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地埋分散式厌氧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实例
- 格式:pdf
- 大小:166.47 KB
- 文档页数:5
CASE区域治理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上海漾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吴金武摘要:一直以来,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不管对于城市还是农村都是一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点话题。
这几年的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内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
然而,农村生活污水的问题却在众多外界条件的干扰下,发展水平一直受到限制。
结合有关调查得知,现阶段八成以上的农村都选择将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当中,严重影响了生态保护工作的进行。
因此,文章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意义进行探究,并思考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在农村生活中的运用,以期为有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处理装置中图分类号:[R1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2-0129-0002农村由于受到经济条件所制约,使得污水处理存在较大问题。
虽然有部分地区的村民使用水冲厕所,并在住宅附近配有化粪池,但是,设备的设计质量远不能满足排放标准。
甚至在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区域,村民都是直接将污水排放到自然环境当中,严重影响周边的生态卫生。
所以,污水处理装置在农村生活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意义进行生活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基础之一,其核心价值与意义有以下几点。
(1)建设美丽农村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农村的主要发展方向都是向着宜居、美丽的方向前进。
因此对农村建设有着更严格的标准,建设美丽风景线与景观能够直观展现美丽农村效果。
但是,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而污水处理水平较低,会严重影响景观建设甚至是影响到居民的生存环境,损害农村的经济发展成果,拉低农村风景环境的评价。
因此,有效处理农村生活用水,对于美丽农村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维护农村生态平衡的重要方式。
很多城市由于过度重视发展,忽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导致后期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进行生态环境复原。
对于农村来说,优良的生态环境一直是优势。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要求“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采用厌氧消化与兼性生物过滤相结合的处理工艺,适用于生活污水无纳管条件的农村自然村庄,经该技术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出水主要指标能达到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7)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66)二级以上标准。
至2012年,我市已在全市147个村(社区)中推广建造生活污水净化池,累计受益农户约4.5万户(不含城效新村和“两新”集聚工程),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能力1.5万吨。
一、技术说明1、设计参数:设计水力滞留期为3天,每户净化池有效容积为1立方米。
农户已建化粪池作为厌氧消化池进行密封改造,未建的须新建有效容积不小于1立方的三格式化粪池;露天洗衣板外沿须新建废水收集槽,废水经收集后流入净化池;5户以上净化池后建人工湿地作深度处理。
2、收集方法:卫生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收集管道,厨房和洗涤废水(含露天洗涤废水)排入收集管道,管道窨井落底不小于20公分,以利沉砂,收集管道采用双壁波纹管或PVC管。
3、池型结构:9户以下净化池采用砼结构圆柱形沼气池,根据进水标高确定埋置深度,前后处理区在1-2个池内,后处理区内布置填料,其中5-9户的后处理出水进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作进一步净化处理,人工湿地面积每户不小于1平方,厚度0.6-0.7米,面层土厚度不小于20公分并种植芦苇、菖蒲、美人蕉等植物;10户以上前处理区采用砼(钢砼)结构圆柱形沼气池,后处理区采用砖混结构矩形池,出水进入人工湿地。
二、相关要求1、施工前利用村庄平面图结合现场实地踏看,绘制平面规划图,确定联户农户,管道走向、管径,窨井位置,净化池(人工湿地)位置、容积,等等。
2、根据美丽乡村创建要求,尽量采用5户以上联户建造净化池。
3、严格按图施工,严格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建成一处,正常运行一处。
4、农户有出租情况的,应按租住人数折算后增加净化池容积。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研究现状及技术探讨》篇一一、引言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分散、设施落后等原因,传统的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在农村难以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
因此,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研究,对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的现状及技术,以期为农村污水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的研究现状1. 研究背景与意义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厨房废水、洗浴废水、洗涤废水等,含有较高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由于农村地区分散、人口密度低、设施落后,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在农村难以实施。
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投资小、运行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点,因此成为农村污水处理的重要方向。
2.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和生态处理技术是分散式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
其中,生物处理技术因其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虽然处理效果较好,但运行成本较高,难以在农村地区推广。
生态处理技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对污水进行净化,具有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但处理效果受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
三、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探讨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分散式污水处理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这些技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其中,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2.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过程。
该技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物或气体等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然而,该技术运行成本较高,需要定期更换药剂,因此在农村地区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污水处理案例分析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它涉及到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通过分析五个污水处理案例,探讨不同地区的处理方案和效果,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正文内容:1. 案例一:城市污水处理厂1.1 收集和预处理1.1.1 建立下水道系统,收集城市污水1.1.2 预处理过程中去除大颗粒杂质和沉淀物1.1.3 使用化学物质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1.2 生物处理1.2.1 利用好氧菌分解有机物1.2.2 利用厌氧菌去除硝酸盐和硫酸盐1.2.3 通过植物处理污水中的氮和磷1.3 深度处理和消毒1.3.1 使用活性炭吸附残余有机物1.3.2 采用紫外线或氯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1.3.3 对处理后的水进行再次过滤,以确保水质符合标准2. 案例二:农村污水处理示范项目2.1 家庭污水处理系统2.1.1 安装沉淀池和格栅,去除大颗粒杂质2.1.2 利用好氧菌和厌氧菌分解有机物2.1.3 使用植物过滤污水中的氮和磷2.2 农田灌溉利用2.2.1 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2.2.2 污水中的养分可以作为植物的肥料2.2.3 灌溉后的水通过土壤过滤,净化再次利用2.3 社区合作与宣传2.3.1 建立污水处理合作社,共同维护处理系统2.3.2 宣传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方法2.3.3 增加居民对污水处理的认识和参与度3. 案例三:工业污水处理厂3.1 预处理和调节3.1.1 去除工业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油脂3.1.2 调节污水的pH值和温度3.1.3 添加化学物质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3.2 生物处理3.2.1 利用好氧菌和厌氧菌分解有机物3.2.2 利用微生物去除氮和磷3.2.3 通过生物膜技术提高处理效果3.3 深度处理和回用3.3.1 使用活性炭吸附残余有机物和重金属3.3.2 采用反渗透技术去除溶解物质3.3.3 将处理后的水回用于工艺生产或冷却系统4. 案例四:海水淡化厂4.1 预处理和除盐4.1.1 去除海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4.1.2 采用反渗透膜技术去除盐分4.1.3 控制水质以适应后续处理工艺4.2 深度处理和消毒4.2.1 使用活性炭吸附有机物和重金属4.2.2 采用紫外线或氯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4.2.3 对处理后的水进行再次过滤,以确保水质符合标准4.3 废弃物处理4.3.1 处理反渗透膜的废水4.3.2 利用浓缩废水进行能源回收4.3.3 安全处理废弃物,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5. 案例五:农业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5.1 污水分流和预处理5.1.1 将农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分开收集5.1.2 利用格栅和沉淀池去除大颗粒杂质5.1.3 采用化学物质去除农药和重金属5.2 生物处理和沼气回收5.2.1 利用好氧菌和厌氧菌分解有机物5.2.2 通过沼气池回收沼气5.2.3 利用沼渣作为有机肥料5.3 农田灌溉利用5.3.1 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5.3.2 污水中的养分可以作为植物的肥料5.3.3 灌溉后的水通过土壤过滤,净化再次利用总结:通过以上五个污水处理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在污水处理方面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和方法。
人工湿地+稳定塘工艺无动力生态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实践浙江淳安县某农村位于千岛湖畔,依山而建,每年排出大量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山下地势低洼的水塘内,已造成该水塘严重的淤积和富营养化。
同时,水塘出水排入千岛湖中,对水体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根据新农村建设和保护千岛湖水源的需要,必须对该村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
由于该污水的来源范围较广,包括该村农户的生活污水、位于该村的乡政府的生活污水以及某中学排放的大量生活污水;水质水量季节性波动幅度也较大,夏天由于淋浴等水量很大,冬天水量相对较小;污水中含有人畜的排泄物,因此,氨氮含量较高,且含有一定的细菌,给污水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根据相关经验[1~3],结合农村经济实际情况,采用人工湿地+稳定塘的工艺对其进行无动力生态处理,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
1工艺设计1.1 设计水质和水量废水的设计水量为40t/d,污水的水质见表1。
表1废水水质mg/L注:pH无量纲,粪大肠杆菌单位为个/L。
1.2工艺流程综合污水先经过格栅处理,去除较大颗粒的杂质,如树枝、塑料等;由于污水中含有一定的细菌,采用石灰消毒处理,去除其中的致病菌,同时消毒池也起到调节水质作用,沉降部分的固体悬浮物;消毒池出水自流进入厌氧池,降解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出水自流进入潜流式垂直流人工湿地,利用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填料过滤吸附等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相对其它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具有投资省、效率高、维护简单等优点,也存在着脱氮效果不高,填料吸附饱和要更换等缺点,但对于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农村生活污水,仍是一种高效低费的较好的处理技术[4~6]。
人工湿地出水排入一废弃水塘,因地制宜,将其改造成稳定塘,通过合理的人工调配,利用藻类净化作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水生动物的辅助降解作用、表面好氧菌、中部兼性菌及底部厌氧菌的分解作用[7],进行农村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深度处理。
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研究论文[共5篇]第一篇: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研究论文近些年,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然而环境污染状况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这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如何采取适当的水环境污染处理技术,实现农村水环境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相关部门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技术(一)分散式和无动力处理技术无动力处理技术是当前在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中比较常用的一类技术,它主要将厌氧处理作为核心,将生物滤池作为辅助,是一种综合性的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应用的一大典型特征就是不需要通过动力来进行驱动,而且也不会涉及到抽水泵等设备和装置的使用,分散式处理技术通过把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埋藏在地下的适当位置,之后再利用分散式或者集中式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这样既能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处理效率,在埋设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地表之上还能种植一些绿化植物,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二)土壤渗滤技术土壤渗滤技术在水环境污染处理上主要是通过渗滤处理系统来达到治理目的的,土壤渗滤系统中主要包括慢速渗滤系统和快速渗滤系统两个部分,其中,快速渗滤系统主要负责将污水引到具有较好的渗透性的地区,并在污水渗滤的整个过程,发挥出过滤、沉淀、氧化还原等作用,进而达到对污水的净化。
慢速渗滤系统则主要发挥出对污水处理流程进行简化的作用。
当前,土壤渗滤技术已经被大规模应用于污水治理中。
要把该项技术应用于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中,就必须确保土壤的活性、通透性等达标,这样才能确保处理效果。
一般来说,当渗滤系统运行30天左右,应当对渗滤床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这样才能使其渗滤速度保持正常水平。
(三)稳定塘技术当前,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具有地区不均衡的特点,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干旱缺水问题,稳定塘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从而使水资源在干旱地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近几年,我国提高了对该技术的重视度,有关部门也进一步加大了对该技术的研究力度,这就为稳定塘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奠定的基础,将该技术和二级生物处理技术相比可以发现,高效藻类塘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对于土地面积广阔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稳定塘技术具有更高的适用性,值得在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无动力、地埋分散式厌氧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实例黄 武, 范志斌, 赵光桦 , 刘银秀 , 王志荣(浙江省农村能源办公室 310012)摘 要: 无动力、地埋分散式厌氧系统是目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其应用面越来越广。
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各地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存在较大的差异,出水指标差异也很大。
本文在总结了浙江省实际应用情况后,总结了一套该处理技术工艺的设计要点,从而为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无动力; 地埋分散式; 厌氧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Underground Unpowered and Decentralized Anaerobic Reactor for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HUANG Wu, FAN Zhi-Bing, LIU Yin-Xiu, ZHAO Guang-Hua, WANG Zhi-Rong (Zhejiang Province Office of Rural Energy, Hangzhou,310012) Abstract: Underground unpowered and decentralized anaerobic reactor is a very available technology for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and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But this technological standards have not been established ,th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the engineering is discrepancy in different area, and the indexes of water quality of the effluent also are diversity.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atus of this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we put forward our viewpoints of the reactor design points, it is very helpful to make water quality of the effluent to measure up to the discharge standard.Key words:unpower;underground; anaerobic treatment;rural domestic sewage无动力、地埋分散式厌氧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采用厌氧为主、兼性生物滤池为辅的技术,首先在厌氧沉淀消化阶段,将不易降解的大分子结构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和可溶性化合物,使其更易被微生物降解,减少污泥生成量,减少排泥次数;接着通过兼氧生物池进行过滤,依靠滤料及导流系统,使有机物在生物滤池内不断被截留,并通过滤料上的兼氧菌进行降解,对氨氮具有有效的去除作用。
该工艺只要设计得当,出水均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要求。
“无动力”是指借生活污水排放的自然重力驱动污水走完处理流程,不需要水泵等电动装置。
“地埋分散式”就是把设施埋在地下,可集中也可采用分散处理的方式,既不占用土地,同时池体上部可种植绿化,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1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如图1。
生活污水 格栅沉淀区 厌氧消化区 兼氧区 过滤出水区 排放或回用图1 处理工艺流程1.1 格栅沉淀区格栅沉淀区主要设有格栅和沉淀区两块,起到截留大块固体悬浮杂质、去除污水中的砂质的作用,从而减少后续设施和管道的堵塞情况,减少运行管理成本。
水力停留时间约为3~6小时,主要考虑留有足够的空间堆积大的悬浮物,减少清理次数,同时也应确保不产生恶臭,由于是地下池,温度相对恒定,HRT控制在6小时一般不会产生恶臭。
水量较大时可以采取较长时间的HRT。
1.2 厌氧消化区厌氧消化区是整个系统成败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厌氧具有耐冲击能力强、去除效率高、污泥产生量少等优点,同时厌氧还具有杀灭致病菌的特点,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厌氧区的HRT一般为24~36小时,根据不同的浓度有所区别,这一区间是去除有机污染物(COD Cr)的主体设施。
设计厌氧区时应根据微生物不同的特性采取不同的工艺结构,当有机物浓度较高时,八叠球菌等繁殖较为有利[1],其去除效率相对较差而沉降性能较好,而污水浓度较低时,丝状菌大量的繁殖,其去除效率高但沉降性能很差,所以厌氧区设计时必须要求在二格以上,有利于微生物自然筛选与繁殖。
根据各微生物不同的特性以及其各功能区的不同,第一级厌氧区主要应考虑具有耐冲击、沉淀与消解污泥的作用,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污水处理设施的清理次数,从而减少管理费用,这在农村是很重要的一点。
一般一级厌氧区的容积为总厌氧区容积的50%左右。
从第二级开始主要应考虑丝状菌的固定与繁殖问题,所以在池体内必须增挂弹性填料,该填料具有使反应器内保持较高污泥浓度和较高活性污泥的优点,使反应器的效率得以提高。
同时由于季节的变化,水温也会产生相对大的波动,这样对处理效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厌氧区设计时,还应考虑在气温较低的季节能沉降与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当水温升高微生物活性后再进行分解,所以在厌氧区设计时,应根据进水的有机浓度进行计算,确保厌氧区留有足够的空间沉降和吸附有机物。
由于池体是地埋式结构,有利于内部的保温和利用地热,在浙江地区即使在最冷的季节,一般水温都在15℃左右,从而使反应器保持较好的COD去除率。
池体埋深也是厌氧区设计很关键的一个部分。
污水在厌氧区滞留时间较短,在池体设计时应设有拦渣设施,确保池内沉淀物不会随水流进入下一处理区域,从而保证有较好的病原菌灭活能力。
1.3 兼氧区污水在厌氧区内主要就是为了降解有机物浓度,TN有所降低,但NH3-N浓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会有所提高,主要是因为厌氧段把硝态氮转化为氨态氮引起的,兼氧区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去除NH3-N浓度,满足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
这样就要求兼氧区应有较好的空气进入渠道与保证污水和空气的充分接触面积,才能使污水处于兼氧状态,从而达到去除NH3-N的目的。
在设计时应使各级池体间水位留有一定的水位落差,同时考虑到池体较长,水位由于流经距离较远产生进、出水水位差,一般各级设施之间水位差不得小于50mm,这样既可以保证进出水的顺畅,同时也可以有一定的跌落曝气过程,提高污水中溶解氧浓度。
在工程实践中发现,兼氧菌群有很好的自然富集能力,并且有较好的硝化反硝化菌的存在,经跟踪检测已做的工程,CODcr、NH3-N在兼氧区都有较好的去除。
兼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约为12~24小时。
在此区域上部设有通风装置,使之与空气相通并形成一定的对流;池体内悬挂弹性立体填料富集与固定菌群,污水在兼氧区不同菌群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去除有机污染物。
1.4 过滤出水区过滤区的主要功能就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NH3-N、色度,降低出水中SS含量,确保出水能够达标。
设计要点:(1)过滤区水力停留时间(HRT)一般为6~12小时。
(2)布水与滤料的选择是过滤区的设计关键点。
布水时一必须要均匀;二要避免形成死区,否则容易引起局部水流量过大冲刷滤料,带出大量的SS,引起出水水质恶化。
滤料的选择主要考虑采用当地的一些价廉的材料,从而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目前很多地区在使用的如卵石、碎石等由于效果很差不应再采用。
滤料在材料上选择的关键是要有一定的空隙率或能与水中的物质起一定化学反应的材料,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确保出水水质中SS的含量,在出水区设挡板,拦截水中的SS与藻类,进一步去除杂质,使出水色度更好。
(3)为了提高生活污水的厌氧净化和兼性滤池的处理效果,池型结构采用多级折流式(ABR)较为理想,每一功能区由多个隔室组成。
被处理的废水一次流经每个隔室且水的流动在反应器中呈上、下交替运行,使每个隔室中进行着有不同菌群生物参与的有机基质的生物降解过程。
通过对不同隔室的合理设计,可使反应器内的微生物体避免不同种群间生态幅过多重叠,必要时甚至可以实现生态幅的分离,以使它们分别适应流经不同隔室的废水水质,稳定运行的工况,提高处理效果。
折流板式的兼性生物滤池处理技术更为灵活、方便,投资费用更低。
无动力、地埋分散式厌氧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采用厌氧为主、兼性生物滤池为辅的技术,首先在厌氧沉淀消化阶段,将不易降解的大分子结构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和可溶性化合物,使其更易被微生物降解,减少污泥生成量,减少排泥次数。
再进行兼氧生物过滤,依靠滤料及导流系统,使有机物在生物滤池内不断被截留,并通过滤料上的兼氧菌进行降解,对氨氮起到有效的去除作用。
在设计时,还应重点注意,必须增加适当的碳源,保持一定的碳氮比,增加反硝化的反应速率,提高总氮的去除率。
2 无动力处理效果对比分析无动力、地埋分散式厌氧处理技术对生活污水中COD、NH 3-N和SS的去除效果见图2~4。
C OD 浓度,m g /L 监测天数,d图2 对COD 去除效果2040608010012005101520253035404550N H 3-N 浓度,m g /L 监测天数,d图3 对NH 3-N去除效果0100200300400500600S S 浓度,m g /L 监测天数,d图4 对SS 去除效果由图2~4可看出,该技术对CODcr的去除率一般在72%以上,出水NH 3-N的浓度均达到了《国家综合排放标准》(GV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SS的平均去除率都达到了80%以上。
3 结语无动力、地埋分散式厌氧系统技术作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项实用技术,在治理水污染,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和生态建设中,必将大有作为,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为新农村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1] 颜智勇,胡勇有,谢磊.EGSB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启动与微生物相.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38(3):20-23.[2] 沈东升,贺永华,冯华军,周旭辉. 农村生活污水地埋式无动力厌氧处理技术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7):111-115.[3]Wang S G,Uu X W ,Gong W X, et a1.Aerobic granulation withbrewery wastewater in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J].BioresoureeTechnology,2006.[4] 虞益江,魏国庆,陈铬铭.无动力高效组合式厌氧生物膜反应器技术在杭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应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增刊):680-682.[5] 曾国揆,张无敌.UBF反应器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启动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3),79-80. [6] 吴桂萍,崔龙哲,陆晓华,毛娟.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7,23(7),55-58.[7] 李跃华,赵志曼,徐清,陈栋,柯友军.住宅小区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水处理技术, 2006,32(6),88-90.[8] 刘超翔,胡洪营,张 建,等.不同深度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比较[J].环境科学,2003,24(4):92-96.[9] 白永刚,吴浩汀.滴滤池一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17),55-57 [10]杨琦,尚海涛, A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中国沼气,2006,24(1),9-13.[11]Maciej Dzikiewicz.Activities in nonpoint pollution controlin rural areas of Poland[J].Ecol Eng,2000,14,429-434.E-mail:wells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