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核化生武器及其防护 (核武器)讲课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791.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三章核武器、核事故及其防护【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核武器、核事故的特点及其破坏因素,掌握遇到核袭击时的防护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核袭击的自我防护能力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1、核武器概述2、对核武器的防护3、对核事故的防护【教学方法】:讲课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防毒衣、防毒面具、口罩、毛巾、围巾、防风墨镜、三角巾等。
【教学过程】:第一节核武器概述一、核武器(一)什么是核武器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二)核武器的特点1、杀伤破坏因素多2、程度重3、范围广4、时间长(三)核武器的分类1、按结构原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
2、按作战使用范围:可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
3、按配用的武器:可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地雷、核鱼雷和核深水炸弹。
一般所说的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是指弹头部分,而运载工具是用来发射或投射核弹头的工具,有导弹、火箭、飞机、火炮、潜艇、鱼雷等。
二、核武器的威力及其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一)核武器的威力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梯恩梯”(TNT)当量(简称当量)来表示。
它的含义是指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梯恩梯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二)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核武器的爆炸方式主要有空中爆炸和地面爆炸两种。
(三)核武器空爆时外观景象主要特征为火球不接触地面,初期为球形,很快变为扁球形。
几秒或几十秒后,火球冷却成灰白色,或棕褐色的烟团,并继续上升,不断扩大,同时地面上掀起一股尘柱。
最初尘柱和烟云不相连接,随后尘柱迅速追及烟云,形成爆炸特有的蘑菇状烟云。
三、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五种。
(一)光辐射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爆炸时的闪光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
核、化、生武器知识及防护一、核武器与核事故(一)核武器核武器又称原子武器,是利用原子核反应的各种效应起杀伤破坏作用的一种武器。
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途径光辐射:通过灼伤皮肤眼睛,烧伤呼吸道,引起大面积火灾等造成伤害。
冲击波:通过对内脏的挤压,对物体的抛掷、撞击造成杀伤作用。
早期核辐射:可以穿透人体杀死细胞,严重时引起放射性病。
④核电磁脉冲:可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与破坏,对人员无杀伤作用。
⑤放射性沾染:可通过放射性射线伤害人体细胞。
前四种杀伤破坏因素,一般均出现在爆炸后十秒时间内,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则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三)对核武器的防护由于核武器袭击范围广、杀伤破坏因素多、防护设施复杂,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护。
平时准备:制定家庭紧急撤离方案;准备简易防护器材和生活用品,如口罩、毛巾、雨衣等,掌握防护器材的使用方法。
熟悉就近人防工事的位置、入口标志和疏散路线。
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一旦发现爆炸闪光、烟雾骤起,遭遇核武器袭击时,室内室外人员必须在杀伤破坏因素到达之前,迅速准确有效地做完防护动作,以求生存机会。
室内人员的防护:听到核武器袭击警报,家庭人员应迅速拉断电闸、关闭煤气或熄灭炉火、关闭门窗,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按预定方案,迅速有序地进入指定的人防掩蔽工事,并按指定位置坐好。
来不及进入人防工事的,应就近利用拐角或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
尽量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
室外人员的防护:室外人员应从防护较严重的瞬时杀伤因素着眼,防护的原则是减少暴露表面,争取厚重屏障重点保护头部、减少碎片杀伤。
发现爆炸闪光,应忌看火球,迅速进入各种人防工程防护,并不要随意进出或走动。
来不及进入民防工事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就;就近隐蔽防护。
地形地物较小时,面向爆心卧倒;无地形地物可利用时,背向爆心卧倒。
如果身边有江河、湖泊或池塘,应立即潜入水中防护。
第三课:对核武器的防护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对核武器的防护方法和措施2.使学生了解发生火灾时的自救和互救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针对核武器的杀伤因素,熟悉正确的防护方法三、教学难点:核袭击时的防护行动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直观讲解,电脑多媒体辅助五、教学过程:引言:核爆炸后,虽然有较大的杀伤破坏作用,但它也有局限性和可防性只要我们熟悉核武器的性能,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就能避免或减少伤亡一、核袭击前的防护行动当有敌核袭击的迹象时,人防指挥部门就要发出预备警报听到预备警报后,要沉着镇静要做到:1.立即切断电源2.关上煤气或熄灭炉火3.关闭门窗和放下窗帘4.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生活必需品(如衣物、食物、水、手电等打好包,并写好姓名、单位、住址)5.听从指挥,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疏散地掩蔽二、核袭击时的防护见到核爆炸闪光而来不及进入人防室外人员的防护方法:1.地物较大时,地物在人和爆心之间,可横向爆心卧倒防护2.地物较小时,应使头、地物、爆心在一直线上卧倒掩蔽,重点是保护头部(1和2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易燃、易爆的物品)3.在开阔地面的人员,应迅速背向爆心卧倒卧倒姿势:双手交叉手心向下垫于胸前,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闭眼、闭口、收腹,两腿伸直,脚尖向下着地,暂停呼吸巨大响声过去后,应迅速戴上防毒面具或口罩,掸掉身上的尘土,进行必要的皮肤防护,就近寻找人防工程掩蔽或迅速远离爆心室内人员的防护方法:室内人员发现核闪光后,应靠墙根、屋角或床下、桌下卧倒或蹲下蹲于桌下、墙角时,要两手十指交叉,手心向内,把手放于后脑,头部夹于两臂之间,身体尽量蜷缩,暂停呼吸应避开玻璃门窗或高大柜架,以免玻璃碎片或重物倒下对人员造成间接伤害当有地震突然发生时,也可以按室内防护的方法去做,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到卫生间躲避,那里管道多,支撑力强,这样也能减少伤亡三、核袭击后的行动核袭击后,放射性灰尘、火灾、建筑物倒塌等都会对人员造成直接或间接伤害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救结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对放射性灰尘的防护1.放射性灰尘沉降时的行动核爆炸后,蘑菇烟云中的放射性物质,在较短时间内就能降落到地面为防止放射性灰尘沉降时随呼吸道进入人体或降落到皮肤上,沾染区的人员要及时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扎好三口(裤口、袖口、领口),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把暴露皮肤遮盖起来在室内的人员,应立即关闭门窗,贴上封条,堵住孔口,密封食品、饮水,进入地下室或建筑物中心房间,静听外面关于落尘情况的通报2.撤离沾染区的行动接到人防指挥部门的命令撤离沾染区时,人员应迅速穿戴好防护器材,扎紧“三口”,携带好衣物等生活必需品,沿指定路线撤离沾染区行进中,人员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防止扬起灰尘沾染后面的人员;要尽量避开草丛、瓦砾层厚和积尘多的墙根、洼沟;沾染区内坚决不许:(1吃食物(2喝水和饮料(3吸烟(4不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乘车撤离沾染区时,除作好个人防护外,要关闭车窗,盖严蓬布,加大车距前进车上人员不要随便下车,如需要上下车时,尽量不接触车轮和挡泥板3.消除放射性沾染的方法放射性灰尘对人员危害较大,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受染的人员和人员接触的物品消除沾染,以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消除服装上的放射性灰尘通常采用拍打、扫除、抖拂、洗涤等方法人员始终要站在上风处,以免被扬起的灰尘再次沾染人员身体受到沾染后,要尽快洗消头、颈部要用清水和肥皂进行擦洗,还要清洗鼻腔,漱口,擦洗耳窝条件允许时,严重沾染的人员,应利用肥皂、洗涤剂等进行全身淋浴无水时,可用干净毛巾、纱布等干擦,从上到下,顺一个方向进行擦拭一次将毛巾、纱布翻一次,防止已消除部位被重新沾染对被沾染的粮食、蔬菜和饮水的消除方法是:包装完好的粮食,可采用扫除、拍打的方法,消除包装表面的沾染物;对未包装好的粮食,可把沾染层铲掉;对谷类、豆类等,可用扬筛和水洗的方法进行消除;对被沾染的蔬菜、水果类的消除应采取清水冲洗和剥皮的方法;对饮水沾染的消除,可以采用土壤净化、过滤或吸附凝沉方法进行净化处理经过处理的粮食、蔬菜、饮水等,必须经专业技术人员检验符合食用标准方可食用误食了受沾染的食物和水时,可遵医嘱尽快采取催吐、洗胃、利尿等消除方法对被沾染道路、地面的消除可视具体情况,采用铲除、铺盖或用水冲洗等办法实施二、人员受伤后的救护方法人员受伤后,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救护,以减轻伤员的痛苦,保障其生命安全1. 手压止血、止血带止血:2. 毛巾包扎;(1)头部包扎法(2)下颌包扎法(3)单肩包扎法(4)肘(膝)关节包扎法3. 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2)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四、对核泄漏和自然灾害的防护(一)对核泄漏的防护:主要是防核沾染,防放射性尘降,撤离沾染区(二)火灾发生后的自救、互救发生火灾时,首先要沉着冷静,迅速拨打火警119电话,报告失火的位置,以使消防队及时灭火,减少损失快速判断火源位置,火势较小时,先关闭电源后用水(或沙)灭火火和烟较大时,可用湿毛巾、湿口罩等堵住口、鼻,用湿被子或湿床单包裹身体,采用匍匐低姿撤离楼道有明火且烟特别浓时,不要打开房间门,用湿布把门缝堵住,往门上泼水降低温度,打开窗子或阳台呼救、自救或等待救援楼层低的,可用绳或床单撕条连接成绳,从窗口或阳台撤出当身上着火时,千万不要乱跑,应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的火苗一定不要惊慌,多动脑,就能找出恰当的自救、互救方法。
核化生防护根据计划安排,今天由我和同志们共同学习核化生防护,授课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大家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核化生防护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基本概念二、核化生防护的形势与任务三、个人对核化生的防护一、基本概念首先,在学习核化生防护之前,我们应该对核化生武器的巨大危害有个直观的印象,我将从核化生武器的严重危害和三防的基本内涵来具体进行阐述。
百闻不如一见,我将以3个鲜明的事例来为大家呈现核化生的危害性。
(一)核化生武器的严重危害第一个例子是二战末期的日本被美国投了两枚原子弹,损失极其惨重。
1945年8月6日清晨8点15分,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小男孩”,造成了数十万日本人失去生命。
据最新统计,死于原子弹爆炸的人数达到275230人。
接着,1945年8月9日凌晨3时50分,两架B—29重型轰炸机从提尼安岛起飞,其中一架的炸弹仓里携带着另一颗原子弹——“胖子”。
这是美国计划中对日本的第二次核打击。
据日方统计长崎遭遇的原子弹爆炸中死亡近7万人,伤6万余人。
最终统计死亡人数约为8万。
爆炸之后,许多爆炸幸存者饱受辐射后遗症的折磨,包括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
第二个事例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该电站第4发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
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
为消除事故后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为消除辐射危害,保证事故地区生态安全,乌克兰和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
其对当地的危害仍然在继续。
第三件便是最近发生在我们广西的柳江镉污染事故。
今年1月15日广西河池市宜州市环保部门发现龙江河拉浪水电站内出现死鱼现象。
调查发现,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镉含量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