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程各章节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373.00 KB
- 文档页数:20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知识点总结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检索等相关问题。
数据库技术在现代信息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库技术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以下是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数据库: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是一个存储、管理和检索数据的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是实现数据库的软件系统,负责处理用户对数据库的请求,对数据进行管理、操作和存取控制。
3.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组成的一个整体。
二、数据库设计与建模1.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ER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实体及其关系的图形化表示方式,它包含实体、属性和关系等基本概念。
2.关系数据库模型(RDBMS):关系数据库模型采用表格形式来组织数据,使用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等数学理论来处理关系数据库。
3.数据库的三范式:数据库的三范式指的是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遵循的一些规范,包括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用于保证数据库的规范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三、SQL语言及数据库操作1. SQL语言: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缩写,是一种用于访问和操作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它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查询语言(DQL)、数据操纵语言(DML)和数据控制语言(DCL)等部分。
2.数据查询:通过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库查询,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检索和筛选。
3.数据插入、删除和更新:通过使用SQL语句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插入、删除和更新等操作。
4.数据库事务:事务是数据库操作的一个基本单位,可以保证数据库操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库索引与优化1.数据库索引:数据库索引是一种用于提高数据库查询速度的数据结构,可以加快数据检索的速度。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复习提纲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1.数据库、数据库模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答: 数据库: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的基本特征:(1)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2)可为各种用户共享(3)数据间联系密切, 具有最小的冗余度和较高的独立性(4)服务于某个特定的应用数据库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是计算机程序的集合, 用于创建和维护数据库.DBS(DataBase System), 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了数据库后的系统, 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2.DBMS的分类按数据模型网状型DBMS层次型DBMS关系型DBMS对象DBMS其它DBMS按所支持的用户数单用户DBMS多用户DBMS按允许数据库可以分布的站点数集中式DBMS分布式DBMS按用途通用DBMS, 如Oracle、Informix等专用DBMS, 如时态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移动数据库等第二章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1.数据库模式和实例模式(Schema)和实例(Instance)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它仅仅涉及类型的描述, 不涉及具体的值模式的一个具体值称为模式的一个实例关系: 一个模式可有很多实例模式反映数据的结构及联系, 实例反映的是某一时刻数据库的状态模式相对稳定, 而实例相对变动2、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象的含义是什么?三级模式结构(1)概念模式: 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2)外模式: 单个用户所看到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3)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两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 定义了外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a)属性名称可能不同b)外模式中的属性可能由模式中的多个属性运算而得模式/内模式映像: 定义了概念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库概念及发展历史1.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具有较高的操作效率和较低的冗余度的数据集合。
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应用程序组成。
3.数据库的发展历史: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文件系统、层次结构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等阶段。
二、关系型数据库概述1.关系型数据库的定义:关系型数据库是以表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数据库,表是由行和列组成的二维结构。
2.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结构化、模式化、单一的数据视图。
3.关系型数据库的优点:数据之间的关系清晰、数据冗余度低、数据一致性高。
4. 关系型数据库的代表产品: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三、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的目的:通过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实现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2.数据库设计的步骤:确定需求、数据建模、规范化、物理设计。
3.数据建模的常用工具:实体关系图(ER图)、UML类图。
4.规范化的概念及作用:规范化是一种通过分解关系模式,消除冗余和保持数据一致性的方法,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四、SQL语言1. SQL语言的定义: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缩写,是一种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交互式语言。
2. SQL语言的基本操作:查询(Select)、插入(Insert)、更新(Update)和删除(Delete)。
3. SQL语言的高级操作:连接查询(Join)、子查询(Subquery)、聚合函数(Aggregate Functions)等。
五、数据库索引1.数据库索引的定义:数据库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可以加快数据库表中数据的查询速度。
2.数据库索引的作用:提高查询效率、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加速数据的排序。
3.数据库索引的类型: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全文索引、哈希索引等。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重点知识提纲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1)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
(2)数据描述与数据模型。
(3)理解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的特点与优点。
(4)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元组、属性、属性值、值域、分量、关系的状态、关系模式、关系的键(候选键,主键、外键)与属性(主属性,非主属性)等。
(5)数据库内部体系结构中的三级模式结构。
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6)数据库系统内部体系结构中的两级映像。
术语:关系模式:是一种用于描述二维表格结构的表示方式,由关系模式和与该关系模式名相关联的属性名表组成。
其形式为:关系模式名(属性名1,属性名2,…,属性名n)。
关系模型:是一种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数据及数据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候选键:如果一个属性集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关系中的元组而又不含有多余属性,则称该属性值为该关系的候选键。
主键:是指当某个关系模式有多个候选键时,被用户选用的那个候选键。
外键:如果关系模式R1中的某属性集是另一个关系模式R2的主键,则该属性在关系模式R1中称为外键。
概念模式: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体现了全局、整体的数据观点,所以称为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
外模式:是表达用户使用观点和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逻辑描述,体现了应用程序员对数据库的数据观点。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结构和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规定了数据的内部记录类型、记录建起技术、文件的组织方式和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等。
简述:1.简述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区别。
学习指导P72.关系的主键有哪些特性?(唯一性、非冗余性,有效性)3.将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成三级的意义是什么?第二章关系运算(1)了解笛卡尔积、关系的数学定义。
(2)理解基于传统集合理论的关系运算:并、交、差、广义笛卡尔积。
(3)理解关系代数特有的关系运算:投影、选择、商、联接、自然连接。
(4)掌握使用基本关系运算表示4种非基本关系运算的方法。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1.数据库的概念1)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 数据库是存在于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库)文件组成的统一体,是可感知的数据库形体。
2)数据库是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 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以结构化的形式存储的,这种结构化形式实质上就是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是不可感知的数据库形体.3)数据库是相关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既有某特定应用领域涉及的各种基本数据,也有反映这些数据之间联系的数据,也是不可感知的数据库形体之一。
DBMS的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系统,是一种位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库管理功能的系统软件。
2.DBMS的主要功能定义、操纵、控制、维护数据库并有通信功能3.数据库应用系统概念成以计算机为开发和应用平台,以OS、DBMS、某种程序语言和实用程序等为软件环境,以某一应用领域的数据管理需求为应用背景,采用数据库设计技术建立的一个可实际运行的,按照数据库方法存储和维护数据的,并为用户提供数据支持和管理功能的应用软件系统。
4.三个世界对数据的描述现实世界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
可狭义地将现实世界看作为各个事物、各个现象、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
计算机世界--数据世界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解释,是现实世界的概念化。
5.数据模型的概念及组成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及各事物之间的联系用数据及数据间的联系来表示的一种方法。
一个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实际上给出了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描述和动态模拟现实世界信息结构及其变化的方法。
是一组面向计算机的概念集合,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三部分组成6.层次模型、是一种用树型(层次)结构来组织数据的数据模型。
树中的每个结点代表一种记录类型。
网状模型(1)至少有一个结点多于一个双亲结点;关系模型系模型是一种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数据及数据之间联系的(优于上面两个)7.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及两级影像与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指的是一种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角度看到的数据库模式结构和映射关系。
第一章数据库知识入门信息,数据,数据处理,数据管理的概念;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构成;MIS、数据库设计的含义;数据模型定义,概念模型的作用;实体联系(E-R)模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实体,属性,域,实体型、值、集,码的概念,实体联系及种类,E-R图示。
能够用E-R图画出简单的E-R模型;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元组,属性,域,候选码,主码,外码的概念;关系的基数与度数;关系的特点;关系模式及表示方法。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VFP6.0的启动和退出;能够区分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术语。
1.数据库技术是目前计算机信息处理(数据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核心内容是数据管理。
信息是关于事物(或我们所关注的对象)以及事物间的联系的知识。
信息与能源、物质并列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三大要素。
数据是为表达信息的符号记录。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所谓数据处理,就是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查询、加工、传输的过程。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获取有用的信息,核心是数据。
2.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手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
3.所谓数据库(DB:Data Base),简而言之,就是相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4.简述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答:数据库技术是数据管理发展到数据库系统阶段所采用的技术,主要特点包括:⑴.数据结构化: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相互联系的。
⑵.数据共享性好、冗余度低: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面向整个组织的,是完备的。
不同用户从数据库中抽取出所需的数据,使数据冗余度减到最低,实现数据共享。
⑶.数据独立性强:数据库采用三级模式、两级映射,很强的数据独立性。
⑷.DBMS统一管理:数据库的定义、创建、维护、运行操作等所有功能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5. 简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由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员(DBA:Data Base Administrator)和数据库用户构成。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期末复习大纲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第二章数据模型 (1)第三章关系数据库 (2)第四章关系规范化基础 (2)第五章数据库设计 (2)第六~十章T-SQL及相关 (3)第十一章存储过程、触发器与游标 (3)第十二章事务与并发控制 (3)第十四章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3)附录: (5)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1.了解信息、数据、数据处理的概念2.数据库发展的哪三个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的几个特点。
P2●数据的结构化、共享性、独立性、控制功能……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P4●数据库、DBMS、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用户4.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用户级模式、概念级模式、物理级模式)。
P6-75.二级映像与数据独立性(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P7-8第二章数据模型6.现实世界→信息世界(通过抽象)→数据世界(通过量化)7.数据模型的概念。
P12-13●实体、属性、候选码、码、实体型、实体集、联系8.E-R图用于表示概念模型。
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组成成份:实体、属性、联系。
P139.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分为三类: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P15-16●数据结构:对数据库组织方式的一种静态描述●数据操作:对数据库动态特征的描述●完整性约束:数据库完整性的保证10.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完整性约束的具体内容。
P18-19第三章关系数据库11.关系模式的定义。
P2212.关系数据库:数据库系统的三层结构如何体现?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如何体现?13.关系模型的三个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
P24.14.关系代数—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
连接所衍生的等值连接、自然连接。
P25-3115.掌握按要求写关系代数表达式。
第四章关系规范化基础16.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范式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知识点总结范文数据:数据泛指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抽象表示,以适合于用人工或自然的方式进行保存、传递和处理。
数据是形成信息的源泉,信息是有价值的数据是数据的内涵。
信息:有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S的核心):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可的计算机系统软件。
数据库系统: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相关硬件、软件和各类人员组成。
2.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没有直接存储设备、操作系统、管理软件2.文件系统阶段:把计算机众多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数据文件3.数据库系统阶段:一定的格式、统一管理、冗余度小4.分布式数据库阶段:物理上分离、逻辑上统一5.面向对象数据库阶段3.数据模型:(1)基本概念:概念模型: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强调语义表达功能。
>、<、>=、<=、<>between…and…In③条件不确定:OPENFORM(打开窗体),MESSAGEBO某(显示含有警告或提示消息的消息框),CLOSEWINDOW(关闭指定窗口),OPENQUERY(打开查询后执行操作查询),OPENTABLE(打开表)转移焦点gotocontrol、关闭窗体cloewindow、退出程序、停止当前宏执行topmacro3.将宏与窗体上控件相关联的方法1)控件属性表的事件选项卡中选择一个宏2)右击控件直接进入宏设计视图3)进入宏对象列表框把宏对象列表框中的宏名拖放到窗体设计视图上在窗体产生一个命令按钮第九章VBA编程1.基本概念:对象、属性、事件、事件过程、方法对象:是现实世界对象的模型化,是代码和数据的组合,具有自己的状态和行为(继承性、多态性、封装性、灵活性)属性:特征方法:在对象上可以执行的操作事件:识别和响应的某些行为和动作2.数据类型:数值、字符、逻辑、日期变量:概念、命名规则、先声明后使用用于临时储存数值、计算结果或数据库中的任意对象命名:字母或汉字开头dim变量名a数据类型常量:概念、符号常量在应用程序的运行中不能改变的对象,只有在初始化时能赋值publiccont 表达式运算符:算术、连接、关系、逻辑、赋值,它们的运算法则和优先级优先级:算术、连接、关系、逻辑、赋值表达式:要求会计算表达式的值3.三大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4.程序语句:(1)变量声明语句dim变量名a数据类型(2)赋值语句变量名=表达式(3)IF语句(单分支,双分支,多分支),SelectCae语句IF:单:if条件表达式then语句1[ele语句2]多:if条件表达式then 语句组1ele语句组2endifelectcae:electcae表达式cae值1语句组1cae值2语句组2[caeele语句组n+1]前面的全不匹配时endelectelectcae后面的表达式是必要参数cae后面的值可以用i和to 表范围(4)FOR语句(循环)for循环变量=初值to终值[tep步长]循环语句组[e某itfor]ne某t循环变量eg.Dimainteger,Iainteger=0fori=1to100tep1=+1ne某timgbo某“1到100相加之和为:”&Do…Loop语句Dowhile条件表达式循环语句组[e某itdo]loopeg.ubumloop()dimumaintegerdimnaintegerdimmgatringum=0n=0mg=“100内偶数之和为”dowhilen<=100u m=um+nn=n+2loopmg=mg&ummgbo某mgendub简答:当连接查询两个以上数据表时将无法进行更新、新增、删除操作3)表有储存功能,查询只能分析无法储存4)查询的数据集合是临时存在的9.简述窗体的主要功能1)显示与编辑数据2)接收数据输入3)控制应用程序流程4)信息显示5)数据打印10.与快速创建窗体相比,使用窗体向导创建窗体有什么优点可以设置窗体的形式、格局和外观;可以选择多个数据源11.窗体有几种视图,各有什么作用设计视图:用于创建窗体或修改窗体的窗口窗体视图:用于显示记录数据、添加和修改表中数据窗口布局视图:显示真实数据,适合设置视觉外观和可用性任务数据表视图:以行列格式显示表、查询或窗体数据的窗口数据透视表视图:查看明晰数据或汇总数据数据透视图视图:以图表形式显示数据,便于用户进行数据分析12.把复选框、选项按钮加入选项组与不加入选项组有什么区别13.报表与窗体的区别1)作用:窗体用于查看和输入数据;。
第1章数据管理概述(1)明确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三者之间的关系:DBS包含DB和DBMS。
(2)DBMS的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维护。
(3)数据库的特点:最主要是实现数据共享。
(4)数据模型:尤其是掌握关系数据模型,在数据模型中要要体现出实体跟实体的联系,E- R图中矩形表示实体,菱形标识实体之间的联系;能够熟练的分析出实体的联系类型,如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另外要分清实体和属性。
第2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1)MySQL 简介: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也能运行在其他操作系统上。
(2)SQL的含义和分类:SQL是标准化查询语言,主要分为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查询语言DQL和数据控制语言DCL。
(3)掌握数据查询语言的基本用法:SELECT是输出后面表达式的值,WHERE子句是实现条件查询,ORDER BY子句是排序子句,ASC表示升序,DESC表示降序(4)掌握模糊查询中通配符的用法:%表示跟0到多个字符匹配,—表示跟1个字符匹配。
(5)连接查询:FROM后面来自多张数据表,如果一个表是m条记录,另一个表是n条记录,做笛卡尔积是mn条记录;如果是n个表连接,则需要n-1个连接条件。
(6)分组查询:利用GROUP BY子句,常用的分组函数AVG()表示求平均值,SUM()表示求和,COUNT()表示统计记录条数。
(7)数据定义语言DDL:CREATE是创建数据库对象、ALTER是修改表结构(如增加列或删除列等),DROP是删除数据库对象的命令;(8)数据操纵语言DML:INSERT是插入语句,要了解INSERT语句的基本格式。
掌握DELETE、UPDATE 命令的基本格式。
注意INSERT和REPLACE的区别。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材(第2版)各章节知识点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1.1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1.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特点:①数据不保存②数据不具独立性③数据不共享1.1.2文件管理/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特点: ①数据可以保存②独立性依然差③冗余量大1.1.3数据库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1.2.1基本概念1.数据Data2.数据库Database, DB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数据通信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DBS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DBA)和用户1.2.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数据共享性好2.数据独立性强3.数据结构化4.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1.2.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同上)1.2.4数据库系统的抽象级别DBMS中的数据被描述为逻辑模式、物理模式和外模式三级抽象1.3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1.3.1基本组成1.数据结构2.数据操作3.数据约束1.3.2层次模型1.3.3网状模型1.3.4关系模型(应用最广泛)1.3.5面向对象模型1.3.6对象关系模型第2章关系数据库2.1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系统是支持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关系模型由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和完整性约束3部分组成1.数据结构(二维表)(1关系(2元组(3属性(4键((1)超键: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过属性集((2)候选键((3)主键((4)外键(5域(6分量(7关系模型关系数据库:有若干个关系或二维表彼此关联组成的数据库。
2.关系操作(一次一集合)查询(最主要):选择、投影、连接、除、并、交、差更新:插入、删除、更新3.完整性约束(1实体完整性(对主键的约束:不能空不能重)(2参照完整性(对外键的约束)(3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删除约束、更新约束、插入约束)2.2关系代数2.2.1传统的集合运算1.并∪2.差-3.交∩4.笛卡尔积2.2.2专门的关系运算1.选择(水平分割)2.投影(垂直分割)∏3.连接∞第3章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3.1Access简介3.1.1Access功能及特性1.界面友好、易操作2.方便数据共享3.简化安全设置4.SharePoint高速在线以及离线应用5.走向网络3.1.2Access的安装1.安装环境(office)2.安装方法3.1.3Access的集成环境3.1.4Access数据对象1.表Table(其他对象的基础)2.查询Query3.窗体Form4.报表Report(使数据处理的结果多样化)5.宏Macro6.页Web7.模块Module3.2创建数据库3.2.1直接创建空数据库3.2.2利用模块创建数据库3.2.3Access数据库的打开方式①以只读方式打开②以独占方式打开③以独占只读方式打开第4章表的操作4.1表的结构与创建4.1.1表的构成(1)约束条件1.列级约束1.非空约束2.唯一约束(也可以是表级约束)3.检查约束4.主键约束(也可以是表级约束)5.外键约束(也可以是表级约束) 2.表级约束(主键约束)(2)索引(3)关联关系4.1.2Access中的数据类型4.1.3创建表结构(1)数据表视图(2)利用表设计视图(3)使用导入表创建表4.2表结构的维护4.2.1字段名、类型和长度的修改与插入、删除和移动字段1.删除字段Delete2.插入字段3.移动字段4.修改字段名、长度或数据类型4.2.2字段标题与输入输出格式设置1.字段标题设置2.输入/输出格式设置3.自定义格式输入/输出格式4.输入掩码的设置输入掩码的格式符号4.2.3有效性规则与有效性文本Access表达式中使用的运算符Access表达式中常用函数4.2.4其他约束1.设置字段必填2.“小数位数”属性3.指定主键4.在“数据表”视图中改变字段名称4.3表数据的输入与维护4.3.1数据录入与编辑1.数据修改2.数据复制3.数据的查找操作(1)按记录号查找数据(2)查找指定内容(3)查找空字段或空字符串(4)使用通配符4.3.2导入与导出数据及链接外部数据1.导入Excel表2.导出表操作4.3.3格式化数据表1.更改行高和列宽2.改变字段次序3.隐藏/显示列4.冻结/解冻列5.设置数据表格式4.4记录操作4.4.1记录排序4.4.2筛选记录4.5表的索引与关联4.5.1索引相关知识1.索引的概念2.索引的分类(聚集/非聚集)3.索引的创建方法4.5.2创建表间的关联关系1.关联关系分类(1)一对一(2)一对多(3)多对多2.关联关系的建立方法4.5.3子表第5章数据库设计5.1数据库设计概述5.1.1数据库设计的方法5.1.2数据库设计的步骤(1)需求分析阶段(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4)物理结构设计阶段(5)数据库实施阶段(6)数据库运行维护阶段5.2需求分析(1)用户的信息要求(2)处理要求(3)安全性要求(4)完整性要求5.3概念结构设计5.3.1E-R模型(实体-联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1.实体:客观存在并能够相互区别的事物2.属性:实体用来刻画的一组特性3.实体集:表示具有相同属性的同一类事物2.联系与联系集5.2.3E-R图(矩形:实体集;椭圆形:属性;菱形:联系集)5.4逻辑结构设计5.4.1E-R模型与关系模型的转换5.4.2规范化基础1.数据库设计中的问题2.函数依赖的基本概念3.范式及其关系4.规范化方法5.4.3逻辑结构详细设计5.5物理结构设计5.6数据库实施5.7数据库维护第6章数据查询6.1查询概述1.选择查询2.生成表查询3.追加查询4.更新查询5.交叉表查询6.删除查询6.2创建与维护查询6.2.1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6.2.2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查询6.3查询条件6.3.1查询条件的设置6.3.2在查询中执行计算6.4动作查询(操作查询)的设计6.4.1追加查询6.4.2更新查询6.4.3删除查询6.4.4生成表查询6.5SQL特定查询的设计(1)联合查询(2)传递查询(4)子查询第7章SQL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7.1SQL的概述7.1.1SQL的特点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1.高度综合2.非过程化3.采用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7.1.2SQL的功能7.2SQL的数据定义7.2.1SQL的数据类型1.建立数据表(1)NOT NULL是列级约束(2)PRIMARY KEY是表级或列级约束(3)FOREIGN KEY是外键约束(4)CHECK是域完整性约束(5)UNIQUE是唯一性约束创建此表的SQL语句如下:CREAT TABLE staff(staffID TEXT(12) PRIMARY KEY,name TEXT(8) UNIQUE,birthdate DATE,married LOGICAL NOT NULL,salary MONEY,resume MEMO);2.修改数据表ALTER TABLE <表名>[ ADD <列名> <数据类型>[<完整性约束> ] [ ,…] ][ DROP [ [ CONSTARINT ]<约束名>] I [ COLUMN <列名> ] ] [,…] [ALTER <列名> <数据类型> [,…] ] ;3.删除数据表4.索引操作语句7.3SQL语言的数据查询1.Select语句格式:SELECT [ALL I DISTINCT ] <列名> I <目标列表达式> I <函数> [,…]FROM <表名或视图名> [,…][ WHERE <条件表达式> ][ GROUP BY <列名1> [ HAVING <条件表达式> ]][ ORDER BY <列名2> [ ASC ] I [ DESC ]]7.3.2简单查询语句Select * FromSelect 学号As 学生号码,姓名,Year(Now())-Year(出生年月) As 年龄From 学生Select 学号,课程编号,成绩From 学生Where 成绩<607.3.3连接查询7.3.4其他查询7.4SQL的数据更新7.4.1INSERT命令格式:INSERT INTOVALUES7.4.2UPDATE命令UPDATESETWHERE7.4.3DELETE命令DELETE FROM WHERE第8章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8.1窗体8.1.2窗体的类型逻辑:主窗体、子窗体功能:命令式选择窗体、数据交互式窗体8.1.3窗体视图8.1.4创建窗体8.1.5窗体控件8.1.6窗体控件的使用8.2报表8.2.1报表的组成1.报表页眉2.页面页眉3.主体4.页面页脚5.报表页脚8.2.2创建报表8.2.3报表编辑8.2.4其他报表8.3宏8.3.1宏的概念8.3.2宏的设计8.3.3宏的运行第9章VBA程序设计9.1VBA概述1.类模块2.标准模块9.2VBA编程9.2.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念9.2.2对象和类9.2.3VBA编程基础9.2.4运算符与表达式及函数算术运算符>字符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Abs(N)取绝对值Int(N)取整Exp(N)以e为底数的指数函数Log(N)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Sqr(N)计算数值表达式的平方根Asc(C)返回字符串首字符的ASCⅡ值Chr(N)ASCⅡ值转换为字符串Str(N)将数值表达式转换为字符串Val(C)将数字字符串转换为数值型数据9.2.5程序语句声明语句(Private、Dim、Public、Stastic)赋值语句执行语句9.2.6程序基本结构1.顺序结构2.选择结构(1)If语句(单路分支/双路分支)If Then(Else) End If(2)Select Case语句(多路分支)Select CaseCaseCaseEnd Select3.循环结构(1)For...Next(2)While语句WhileExit DoWend9.2.7过程创建和调用(1)子过程(2)函数9.3程序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