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新版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八年级下册的物理重点笔记
有:
一、八年级下学期物理重点笔记:
1.光学:光的性质、传播、衍射、反射、折射、镜的成像、光的折减和半衰期等。
2.电与磁:电的定义、电荷的性质、静电场、电荷运动和电压、直流电电路、磁场、磁力线、生成电磁脉冲、磁选管等。
3.电磁波: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传播、电磁调制信号、微波应用、无线电接收机和发射机等。
4.动力学:动能的变化、质点的运动状态、动量的定义和变化、摩擦力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冲量定理等。
5.能量学:物质可分解成能量而存在,能量又可以分解成发动机、加热机、发电机、燃料电池等。
6.声学:声波的特性、声压、声功率和热量之间的转换、噪声对人的影响、振动和振动学等。
7.电热效应:电阻的定义、电功率、加热效应、电热损耗等。
8.原子与分子:原子的结构、核反应放射最活动的元素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七章力 2 1、力 2 2、弹力 3 3.重力 3 第八章运动和力 5 1.牛顿第一定律 5 2、二力平衡 6 3、摩擦力: 7 第九章压强 9 1.压强 9 2.液体的压强 10 3.大气压强 11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2 第十章浮力 13 1.浮力 13 2、阿基米德原理 14 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4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6 1.功 16 2、功率 (P) 16 3.动能和势能 17 4、机械能及其转化 18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9 1.杠杆 19 2.滑轮 20 3、机械效率η 22 第七章力 1、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力,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力的作用效果: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模型法)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支持力和压力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或者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弹力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堂笔记整理1.物理量:2.两种基本电路:3.两只电表:4.电压5.电阻6.滑动变阻器7.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8.欧姆定律实质 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大导体的_________,所以串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分电阻都___;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导体的_________,所以并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分电阻都___;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电流表无——>断路<——电压表有电流表有——>短路<——电压表无其中一灯突然熄灭, 电流表不变,L2开路9.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探究课题 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原理 电路图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②连接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合理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③从额定电压开始,逐次降低加在灯两端的电压,获得几组电压值和电流值;④算出电阻值;⑤滑动变阻器作用: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实现多测几组数值和保护电路设计表格 实验次数 电压 电流 电阻 灯的亮度R′VARAVLL S10.电能11.电功率12.实际功率13.测量小灯泡的功率14. 电流产生热量和什么因素有关15、家庭电路:16.磁现象17. 磁场18. 电流的磁效应19.电磁铁20.21.生的是交流电我国家庭电路使用的是电;电压是周期是频率是电流方向1s改变次;1.如图所示,阻值为R1=6Ω,R2=3Ω的两个电阻串联接入9V的电路中,求:(1)电路的总电阻R ;(2)电路的总电流I;(3)R1两端的电压U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30Ω,电流表A1的示数为0.4A,A2的示数为0.8A,求:电源电压、R2的阻值、干路的总电流和电路的总电阻各为多少3.有一电阻为20Ω的电灯,在正常工作时它两端的电压为10V;但是我们手边现有的电源电压是12V,要把电灯接在这个电源上,需要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4.右图所示,电源的电压为6V保持不变,电阻R1=5Ω,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是10Ω;求: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的变化范围;5.如右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为15Ω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6A,15V;求当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为23Ω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6.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R1=6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A、20Ω”,电源电压为并保持不变;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求:⑴、为保护电表,则滑动变阻器的变化范围为多少⑵、当滑动变阻器R2为8Ω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多少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若保持不变;R1=4Ω,R3=6Ω;⑴、如果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6A,那么电源电压多大⑵、如果开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2A,那么R2的阻值是多大8.标有“220V 100W”的灯泡,在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正常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1千瓦时的电能可使该灯泡正常发光几小时若把灯泡接到110V的电路中,该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9.把“6V6W”和“12V6W”的两个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为了保护灯泡则允许它们通过的最大电流两端允许最大电压如果并联在电路中,则通过干路的电流为多少1.小明家的一台电视机标有“220V 150W”字样,每天开4h,一个月按30天计算消耗的电能是多少度2.一个电炉标有“220V 800W”的字样,将它接在220V的电路中,通电15min,求:通过电炉的电流是多少电炉丝的电阻是多大消耗的电能是多少千瓦时产生多大的电热欧的电阻丝接在照明电路中,放出热量是24200焦,则通电时间为多少秒4.一电饭锅上标有“220V、400W”字样,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电热丝的电阻值是多少Ω,电热丝在15min内产生的热量是多少J.5.一个标有“220V,40W”的电灯接在照明电路中,求:1电灯的灯丝电阻是多少欧;2正常工作4小时消耗多少千瓦时电能;3若加在电灯上的实际电压只有200伏,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是约为多少瓦.6.一个标有“220V1000W”的电炉,接在220伏的电源上,工作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千瓦时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焦7.已知电阻R1=10Ω,电阻R2=20Ω,将R1和R2串联后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求:1R1、R2串联的总电阻;2电路中的电流;3R1两端的电压;4R1的电功率;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6V,电阻R1=4,R2=6.1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多少2当开关S闭合后,电阻R1在10s内消耗的电能为多少3若将两电阻并联后接入原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 电路的总功率为多少9. 电路图中,电阻R1和R2并联后,接到6V的电源上.若开关闭合后,电流表A1、A 的示数分别为和.求1:电阻R1的阻值;2:通过电阻R2的电流;3:电阻R1的发热功率10.小明家有一个标有“220V 880W”的电炉,当它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是W,通过电炉丝的电流为A;在一次单独使用它时,小明家标有“1200r/kw·h”的电能表在2min的时间里铝盘转过了30转,则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J,此时电炉的电功率是W;11.我们生活在电的时代,电能的广泛使用促使电能的社会需求日趋紧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一个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问题;现在220V的家庭用电电路上,一只功率为11W的节能型日光灯的亮度相当于60W的白炽灯泡.如果小明家用4只11W的日光灯代替4只60W的白炽灯,按每月30天、每天用电5小时计算,一个月可以节省多少电能。
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八年级下册物理主要包括力学、压强、浮力等重要内容,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详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
一、力(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四)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就是力的示意图。
(五)相互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弹力(一)弹性和塑性1、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二)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三)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
(2)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三、重力(一)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 G 表示。
(二)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式为 G = mg,其中 g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 1 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 N。
(三)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制成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四)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四、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第一章:力的概念1.1 力的定义: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改变运动状态或形态的作用。
力的单位是牛顿(N)。
1.2 力的方向:力是矢量量,具有方向性,通过箭头表示。
1.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它们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根据力的方向及大小的不同,合力有不同的结果。
第二章:浮力与浮力的应用2.1 浮力的概念:当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支持力叫做浮力。
2.2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成正比。
2.3 浮力的应用:浮力是水上运动、潜水、飞行等现象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些自然现象。
第三章:杠杆和力臂3.1 杠杆的概念: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由杠杆臂、支点和力臂组成。
3.2 力臂的概念:力臂是力作用于支点处的距离,根据力臂的不同可以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3.3 杠杆的原理: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可以计算出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实现力的平衡或力的放大。
第四章:压力和弹力4.1 压力的概念:物体受到的外力作用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力,叫做压力。
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
4.3 弹力的概念:当物体受到外力挤压或拉伸时,具有恢复形变的性质,叫做弹力。
第五章:功与能5.1 功的概念:力对物体作用时所做的功,叫做功。
功的单位是焦耳(J)。
5.2 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再乘以位移的大小。
5.3 能量的转换: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力做功时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逆过程为机械能转化为能量。
以上是物理八年级下册的笔记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力学和机械运动的原理,丰富自己的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水平。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重要知识。
第二篇示例:物理是一门关于物质运动和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它是一门极具挑战性和深度的学科。
在物理八年级下册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并深入理解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堂笔记第七章力第1节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0.5N。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可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一般起点在物体上即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代表力的方向,在同一图中,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最后在箭头旁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有力作用的物体可以不相互接触。
第2节弹力一、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任何物体受力后都会发生形变,有些物体撤去力时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弹性,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也有一些物体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塑性。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如在使用弹簧、橡皮筋等时不能超过它们的弹性限度,否则会损坏它们。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一致。
4、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常用的测力计有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
二、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两看、一调”,“两看”即使用弹簧测力计是先观察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认清每一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一调”即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在零刻线位置,应该先调节指针归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笔记一、引言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本质、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八年级物理下册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和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阶段。
本文档将全面记录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和重点概念。
二、主要知识点1. 机械波机械波- 定义:机械波是由质点在媒质中传递的能量而引起的扰动。
- 分类:根据传播介质的不同,机械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声源振动使周围空气分子产生连续的振动、传递给相邻分子,最终到达人耳,被听觉器官感知。
- 声音的特性:频率、响度和音调等是描述声音特性的重要参数。
-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空气中的声音速度约为343m/s。
3. 电与磁电与磁- 静电学:研究电荷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可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 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路是导线、电源和电器等元件连接而成的闭合通路。
- 磁与电磁:磁铁有南北极,磁力线是描绘磁场的工具。
电流也可以产生磁场,这种现象被称为电磁感应。
4. 能量与能量转化能量与能量转化- 能量的种类:机械能、光能、热能、化学能、电能等。
- 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 能源与环境保护: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要考虑环境保护,提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三、重点概念1. 波长和频率波长和频率- 波长:横波和纵波都有波长,分别表示一个完整波段的长度,用λ表示,单位为米。
- 频率:一个波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为赫兹。
2. 电流和电路电流和电路-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数量,用I表示,单位为安培。
- 电路:导线、电源和电器等连接形成的闭合通路。
3.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的折射和反射- 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光速改变而改变传播方向。
- 反射:光线撞击介质表面后,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方向反射。
四、结论八年级物理下册主要包括机械波、声音的传播、电与磁、能量与能量转化等主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七章力21、力22、弹力33.重力3第八章运动和力51.牛顿第一定律52、二力平衡63、摩擦力:7第九章压强91.压强92.液体的压强103.大气压强11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2第十章浮力131.浮力132、阿基米德原理14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4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61.功162、功率(P)163.动能和势能174、机械能及其转化18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91.杠杆192.滑轮203、机械效率η22第七章力1、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力,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力的作用效果: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模型法)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支持力和压力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或者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弹力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整理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知识点大全本文档整理了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
第一章:机械运动1.1 运动和速度- 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速度与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1.2 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 曲线运动中加速度的变化1.3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惯性和自由落体运动1.4 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的原理-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力的合成和分解- 有关力的一些基本问题第二章:压强与浮力2.1 压力与压强- 压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海洋生活中的压强问题- 压强与物体形状的关系2.2 压强传递与气压- 压强的传递性质- 液体中的压强传递- 大气压与气压计的原理2.3 浮力与浮力原理-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浮力与物体浸没问题- 浮力原理与物体的浮沉第三章:热学知识3.1 热与热能- 热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热与温度的关系- 热能的转化和测量3.2 热传导与热量的传递- 热传导的产生和传递方式- 热量传递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热传导与生活中的应用3.3 热膨胀与热收缩- 热膨胀和热收缩的现象和原因- 线膨胀和面膨胀的计算方法- 热膨胀与工程设计的关系第四章:光学知识4.1 光的传播- 光在空气、水和透明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光的直线传播和准直传播4.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 平面镜和曲面镜的成像原理-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4.3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问题的解题方法- 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4.4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光的色散与光谱- 双凸透镜和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的所有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堂笔记第七章力7.1力1、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符号:F )注意:物体之间要产生力至少要两个物体。
这两个物体分别叫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Eg:1 我打你(我是施力物体,你是受力物体。
)Eg:2 衡龙用绳子拉着狗散步。
理解:A、衡龙拉的是绳子。
(衡龙是施力物体,绳子是受力物体)B、绳子拉的狗。
(绳子对于狗来说是施力物体,狗是受力物体)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我们平时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相当于拿起一个100g或2两的物体用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A、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Eg:你一屁股坐在鸡蛋上,鸡蛋都流泪了。
B、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不能把运动状态简单说成状态,因为运动状态指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而状态是指固态、液态、气态。
)4、课堂练习:(判断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静止的物体。
()一个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一个加速运动的物体。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6、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这就是力的示意图。
注意: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7、作图用100N的拉力拉着小车沿水平方向成30度的夹角向右运动。
8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以后所学的力都是相互的,比如:重力、拉力、压力等都是相互的。
)A、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不一定要相互接触。
(如磁铁和磁铁之间产生的力。
)B、物体间力的作用同时存在和同时消失。
C、物体间力的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这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Eg1、你推车用5N的力,车推你所用的力为 N。
Eg2、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最终甲队获胜,在拔河的过程中,甲队所用的力乙队所用的力。
9、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Eg:你站在地面上,针对你对地面的压力来说,你说施力物体;而对于地面对你的支持力来说,你又是受力物体。
7.2弹力一、弹性和塑性1、像皮筋一样,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又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就叫弹性。
力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即: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其它物体对它施加了力,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作用)2.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如:弹簧橡皮筋的形变、铁球变铁饼变铁条等)(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即:物体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3)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单位:(1)主:牛顿(牛)(N)。
(2)规定: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地球附近受到的重力为9.8N。
4.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5.作用点的找法:一般一个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部分,重力、平衡力、合力、浮力的作用点在物体重心上。
6.力的示意图:沿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使力越大线段越长,线段的起点或终点都可以表示力的作用点。
如:画50N的推力和拉力。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1.弹性:(1)定义: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质。
(弹簧)(2)限度:弹性物体受力形变后还能复原的最大范围。
(3)塑性:物体受力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4)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5)常见:压力、支持力、拉力。
2.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时而产生力。
(2)单位:牛顿(N)。
(3)产生:弹性形变时而产生的。
3.弹簧测力计(弹簧秤):(1)用途:测力的工具。
(2)制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工作原理)(3)使用前的观察:量程、最小分度和拉力回零。
(4)使用时注意:A.弹簧秤匀速直线运动。
B.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C.读数视线与指针相平。
D.记录数字后面写牛顿。
4.力的分类:弹力、场力和摩擦力。
二.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物体存在的相互吸引的力。
(重力来源于万有引力)2.重力:(G)(1)定义:地面附近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简称物重常叫重量)(2)单位:牛顿(N)。
(3)测量工具:测力计。
(常用的是弹簧测力计——弹簧秤)(4)特点:A.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面上被研究物体。
B.方向:竖直向下。
(5)重力和质量的关系:A.内容: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公式:G=mg(G—重力、m—质量、g—9.8N/kg)C.g=9.8N/kg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附近受到的重力为9.8N。
D.图象: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重心:(1)定义: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2)找重心的方法:对角线法和悬挂法。
五.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研究过程:A.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错)B.伽利略:a.实验: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获得相同的速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一次比一次远但最终还是停下来。
原因是:小车在不同表面上受到的摩擦阻力一次比一次小。
b.结论:平面越光滑受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远,速度减小的越小,越接近匀速。
若在运动中不受力,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还叫惯性定律)(3)注意:A.此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结论,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力学定律。
B.不受力的含义:a.理想:不受任何力。
(实际上不受力的物体是根本不存在的)b.实际:不受外力、受平衡力、受合力为零。
(效果抵消)c.“或”不能理解成“和”。
2.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还叫惯性定律)(2)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3)解释惯性现象的方法:A.先说明原来物体的运动状态。
B.再说明因受力改变运动状态。
C.后说明因惯性运动状态不变。
(4)例:铲子送煤、跳车易倒、惯性小球、锤头套紧。
六.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二力平衡。
(是一对平衡力)2.实验:小车在支架上受F1F2两力作用,改变物体、直线、方向、大小,都会使小车失去平衡。
3.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应用:举起的杠铃、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挂在教室里的电风扇、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5.一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为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为一对相互作用力。
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静、滑、滚)2.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
(接触面一定,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产生摩擦的原因:相互接触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相对运动时产生彼此碰撞、啮合、阻碍作用。
(“光滑表面”时摩擦力可忽略不计)4.测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弹簧秤匀速直线拉动物体时摩擦力等于弹簧秤的读数。
(平衡力)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或把接触面弄粗糙些。
6.减小有害摩擦的主要方法:(1)滚动代滑动。
(滚动轴承)(2)使摩擦面彼此离开:A.加润滑油形成油膜。
B.充气形成气垫。
(气垫船)C.磁悬浮列车形成同极相斥。
7.方向:一般情况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特殊情况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一.压强1.压力:(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F)(2)方向:跟物体受力面垂直。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3)单位:牛顿(N)(4)作用点:在所压表面上。
(5)注意:压力不都是重力产生的,压力和重力是不同的物理量,只有水平放置的物体在数值上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p)(1)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如何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p)(3)公式:p=F/S(p—压强、F—压力、S—受力面积)(4)单位:A.主:帕斯卡(帕)(Pa) B.它:千帕(Kpa)兆帕(Mpa)(毫米高汞柱mmHg)C.算:1Mpa=103KPa=106Pa=106N/m2 (1mmHg≈133Pa)二.液体的压强1.产生:液体的压强是由液体的重力产生的。
2.压强计:(1)用途:测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2)用法:据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来确定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3.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底、壁、上下、左右、前后)(2)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4)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2)原理: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3)推论:∵一种不动相平。
∴一种流动不平且高向低处流∴两种不动不平且密度小的液面高。
(4)应用:船闸5.公式:(1)内容:P=ρgh(P—液体的压强、ρ—液体的密度、g—9.8N/kg、h—液体的密度)(2)单位:主单位。
(3)注意:A.此公式只反映液体本身产生的压强,不是液体某一深处的真正压强。
(大气压)B.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
三.大气压强1.大气压强:(大气压)(气压)(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物体的压强。
(2)产生:是由空气的重力产生的。
(3)研究存在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与1654年5月8日在马德堡市做的实验)2.大气压的测定:(1)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2)器材:1m长、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插在水银槽中。
(3)结论:大气压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
(4)值:1.01×105Pa(或760mmHg)=1atm(5)注意:倾斜、上提下移、换粗细管不变,进气偏小、打孔相平。
3.气压计:(1)用途:测大气压的仪器。
(2)种类:A.水银气压计。
(测量准确携带不便)B.金属盒气压计。
(无液气压计)4.应用:抽水机:(1)原理:靠大气压的作用把水抽到10米高的地方。
(2)种类:活塞式和离心式抽水机。
5.大气压的变化:(1)高度: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位置越高气压减小越慢,但在3000m以内,位置每升高10m大气压降100Pa。
(2)天气:晴天比阴天气压高、冬天比夏天气压高。
四.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1.流体: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
2.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压强越小。
3.飞机的升力:(1)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
(2)原理:上面空气流速大于下面流速,上面压强和压力小于下面压强和压力,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为飞机的升力。
五: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托力。
(物体在气体中也受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
3.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叫浮力。
4.浮力的大小:(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ρV排g。
(F浮—浮力、G排—排开液体重力、ρ—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g—9.8N/kg)(3)注意:阿基米德原理还适应于气体V排≤V物。
补充:1.冰化水的四种情况:(1)冰中不含杂质(化水)水面不变;(2)冰中含有下沉体(化水)水面下降:(3)水中含有漂浮体(化水)水面不变;(4)淡水冰在盐水里(化水)水面上升。
2.漂浮体的口算法:。
3.求浮力的三种方法:(1)公式法;(2)受力平衡法;(3)压力差法。
六.浮力的应用1.浮沉条件:(1)物体受力不平衡:A.上浮:F浮>G物(ρ物<ρ液)B.下沉:F浮<G物(ρ物>ρ液)(2)物体受力平衡:静止时向上力的和等于向下力的和,合力为零。
A.漂浮:F浮=G物(ρ物<ρ液)B.悬浮:F浮=G物(ρ物>ρ液)C.挂浮:F浮+F拉=G物(ρ物>ρ液)D.压浮:F浮=G物+F压(ρ物<ρ液)2.应用(1)轮船:A.原理:利用空心能增大可以利用浮力而漂浮在水面上。
B.公式:m排=m船+m货。
(2)潜水艇:A.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来达到上浮、下沉和漂悬浮的。
B.普潜深度:300m。
(3)密度计:A.用途:测液体密度的工具。
B.原理:重力不变,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受浮力相等,被排开体积大的液体的密度是小的。
C.刻度:间隔是上疏下密,值是上小下大。
(4)气球和飞艇:A.用途:气象观测、空中运输、体育活动。
B.原理:内充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使F浮>G球而上升。
C.浮沉:靠改变自身体积或重力来达到上升和下降的。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一.功1.意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包括的两个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