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建筑节能经验
- 格式:docx
- 大小:15.95 KB
- 文档页数:3
图解:德国最先进的绿色低碳住宅【从设计到建造完成的全过程】2014-06-30转载请注明来自〉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内容提要所谓低碳住宅,狭义地认为,“低碳住宅”就是指节能住宅。
低碳住宅,是指在住宅的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方面,都能考虑怎样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想方设法提高住宅的能源效率,最终达到能降低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的目的。
“低碳住宅”,也可以认为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的住宅,是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住宅。
其实,所谓的“低碳住宅”(英语Low Carbon House、德语Low Carbon Haus),与“零碳住宅”(英语zero carbon house)、“被动式住宅”(德语Passivhaus、英语Passive house)以及“绿色住宅”(英语Green house、德语Grünes Haus)等概念一样,其内涵实质上都是相同的,都是在追求“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未来住宅的建造目标。
建造原理被动式住宅的源起及工作原理被动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著名金融中心城市法兰克福。
这类住宅使用超厚的绝热材料和复杂的门窗,主要通过住宅本身的构造做法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太阳能和家电设备的散热为居室提供热源,减少或不使用主动供应的能源,即便是需要提供其他能源,也尽量采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建筑师为房子设计了密封的外壳,所以房屋几乎没有任何热量散失,也没有任何冷风吹进来。
“被动式房屋”不仅能够通过阳光加热,甚至可以利用家电或居住者身体释放的热量保温。
在德国,“被动式房屋”的建筑成本仅比传统房屋高出5%-7%。
新型设计采用了精巧的中央通风系统,进气管和排气管并排安置,温暖空气排出去的同时,清洁的冷空气引进来,热交换效率可达90%。
低碳住宅案例:汉堡之家“汉堡之家”的设计构思是通过一棵三维的、贯穿“汉堡之家”各个楼层的“愿望树”展现汉堡居民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愿望以及汉堡针对这些愿望做出的回应。
看德国三个典型智慧城市我们能学点什么?近年来,美、欧等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新加坡等中国周边国家纷纷开始建设智慧城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之后,“智慧城市”作为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全国上下迅速达成共识,国内正在掀起一股“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又是个新鲜事物,到目前为止,全球没有哪个城市的建设模式被世人公认为是“智慧城市”的样板,但每个所谓的“智慧城市”又各有各的特色和经验。
以德国来说,智慧城市项目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交通等领域。
我们从柏林——首都,法兰克福——德国第三大城市,弗里德里希哈芬市——德国南部的一座风景秀丽的小城市三个典型的代表城市来看,德国智慧城市的特色。
(一)柏林柏林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由柏林伙伴公司负责的,柏林伙伴公司是柏林市政府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成立的一个专门机构。
1、电动交通柏林的目标是成为欧洲领先的电动汽车大都市。
2011年3月,柏林提出“2020年电动汽车行动计划(Action PlanforElectromobility Berlin 2020)”,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奔驰smart的car2go项目。
在该项目中,注册用户可以在大约2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租用到配备了智能熄火/启动系统、空调和导航系统的smartfortwo车辆,并根据自己的意愿长时间驾驶这些汽车,然后在运营区域内的任何公共停车场归还汽车。
此外,car2go还面向iPhone用户推出了一款car2go应用。
用户可以通过该应用查询附近可用的car2go车辆等信息。
目前,柏林-勃兰登堡首都地区是德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实验室”,也是少数拥有220个公用充电桩的德国城市,迄今实施的可持续交通项目涵盖了从私人和家庭用车,到电动汽车共享、企业车队,再到卡车货运、电动自行车的广泛目标。
2、节能住宅柏林的“被动式节能住宅”是在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全新的节能概念。
CATALOGUE目录•背景介绍•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策略与实践•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成效与影响•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经验与启示•未来展望与建议•参考文献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意义减轻环境污染建筑行业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节能改造可以减少建筑物的碳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减少能源消耗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进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德国建筑能耗现状及挑战高能耗老旧建筑技术瓶颈德国政府对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支持提供资金支持德国政府通过提供补贴、贷款等方式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资金支持。
简化审批流程德国政府简化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审批流程,加快了改造项目的实施速度。
推广节能技术德国政府鼓励并支持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010302节能改造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减少能源消耗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源消耗量。
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促进绿色建筑发展通过节能改造,提升建筑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
实现社会经济效益通过节能改造,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102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提高气密性高效节能窗户安装太阳能系统配备高效空调和采暖设备节能改造的技术措施030405节能改造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政府补贴对进行节能改造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绿色贷款能效证书01020403推行能效证书制度,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透明度。
政府提供补贴,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节能改造。
提供绿色贷款,帮助企业和个人进行节能改造。
德国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在实施后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从而减少了能源进口,降低了能源成本。
此外,改造后的建筑在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效率提高,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建筑节能改造不仅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由于减少了能源消耗,也保护了环境,对居民的健康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一、德国节能减排的经验 (2)(一)完善的制度安排 (2)(二)健全的法律法规 (2)(三)灵活的经济措施 (3)(四)先进的技术手段 (3)(五)广泛的公众参与 (4)二、德国节能减排低碳的措施和经验 (4)(一)德国节能减排低碳的主要经验 (5)1.注重法律、制度建设,重视循环经济 (5)2.通过技术创新减少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量 (5)3.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 (6)4.公众参与,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6)5.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大力发展低碳能源 (7)三、德国经济低碳转型的政策环境和主要成就 (7)(一)三大政府中长期行动计划起主导作用 (8)1.欧盟气候变化行动计划(ECCP)。
(8)2.德国国家能源效率行动计划(EEAP)。
(8)3.德国能源与气候一揽子计划(IECP)。
(8)(二)部分措施在促进节能减排上表现出较好效果 (9)1.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实现减排定量控制。
(9)2.生态税等能效措施被评价为具有较好效果。
(9)四、德国经济低碳转型成就持续而显著 (11)五、德国经济低碳转型经历提供有益启示与借鉴 (13)六、附录:三大中长期行动计划具体措施简述 (13)(一)欧盟气候变化行动计划(ECCP)。
(13)(二)德国国家能源效率行动计划(EEAP)。
(15)(三)德国能源与气候一揽子计划(IECP)。
(17)七、德国环保财税政策及其启示 (18)八、德国发展节能环保事业的经验及启示 (21)(一)德国发展节能环保事业的经验 (21)1.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环境保护法 (21)2.德国政府有高效的环保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22)3.德国实施了一系列高标准节能环保计划。
(22)4.政府运用法律、司法手段和地方监督机构对环保进行有效的监督。
(23)5.德国政府从法律、经济政策上大力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 (23)(二)启示 (24)一、德国节能减排的经验在工业化道路上, 几乎每个国家都遭遇过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失衡, 德国也不例外。
德国作为全球主要工业国和欧盟成员国中经济、技术最发达且总量最大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形成了有效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并在应对经济危机的绿色复苏一揽子计划中得以成功延续、优化和加速推进。
德国绿色低碳转型“从战略到行动”的一系列积极实践,其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一、制定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德国绿色低碳转型的行动框架(一)制定《气候行动计划2050》,为实现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描绘现代化战略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是继《京都议定书》之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达从战略到行动:德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历程及启示杨 艳 谷树忠 李维明 路 娜 孙 溪【内容提要】德国作为世界主要制造业大国和欧盟经济实力最强成员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形成了一套有效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以行动计划、具体措施、法律体系为战略的核心内容,并成立气候内阁以加强统一领导。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德国推出的绿色复苏计划,实质是对德国2050年气候目标导向下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框架的延续、优化和加速推进。
从德国气候治理的进程和效果来分析德国绿色低碳转型“从战略到行动”的一系列实践,至少有以下4点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一是合理对接经济政策与气候政策以促进全面的绿色复苏;二是重视战略行动框架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三是建立健全重大战略或治理政策的执行评估与调整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合作机制。
【关键词】绿色低碳转型 应对气候变化 绿色复苏 德国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670(2021)4-0058-062021年第4期成的一个相对松散、灵活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体系,它强调实现全球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下人类的最核心利益,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作为主要工业国和欧盟中经济实力最强的成员国,德国认为其对承担《巴黎协定》义务负有特殊的责任。
节能建筑设计的最佳实践案例分享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长,节能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通过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节能建筑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使用价值。
本文将分享几个成功的节能建筑设计案例,带你了解最佳实践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
案例一:零能耗建筑位于欧洲的某零能耗建筑项目,通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先进的节能技术,实现了建筑全年零能耗。
该建筑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和地热能源供暖,通过智能调控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将剩余能量存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在建筑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上,也注重降低能耗和减少碳排放,使建筑在实现零能耗的保持了舒适度和美观性。
案例二:绿色屋顶建筑某市政办公楼项目采用了绿色屋顶设计,将建筑顶部绿化覆盖,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室内温度,减少了空调的使用频率。
绿色屋顶能够吸收雨水、减少雨水径流,起到了雨水收集和净化的作用。
植被的蒸腾作用也有助于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并改善空气质量,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
案例三:passivhaus标准建筑passivhaus是一种起源于德国的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该标准要求建筑在不需要传统供暖设备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
一处位于北欧的passivhaus建筑案例通过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三层窗户设计和全热交换系统等技术手段,成功实现了极低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建筑内部空气质量良好,居住者可以享受到稳定温度和清新空气带来的舒适感。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节能建筑设计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提高建筑的功能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节能建筑设计将在建筑行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节能建筑设计的发展,为建设美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节能建筑设计是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倡导绿色环保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德国的建筑节能经验
去过德国的人,都会觉得德国城市绿化环境好、空气质量高。
究其原因,不得不说,德国全社会对能源、对环境有一种近乎敬畏的态度,德国政府、民间机构及社会民众的节能意识非常强。
在推动生态节能建筑上,德国更是不遗余力。
推动建筑节能环保这一浩大艰巨的工程,不仅需要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有效的资助措施机制。
德国的建筑节能走在国际前列,取得了突出成就,这对正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节能建筑快马加鞭的中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建筑节能重技术更重实效
笔者注意到,德国各类建筑已广泛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发电,包括国会大厦、政府办公楼、普通住宅和私人别墅等。
德国在建筑节能和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具有先进方案和理念。
一是积极利用太阳能和先进保温节能技术。
德国的生态节能建筑已经可以做到能源盈余,从能源的消耗大户转变为零能耗,甚至可以把富余的电力能源导入城市供电系统赚取供电费用,或输送到终端站,为小区的住户或其他公用设施、场地使用,提高社会福利。
二是采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
德国的大部分建筑都采用当地经过处理的原生木材作为主要建材。
这类建筑材料在生长、加工过程中消耗最少的能源和产生最少的二氧化碳,在房屋拆除后处理时既能再利用也能进行降解。
三是注重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一方面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从政策层面加以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对老建筑进行现代化节能技术改造,并实行强制报废措施;另一方面推出各项节能资助项目,以促进法规的落实和普及。
四是采用多种生态节能技术。
德国开发并采用了多种生态节能技术,包括雨水回收利用、污水废物回收利用、建筑保温处理、生物降解技术等等。
五是利用技术规范降低建筑耗能。
政府通过制定和改进建筑保温技术规范等措施,不断发掘建筑节能的潜力。
从控制单项建筑围护结构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转变为控制建筑物的实际能耗。
新规范提高了建筑能耗的透明度,用消费者的需求来推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
由此可见,虽然高端前沿的技术是德国设计建造生态节能建筑的一种手段,但并不是惟一的手段。
在德国,既要经济实用又要获得良好的节能效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建筑节能前提。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而言,普遍采用高技术建造生态建筑是不现实的,但从某些基本功能入手,使用适宜技术,在经济、功能和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点,则是完全可行的。
制度规范推动节能建筑普及
德国计划在205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由目前的约20%提高至80%,同时将初级能源消耗降低50%,并为此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通过电力入网补贴等方式促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德国在建筑节能与环保立法方面也走在国际前列。
1976年,德国通过了第一部节能法规《建筑节能法》;1977年,德国开始实施《建筑物热保护条例》,该条例又分别于1982年、1994年和2001年进行了3次修改。
除此之外,德国政府还相继公布了《建筑采暖装置条例》和《建筑物供热费用条例》两个相关的建筑节能条例。
这些政策法规给生态节能建筑的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德国对生态节能建筑的制度保障还包括:
一是建筑节能标准制度。
德国在制定建筑节能标准和节能技术时,主要考虑到3个方面的因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指标、建筑外围结构各部位的热工指标和建筑材料的生产耗能。
最新的节能规范要求建筑在使用中能耗不能超出最高能耗标准。
二是既有建筑改造制度。
德国的节能规范鼓励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实行强制报废措施,设定了清晰的衡量标准,并设立了专门的基金来推动旧房改造工程。
三是生态节能建筑研究推广制度。
德国积极发展低能耗和超低能耗建筑,以零能耗、零排放建筑为未来目标。
德国被动房屋研究所致力于被动房屋的研究和设计,为德国被动房屋颁发证书,并建立了德国被动房屋数据库网站。
四是经济激励制度。
包括生态税改革、国家银行系统提供低息贷款资助节能技术的应用、修改租金条例等。
在德国,生态节能建筑之所以能够普及和推广,除了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态意
识和环保素质,生态和节能的规范和约束必不可少。
例如,德国的许多城市都建立了“建筑生态护照”制度。
建筑物在建造之前,必须先经过一个专门机构的严格审核,看其是否符合各种节能指标。
目前,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从政府层面针完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建立各种制度保障措施,尤为必要。
资助措施落实处市场之手调动积极性
为了调动企业和个人投资节能领域的积极性,德国政府开展了许多资助项目。
例如,在“现场顾问”资助项目中,房屋所有者可以享受工程师的咨询服务,选择如何更经济实用地采取房屋节能措施,大部分咨询费由政府承担。
德国信贷机构还推出了“二氧化碳减排项目”和新的“二氧化碳建筑改建项目”,对节能项目提供低息贷款。
目前,德国对于生态建筑的资助保障措施通过德国复兴银行的一系列计划展开。
一是“生态建筑计划”。
这项计划专门给新建的节能建筑提供低息贷款。
可申请贷款的节能建筑包括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取暖的新建建筑等。
二是“旧房节能改造计划”。
根据既有建筑的建造年限、节能改造措施及节能减排效果提供不同额度的资助,资助方式分为低息贷款和补助两种。
三是“可再生能源计划”和“太阳能发电计划”,对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项目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
作为对联邦促进措施的补充,德国各州和地方政府也都制定了不同的促进措施。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高峰期,现有建筑80%以上都是高耗能的建筑,建筑能耗普遍较德国高,建筑节能技术相对落后,在设计水平、建筑技术、设备材料制造及应用上,都与德国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建筑节能潜力巨大,任务艰巨,德国在生态节能建筑方面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