病毒感染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2.两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
好发于夏秋季。
起病急骤,表现为明显咽痛、高热、流延、厌食、呕吐等,病程约为1周。
检查可见咽充血,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咽的粘膜表面有多个2-4mm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溃疡,周围有红晕。
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它部位。
病程约为一周左右。
4.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3、7型引起。
以发热、咽炎、结膜炎未特征。
常发生于春、夏季,散发或小流行。
临床表现有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有消化道症状。
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结合膜炎,可伴有结合膜出血;颈后及耳后淋巴结增大。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451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455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460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464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467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471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476)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50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
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TCD 编码:BEZ2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CD-10 编码:D69.0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
社,2002 年)(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学分册》。
出版社)和《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见证候: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
性紫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8 天。
早产护理临床路径相关知识点:1.早产:是指在满28孕周至37孕周之间(196~258天)的分娩。
2.先兆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出现至少10分钟一次的规律宫缩,伴有宫颈管缩短3..早产临产: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出现至少10分钟一次的规律宫缩,20分钟≥4次,持续≥30秒,伴宫颈缩短≥75%,宫颈扩张2cm以上。
4.胎动计算的方法:胎动计数的方法是:从怀孕7个月(孕28周)至临产为止,由孕妇自己数胎动的次数。
每日早、中、晚各记胎动次数1次,每次记1小时。
将早、中、晚3次记录的胎动次数相加,再乘以4,就等于12小时的胎动次数。
胎动次数在12小时内一般为>30次,这说明胎儿在子宫内的情况良好。
如果次数为<10次或12小时内的胎动次数比原来减少50%,说明胎儿在宫内有缺氧的现象,应立即就诊,不能等待胎动消失才到医院检查。
5.早产的分类及原因:早产按原因可分为为三类:自发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治疗性早产。
(1)自发性早产: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百分之四十五。
发生的机制主要为:1)孕酮撤退;2)缩宫素作用;3)蜕膜活化。
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史、妊娠间隔短于十八个月或大于五年、早孕期有先兆流产、宫内感染、细菌性阴道炎、牙周病、不良生活习惯、贫困和低教育人群、孕期高强度劳动、子宫过度膨胀及胎盘因素,近年发现某些免疫调节基因异常可能与自发性早产有关。
(2)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病因及高危因素包括PPROM史、体重指数(BMI)﹤19.8KG/㎡、营养不良、吸烟、宫颈功能不全、子宫畸形、宫内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子宫过度膨胀、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等。
(3)治疗性早产:由于母体或胎儿的健康原因不允许继续妊娠,在未足37周时采取引产或剖宫产终止妊娠,即为治疗性早产。
终止妊娠的常见指征有:子痫前期、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或过多、胎盘早剥、妊娠合并症、前置胎盘出血、其他不明原因产前出血、血型不合溶血以及胎儿先天缺陷等。
新生儿呼吸窘迫症临床路径(全)引言新生儿呼吸窘迫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简称RDS)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的一种临床表现。
RDS常见于早产儿,其发病机制与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有关。
本文档旨在介绍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路径。
临床表现- 呼吸频率增快,呼吸急促- 呼吸鼻翼扇动- 呼吸时伴有哮鸣音- 呼吸困难,呼吸肌使用明显- 皮肤发绀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上述临床表现之一或多项出现- 影像学检查:X射线胸片示双肺透明度降低,肺野纹理模糊- 血气分析:低氧血症、低二氧化碳血症临床路径1. 评估- 收集病史,了解孩子出生背景、孕期并发症等信息- 观察孩子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频率、鼻翼扇动、哮鸣音等- 进行X射线胸片检查,评估肺部情况- 进行血气分析,确定血气指标2. 治疗-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足够的氧供- 给予呼吸支持,可使用无创通气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保证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 纠正酸碱失衡,维持正常血气指标- 心电监测及血压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3. 病情观察与管理- 持续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注意病情变化- 定期进行X射线胸片检查,评估病情进展-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包括呼吸支持和营养支持等- 配合家属进行心理支持,解答其疑虑4. 出院评估与随访- 评估孩子的病情稳定程度,包括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制定出院计划,向家属提供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 安排随访计划,定期复诊,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呼吸功能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患儿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临床路径可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管理指南,帮助医生系统地评估和治疗患儿,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并与家属积极合作,共同关注患儿的康复和发育。
先兆早产临床路径一、先兆早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不规律宫缩或规律性子宫收缩、伴有宫颈管的进行性缩短。
(二)诊断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孕龄≥28周,≤37周。
2.不规律宫缩或规律性子宫收缩、伴有宫颈管的进行性缩短。
(三)标准住院日2-4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80.0伴Z37先兆早产编码。
2.对宫颈机能不全或可疑宫颈机能不全者不能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B超;(2)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做者);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
(七)治疗原则:1.卧床休息:宫颈已有改变的先兆早产者,需相对卧床休息。
2.促胎肺成熟治疗:孕<34周,1周内可能分娩者应用糖皮质激素。
3.抑制宫缩治疗:抑制宫缩,延长孕周:25%硫酸镁16ml+5%葡萄糖100ml,30-60分钟滴完,后1-2g/小时的剂量维持,每日总量不超过30g。
早产临床前12小时对胎儿脑神经有保护作用;利托君100mg+5%葡萄糖500ml,起始剂量为5滴/分,每10-15分增加5滴,最大35滴/分,宫缩抑制后持续滴注12小时,停止滴注前30分钟改口服,10mg,每4-6小时1次。
硝苯地平,10mg,口服,每6-8小时1次。
吲哚美辛,32周前短期(1周)使用,起始剂量50mg,口服,每8小时1次,24小时后改为25mg,每6小时1次。
早产儿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版)
一、早产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早产儿(ICD-10P07-3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
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
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
凡因胎盘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两个标准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小样儿,成熟不良儿)。
亦把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其中都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保暖: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置辐射台(适用需机械通气的患儿)或入暖箱保暖。
按下述调节暖箱温度:
2.呼吸管理:(1)吸氧:患儿出现低氧和呼吸困难,可先头罩吸
氧。
若血氧饱和度<85—87%吸氧:①头罩吸氧4—6L/min FiO260%②面罩吸氧2L/min40—60%③鼻导管吸氧0.5L/min40%。
注意避免长时间吸入较高浓度氧,防治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可以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吸入氧浓度,尽可能调低吸入氧浓度,或间断吸氧,使患儿血氧饱和度在90%-95%。
(2).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如头罩吸氧后仍有低氧和呼吸困难,应改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
(压力以4–5cmH2O为宜)。
注意压力调节,不宜过高。
(3).机械通气:如CPAP后仍呼吸困难,或PaO2低于正常,或PaCO2高于60mmHg,或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应改为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参数要尽可能低,根据血气分析调节参数,防止发生气漏或过度通气。
(4).肺表面活性物质:诊断明确者可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也可以预防性使用。
若需给PS治疗者(W<28周或体重<1000g1次100mg/kg):用PS前先给患儿吸痰,清理呼吸道,将PS(每次100mg/kg左右)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
3.营养支持:
(1)、液体摄入量早产儿出生第一天液体需要量:
出生体重(kg)液体需要量(ml/kg.d)
>1.550-60
1.0-1.560-70
0.75-1.080-100
以后每天增加15ml/kg,直至最大150ml/kg。
如患儿体重每天减轻超过2-5%或任何时候体重减轻超过10-15%,尿量少于0.5ml/kg.h超过8小时,需增加液体量。
记24小时出入量,协助指导液体摄入量及热卡计算。
(2)、营养液成分与每日需要量:
液体量:根据不同临床条件调整,光疗、暖箱、呼吸机、心肺功能、各项监测结果。
总液体在20-24h内均匀输入,应用输液泵进行
输注。
热卡:60-80kcal/kg;
氨基酸----生后12-24小时即可应用,从1.0-2.0g/kg.d开始,增至3.5g/kg.d,推荐小儿专用氨基酸注射液。
脂肪乳剂----生后24小时即可应用,从0.5-1.0g/kg.d开始,增至3g/kg.d,血胆红素>170umol/L(10mg/dL)时慎用,采用全营养混合液均匀输注。
(3)喂养方式:
–禁食:对有可能发生NEC的患儿可先禁食1~2d,
–尽可能早期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奶瓶喂养(A)34周以上具有完善吸吮和吞咽能力,又无条件接受母乳喂养的新生儿.
–管饲喂养(A)适应症<32周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全、不能经奶瓶喂养者,间歇输注法(Intermittent drip):根据肠道耐受情况间隔1 4小时输注,开始用量为5-10ml/3h喂养,每天增加2-5ml。
4.防治出血:
(1)生后常规用VitK11mg静脉滴注1次.然后每周补充VitK10.5mg1次(2)增强凝血功能,输同型血浆10-20ml/kg。
(3)生后3–4天床旁头颅B超或头颅CT检查是否颅内出血。
入院留置胃管检查及大便检查是否有消化道出血,出血者予酚磺乙胺止血0.125次。
5.防治硬肿:暖箱保暖,必要时万花油外涂硬肿处。
6.防治感染:可以根据血培养药敏实验选择药物。
7.治疗黄疸:采取光疗退黄,适当增加液体量防治失水。
改善肠肝循环,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
8.防治贫血:(1)给维生素E10mg/d,口服 ; (2)1周后给3%硫酸亚铁3mg/kg.d分2次口服,每周增加2mg/kg.d,至7mg/kg.d维持不变;(3)输血:血红蛋白低于70-80g/L.并出现以下情况:胎龄<30周、进食易疲劳、呼吸>50次/分、心率>160次/
分、每日体重增加<25克、血乳酸>1.8mmol/L。
输浓缩红细胞,输血量次10~15m l/kg。
9、监测血糖:血糖监测:每天3-4次,直到血糖稳定。
(1)、低血糖症.对可能发生低血糖症者生后1小时即开始喂5%葡萄糖,生后2-3小时开始喂奶。
血糖<2.2mmol/L,给10%葡萄糖6-8mg/kg.分。
血糖1.7mmol/L,给10%葡萄糖8-10mg/kg.分;
(2)、高血糖症;若血糖超过7mmol/L,控制葡萄糖滴入速度,稀释药物用5%葡萄糖。
如血糖持续>15mmol/L(270mg/dl)可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0.1u/kg/h。
10、治疗动脉导管开放:(心脏超声检查可确定诊断)布洛芬:首剂10mg/kg,第2、3剂每次5mg/kg,间隔24小时给一次,静脉滴注,或口服。
美林口服,10mg/kg.d,qd x3天
(四)标准住院日:根据具体情况。
(五)进入路径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早产儿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须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X线胸片、心脏超声、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2.必要时检查:血气分析(在机械通气期间,每天要复查血气分析,如发生肺部感染,要复查痰培养)头颅CT、优生五项、电解质等;
3.生化常规:根据病情变化,复查生化,血糖检测,一日3次(七)选择用药:根据具体情况(参考新生儿用药标准)。
(八)出院标准:
早产儿追加胎龄达37周,体重超过2500克,室温中体温正常,能够经口喂养,呼吸平稳,大小便正常。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在治疗期间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的(如呼吸窘迫综合症等)。
2.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治疗费用和延长住院时间。
(十)费用控制。
(5000-12000)
二、早产儿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早产儿(ICD-10:P07-3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