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案2
- 格式:doc
- 大小:143.00 KB
- 文档页数:2
北师大六下《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莫比乌斯带的基本概念与形态特征2.掌握制作莫比乌斯带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其空间感知能力二、教学内容1.莫比乌斯带的基本概念与形态特征的讲解2.制作莫比乌斯带的方法的演示与实践3.莫比乌斯带的特点与应用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曲线和曲面的基本知识。
2.制作出莫比乌斯带并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兴趣。
环节二:讲解莫比乌斯带的基本概念和形态特征1.提问:莫比乌斯带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2.讲解莫比乌斯带的基本概念和形态特征,帮助学生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点。
环节三:制作莫比乌斯带1.师生互动:观察莫比乌斯带制作过程,学生可模仿老师制作。
2.制作莫比乌斯带并玩耍,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环节四:思考莫比乌斯带的特点与应用1.提问:莫比乌斯带的结构和特点有哪些应用?结合实际列举回答。
2.教师概括总结: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和应用。
环节五:作业布置1.提供有趣的作业:制作一个莫比乌斯带并用它解释它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讲解莫比乌斯带的基本概念,演示莫比乌斯带的制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制作莫比乌斯带时的难度。
五、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对莫比乌斯带的了解。
2.考查学生制作莫比乌斯带和想象力的能力。
3.评价学生对莫比乌斯带的应用理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于莫比乌斯带的认识和制作方法都得到了提高。
然而,学生对莫比乌斯带的应用及意义的理解还需要更深一步的讲解和引导。
对于学生制作莫比乌斯带时的难度,可以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2. 通过观察、猜测、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的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神奇变化,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体会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教学难点:通过猜测验证发现“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活动准备:若干张长方形纸条,剪刀,双面胶、水彩笔(蜡笔)。
教学片断:【片断一】听一听,了解莫比乌斯带。
师: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
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长期困惑于一道几何学难题:在不翻面的情况下,用一种颜色怎样把长方形正反面都涂好?头昏脑涨之际,他来到野外散步,一片片肥大的玉米叶子,在他眼里变成了他脑中绿色的纸条。
叶子弯曲耷拉下来,有许多扭成半圆形。
他随便撕下一片,顺着叶子自然扭曲的方向对接成一个圆圈儿,惊喜地发现,这“绿色的圆圈儿”就是他梦寐以求的那种圈,莫比乌斯捉了一只小甲虫,放在上面让它爬。
结果,小甲虫不翻越任何边界就爬遍了圆圈的所有部分。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片断二】做一做,认识莫比乌斯带。
1.普通纸环师:请同学们观察我手中的纸条,它是什么形状的?有几条边?几个面?生:长方形,它有4条边,2个面。
师:下面老师要请大家来变魔术了,你能把它变成2条边和2个面的图形吗?拿出一张纸条来试一试。
生:太简单了,把纸条的两头粘到一起,就做成一个纸环了。
师:是啊,这不就是两条边两个面的普通纸环吗?这也没什么神奇的呀!那你能把它变成一条边,一个面的神奇纸环吗?(留足时间让让学生大胆尝试)师:能做出来吗?老师会变魔术,所以我可以做出来,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2.莫比乌斯纸圈出示制作方法(小视频):先拿一个长方形纸条,一端固定,另一端扭转180度,再用双面胶将两端粘牢。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目标1、学会做莫比乌斯带,探究发现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2、经历大胆猜想、操作验证的过程,提高学生思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3、感受数学图形的神奇与美妙,拓宽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好数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做莫比乌斯带,探究发现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双色纸条、剪刀、彩笔等教学过程一、故事设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看。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你们猜猜,最后谁会被关押,谁会被释放?师:结局究竟会怎样呢?答案就藏在这张纸条里!二、小组活动,探究特征。
活动一:纸条变纸圈1、普通纸圈师:你能把它做成一个纸圈吗?动手试一试!你做的纸圈可以救出农民吗?课件2、莫比乌斯圈师:我这个纸圈可不同,它可以救出农民!你信吗?干脆你也做一个,验证一下不就知道了吗?课件师:想一想,我是怎么做的?老师来做一个示范,大家跟着我一起做!先做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左手不动,右手将里面的面翻转180°,和外面的面对齐捏在一起就做好了!3、验证师:现在试着从“应该”读起,你发现了什么?(应该关押小偷应该释放农民)师:同学们,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猜到我们故事的结局了吧!活动二:探究特征师:明明是同一张纸条做出来的纸圈,为什么一个能救出农民一个却不能呢?这就和它们的特征密切相关!1、双侧曲面(课件) 出示普通纸圈师:这个纸圈是神奇纸圈吗?这个纸圈有几条边,几个面?谁来指一指。
师:像这样有里面和外面之分的纸圈我们把它叫双侧曲面。
板书:双侧曲面(课件)2、单侧曲面(1)做纸圈师:请小组长拿出一号信封,将纸条分发给同学。
咱们来做一个神奇纸圈。
还记得怎么做吗?(师演示)(2)验证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个纸圈有几条边几个面?勇敢的孩子大胆说出你自己的想法。
你是怎样想的?我们该怎么验证呢?(用彩色笔画)师:要是在神奇纸圈上画线,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课件师:我们先画一个起点,沿着虚线一直画,到了吗?谁来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只有一条边一个面)(3)定义师:像这样没有里面和外面之分的纸圈,我们叫做单侧曲面。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点,能动手制作莫比乌斯带,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论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只有一个面和一个边界。
2. 莫比乌斯带的制作方法。
3. 莫比乌斯带的性质:沿着莫比乌斯带的中心线剪开后,可以得到一条更长的莫比乌斯带;沿着莫比乌斯带的三等分线剪开后,可以得到两条互相嵌套的莫比乌斯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点,能动手制作莫比乌斯带,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论证。
2. 教学难点:莫比乌斯带的性质及其实验验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剪刀、胶带、彩笔。
2. 学具:剪刀、胶带、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动画片,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莫比乌斯带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其特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制作莫比乌斯带,观察其特点。
4. 探究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莫比乌斯带的性质。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6.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只有一个面和一个边界。
2. 莫比乌斯带的制作方法。
3. 莫比乌斯带的性质:沿着中心线剪开后,得到一条更长的莫比乌斯带;沿着三等分线剪开后,得到两条互相嵌套的莫比乌斯带。
七、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莫比乌斯带,并尝试解释其特点。
2. 思考: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和性质。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对莫比乌斯带产生浓厚兴趣。
4. 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改进建议。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北师大版)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莫比乌斯带的定义与性质。
2.掌握制作莫比乌斯带的方法。
3.提高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莫比乌斯带的定义与性质。
2.掌握制作莫比乌斯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莫比乌斯带的性质和制作时的想象力。
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莫比乌斯带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其的兴趣。
2. 讲授莫比乌斯带的定义
莫比乌斯带是拥有一个面和一个边缘的特殊三维物体,边缘上存在奇特的性质——它只有一个面,因此当你从边缘绕着它转一圈后,面的正反会发生变化。
3. 制作莫比乌斯带
1.取一张长方形纸片,将两边端点连起来形成一个圆。
2.将纸片在“圆圈”垂直方向的中心位置剪开。
3.将两个“螺旋”对折合并,形成一条带状物。
4.吸收其中的知识要点和注意事项。
4. 课堂练习
1.制作莫比乌斯带并自行验证其性质。
2.团队合作,制作更大的莫比乌斯带。
3.多方位思考,讨论莫比乌斯带的其他可能性。
四. 课后作业
制作更多种不同类型的莫比乌斯带,并运用到生活中。
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讲解莫比乌斯带的定义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
在课程的设计中,通过导入新课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依次讲解,并进行实物操作。
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讲解清晰明了,让学生能够一步步地理解课堂内容,同时在上采用的图片、演示等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莫比乌斯带。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2《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和性质,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和性质2. 莫比乌斯带的制作方法3. 莫比乌斯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和性质,掌握其制作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莫比乌斯带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胶带2. 剪刀3. 彩纸4. 记号笔5. 贝壳模型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莫比乌斯带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其独特的空间结构。
3. 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莫比乌斯带,观察其特点,加深对莫比乌斯带的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莫比乌斯带的制作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发现。
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莫比乌斯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板书设计1. 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和性质2. 莫比乌斯带的制作方法3. 莫比乌斯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莫比乌斯带,观察其特点,并记录下来。
2. 查找莫比乌斯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学生了解了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和性质,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动手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在应用拓展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想法。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莫比乌斯带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辅导。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图片和视频:选择一些有趣的莫比乌斯带的图片和视频,例如莫比乌斯带的制作过程、莫比乌斯带的奇特性质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
第2课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材第54~55页相关内容。
1.经历操作、交流、探索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动手操作对比探索中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3.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的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神奇变化,感受数学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使学生认识、了解莫比乌斯带的性质。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莫比乌斯带的性质。
多媒体课件、纸条剪刀、胶水等。
师:一个圆环的内壁上有一点面包屑,外面有一只蚂蚁,如果不让蚂蚁爬过圆环的边缘,它能吃到面包屑吗?生1:面包屑在里面,蚂蚁在外面,吃不到吧。
生2:也有可能吃到。
师:究竟能不能吃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1.师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第一幅图。
师:同学们都取出1号纸条,认真观察这是一张普通的长方形纸条,它有几条边,几个面?用手摸摸看。
(四条边,两个面)师:你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吗?学生动手操作:可以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再用手摸一摸。
师:我有一张相同的纸条,我先扭一扭,旋转180°,再对接粘贴起来,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条纸带会是几条边,几个面?同学们用手指绕着带子转一圈,再用彩笔沿着带子的中间勾画出手指转过的路线。
通过刚才的操作发现:这样的带子只有两条边一个面,我们把这条带子叫“莫比乌斯带".师:请同学们在这条带子上作个标记表示面包屑,想一想:小蚂蚁从点A出发能吃到面包屑吗?生:小蚂蚁能吃到面包屑。
2.师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一个问题。
师:同学们分别在普通纸环和“神奇的带子”上各取一点,从这点开始涂色,不能翻过边缘一直涂下去你有什么发现?分组活动,动手操作。
学生汇报发现:(1)普通纸环上的颜色总是只涂了一面。
(2)“神奇的带子”每一面都涂色了。
师总结指出:普通纸环具有两个面,即一个正面,一个反面,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3.师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二个问题。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启发他们的思维。
今天,我要分享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107页至109页的“圆圈和莫比乌斯带”这一章节。
我们将学习莫比乌斯带的定义、性质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莫比乌斯带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自主探索莫比乌斯带的奥秘,并了解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莫比乌斯带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以及如何运用莫比乌斯带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魔术表演,让学生初步接触莫比乌斯带,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基本概念:介绍莫比乌斯带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点。
3. 探索性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索莫比乌斯带的性质,如正反面、长度等。
4. 应用拓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手表带、清洁刷等。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有关莫比乌斯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莫比乌斯带的定义、性质以及应用,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莫比乌斯带的定义和性质。
2. 设计一个简单的莫比乌斯带模型,并观察其性质。
3. 举例说明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我会寻找更多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莫比乌斯带的更多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莫比乌斯带的基本概念莫比乌斯带的基本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莫比乌斯带的定义。
莫比乌斯带是一种具有神奇性质的纸圈,它的特点是在某一面上永远没有尽头。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通过引入莫比乌斯带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这个特殊的物体,并探索其性质和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然而,莫比乌斯带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莫比乌斯带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莫比乌斯带的概念,认识其特殊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莫比乌斯带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莫比乌斯带的概念,认识其特殊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莫比乌斯带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例和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莫比乌斯带的性质。
3.问题解决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莫比乌斯带模型、剪刀、胶带等。
2.教学资源:相关图片、实例、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莫比乌斯带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莫比乌斯带的概念和特殊的性质,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莫比乌斯带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用剪刀将莫比乌斯带剪开,观察其特殊的性质。
教案表
课题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上课班级六(1)主备教师张华副备教师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观察、发现莫比乌斯带的特点,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神奇。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会制作莫比乌斯带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条、剪刀、双面胶等
教法运用引导观察法、操作法
学法指导实践操作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出示教材第54页的纸环,其内侧有一点
面包屑,外面有一只蚂蚁。
师:如果不让蚂蚁爬过纸环的边缘,它
能吃掉面包屑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神奇的纸环”
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展开
讨论
引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激
发学生探究
新知的欲望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取出纸条,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长方形纸条有4条边、两个面。
2.你能把它变成两条边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引导学生动
手实践)
将纸条做成普通纸环,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普通纸条有2
条边、2个面。
(板书)
学生观察、分析、回答
让学生经历
不同层次的
探究活动,由
浅入深地体
会莫比乌斯
带的神奇,进
一步感受数
学来源于生
活,并应用于
生活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3.你能把这2个面变成1个面吗?出示制作方法:先围成一个
普通的指环,然后将一端翻转180°,再用胶带粘牢。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这样的纸环。
(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现在蚂蚁能吃到面包屑了吗(引导学生操作)
学生在带子上点上两个点,其中一个代表面包屑,一个代表蚂蚁,
观察后发现不管面包屑标在什么地方,小蚂蚁都能吃到
4.那这样一个纸条真的只有一条边、一个面吗?我们一起
来检验吧!学生分别在“神奇的纸环”上各取一点,从这点开始
涂色,不能翻过边缘一直涂下去。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生:纸环上
的颜色总是只涂了一面,“神奇的纸环”上的颜色却全涂过了,又
回到了起点,说明只有一个面。
指导学生用手沿着其中一条边走,
能回到原点,说明只有一条边。
5.你知道这样的一个纸环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模仿老师的做法制作
莫比乌斯带,探索发现、交
流并汇报
让学生经历
不同层次的
探究活动,由
浅入深地体
会莫比乌斯
带的神奇,进
一步感受数
学来源于生
活,并应用于
生活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拓
展
学
习
(深入探究)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偶然发现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
命名为“莫比乌斯带”也有人叫它“莫比乌斯圈”,还有人管他叫
“怪圈”
6.我们的魔术还可以往下做,怎么做呢?同学们在这个纸环
中间画一条线,想一想,如果我们沿着中间这条线把这个纸环剪开
的话,会怎样呢?(1)现在,老师拿出“神奇的纸环”,我们也用
剪刀沿中线剪开,同学们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子?(2)请同学们自
己动手验证一下。
(3)验证结果:变成了一个更大的纸环。
你们说
神奇吗?大家还想不想继续感受这个纸环的神奇?如果我们要沿着
三等分线剪,猜一猜:要剪几次?剪的结果会是怎样呢?小组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帮助。
验证结果:变成了一个大纸环套着
一个小纸环。
沿中线或沿三等分线剪莫比乌斯带得到的结果是不一
样的,那你们还想怎样剪?结果会怎样呢?
学生制作圆环和“神奇的带
子”,再自己动手剪好,最
后观察比较
让学生经历
不同层次的
探究活动,由
浅入深地体
会莫比乌斯
带的神奇,进
一步感受数
学来源于生
活,并应用于
生活
当
堂
检
测
(学习诊断)三.生活中的应用
莫比乌斯带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
面。
请欣赏图片(课件)1.过山车:有些过山车的轨道采用的就
是莫比乌斯原理;2.莫比乌斯爬梯;哈萨克斯坦新国家图书馆;4.
克莱因瓶
学生思考寻找生活中“莫比
乌斯带”的应用。
让学生经历
不同层次的
探究活动,由
浅入深地体
会莫比乌斯
带的神奇,进
一步感受数
学来源于生
活,并应用于
生活
课堂
小
结
(梳理归纳)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回顾和梳理所学的知
识
让学生体会
莫比乌斯带
的神奇,进一
步感受数学
来源于生活,
并应用于生
活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教案与作业设计》第135页的课时作业设计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蚂蚁吃面包屑
(二)涂颜色
(三)剪“神奇的带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