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课程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5.62 MB
- 文档页数:5
药物化学(课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教材《药物化学》的第四章“药物的化学成分”。
本章主要介绍了药物的基本组成,包括有机分子和无机离子,以及它们在药物中的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药物的分子结构、药物的合成方法、药物的代谢途径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药物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药物的合成方法和代谢途径。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药物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药物的分子结构和合成方法。
难点: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一些特殊的药物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些常见的药物现象,如阿司匹林退烧、感冒药缓解鼻塞等,引发学生对药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药物的分子结构,包括有机分子和无机离子的组成,以及它们在药物中的作用。
接着讲解药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
3.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药物的了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
4. 练习:给出一些药物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它们的分子结构和合成方法,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药物的化学成分有机分子无机离子药物的合成方法化学合成生物合成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药物的分子结构及其作用。
答案:药物的分子结构包括有机分子和无机离子,它们在药物中起到特定的作用,如调节生理功能、治疗疾病等。
2. 请解释药物的合成方法。
答案:药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
化学合成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简单的有机分子转化为复杂的药物分子;生物合成是通过生物体内的酶催化反应,将简单的有机分子转化为药物分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一些特殊的药物现象,如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些药物研究的前沿知识,如新型药物的合成方法、药物的纳米载体等。
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使学生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分类及命名原则。
o理解药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SAR)和药物的代谢途径。
o掌握几种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临床应用。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分析药物结构特点,预测其药效和毒性的能力。
o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o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进行药物信息检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药物化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o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o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认识到药物研发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重点:药物的基本结构类型、药物代谢与排泄、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与作用机制。
-难点:药物结构与活性关系的理解、药物代谢途径的复杂性。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课程分为四个部分:药物化学基础知识、药物结构与活性关系、典型药物分析、药物代谢与排泄。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每个部分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的讲解。
-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结构特点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药物案例,分析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实验法:进行药物合成与性质测定的实验操作。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药物结构和反应过程。
-网络教学:提供网络学习平台,方便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在线讨论。
四、教学资源-教材:《药物化学》高职高专教材。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实验器材(试管、烧杯、分光光度计等)。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药物结构动画、在线教学视频。
-实验材料:药物合成所需化学试剂、标准品。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发言机会,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明确迟到、早退及课堂纪律要求,采用扣分制进行管理。
3.激励措施:对积极参与讨论、实验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设立课堂表现优秀奖。
【课题】高职高专《药物化学》课程说课设计①[摘要]针对我院高职高专《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改革,以说课的形式呈现,本课程的说课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课程特色和改革思路七个方面进行说明。
[关键词]《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设计;说课[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6)04-0056-02陈海燕,李冰,刘华东,梁李广,赖广森(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3)①本文系广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药物化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桂教职成(2015)22号)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陈海燕(1971—),女,讲师,主要从事药物检验分析和药物化学教研工作。
通讯作者:李冰(1970—),女,讲师,主要从事药物检验分析和药物化学教研工作。
现代职业教育总第34期课程说课,就是面向同行与专家系统介绍课程的教学设计,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通过说课,可以较好地促进教师对所授课程的把握,明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同时说课也是各高校人才培养评估的检查项目之一。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药品质量控制教研室对《药物化学》课程进行了改革,于2015年申报了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并获立项。
现依据改革的内容,通过说课的形式,把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详细地说明如下。
本课程的说课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课程特色和改革思路七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我院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和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总学时76课时,其中理论58学时,实训18学时,主要是学习化学药物结构、用途、性质及其在专业课程和职业岗位上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为后续专业课提供理论依据,起到支撑桥梁的作用,是药剂师、药师职业资格必考科目之一。
2.工作岗位定位:为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药品检验岗位提供理论依据。
药物化学讲义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1.熟悉药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熟悉药物的命名3.了解药物化学的近代发展。
基本概念药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药物的命名和药物化学的近代发展。
教学学时:学时重点、难点和要点《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
药物化学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制备原理、体内代谢、构效关系、药物作用的化学机理以及寻找新药的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上述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为有效、合理使用现有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事新药研究奠定基础。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代表药物的药物名称包括英文名、结构式、熟悉化学名称。
每一种药物都有它的特定名称,相互间不能混淆。
药物的命名按照中国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包括通用名(汉语拼音)、化学名称(中文及英文)、商品名。
通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是中国药品命名的依据。
它是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ternational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INN)为依据,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
化学名:英文化学名是国际通用的名称,只有用化学命名法命名药物才是最准确的命名,不可能有任何的误解与混杂。
英文化学命名的原则现在多以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tracts Service,CAS)。
2.掌握药物的分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影响药效、毒性、药物质量以及研究最佳剂型和药物分析方法的主要性质。
药物的分类主要按照药理作用和化学结构分类,各种分类方法都有其不同的作用。
3.熟悉药物化学制备及结构修饰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制备过程可能带来的特殊杂质,以保证药物质量。
了解研究新药的思路、方法、转折点及新药的最新发展。
4.综合运用生物学、分子药理学、酶学和受体学说基础知识,熟悉各大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和副作用及临床上的适应症。
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班别16秋药剂班课程药物化学基础第1章第1节课题绪论课堂类型综合授课周次授课教师梁迪智教学目的1.掌握药物的质量标准。
2.熟悉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和任务。
3.了解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
教学重点1.药物的质量标准2.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和任务教学难点1.药物的质量:评定原则、来源等教学方法讲解、讨论、举例、自学等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1.组织教学2分钟2.引入新课:有趣的计算:态度决定一切2.1.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5分钟3.讲授新课3.1.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和任务13分钟3.1.1.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3.1.2.药物化学基础的任务3.2.学习方法16分钟3.3.化学药物的质量和名称20分钟3.3.1.药物质量的评定原则3.3.2.杂质和杂质来源3.3.3.药品的质量标准3.3.4.中国药典➢历年药典➢药典主要内容3.4.药物的名称——通用名、化学名、商品名16分钟3.4.4.举例:2000年苯丙醇胺(PPA)事件4.课堂小结:10分钟4.1.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和任务4.2.药品质量的优劣、纯度4.3.现行的国家药品标准4.4.药物的名称教学后记: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班别16秋药剂班课程药物化学基础第2章第1节课题药物的变质反应与药物代谢课堂类型综合授课周次授课教师梁迪智教学目的1.掌握药物的水解、自动氧化等变质反应。
2.熟悉药物水解和自动氧化的因素。
教学重点1.药物的水解反应2.药物的自动氧化反应3.影响药物变质的因素教学难点1.药物的水解、自动氧化2.影响药物变化的内在因素教学方法讲解、演示、讨论、举例、自学等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1.组织教学2分钟2.复习旧课:5分钟2.1.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和任务2.1.药物的质量及其标准3.讲授新课3.1.概述3分钟3.1.1.药物变质的概念3.1.2.药物进入机体内的作用、反应3.2.药物的变质反应16分钟3.2.1.药物的水解反应3.2.1.1.易水解药物的结构类型、水解过程3.2.1.2.影响药物水解的因素3.2.1.2.1.药物的化学结构对水解的影响16分钟3.2.1.2.2.外界因素对药物水解的影响5分钟3.2.2.药物的氧化反应16分钟3.2.2.1.易氧化基团及药物3.2.2.2.影响药物自动氧化的因素16分钟3.2.2.2.1.药物的化学结构对自动氧化的影响3.2.2.2.2.外界因素对药物水解的影响5分钟4.课堂小结:4.1.药物变质反应的水解、氧化反应4.2.影响其变质的因素教学后记: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班别16秋药剂班课程药物化学基础第2章第1、2节课题药物的变质反应与药物代谢课堂类型综合授课周次授课教师梁迪智教学目的1.了解药物结构与药物的稳定性的关系。
《药物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药物化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药物化学的定义、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
掌握药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药物的分类了解药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药物的特点。
掌握不同分类方法下的药物类别。
1.3 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了解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掌握药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关键技术。
第二章: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活性关系2.1 药物的化学结构了解药物的化学结构对活性的影响。
掌握药物分子中的基本结构单元和药物的构效关系。
2.2 药物的活性评价了解药物活性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掌握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技术。
2.3 药物的化学结构优化了解药物化学结构优化的方法和策略。
掌握药物化学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和技术。
第三章:药物的合成反应与方法3.1 药物的合成反应了解药物合成中常用的反应类型和机理。
掌握药物合成反应的选择性和条件控制。
3.2 药物的合成方法了解药物合成的方法和策略。
掌握药物合成中的关键步骤和技术。
3.3 药物合成的放大和工业化生产了解药物合成的放大过程和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掌握药物合成放大和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药物的代谢与药效关系4.1 药物的代谢途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酶系统。
掌握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和代谢产物。
4.2 药物的代谢动力学了解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4.3 药物的代谢与药效关系了解药物的代谢与药效关系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掌握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的分析和应用方法。
第五章:药物化学设计实例分析5.1 抗炎药物的设计与合成了解抗炎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市场需求。
掌握抗炎药物的设计思路和合成方法。
5.2 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了解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市场需求。
掌握抗肿瘤药物的设计思路和合成方法。
5.3 药物化学设计的综合实例分析分析具体药物化学设计的实例,总结经验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药物化学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班别16秋药剂班课程药物化学基础第1章第1节课题绪论课堂类型综合授课周次1NO.2授课教师梁迪智教学目的1.掌握药物的质量标准。
2.熟悉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和任务。
3.了解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
教学重点1.药物的质量标准2.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和任务教学难点1.药物的质量:评定原则、来源等教学方法讲解、讨论、举例、自学等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1.组织教学2分钟2.引入新课:有趣的计算:态度决定一切2.1.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5分钟3.讲授新课3.1.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和任务13分钟3.1.1.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3.1.2.药物化学基础的任务3.2.学习方法16分钟3.3.化学药物的质量和名称20分钟3.3.1.药物质量的评定原则3.3.2.杂质和杂质来源3.3.3.药品的质量标准3.3.4.中国药典➢历年药典➢药典主要内容3.4.药物的名称——通用名、化学名、商品名16分钟3.4.4.举例:2000年苯丙醇胺(PPA)事件4.课堂小结:10分钟4.1.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和任务4.2.药品质量的优劣、纯度4.3.现行的国家药品标准4.4.药物的名称教学后记: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班别16秋药剂班课程药物化学基础第2章第1节课题药物的变质反应与药物代谢课堂类型综合授课周次1NO.4授课教师梁迪智教学目的1.掌握药物的水解、自动氧化等变质反应。
2.熟悉药物水解和自动氧化的因素。
教学重点1.药物的水解反应2.药物的自动氧化反应3.影响药物变质的因素教学难点1.药物的水解、自动氧化2.影响药物变化的内在因素教学方法讲解、演示、讨论、举例、自学等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1.组织教学2分钟2.复习旧课:5分钟2.1.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和任务2.1.药物的质量及其标准3.讲授新课3.1.概述3分钟3.1.1.药物变质的概念3.1.2.药物进入机体内的作用、反应3.2.药物的变质反应16分钟3.2.1.药物的水解反应3.2.1.1.易水解药物的结构类型、水解过程3.2.1.2.影响药物水解的因素3.2.1.2.1.药物的化学结构对水解的影响16分钟3.2.1.2.2.外界因素对药物水解的影响5分钟3.2.2.药物的氧化反应16分钟3.2.2.1.易氧化基团及药物3.2.2.2.影响药物自动氧化的因素16分钟3.2.2.2.1.药物的化学结构对自动氧化的影响3.2.2.2.2.外界因素对药物水解的影响5分钟4.课堂小结:4.1.药物变质反应的水解、氧化反应4.2.影响其变质的因素教学后记: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班别16秋药剂班课程药物化学基础第2章第1、2节课题药物的变质反应与药物代谢课堂类型综合授课周次2NO.1授课教师梁迪智教学目的1.了解药物结构与药物的稳定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