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心理学第六章 想象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537.50 KB
- 文档页数:7
幼儿心理学教案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第一节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幼儿想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复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二、课程内容:1、想象的概念①定义: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古代人们面对美丽的月亮产生了___的想象,创造出“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
②补充: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四种形式:1.黏合:如___、美人鱼等形象。
2.夸张与强调:如大头儿子。
3.拟人化:如黑猫警长。
4.典型化:文学创作运用普遍,如___笔下的阿Q、___等。
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例子?明确:想象发生的条件是头脑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稳定性的表象储存作为想象的对象,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以便运用内部的智力动作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2、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①想象在幼儿研究、游戏中的重要意义。
研究中的作用:想象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较复杂的知识,创造性的完成研究任务。
游戏中的作用:角色的扮演、材料的使用,游戏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依靠幼儿的想象。
结构游戏中对结构材料、结构物体进行想象,通过一定的建构技能才能进行结构活动。
②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而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三、教师小结。
四、课堂练:1.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
2.人是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进行想象的。
3.想象在幼儿研究、游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
5.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6.想象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幼儿想象的发展》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幼儿时期是孩子想象力最为丰富、活跃的阶段。
而想象力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幼儿认知、情感、言语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导学案将围绕幼儿想象的发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幼儿想象力的特点、发展规律和培养方法。
二、目标1. 了解幼儿想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掌握幼儿不同年龄段想象力的发展规律。
3. 探讨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重点内容1. 幼儿想象的定义和特点。
2. 幼儿不同年龄段的想象力发展。
3. 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四、拓展学习1. 通过故事、绘本、游戏等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 利用角色扮演、表演等方式,引导幼儿体验不同的角色和情境。
3. 鼓励幼儿参与创意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课堂实践1. 初步介绍幼儿想象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幼儿为何会有想象力。
2. 分组讨论幼儿不同年龄段的想象力发展情况,并结合实例进行分享和总结。
3. 设计一些启发想象力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发展。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我们不仅对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能够让每一个幼儿都成长为拥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才!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幼儿想象的定义和特征。
2.认识幼儿想象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3.探讨幼儿想象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导学内容1.什么是幼儿想象?2.幼儿想象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3.幼儿想象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4.幼儿想象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5.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法。
三、导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幼儿展开想象,让他们感受到想象的乐趣和奇妙。
2.理解幼儿想象的定义和特征(15分钟)教师向幼儿阐述幼儿想象的概念,引导幼儿讨论想象和现实的关系,帮助他们认识到幼儿想象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第一节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什么是想象?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何作用?(一)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如:一名6岁的儿童画的未来的交通工具(见图),就是对汽车和直升飞机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出的新的形象。
孩子自己解释为:去外地外婆家,就让“它”飞起来,到那个城市,就降到公路上去,到外婆家的速度就快了。
生活在二十世纪末叶的我们,对二十一世纪祖国的发展面貌似乎清楚地看到了;对以前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压迫情景也似乎历历在目。
这些都是想象的结果。
想象中的形象似乎是我们从未感知过的,有些甚至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形象。
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聊斋志异》中,的狐仙等都是客观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这些形象都是人们自身想象出来的。
而这些形象无一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打扮。
可见人是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即记忆表象进行想象的。
从这个意义上看,想象,归根结底还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二)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想象在幼儿的学习、游戏等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想象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直接感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但人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身实践,因此就有必要通过他人的描述间接地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人们在获取间接认识的过程中,没有想象是无法构建出新形象、新知识的。
想象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幼儿在学习“4可以分成2和2”的组成概念时,教师可以用直观的语言激发幼儿的想象,让幼儿通过实物表象(如:头脑中出现4个桔子分两份的分法)理解数的组成概念。
又如语言课中的续编故事,教师讲出故事的前半部分,让幼儿通过想象编出不同的结尾来。
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幼儿也离不开想象这一心理过程。
缺乏想象力的幼儿,是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
想象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幼儿想象的进步》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想象力是幼儿认知进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创设力和想象力,还可以援助他们建立自大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幼儿想象力的进步特点及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活动。
二、目标1. 了解幼儿想象力的进步阶段;2. 精通如何有效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活动;3. 增进幼儿的创设思维和想象力。
三、导入活动1. 给幼儿看一幅画或者给一段故事情节,让他们开启想象之旅;2. 通过游戏或者角色扮演,激发幼儿的想象力;3. 提出一个开放式问题,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
四、教学内容1. 幼儿想象力的进步特点:(1) 幼儿期:幼儿主要通过仿效和角色扮演来进行想象活动,喜爱幻想和虚构的故事。
(2) 学龄前期:幼儿开始具备自我认识和想象能力,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训练。
(3) 学龄期:幼儿的想象力逐渐成熟,能够运用想象力解决问题和创设新的事物。
2.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活动:(1) 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如绘本、玩具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2) 鼓舞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和绘画等活动,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3) 创设情境,援助幼儿体验各种场景,培育他们的想象力和创设力。
五、教室练习1. 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进行想象活动,体验不同场景下的情感和行为;2. 绘画竞争: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象,展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3. 故事创作:鼓舞幼儿编写自己的故事,发挥想象力和创设力。
六、课后作业1. 制作一个想象力手工作品,展示给家长和同砚;2. 大声朗读或者叙述一个自己编写的故事;3. 观察并记录在平时生活中幼儿进行想象活动的状况,反馈给老师。
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幼儿想象力的进步特点,精通了如何有效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活动,增进了幼儿的创设思维和想象力的进步。
期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多练习想象力,创设美妙的童年回忆!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性;2、精通幼儿想象力的进步特点;3、探讨如何增进幼儿想象力的进步。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想象一、想象概述1、想象的概念: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种类:(1)想象按其功能分为:认知性想象和情感性想象(2)根据想象有没有目的,划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3)根据想象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差异,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3、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①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
②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
③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
(2)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①想象往往能引发情绪。
②情绪影响想象。
(3)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想象在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想象,也不可能进行任何游戏活动。
(4)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想象是学前儿童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
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而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掌握新知识。
(5)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换言之,想象是创造思维的一个主要方面。
二、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和发展1、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1)想象发生的年龄:1岁半-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
(2)想象发生的原因:1大脑皮质的成熟儿童语言的发生生活经验的积累(3)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
表现为下列特点:①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②简单的相似联想。
③没有情节的组合。
2、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的一般趋势(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3、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1)无意想象的特点:①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例如:看见小碗小勺,就想喂洋娃娃。
看见小汽车,就想要玩开汽车。
看见书包,又想去当小学生。
②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例如: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她就跑去当工人,和小朋友们一起包糖果。
主题6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探寻1 解析想象一、名词解释1.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 有一定的目的性,需要意志努力,自觉主动进行的想象,是人类从事实践活动的主要想象形式。
3. 通过想象过程创造的新形象称为想象表象,是大脑对已有表象的粘合、重组,对过去已感知过的事物进行再加工改造后得出的形象。
二、单项选择题1.D2.A3.B4.A5.C三、填空题1. 想象表象2.客观现实3. 补充、替代4. 形象性、概括性5. 想象表象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根据想象是否有明确的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根据想想产生过程的独立性和想象内容的新颖性,可以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2.科学幻想是科学预见的一种形式,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发展的推动力,是具有进步意义和实现可能的积极幻想。
空想指消极的幻想,是客观规律和社会条件不允许实现的幻想。
空想是一种完全脱离现实的发展规律,在现实中毫无实现可能幻想,是一种无益幻想。
3.预见功能:人在劳动前,可以通过想象来计划和预期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及行动的过程,这是人类劳动的主要特点。
4.补充功能: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多事物人们无法直接感知。
人们可以借助想象,弥补自身认识活动的不足。
六、论述题想象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首先,想象的原材料——记忆表象是人脑对现实事物的反映。
其次,从想象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来看,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再次,人的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探寻2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一、名词解释1.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空间几何形体)进行观察、分析、认知的能力。
2. 记忆表象是通过感知觉获得,并保存在大脑中的事物的形象,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
3.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幼儿想象的进步》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幼儿想象力的进步过程和重要性。
2. 探讨如何增进幼儿想象力的进步。
3. 培育幼儿的创设力和想象力。
导学内容:1. 什么是幼儿想象力?2. 幼儿想象力的进步阶段及特点。
3. 为什么幼儿想象力进步重要?4. 如何增进幼儿想象力的进步?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幼儿闭上眼睛,让他们想象一只小猫在跳舞。
2. 扣问幼儿他们想象的小猫是什么颜色的,跳舞的样子是怎样的。
二、进修幼儿想象力的定义和进步(15分钟)1. 讲解幼儿想象力的定义:幼儿通过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创设出虚拟的情境、人物或事件。
2. 分析幼儿想象力的进步阶段及特点: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想象力进步具有不同的特点,如3-4岁的幼儿更倾向于仿效性想象,5-6岁的幼儿则开始呈现出创设性想象能力。
三、探讨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性(10分钟)1. 引导幼儿谈论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性:想象力是幼儿认知和情感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幼儿的创设力和思维能力。
2. 分析幼儿想象力对幼儿成长的乐观影响:想象力可以援助幼儿解决问题、进步社交技能和提高情商。
四、增进幼儿想象力的进步(20分钟)1. 提供丰富多彩的玩具和教具,如积木、涂色本等,激发幼儿的创设力和想象力。
2. 鼓舞幼儿参与戏剧表演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虚拟的情境中尽情发挥想象力。
3. 组织幼儿参与绘画、手工等活动,培育幼儿的艺术创设力和想象力。
4. 鼓舞幼儿阅读故事书和参与故事讲解活动,让他们通过阅读和听故事培育想象力。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性和进步方式。
2. 鼓舞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多加发挥想象力,创设丰富多彩的世界。
六、作业安置(5分钟)让幼儿回家后,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梦想城堡,并写下对自己想象力的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期望能够引导幼儿熟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培育他们的创设力和想象力,为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每个幼儿都能在想象的世界里创设属于自己的精彩!。
《幼儿想象的发展》导学案一、导入幼儿时期是孩子们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他们能够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奇异的世界。
本节课将盘绕幼儿想象的发展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幼儿想象力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二、目标1. 了解幼儿想象力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2. 探讨幼儿想象力对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的影响。
3. 提高学生对幼儿发展的认识,培养对幼儿想象力的尊重和欣赏。
三、导入活动1. 观看幼儿想象力发展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幼儿想象力的思考。
2.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自己小时候的想象力经历进行分享,交流不同的想象方式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提问引导: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你认为幼儿为什么会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对幼儿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等。
四、知识讲解1. 幼儿想象力的特点:幼儿时期的想象力主要表现为丰富多彩、天马行空、不受限制等特点。
2. 幼儿想象力的发展阶段:幼儿的想象力经历了单纯想象、联想想象和创造性想象等不同阶段。
3. 幼儿想象力对发展的影响:想象力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增进作用。
五、实践活动1.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来体验幼儿时期的想象力。
2. 创意绘画: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绘画活动,展示他们对幼儿想象的理解和表达。
3. 想象故事: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篇想象故事,并进行分享交流。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深入了解了幼儿想象力的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更加关注和尊重幼儿的想象力,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和发展想象力的机缘。
七、作业安置1. 完成教室笔记,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继续观察幼儿的想象力表现,记录下他们的想象经历。
3. 阅读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及其钻研现状。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幼儿想象力的理解,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