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6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
- 格式:doc
- 大小:481.50 KB
- 文档页数:6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多选题精选一、细胞增殖1.真核细胞的直径一般在10~100微米之间。
生物体细胞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是(CD)A.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B.相对面积小,有利于物质的快速转运和交换C.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X围制约D.相对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快速转运和交换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BC)A.不是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B.无论什么生物,在细胞周期中,都是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D.细胞周期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3.下面有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器的作用,正确的是(ABD)A.在间期的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B.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C.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星射线形成纺缍体D.在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4.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属于着丝点分裂结果的是(BC)A.中心体数目加倍B.染色体组数加倍C.着丝点数目加倍D.DNA含量加倍5.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能保证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机制是(ABCD)A.染色体复制B.着丝点分裂C.纺锤丝牵引D.纺锤体的形成6.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ABD)A.细胞壁B.染色体C.赤道板D.纺缍体7.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几个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叙述是(BCD)甲己丙丁A .甲、乙、丁时期细胞所含的染色单体数相同B .甲、乙、丁时期细胞内所含有的DNA 个数相同C .丁时期细胞所含的同源染色体对数是甲、乙、丙的两倍D .甲、丁时划的母细胞均含有四个染色体8.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 含量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不正确是(ABC )A .O ~A 段表示染色体复制,含量加倍B .细菌与B ~C 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C .C ~D 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为1∶2∶2D .B ~D 段的团藻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9.(08南师附中期中)如图所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 含量变化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BD )A .AB 段可以表示在有丝分裂或者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分子的复制B .BC 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前期、中期C .CD 段可以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 .此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 数量变化10.(08某某二调)右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 和细胞质中mRNA 含量变化。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1. 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的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的效率越低。
2. 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制约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的增殖1.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三、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而减数分裂、无丝分裂不能周而复始地进行,所以不具有细胞周期。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②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③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同。
2.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 条染色单体)(2)分裂期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仁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纺锤体、染色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细胞质分裂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5、有丝分裂的意义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 次,细胞分裂1 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形态相同大小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有DNA的复制)2、举例:蛙的红细胞等。
五、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有关试剂及作用:(1)解离液:质量分数15%和体积分数95%按1:1混合而成的,作用是将细胞分散开来。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6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一、选择题1.(2011·北京高考)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B.砍伐后的树桩长出新枝条C.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解析】选C。
A项,断尾壁虎长出的新尾巴为器官,是由不断分裂的细胞群经过分裂、分化逐渐形成的;B项,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的新枝条是由茎、叶等器官构成的,所以要由不断分裂的细胞群经过分裂分化逐渐形成;C项,蝌蚪尾巴的消失,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不发生细胞分化;D项,造血干细胞属于专能干细胞,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得来的。
2.(2011·安徽高考)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新技术。
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B.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存在差异C.胰腺组织微环境造成骨髓干细胞基因丢失,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D.胰腺组织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分化无影响,分化是由基因决定的【解析】选B。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但二者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胰腺组织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分化有影响,使其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但骨髓干细胞分化时其基因并未丢失,因此C项和D项都错误。
3.(2011·江苏高考)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解析】选D。
A项,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的分化,细胞种类增多;B项,细胞衰老表现为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C项,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对机体有利;D项,癌细胞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细胞的增殖: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
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相连续的过程。
2.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例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细胞分裂结束后不再进行分裂,它们就没有细胞周期B.细胞从上一次分裂期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期之前为一个细胞周期C.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的时间一定比分裂间期的时间短D.只有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3.细胞增殖的意义: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4.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1)间期:完成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
(3)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4)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随机均匀分配到细胞两极。
(5)末期: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核膜和核仁出现。
5.有丝分裂的意义(1)特征: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 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意义: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例2:关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异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活动不同B.细胞质的分裂方式相同C.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方式相同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例3: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a段表示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含量加倍B.动物细胞中,只有在b~d段含有2组中心粒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数为1∶2∶2D.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6.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复习提要)第一节细胞的增殖1、细胞生长非常有限,不能无限长大:因为①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②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2、细胞通过分裂增殖:①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②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如图:(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先后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2)分裂间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
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主要完成染色体复制(实质是DNA复制),复制之后的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
(注意,间期的染色体因为呈细长丝状,也常称为“染色质”。
)(3)分裂期:分裂间期结束后,细胞进入分裂期。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等四个时期。
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参考教材P113页,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
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
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口诀: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在纺锤丝牵引作用下,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
(口诀:形定数清赤道齐)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这样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完全相同的。
(口诀:点裂数增均两级)末期: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两极后,逐渐由粗变细成为“染色质”。
纺锤体逐渐消失,重新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
核膜把染色体包围起来,形成了两个新的细胞核。
第1节细胞增殖名词: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
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 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
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
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语句: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
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
温馨提示:模拟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6】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1.(2010·天津模拟)在探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关系的实验中,分别采用边长为1cm、2cm、3cm的含酚酞琼脂块,放入NaOH溶液,相同时间后,发现NaOH在三块琼脂块中扩散的深度( )A.都一样B.体积越大,深度越大C.体积越小,深度越小D.边长2cm的扩散深度最大【解析】选A。
在一定时间内,NaOH在琼脂块的每一侧扩散的距离大致相同,这说明NaOH在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大致相等。
2.(2010·长沙模拟)下列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A.研究细胞器结构和种类,采用差速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B.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研磨过滤法和纸层析法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采用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采用活体染色法和持续的显微观察法【解析】选D。
本题考查高中生物实验的基本方法。
根尖经过解离与漂洗后,染色时细胞已经死亡,并且不可能持续观察到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
3.(2010·池州模拟)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没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同化作用B.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在分裂后期C.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D.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是由细胞内水分减少导致的【解析】选B。
异养型植物没有叶绿体,如菟丝子和猪笼草等,也可以进行同化作用,故A项错。
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完成后形成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则B 项对。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则C项错。
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是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造成的,故D项错。
4.(2010·郑州模拟)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B.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赤道板C.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的核膜与内质网相连D.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不具备全能性【解析】选C。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
原核细胞内没有染色体,不会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如多数细菌是二分裂的,故A项错。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它类似地球赤道的位置,是人为规定的,根本看不到,则B项错。
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核,核膜与内质网相连,则C项对。
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如花粉经过离体培养而形成单倍体,又如蜜蜂雄蜂的发育,这说明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则D项错。
5.(2010·长沙模拟)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D.d图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基因重组【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不同细胞分裂方式的理解能力。
如图a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壁,则A项错。
如图b表示蛙的红细胞正在进行无丝分裂,细胞核延长,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则B项错。
如图c表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故C项错。
如图d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不可能出现基因重组,则D项对。
6.(2010·长沙模拟))下图中,如果横坐标改变,则曲线的变化趋势最大的是( )A.①将横坐标的“光照强度”改为“CO2浓度”B.②将横坐标的“温度”改为“O2浓度”C.③将横坐标的“有丝分裂”改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D.④将横坐标的“温度”改为“pH”【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典型坐标曲线图的识别能力。
如②所示,将横坐标的“温度”改为“O2浓度”,随着氧气浓度增大,呼吸作用会逐渐增强,最后达到稳定,此图中的曲线却不能反映出这种变化,所以横坐标改变后,此曲线的变化趋势最大。
但是,另外三种曲线在改变横坐标后,基本上是吻合的。
7.(2010·上饶模拟)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
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A.有丝分裂 B.分化 C.减数分裂 D.全能性【解析】选C。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利用了细胞全能性原理,首先将茎尖进行培养,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和芽,最后形成种苗。
这一过程没有涉及到细胞的减数分裂。
8.(2010·郴州模拟)许多动物具有再生能力,例如,壁虎被天敌追赶紧迫时,能断尾而逃,一段时间后,又重新长出一条尾巴;海参遇到敌害时,把内脏全部抛出,以转移敌害的注意力,而趁机逃之夭夭,约50天后,可再生出一副新的内脏。
下列关于再生的叙述,错误的是()A.再生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B.再生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再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再生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解析】选D。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与再生的区别。
上述现象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如果适应环境则保留下来,不适应环境则被淘汰。
因为没有形成新个体,所以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只是单纯的再生现象。
9.(2010·台州模拟)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使不同细胞内的mRNA的种类、数量有所不同B.黑藻、蓝藻都有细胞壁,前者可用纤维素酶去除,而后者不能C.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细胞周期,但它们组成成分都能不断更新D.酿脓链球菌的蛋白质合成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完成【解析】选D。
酿脓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转录和翻译都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10.(2010·上饶模拟)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A.核仁被破坏 B.染色体被破坏 C.细胞膜被破坏 D.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解析】选D。
黄曲霉毒素使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样就影响到蛋白质的合成。
11.(2010·广元模拟)通过特写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
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D.二者基因组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解析】选A。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知识的应用能力。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已分化的体细胞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形态结构,科学家利用人体表皮细胞制造出了类胚胎干细胞,这种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
12.(2010·郑州模拟)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人体内将成为抗原,在体外培养则为细胞系②由胚胎中胚层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③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度减慢是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④癌变是细胞原癌基因从激活状态转为抑制状态的过程⑤动物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是细胞间相互识别和联络用的语言或文字⑥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A.①②③⑤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⑥【解析】选B。
本题综合考查细胞分化、衰老与癌变知识。
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紊乱。
细胞癌变过程中,使原本不表达的基因被激活,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在人体内会成为肿瘤抗原,在体外培养则为细胞系;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在体内容易发生扩散转移。
13.(2010·天津模拟)下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如果此细胞为叶肉细胞,与离子吸收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 ] 和[ ] 。
(2)若该图表示低等植物细胞,还应该有。
若为发菜细胞,则具有的细胞器有(用数字表示)(3)如果将该细胞放入0.3g/mL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出现细胞壁与[ ] 分离的现象。
(4)若用该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其理论依据是,由该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叫,该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不同的细胞所含种类和数量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
(5)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各种化学反应,但不会互相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的结构是。
(6)由该细胞形成多个卵细胞的过程,则必须经过细胞的分裂(7)若该细胞正在衰老,则细胞中结构⑩及内部发生的变化是。
(8)细胞中“能量通货”ATP产生的场所有。
【解析】本题通过识别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简图,进一步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该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叶绿体与核糖体等细胞器,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从而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同时,具有全能性,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新的个体。
【答案】(1)[8] 核糖体 [6]线粒体(2)中心体⑧(3)[1] 原生质层(4)细胞全能性脱分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5)生物膜(6)有丝分裂、减数(7)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8)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14.(2010·邯郸模拟)下图为根尖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方括号中注明代号)(1)A、C两处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是:A处细胞都具有结构而C处细胞没有。
(2)观察C处细胞制片,发现细胞处于期的数目最多。
根尖细胞分化达到最大限度的部分是[ ] 。
(3)在土壤中施以15N标记的肥料,该肥料将以形式被农作物吸收,如最终在农作物分泌物中发现15N,则此过程中参与的主要细胞器有。
(4)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我破坏的过程,不同于坏死,坏死是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根毛表皮细胞有的发生程序性死亡,有的却继续存活,请根据你学过的生物知识,简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解析】本题通过根尖的结构模式图主要考查细胞分化与死亡知识。
根尖分为四部分,即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分生区细胞具有强烈分裂能力,在分裂间期,细胞的数目最多,成熟区细胞分化程度最大。
程序性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作用,因而是具有生理性和选择性的。
这样,根毛表皮细胞有的发生程序性死亡,有的却继续存活。
【答案】(1)大液泡 (2)有丝分裂间 A 成熟区 (3)离子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 (4)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在某些表皮细胞中表达,在某些表皮细胞中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