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浙江地区2017中考科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聚焦第27讲物质的转化规律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90.37 KB
- 文档页数:4
2017年中考解答题——说理1.()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萨克斯等多位科学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有许多关于“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的经典实验流传至今。
现将其中一个实验的思路及过程简述如下:(注:NaHCO3稀溶液能维持溶液中CO2浓度恒定。
其原理是当CO2浓度降低时,NaHCO3稀溶液能释放CO2,当CO2浓度升高时,NaHCO3稀溶液能吸收CO2。
)①剪取一烟草叶,立即将其放入盛有NaHCO3稀溶液的容器中,发现叶片浮于液面;②用真空泵抽去该叶片中的气体后,发现叶片下沉至容器底部;③将该容器放在下一段时间,发现叶片逐渐上浮;④再将该容器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
发现叶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以上③、④中叶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进行解释。
2()小科洗热水澡后发现:与进水管相连的金属进水阀表面布满了小水珠(如图丙)而与出水管相连的金属出水阀表面仍保持干燥。
请你分析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原因。
3.()小柯是个善于观察的学生,她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无风的、寒冷的冬天,用吸管沿水平方向吹出的肥皂泡是先上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下降(如图)。
而这种现象在火热的夏天不明显。
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冬天吹肥皂泡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不计空气阻力)4、(2017•)排球充气后,让排球从手上自由落下,排球每次弹加的高度都低于落下时的高度。
(1)解释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否守恒。
(2)排球从接触地面到形变最大的过程中,速度v与形变大小ΔV之间的关系大致如图,请说明该过程中,排球受力情况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
5.()避险车道是与公路主干道相连的一段距离很短的分岔专用车道,供速度失控车辆安全减速。
一般设置在长陡坡的拐弯处,保证驾驶员能看到(如图一、二)。
这种车道很特别,一般长度在50~100米,有一定的坡度,路面上铺着疏松的石子、沙土层,两侧及顶部用废旧轮胎或防撞桶围起来(如图三、四)。
(浙江地区)2017中考科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聚焦第5讲物质的性质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地区)2017中考科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聚焦第5讲物质的性质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地区)2017中考科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聚焦第5讲物质的性质试题的全部内容。
第5讲物质的性质1.(2016,贵州)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D)A.尘土飞扬 B.落花缤纷C.雪花飞舞 D.满屋飘香2.(2016,泉州)小刘在游戏中把乒乓球压瘪了,但没有破裂。
对于球内气体而言,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B)A.密度 B.质量 C.压强 D.体积3.(2016,菏泽)李师傅开着一辆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随着水不断的被洒出,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C)A.车厢内水的质量B.车对路面的压强C.车厢内水的密度D.路面给车的摩擦阻力4.(2016,邵阳)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
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D)液体与量杯的质量30 5070m/g液体的体积V/cm3 1030 50A.3.0×103 kg/m3 10 gB.1。
7×103 kg/m3 10 gC.1。
4×103 kg/m3 20 gD.1。
0×103 kg/m3 20 g5.下面关于天平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C)A.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B.在使用天平前,先把游码移到标尺的左端“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C.在称量物体质量时,若指针不在分度盘的中央,可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D.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拿6.(2016,黄冈)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D.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7.(2016,无锡)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冰融化——凝固(放热)B.雾生成-—液化(放热)C.露产生——汽化(吸热)D.霜形成——升华(放热)【解析】A.冰融化,是固态冰熔化为液态水的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B。
浙江省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金华卷)科学答案及评分标准卷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6.(1)顺时针(2)极夜17.(1)BC(2)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两点答全才给分,表述合理即可)18.(1)非生物物质和能量(1分)(2)强(1分)(3)5(2分)19.省力变短(能表示出变短趋势的都给分)20. 寒冷反射弧21.(1)甲(2)②④22.变小(或“减小”)F B=F D(合理即可)23.(1)○1在装片上(1分)○2在目镜上(1分)(2)D(或“40×”)(2分)24.(1)定值电阻R短路(或“电压表短路”或“电压表断路”)(合理即可)(2)5Ω25.(1)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答对1点给1分)(2)NaCl、BaCl2、HCl(写名称也可,答全才给分)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26题5分,27、28题7分,29、30题8分,共35分)26.(2)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其他合理假设也可)(1分)(4)②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1分)(5)1号试管产生气泡的速度比2号试管快(或“慢”或“基本相等”)(1分)(6)乙(1分)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
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Cl3的催化效率”(答出酶的活性有最适温度或酶具有高效性其中一点即可)(1分)27.(1)A(1分)(2)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2分)(3)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液柱的升高而增大(合理即可)(2分)(4)换不同密度的液体重复实验(合理即可)(2分)28.(1)检验CO2是否除尽(1分)(2)不能,因为氢气也能还原氧化铜(合理即可)(2分)(3)不可靠,应在CD之间加一个先“干燥后验无”的装置(合理即可)(2分)(4)BaCl2和NaOH的混合溶液(2分)29.(1)如图(2分)(2)0.24(2分)(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2分)(4)2.4(2分)30.(1)硝酸(1分)(2)CO 2 + Ca(OH)2 ==CaCO 3↓ + H 2O (1分) (3)ADBEC 或ADBCE(2分)(4)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装置E(或C)中,使之充分被吸收(2分)(5)待浊液澄清后,继续滴加BaCl 2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说明BaCl 2已过量(2分)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1.(1)B (2分)(2)大于(2分)(3)黄白(2分) 不能(2分)32.(1)t =SV =1470km980km /ℎ=1.5ℎ………………………………………………………(2分) (2)v=954km/h=265m/s …………………………………………………………(1分) p =W t =FS t=Fv =2×105N ×265m/s=5.3×107W ………………………(2分)(3)G=mg=77.3×103kg ×10N/kg=7.73×105N …………………………………(1分) p =FS =G S=7.73×105N /0.1m 2=7.73×106Pa ……………………………(2分)33.(1)A (2分) (2)19.7 (2分)(3)设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为xNa 2CO 3 +BaCl 2=BaCO 3↓+2NaCl ………………………………………(1分) 106 197 x 19.7g106X =19719.7g x=10.6g ……………………………………………………………(1分)m NaOH =15g —10.6g=4.4g …………………………………………………(1分) NaOH %=4.4g15g =29.3%………………………………………………………(1分) 答:该样品中NaOH 的质量分数是29.3%34.(1) I =P U =44W220V =0.2A …………………………………………………………(3分) (2) t==0.09h (或“5.4min ”或“324s ”)…………………………(3分)(3)W=pt=0.023kw ×8h=0.184kwh …………………………………………………(3分) 或W=pt=23w ×8×3600s=662400J 35.要点:①叶片在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CO 2,释放O 2。
2017年浙江中考解答题——说理1.(金华)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萨克斯等多位科学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有许多关于“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的经典实验流传至今。
现将其中一个实验的思路及过程简述如下:(注:NaHCO3稀溶液能维持溶液中CO2浓度恒定。
其原理是当CO2浓度降低时,NaHCO3稀溶液能释放CO2,当CO2浓度升高时,NaHCO3稀溶液能吸收CO2。
)①剪取一烟草叶,立即将其放入盛有NaHCO3稀溶液的容器中,发现叶片浮于液面;②用真空泵抽去该叶片中的气体后,发现叶片下沉至容器底部;③将该容器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叶片逐渐上浮;④再将该容器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
发现叶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以上③、④中叶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进行解释。
2(宁波)小科洗热水澡后发现:与进水管相连的金属进水阀表面布满了小水珠(如图丙)而与出水管相连的金属出水阀表面仍保持干燥。
请你分析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原因。
3.(衢州)小柯是个善于观察的学生,她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无风的、寒冷的冬天,用吸管沿水平方向吹出的肥皂泡是先上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下降(如图)。
而这种现象在火热的夏天不明显。
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冬天吹肥皂泡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不计空气阻力)4、(2017•绍兴)排球充气后,让排球从手上自由落下,排球每次弹加的高度都低于落下时的高度。
(1)解释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否守恒。
(2)排球从接触地面到形变最大的过程中,速度v与形变大小ΔV之间的关系大致如图,请说明该过程中,排球受力情况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
5.(台州)避险车道是与公路主干道相连的一段距离很短的分岔专用车道,供速度失控车辆安全减速。
一般设置在长陡坡的拐弯处,保证驾驶员能看到(如图一、二)。
这种车道很特别,一般长度在50~100米,有一定的坡度,路面上铺着疏松的石子、沙土层,两侧及顶部用废旧轮胎或防撞桶围起来(如图三、四)。
科学试卷 第1页(共24页) 科学试卷 第2页(共24页)绝密★启用前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题卷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7年5月,中科院、国家语委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定名118号元素为“”,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则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元素符号为OgB .相对原子质量为118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9D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72.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22Al+4BaO 3Ba Ba(AlO )↓+高温。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铝能被磁铁吸引B .生成物22Ba(AlO )属于氧化物C .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下图六种动物分成甲、乙两类的分类依据是( )A .水生还是陆生B .是否胎生哺乳C .体温是否恒定D .是否具有脊椎骨 4.如图是一些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同形状的细胞,这些细胞 ( ) A .都来自于同种生物B .都能分裂、生长形成器官C .都具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D .虽然形状不同,但都属于同一组织5.如图是一初中《科学》课本,下列对此课本的估测值与真实值接近的是( )A .长度约为26厘米B .质量约为2千克C .重力约为0.2牛D .平放时对桌面压强约为2帕6.下列初中科学实验中,需要使用0.9%的生理盐水作为试剂的是 ( )A .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B .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C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D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7.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B .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C .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8.研究植物的向性时,小金设计了如图实验:在一个广口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
绝密★启用前浙江省衢州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题卷Ⅰ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1—10题每小题3分,11—15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如图为近日在浙江丽水确认的一新物种,它的叫声听起来像鸟鸣,大约拇指大小,有肺,受精和幼体发育都在水中进行。
它属于() A.鸟类B.爬行类C.两栖类D.鱼类2.今年2月3日(正月初七),柯城区九华乡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立春活动。
下列有关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相是上弦月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C.地球运行到图中③和④之间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3.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
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丙被吸引(如图)。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带正电,丙带正电B.乙带负电,丙带负电C.乙带负电,丙带正电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4.今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2级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
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B.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C.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D.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5.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是()A.水中的鸡蛋变“大”B.鸟的“倒影”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D.墙壁上出现手影6.物质分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2O B.NaCl C.23Fe O D.25C H OH7.骑自行车是一种既健身又低碳的出行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B.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车的惯性来增大速度C.下坡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车的坐垫是运动的D.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8.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重视规范操作。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手持试管加热B.闻气味C.稀释浓硫酸D.用嘴吹灭酒精灯9.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大型载重货车有很多车轮B.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C.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D.剪刀的刀刃做得很薄10.建立模型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浙江省温州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答案解析试题卷Ⅰ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A .长时间使用电脑会使眼睛过度疲劳,不利于保护眼睛,故A 错误;B .躺着看书容易近视,不利于保护眼睛,故B 错误;C .看书一小时后远眺窗外,有利于放松眼部,有利于保护眼睛,故C 正确;D .用手揉眼睛,容易将细菌带入眼睛,不利于保护眼睛,故D 错误。
【提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预防近视的“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预防近视的要求。
解答时可以从预防近视眼的“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方面来切入。
【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2.【答案】A【解析】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8,根据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提示】此题是一道原子知识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原子内一些等量的关系的了解和掌握。
依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且=+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解答。
【考点】原子的构成3.【答案】D【解析】根据种群的定义,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属于一个种群【考点】种群4.【答案】C【解析】A .教室内保持清洁和开窗通风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 错误;B .勤洗手、勤换衣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 错误;C .注射麻疹、风疹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 正确;D .要求发烧时及时就医,属于控制传染源,故D 错误。
【提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5.【答案】D【解析】汽车匀速上升时,汽车的速度不变,因此动能不变,汽车的高度不断增加,因此重力势能增加【提示】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
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
第27讲 物质的转化规律
1. (2016,遵义)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D )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 A )
①C uO ――→稀H 2SO 4CuSO 4――→Zn Cu
②CaO ――→H 2O Ca(OH)2――→稀HNO 3Ca(NO 3)2
③Fe ――→O 2点燃
Fe 2O 3――→稀H 2SO 4Fe 2(SO 4)3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3. (2016,苏州)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丙可能为( C )
A .碳酸钙
B .氧化钙
C .氢氧化钙
D .碳酸钠
,第3题图) ,第4题图)
4.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 )
5. (2016氧化物,且常温下甲固体,乙是气体,丙是液体。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 .甲一定是CuO
B .X 一定具有还原性
C .Z 一定是酸
D .Y 和Z 一定能发生反应
【解析】根据“甲、乙、丙和X 、Y 、Z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乙、丙都
是氧化物,且常温下甲固体,乙是气体,丙是液体”,结合图,可推测甲可能为氧化铜或氧化铁等、乙可能为二氧化碳、丙可能为水,X可能为碳或一氧化碳、Y可能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Z可能为氢气或酸,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甲可能为氧化铜或氧化铁等,X一定具有还原性,Z可能为氢气或酸,Y和Z可能发生反应
6.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用水鉴别的是 ( C)
A.硫酸铜和氯化钠 B.烧碱和纯碱
C.碳酸钙和碳酸钡 D.熟石灰和生石灰
7.如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
A.甲、乙、丙可能依次为 Fe、NaOH、CO2
B.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C.当乙为 NaOH 时,它可由 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
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
【解析】B.乙可以是氢氧化钠,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反应就行,所以丙可以是酸,故B说法错误
8.(2016,昆明)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钾、氯化钾、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王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可能有氯化钾②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③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一定没有碳酸钠④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B)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2016,厦门)无机物甲、乙、丙经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反应皆为化合反应,且均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则丙的化学式为__CO__;
(2)若反应皆为置换反应,且均在溶液中进行,甲、乙、丙都为金属,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甲、丙、乙__(用“甲”“乙”“丙”表示);
(3)若反应皆为复分解反应,乙为白色难溶物。
①若甲为常见的酸,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丙溶液为蓝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CuSO4+BaCl2===BaSO4↓+CuCl2__(写一个);
②若甲为常见的碱,且相对分子质量为74,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丙溶液为无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l2+Na2CO3===CaCO3↓+2NaCl__(写一个)。
10.(2016,达州)有A、B、C三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氯化物,B是一种酸,C是一种碱。
图甲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的实验现象请回答:
(1)D的化学式为__BaSO4__;
(2)A、B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是__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__;
(3)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Ba(OH)2+CuCl2===BaCl2+Cu(OH)2↓__;
(4)将一定质量镁、锌两种金属同时放入A溶液中充分反应,过滤、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为__Mg2+__(写粒子符号);
(5)若M、N分别为铁和锌中的一种,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B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M为__锌__,反应结束后只有一种金属有剩余,则剩余金属为__铁__。
11.氯化钾固体样品中混有少量碳酸钾和硫酸钾两种杂质,为了获得纯净的氯化钾,将样品溶解,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
已知试剂Ⅰ为氯化钡溶液,B、C为固体难溶物,每步骤加稍过量的试剂。
(1)固体难溶物 B含有碳酸钡和__硫酸钡__;
(2)检验步骤①已除去杂质的方法是(操作、现象、结论)__取少量A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硫酸钾和碳酸钾已经除去__;
(3)试剂Ⅱ中溶质的化学式: __K2CO3__,试剂Ⅲ的名称是_盐酸__。
12.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BaCl2、Na2SO4、Na2CO3、NH4HCO3、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1所用到是玻璃仪器有__烧杯、玻璃棒__。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__CuSO4__,一定含有__BaCl2、Na2SO4、Na2CO3、NH4HCO3__。
(3)写出生成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__NH4HCO3+2NaOH===Na2CO3+2H2O+NH3↑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