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清洗流程维护及保养
- 格式:ppt
- 大小:231.00 KB
- 文档页数:23
器械清洗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器械清洗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器械清洗的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器械清洗的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器械清洗之前,需要先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清洗区域的环境干净整洁,没有杂物和灰尘。
同时,准备好清洗所需的器械、清洗剂和工具。
2. 分类和预处理将使用过的器械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材质和用途进行分组。
然后,对不同的器械进行预处理,例如去除表面的血迹、分泌物和残留物等。
3. 清洗将预处理后的器械放入清洗设备中进行清洗。
清洗时,要根据器械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配置浓度。
同时,要控制清洗温度和时间,确保清洗效果。
4. 冲洗清洗后的器械需要进行冲洗,以去除清洗剂的残留物。
冲洗时,要使用纯净水或蒸馏水,确保器械表面干净无残留。
5. 干燥冲洗后的器械需要进行干燥,以防止细菌滋生。
可以使用干燥柜、烘箱或无菌包装等方式进行干燥,确保器械表面干燥无水。
6. 包装和储存干燥后的器械需要进行包装和储存。
包装时,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确保器械的密封性和防污染性。
同时,要标注包装日期和有效期,并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二、注意事项1. 使用符合规范的清洗设备和工具,确保清洗效果和器械的安全性。
2. 严格按照清洗剂的使用说明进行配置和使用,避免使用过量或不足。
3. 控制清洗温度和时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器械造成损害。
4. 冲洗时要使用纯净水或蒸馏水,避免水质不纯导致的二次污染。
5. 干燥时要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器械表面变黄或变色。
6. 包装时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确保器械的密封性和防污染性。
7. 定期检查清洗设备和工具的状态,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清洗效果。
8. 储存时要注意避光、通风和防潮,确保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9. 定期进行清洗设备和工具的维护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10. 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严格执行清洗操作规程,确保器械清洗的质量和安全。
手术器械是这样清洗的,你知道吗手术器械的清洗方法1 手术器械清洗前的预处理现代临床中所应用的手术器械精密程度不断提升,而不同器械的清洗及处理方法存在一定差异。
在进入手术器械充分清洗之前,需要做好相关预处理工作。
预处理的主要内容在于对器械进行常规保湿处理,同时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区分特殊污染及相应消毒处理。
尤其针对受到特殊污染的手术器械,需要进行专门处理,预防其与其他手术器械进行交叉污染。
对于某些结构较为复杂的手术器械,需要对可拆卸部分充分拆卸,存在管腔的需要将管芯拔出。
某些手术器械在进行清洗时,存在污染物已经干枯的现象会增加清洗难度,并不建议直接进行清洗,可预先用酶液进行浸泡去除污染物后再进行清洗。
2 手术器械的手工清洗虽然现在手术器械清洗大多使用机械清洗,设备现代化程度在不断提升,但手工清洗依然作为常用方法。
部分无法利用机械清洗或较为贵重且结构复杂的器械,需要通过手工清洗方法进行。
手工清洗借助于物理法,用流动水在选择器械污染适合的洗涤剂中,以毛刷或结布等去除黏附在器械的污染物,从而实现清洁手术器械的目的。
对手术器械采用手工清洗办法,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器械的分类与冲洗以及洗涤和终末漂洗等,同时还需要进行煮沸消毒及烘干等多项措施。
在手工清洗手术器械过程,刷洗操作环节需要在水面下或流动水下进行,其目的在于预防产生气溶胶。
针对结构较为复杂的手术器械,需要充分拆卸相应部件,对各部件经进行刷洗与消毒以及干燥处理。
3 手术器械的机械清洗对于手术器械的机械性清洗办法,可采用全自动或半自动以及超声清洗机等进行。
以目前较为常用的全自动清洗机为例,其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冲洗与洗涤后进行至少两次的漂洗,然后上油,最后进入干燥处理环节。
现在国内市场较为常用的为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主要使用酶液进行手术器械浸泡。
超声波自动清洗机的基础原理为借助于高频率水的挤压产生水泡,从而形成真空区拉力,将附着在手术器械上的污染物进行分离。
口腔器械清洗工作流程
一、基本原则
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原则。
2、口腔科普通诊疗器械首选在消毒供应中心处置。
在口腔科自行清洗、消毒、灭菌器械,必须符合清洗、消毒或灭菌操作规程。
二、清洗人员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橡胶手套、穿防水罩袍、带护目镜或面罩。
三、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操作流程
(一)手机手工清洗、消毒操作流程
1、手机使用后及时卸下,用湿棉球擦除手机表面肉眼可见污物,送至洗消间。
2、初洗:在流动水下刷去表面污染,水枪或注射器冲洗管腔。
3、洗涤:用酶洗液浸泡3-5min。
4、流水清洗:从酶液中取出,流水下刷洗表面,水枪或注射器冲洗管腔。
5、干燥:放入干燥箱内烘干;或用布擦干外表面,气枪或注射器吹干管腔内水分。
6、保养:向手机内注入专用手机清洁润滑油。
注油量不可过多,必要时控出管腔多余润滑油。
(二)精密器械的清洗、消毒操作流程
1、预处理:用后的车针、扩大针等小型精密器械,立即浸泡于酶液容器中;其它锐利器械放于固定容器中。
2、冲洗:在流动水下冲去器械表面污染。
3、酶洗+超声:按比例在超声清洗器中配制相应量的酶洗液,将精密器械装入金属细密网状容器中,超声清洗5min,清洗中盖好清洗机盖子,防止产生气溶胶。
4、流水冲洗:流动水下冲洗或刷去器械上残留物。
5、干燥:放干燥箱烘干或擦干。
6、润滑:用水溶性润滑剂喷雾润滑器械轴节。
器械清洗维护方案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器械清洗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它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正确的器械清洗和维护方案能够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和器械污染,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器械清洗和维护方案。
器械清洗流程器械清洗流程是指将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和备用的过程。
器械清洗在医院中是一个复杂而且需要注意细节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预处理在清洗器械之前,要进行预处理,包括先清除器械上的污垢,如血迹和分泌物等。
在预处理过程中,应当避免使用刷子等容易损伤器械表面的物品,同时要避免使用过硬或过分尖锐的器械进行清洗。
第二步:清洗清洗是器械清洗流程中最重要的步骤。
在清洗过程中应当使用专用的清洁剂,其中草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是比较常用的清洁剂。
在清洗器械的时候,要避免使用过硬或过大力的物品进行清洗,避免对器械产生损伤。
第三步:消毒清洗完器械后,需要进行消毒。
消毒是为了杀灭器械表面可能存在的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避免交叉感染。
消毒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高温或高压,同时要注意消毒液的浓度和浸泡时间。
第四步:干燥器械清洗后需要进行干燥,以避免细菌的滋生。
在干燥过程中,应当使用干燥器对器械进行干燥,避免使用暴晒或风干的方法。
第五步:备用器械清洗和干燥后,应当将器械进行分类,进行使用前的备用,以便下次使用时更加方便。
器械维护方案器械的维护不仅仅是对其进行清洗,更包括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等工作。
在保证器械正常运转的同时,也能有效地节省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
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器械维护方案:定期检查医疗机构应当定期检查器械的性能和运行状态,如电子仪器的电容量、放射性测量器的能量等。
同时还需对机械部件定期进行检查、清理和润滑,以保证器械正常的运行和使用。
维护和修理维护和修理是器械维护方案的重要部分。
维护包括对机械设备和器械表面的清洗、消毒和保养等,而修理则是对器械进行故障诊断和修复。
医疗机构要对器械的故障进行及时的修理,以免影响正常的医疗服务。
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或微小切口进行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而腔镜手术的成功与否与器械的清洁和消毒密不可分。
正确的清洗流程和注意事项对于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腔镜器械的清洗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腔镜器械的清洗流程1. 分类清洗:根据腔镜器械的不同用途和结构特点,将其分类清洗,避免交叉感染。
常见的腔镜器械包括腔镜、吸引器、钳夹、剪刀等,每种器械都需要有特定的清洗方法。
2. 预处理:对腔镜器械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去除器械表面的血迹、组织残留等,可以使用清洁剂和刷子进行清洗。
3. 洗涤清洁:使用专业的清洗剂和消毒剂对器械进行彻底清洗,保证器械表面的无菌化。
清洁剂的浓度和清洗时间需要按照要求进行。
4. 冲洗消毒:清洗干净的器械进行冲洗消毒,可以使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等方法。
5. 包装贮存:清洁消毒干净的腔镜器械进行干燥、包装、贮存,确保在手术前保持器械的无菌状态。
二、腔镜器械的清洗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清洗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严格按照清洗操作规程进行清洗,杜绝疏忽大意和不规范操作。
2. 配戴防护用品:清洗人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手套、工作服等,防止因器械清洗过程中产生的飞溅和污染而感染。
3. 使用专业清洁剂和消毒剂:清洗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避免因清洗剂浓度不足或过高导致清洗效果不佳或器械受损。
4. 定期维护保养:定期对腔镜器械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器械损坏和老化情况,做好更换和维修工作,确保器械清洁完好。
5. 注意器械质量:购物腔镜器械时要选择正规厂家和有资质的产品,避免因使用劣质器械导致清洗效果不佳或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腔镜器械的清洗流程及注意事项对于保障手术的安全和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和清洗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器械清洗工作,确保清洗流程规范、操作标准,并定期进行培训和审核,不断提高清洗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腔镜手术服务。
医院手术器械、物品的清洗工作流程(一)复杂、污染严重类物品手工清洗工作流程1.着装规范,做好个人职业防护。
2.精密、复杂器械有专人负责清洗。
3.冲洗:流动水下刷洗3-5分钟,去除明显的污物;若污物变干,将器械放入多酶溶液浸泡3-5分钟,然后在液面下刷洗,防止产生气溶胶引起呼吸道损伤。
4.洗涤:冲洗后用酶清洁剂浸泡后刷洗或者用超声清洗5-10分钟,水温20-40°C。
有轴节的器械尽量将轴节打开,能拆卸的部分拆卸至最小进行清洗。
5.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或刷洗。
6.终末漂洗:用软水或蒸馏水冲洗。
7.干燥:干燥柜5(TC-7(TC干燥20分钟。
保证物品彻底干燥。
8.清洗结束,清洁清洗用具并消毒。
(二)内镜类器械手工清洗流程1.各关节打开拆卸至最小单位,用自来水去除管腔表面污溃,高压水枪(纯水)反复冲洗管腔,毛刷刷净管腔内表面,用高压气枪吹干。
2.超声清洗5-10分钟,流动水下彻底清洗,高压气枪彻底吹干并擦干表面。
镜头放入配置好的多酶清洗剂中浸泡3-5分钟后用柔软棉布擦洗。
3.将清洗干净后的内镜类器械包装、灭菌。
(三)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操作流程1.着装规范,做好个人职业防护。
2.开机前检查电源、蒸汽、水处理设备是否正常,检查清洗剂、润滑剂是否充足,及时补充。
(1)打开水源,检査水源压力是否达到0.2-0.5Mpa。
(2)打开汽源,检查汽源压力是否达到0.3-0.5Mpa。
(3)打开总电源开关后,将设备电源开关拨向“ON”侧。
(4)打开设备电源开关后观察清洗机显示屏幕,如显示清洗剂不多,要向盛放清洗剂的塑料桶内添加清洗剂。
(5)打开前门,手动旋转各个喷射臂,观察旋转是否灵活。
3将待洗器械的关节打开,可以拆开的组件应予以拆开,分类装载,妥善处置,以保证清洗质量,防止器材损坏,物品装载适量。
4.根据物品性能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洗程序。
5.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机器运行状态,出现故障,及时解决。
6.清洗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洁机器的清洗槽、底部过滤网和篮筐。
1、临床常用仪器设备日常保养由设备保管使用人员负责,科室常用《医疗设备操作常规、临床保养常规、使用注意事项及紧急状态的应急措施》手册,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指定专人管理。
每个仪器配有操作流程图悬挂在仪器旁。
2、各科室应对照“保养常规”熟悉本科室内相关医疗设备的保养内容,明确设备的维护保养责任人,并按要求做好日常保养工作。
3、各科对在用设备应建立良好的使用环境,对使用率不高的设备要定期开机。
4、各科室对日常保养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予以记录,并及时通知设备科。
5、科室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时,使用科室及时向医疗设备部主管工程师保修,并对停用待修或限制使用的设备悬挂设备状态标识牌进行标识(黄色、红色设备状态标识)。
如条件许可,将相关设备移至科室特定区域放置。
小型设备可由使用科室人员直接交送医疗设备部,并办理必要的交接手续。
6、呼吸机、除颤仪、高频电外科设备等高危险仪器设备一旦运转过程中出现意外,必须按照相应的“意外事件的应急措施”解决,及时报告,保证患者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严禁违反规程自作主张,擅自处理。
7、设备状态标识牌的功能作用及使用方法:7.1 绿色标识牌:注明“正常运行”,悬挂或粘贴于设备上,表明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7.2 黄色标识牌:注明“限制使用”,悬挂或粘贴于设备上,表明设备某个功能处于故障限制使用,需要对受限制的功能予以说明,由临床科室使用人员进行标识并向医疗设备部保修。
7.3 红色标识牌:注明“故障停用”,悬挂或粘贴于设备上,表明设备处于故停用状态,当设备故障时,由临床科室使用人员进行标识,并向医疗设备部保修。
8、日常保养内容:8.1 对机器表面除尘、清理及擦拭。
8.2 检查地线是否老化、破损、连接完好。
8.3检查各指示灯是否正常,定时开机自检,确保机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8.4捋顺导联线并检查导联线是否有破损。
8.5查看机器各项参数是否正常。
9、日常保养要求每两?周一次,并做好记录。
除颤仪:如何判断除颤仪(飞利浦)的正常运转1.查看设备上的状态运行标示牌,应为绿色的“正常运行”标牌;2.查看设备外观,电源线、心电导联线及电极板等均无破损;3.开机运行,仪器自检通过。
医疗器械消毒与保养流程
1. 消毒流程
步骤1:清洗器械
- 将使用过的器械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残留物。
- 使用温水和中性洗涤剂进行清洗,确保器械表面干净。
步骤2:消毒器械
- 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如高温蒸汽消毒、化学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 根据器械的特性和要求,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 遵循消毒剂的使用说明,正确配比和使用。
步骤3:消毒后处理
- 将消毒后的器械进行干燥处理,确保器械表面干燥。
- 检查器械是否完整,如有损坏或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 保养流程
步骤1:正确存储
- 将器械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和污染。
- 分类存放器械,便于取用和管理。
步骤2:定期检查
- 对存放的器械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完整性和功能正常。
- 如发现损坏或异常情况,及时修复或更换。
步骤3:定期维护
- 根据器械的要求,进行定期维护工作。
- 清洁器械表面,去除污垢和残留物。
- 检查器械的密封性和连接性,确保其正常工作。
3. 注意事项
- 在消毒和保养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 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 使用消毒剂时,要注意配比和使用方法,避免误伤或损坏器械。
- 如有需要,可以向相关专业人员咨询和寻求帮助。
以上是医疗器械消毒与保养流程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实际操作中,请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指南,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器械清洗流程范文器械清洗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清洗流程可以有效地保证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从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下面为您介绍一种常用的器械清洗流程。
一、准备工作1.安全措施:戴上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确保人员的安全。
2.准备洗涤剂:选择适当的洗涤剂,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使用浓缩剂还是稀释剂。
3.准备器械清洗设备:清洗槽、清洗刷、喷淋枪等。
二、分拣器械1.将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分类分拣,根据不同的器械类型和材质进行分别处理。
2.根据器械的复杂程度和难以清洗部位的特点,确定是否需要拆解器械。
3.将已经分拣好的器械放置在指定的托盘或容器中,以便于后续的清洗。
三、清洗操作1.清洗前的预处理:对于有明显污物的器械,应先用清水冲洗,去除表面的污物,减少清洗时污物的粘附。
2.清洗过程:将器械放入清洗槽中,浸泡在加入适量洗涤剂的水中,根据器械的材质和性质,选择适当的清洗方式(如刷洗、喷淋、超声波等)进行清洗。
3.清洗刷洗:使用适当尺寸和刚度的清洗刷,对器械的表面和难以清洗的部位进行刷洗,确保污物的彻底清除。
4.喷淋清洗:对于器械表面平整但水流能够达到的部位,可使用喷淋枪进行清洗,提高清洗效果。
5.超声波清洗:对于一些细密且难以清洗的器械,可以使用超声波清洗设备进行清洗,通过超声波产生的密集小气泡,将污物从器械表面和难以清洗的部位移除。
6.清洗时间:根据器械的不同,清洗时间也有所差异。
一般情况下,机械清洗时间为5-10分钟,手工清洗时间为15-20分钟。
四、清洗效果评估1.检查器械的清洗效果:查看器械表面是否有残留污物,如有则需要重新清洗。
2.检测洗涤剂残留:使用适当的检测方法,检测器械的洗涤剂残留情况。
若检测结果异常,需要重新清洗。
3.记录清洗信息:将清洗操作和相关信息记录在器械清洗记录表中,确保清洗工作的追溯性。
五、清洗后的处理1.清洗完毕后,将清洗干净的器械放置在干净、干燥的托盘中,待下一步消毒或灭菌处理。
妇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记录妇科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是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健康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每一件器械都能达到严格的卫生标准,我们建立了详细的清洗消毒记录制度。
以下是对某一时间段内妇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情况的完整记录。
一、清洗消毒日期记录的起始日期为具体起始日期,截止日期为具体截止日期。
二、清洗消毒人员负责本次妇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人员为:人员姓名 1、人员姓名 2、人员姓名 3等。
三、清洗消毒的医疗器械种类及数量1、窥阴器:共X个。
2、宫颈钳:X个。
3、子宫刮匙:X个。
4、取环钩:X个。
5、人流吸管:X个。
四、清洗消毒流程及方法1、预清洗所有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先在流动水下冲洗,去除表面明显的血迹、污渍等污染物。
将可拆卸的部件进行拆卸,如窥阴器的叶片等。
2、浸泡将预清洗后的器械放入含酶清洁剂的浸泡池中,浸泡时间根据器械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为具体时间。
浸泡液的温度保持在具体温度。
3、刷洗浸泡结束后,使用专用的软毛刷对器械进行仔细刷洗,尤其是器械的关节、齿槽等部位。
确保刷洗干净,无残留污渍。
4、漂洗用流动的清水对刷洗后的器械进行充分漂洗,去除残留的清洁剂和污染物。
5、消毒采用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法对漂洗后的器械进行消毒。
消毒压力为具体压力值,温度为具体温度值,消毒时间为具体时间。
对于不耐高温高压的器械,如某些塑料制品,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剂的浓度和消毒时间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执行。
6、干燥消毒后的器械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为具体温度,干燥时间为具体时间。
确保器械完全干燥,避免残留水分滋生细菌。
7、检查与包装干燥后的器械由专人进行检查,确保器械表面无污渍、锈斑、损坏等情况。
检查合格的器械进行包装,包装材料采用一次性无菌包装材料,包装上标明器械的名称、规格、消毒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五、清洗消毒质量监测1、每天对清洗消毒后的器械进行抽样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器械的清洁度、消毒效果等。
2、采用目测法和ATP 生物荧光检测法对器械的清洁度进行检测。
快速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快速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是医疗机构、实验室等消毒设备的一种常见类型。
使用这种设备能够高效地杀灭病菌,有效保障医疗和实验室等行业的卫生安全。
然而,使用这种设备也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和保养规程,保证其长期的安全、高效运作。
本文将针对快速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保养要点做一些详细介绍。
1. 安全操作规程1.1 基本操作流程1.打开设备电源插头,确保设备连接电源正常。
2.打开设备清洗盖,放入所需清洗的器械。
3.选择清洗程序,根据器械的种类选择对应的清洗方式,如高温蒸汽消毒或化学清洗。
4.设定清洗参数:包括清洗时间、温度、压力等参数,根据不同器械的清洗需求进行设定。
5.挂接清洗液管路,确保管路连接到清洗液贮箱。
6.启动设备清洗程序,等待清洗完毕。
7.清空设备清洗液贮箱,并清洗管路,确保管路畅通。
1.2 注意事项1.在设备清洗程序启动之前,要确保管路完全接通,避免清洗液泄漏,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2.在安装设备和拆卸清洗器械时,应该先关闭设备电源插头,确保操作过程中不会导致电路短路或其他电气设备安全事故。
3.不得在设备附近堆放易燃品或其他危险品,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4.在清洗过程中,不可拆除设备清洗盖或其他保护设施,避免设备清洗过程中清洗液外泄或造成其他安全风险。
1.3 维护保养方法1.在设备清洗完毕后,应该清空设备清洗液贮箱,将管路全部冲洗清洗干净,避免管路晾干后污垢堵塞管道影响设备正常使用。
2.定期检查设备清洗液泵的工作状态,确保泵的工作正常,若发现泵工作故障,应该及时联系设备生产商或维护人员进行更换或维修。
3.定期检查设备电路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老化或损坏情况,确保设备电路不会出现异常。
4.定期检查设备的剩余余量报警器是否正常,确保在清洗液低于安全阀值时,能够及时报警提示进行添加清洗液。
2. 保养注意事项1.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机器外观的清洗和消毒,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保证外观整洁干净。
眼科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 操作步骤 操作要求及质量标准
1、检查清洗剂的有效期、浓度,按产品要求配置
2、配置小软毛刷、高压喷枪等辅助工具
3、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做好自身防护,检查手套无穿孔
4、评估物品准备情况、预防措施情况
5、评估器械污染污染种类与污染程度:根据评估选择清洗剂
1、冲洗要求:流动水下冲洗表面的血迹和污迹,高压 水枪冲洗时,选择使用器械配套的接头
2、擦洗要求:液面下进行擦洗,避免气溶胶产生和水花飞溅 →
3、超声乳化手柄禁超声清洗,超声清洗眼内剪时,使用保护托 护托架保护器械功能端
4、质量评价:器械表面无血迹、无锈迹
1、漂洗要求:彻底冲洗内、外表面的污垢和清洗剂
2、 质量评价:表面无污迹和清洗剂残留
1、 操作要求:用流动水反复冲洗后,再用流动软水或纯化 水最后漂洗,官腔内面使用高压水枪冲洗
2、清洗质量评价:器械表面无自来水残留 器械表面、关节处无锈迹
器械内、外表面干燥、无水珠、无污物、无锈迹
操作要求:器械消毒必须达到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
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
医疗器械维护医疗器械维护是医疗行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合理维护医疗器械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以下是一些医疗器械维护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一、保持器械清洁和卫生1. 每次使用前和使用后,都要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其卫生状况。
2. 使用清洁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比例进行清洗,遵循清洗剂的使用说明。
二、定期检查和维护1. 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
如发现故障或问题,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 按照使用手册的要求进行保养和维护,包括清洁、润滑以及更换易损件等。
三、记录和追踪1. 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的维护记录,包括维修细节、维修周期和维修人员等信息。
2. 对医疗器械维修后的质量进行追踪和评估,确保维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培训和教育1. 建立医疗器械维护人员的培训计划,确保其掌握正确的维修方法和操作技巧。
2.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疗器械维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
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1. 为医疗器械维护人员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包括维修工具、测试仪器等。
2. 确保这些设备和工具的正常运行,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
六、遵循标准和法规1. 遵循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标准和法规,确保医疗器械维护的合规性。
2. 定期关注并了解医疗器械相关的新标准和法规,及时调整维修流程和方法。
七、建立质量控制体系1. 建立医疗器械维护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检查和质量评估等。
2.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改进和纠正。
八、定期评估和审查1. 进行医疗器械维护的定期评估,确保其持续有效。
2. 对维护流程和方法进行定期审查,及时更新和改进。
九、建立沟通渠道1. 建立医疗器械维护人员和使用人员之间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使用中的问题和反馈。
2. 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教授正确的医疗器械使用和保养方法。
总之,医疗器械维护是医疗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严格遵循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