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P《阳光心情》电子期刊06期-关于爱情的几个关键词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14
关于爱情的关键词教科院2012级应用心理学国防班梁敏响 2012010325【摘要】爱情是一件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事物。
一直以来,爱情是诗人和作家的永恒话题,也是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更是与我们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的热点。
很多人都认为爱情是一个成功的婚姻所必备的,是我们大学生活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很多人缺少对足够的认识,停留在影视小说的幻想中,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情感问题,或沉迷其中或失恋消褪意志,本文着重分析与爱情有关的几个关键词,让大学生全面理性对待爱情。
【关键词】爱情喜欢爱情三角理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爱情误区爱情与性一、爱情与喜欢爱情是人类异性间的一种崇高情感,具有排他性和专一性,只存在于彼此相爱的男女之间。
两性间的爱情,不仅由人的自然属性即生物属性所决定,还由人的社会属性——人们在社会中的活动、地位、需要、社会的伦理观念、价值观念等所决定。
因此,爱情在爱的形式、内容、求爱等形式方面,具有一定的时代、民族、阶级和国家的一些具体特点。
心理学家爱情与喜爱的关系与区别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确认,喜欢与爱情是两种既密切关联但又各不相同的情感。
喜欢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一是人际吸引的双方有共同的理解,二是喜欢的主体对所喜欢的对象有积极地评价和尊重。
与喜欢不同,爱情有如下三个重要因素:(1)依恋。
卷入爱情的恋人对伴侣有着高度的的依恋感,尤其在孤独时,会特意去寻求伴侣的陪同和宽慰,而别人不能有同样的慰藉作用。
(2)关怀与奉献。
恋人之间会彼此高度关注对方,愿意为对方不计回报地付出,同时感到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的责任,并且对对方的不足表现出高度宽容。
(3)亲密。
被爱情所裹挟的恋人,对对方有着高度的信赖,并且也有特殊的身体接触的需要。
虽然这种身体接触最终会卷入性的意味,但在恋爱开初,这种身体接触需要却是泛化的高度依恋需要的反应。
通常情况下,一个成熟的青年人有着较为明确的喜欢与爱情概念,可以很好地区别自己对别人的喜欢与爱情情感。
流淌着的心扉关键词:爱情亲情友情摘要: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
任雨点敲在黑布伞或是透明的塑胶伞上,将骨柄一旋,雨珠向四方喷溅,伞缘便旋成了一圈飞檐。
跟女友共一把雨伞,该是一种美丽的合作吧。
最好是初恋,有点兴奋,更有点不好意思,若即若离之间,雨不妨下大一点。
真正初恋,恐怕是兴奋得不需要伞的,手牵手在雨中狂奔而去,把年轻的长发和肌肤交给漫天的淋淋漓漓,然后向对方的唇上颊上尝甜甜的雨水!经过岁月无情的冲刷,父亲的头发早已花白,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的卧在他脸上,像黄土高原上沧桑的沟壑,一双眼睛仿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深深地陷下去,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
或许分别的日子,更能体会到友情的价值,于是往日的快乐便成了今天的回忆。
正文:喜欢听小溪里流水的潺潺,喜欢奔跑在林间享受着鸟语林荫,喜欢依偎在父母的身旁,无边无际的撒娇,喜欢和伙伴们毫无章法的瞎侃,好像我们什么都知道似的。
岁月慢慢的流逝,擦去了幼稚的面孔,却不曾改变我们心中那流淌着的爱,和那最纯真的感情。
正如爱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得到它的人,将享乐无穷。
正如生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死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譬如出身,相貌就,等等。
每一个人来到这世间都历经千难万险,因此我们来到这世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得珍惜它。
我们得珍惜活着的每一天,我们无法知道自己哪一天离去,又会以怎样的方式离去。
一个人无法知道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把握生命的宽度,你完全可以把今天过得很精彩。
在生命的长河里,既然有些我们无法改变,有些我们无法选择,那我们就坦然接受吧!譬如长相,你一生下来,长什么样,差不多就定型了,我们无法选择。
当然谁都希望自己漂亮,或英俊,但是并非每一个人都能享有。
无法改变的,我们没有必要去改变,我们得学会接受,我们不漂亮,但我们依然可以幸福的生活。
我们完全没必要去在乎别人的目光与眼神,我依旧能潇洒快乐的生活。
第1篇一、引言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既是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渴望追求的情感体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心理研究的深入,爱情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本报告旨在总结爱情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分析爱情心理的各个方面,以期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爱情关系提供参考。
二、爱情心理的基本概念1. 爱情的定义:爱情是指个体之间基于相互吸引、情感投入、价值认同和承诺而形成的亲密关系。
它具有以下特点:- 相互吸引:包括外貌、性格、才华等方面的吸引。
- 情感投入:双方在情感上的相互依赖和关心。
- 价值认同:双方在价值观、生活目标等方面的认同。
- 承诺:对关系的承诺和责任感。
2. 爱情心理的类型:- 浪漫爱情:强调外貌、激情和浪漫。
- 伴侣爱情:强调情感投入、亲密和承诺。
- 激情爱情:强调激情和生理吸引。
- 伴侣爱情:强调亲密、信任和共同成长。
三、爱情心理的发展阶段1. 吸引阶段:个体通过外貌、气质、才华等方面对对方产生兴趣,并产生初步的吸引。
2. 亲密阶段:双方在情感上逐渐靠近,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
3. 承诺阶段:双方在价值观念、生活目标等方面达成一致,并作出对关系的承诺。
4. 稳定阶段:关系进入稳定期,双方相互支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5. 适应阶段:双方在关系中不断适应对方,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期望。
四、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1. 个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2.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社会价值观、文化传统、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因素。
3. 心理因素:包括自我认知、情绪调节、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因素。
五、爱情心理的调适方法1.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明确自己在关系中的角色和责任。
2. 沟通技巧:学会倾听、表达、理解和解决冲突。
3. 情绪管理: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对关系的影响。
4. 心理支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每个人的幸福其实都很简单,只是幸福每次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他总是那么轻轻的,好像就在你的身边,微笑着看着你,它可能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可能是递上一杯水、也可能就是瞬间的一份心情……试着去感受它吧。
有心的人永远幸福,因为他理解幸福。
当我无羁的度过这青春的韶华岁月,又有多少蓦然回首才发现的快乐与幸福啊,当回忆着,就抑或是痛苦的幸福着,抑或是温馨的感受着……,总之,活着,我就会不停的寻找幸福与快乐,活着,我就会不停的奋斗,让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一样的幸福……体验幸福,是一个需要修炼和学习的过程。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感受幸福应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啊,正如孩提时躺在慈母的怀抱里接受乳汁的哺育,没有人告诉,他也会感受到幸福的甜蜜。
那么,怎么还需要“修炼和学习”呢?其实,幸福不单是一种生理上的满足,社会化了的人对幸福的体验,相对幸福客体来说,幸福主体的素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制约着人感受幸福能力的水平。
一个人是否热爱生命,是否热爱生活,是否懂得被爱,是否懂得爱人。
这一切都左右着人对幸福的感受和创造。
也就是说,人能否感受和创造幸福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通过教育和学习逐步提升的。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提升他们感受幸福的水平与创造幸福的能力的过程。
林肯的台阶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
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
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
当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
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
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
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的林肯。
心理学视野中的爱情内涵及结构述要_杨洋1.爱情的心理学涵义作为人际吸引的最高形式,爱情在西方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中比实际生活中的含义更加宽泛。
学术界对爱情的定义至今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
Freud(1922,1952)认为,性欲是情感的核心。
当这种欲望被限制的时候,作为对这种挫折的补偿,人们就会将其他人理想化并坠入爱河。
Goode[2](1959)将爱情界定为“两成年异性之间强烈的感情倾注,至少包括有性欲望与温柔体贴的成分在内”。
Rubin[3](1970)将爱情界定为一个人对某一特定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使他(她)以某种方式表现对该特定对象的思考、感情和行为。
他发现爱情包括三个主要的成分:(1)亲和及依赖需要;(2)要帮助对方的倾向;(3)排他性与独占性。
我国心理学家张耀翔早在1947年刊行的《情绪心理》著作中就论述了“爱的心理”,内容涉及儿爱、母爱、父爱、孝、报恩、友爱、仁爱、性爱、本能的爱、恋爱、同情等。
张春兴(1989)将“爱”定义为可用于人、事物或环境,为单向或双向的情感,包括“情”而不包括“性”;而“爱情”则是两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必须是双向的。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认为“作为社会心理学专业术语的爱(love),是超越日常体验所叙述的爱,意味着人际关系中的接近、悦纳、共存的需要及持续和深刻的同情,共鸣的亲密感情等”[4]。
可见,在探索爱情涵义的过程中,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学者存在很多争议和困惑。
2.国外的爱情理论模型西方关于爱情的科学心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共产生了4种影响较大的理论模型,分别是进化理论、成人依恋理论、Lee的爱情风格理论和Sternberg的爱情三角形理论。
其中前两种理论可以说是爱情的起源论,而后两种理论为爱情的类型论。
2.1进化理论进化心理学是近二十多年来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它运用进化论对人类心理起源和本质及一些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关于爱的20个有意思的心理学facts1.爱的化学变化: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时,他们的大脑会释放出多巴胺和催产素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让人感到幸福和兴奋。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恋爱中的人通常会感到快乐和充满活力。
2.镇静的作用:与化学变化相反,爱也可以让人感到平静和安心。
当一个人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时,他们通常会感到放松和安心,这是因为爱的存在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
3.恋爱的期限: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恋爱关系的激情期通常只会持续一到两年的时间。
在这个阶段,人们会对对方充满激情和渴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激情会逐渐消退。
4.爱情的形成:人们常常说爱情是不可预测的,但心理学研究认为爱情的形成其实是可以被预测和解释的。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爱情通常是由吸引力、亲密感和承诺三个要素共同构成的。
5. “相似之间”的吸引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通常会更倾向于选择和自己相似的人建立恋爱关系。
这是因为相似的人在许多方面上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从而建立更加稳固的感情关系。
6.内向与外向的吸引力:有趣的是,内向和外向的个性类型通常会互相吸引。
内向者通常会被外向者的活跃和社交能力吸引,而外向者则可能会被内向者的沉思和温和吸引。
7.忠诚度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爱情中的忠诚度并非仅仅是一个人的选择,而是受到许多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例如,亲密的家庭关系和社会支持可以促进忠诚度的形成,而缺乏这些支持则可能导致爱情的不忠。
8.爱情与亲密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爱情和亲密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亲密关系通常需要建立在信任、共鸣和承诺的基础上,而这些也是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9.爱情的演化:心理学家认为,爱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进化产物。
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爱情成为了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形成和家庭单位的稳定。
10.爱情与幸福:多项研究发现,爱情和幸福有着密切的联系。
恋爱中的人通常会感到更加幸福和满足,而单身者通常会更容易感到孤独和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