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苏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267.50 KB
- 文档页数:4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教案5篇任时光飞逝,我们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我们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教案1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课题]:透镜[教学目的]: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实象和虚象,也能成缩小的实象。
2、引导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并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
3、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老花镜的焦距,了解眼镜度数的含义。
4、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教学重点]:1、透镜的焦点、焦距;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2、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教学难点]:1、了解透镜可以看成棱镜的组合2、凸透镜对光线会聚、凹透镜对光线发散的道理。
[教学教具]:平行光源、放大镜、凸透镜、凹透镜、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复习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象2、学生朗读章节引言3、介绍三星堆纵目青铜面具4、生活中的透镜〈二〉、新课讲授1、出示图片,请学生自主进行分类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2、让学生自己讨论透镜类型的辨别——四种方法摸——不符合光学仪器的操作规范看——字的大小(必须靠近字),出示视频照——对平行光是发散还是会聚晃——看像的晃动方向是否与透镜相同(适合焦距较大的透镜)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老花镜和近视镜进行透镜类型的辨别,并提问分别用的是什么方法,对以上四种方法进行评价。
4、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画法出示动画,结合书上4-5介绍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实质上的不同点。
5、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用平行光源做实验,出示动画,以及实物照片。
凸透镜——会聚透镜凹透镜——发散透镜6、小结板书:透镜一、透镜的类型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二、透镜的辨别三、透镜作图的要素光心:透镜的中心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凹透镜的它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四、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会聚透镜凹透镜——发散透镜7、练习第2课时:一、复习上节内容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老花镜和近视镜的透镜类型二、透镜作图的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线凸透镜——会聚于焦点凹透镜——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虚焦点2、过光心的光线凸透镜和凹透镜相同——传播方向不改变3、过焦点(指向虚焦点)的光线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三、测定老花镜的度数1、学生自主进行实验2、探讨:测定平行光聚焦的方法测定老花镜的焦距透镜的焦距:透镜折射光的本领大小,焦距越大表示折射光的本领大透镜焦度:透镜的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镜片的度数:透镜焦度乘以1003、+300度和—200度的眼镜,哪个是老花镜?焦距是多少?四、近视眼镜的度数[教学课题]: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目的]: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实象和虚象,也能成缩小的实象。
教学设计第4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睛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5、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
二、重、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自学回顾、提问、练习、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复习与随堂练习:1、 叫凸透镜 叫凹透镜凸透镜透镜及其应用透镜透镜种类凹透镜透镜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透镜名词:焦点 、焦距生活中 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的 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当u<f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u=2f时,成倒立、等大得实像,v=2f眼睛和眼镜眼睛的结构近视眼及其矫正:凹透镜远视眼及其矫正:凸透镜 眼睛的度数:100/f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结构及原理望远镜:结构及原理叫做主光轴叫光心叫焦点焦距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2、随堂练习:1)、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2)、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3)、在图12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生活中的应用U 〉2fU = 2ff < U < 2fU < f4、实验时发现: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是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当物体从焦点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时,物距、像距、像(填变化情况)当物体从焦点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物距、像距、像(填变化情况)5、随堂练习:1)、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3)、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苏科版透镜及其应用1一、选择题1.(安徽)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由瞳孔进人眼球内部,再经过一系列折射后,物像形成于()A.角膜 B.视网膜 C.晶状体 D.视觉中枢2.(安徽课改)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
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江苏盐城)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4.(北京课标A卷)如图所示,小宝用凸透镜将明亮的窗户成像在纸上,根据小宝的实验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窗户在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B.窗户在透镜的一、二倍焦距之间C.窗户在透镜的焦点上D.窗户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5.(广东广州市)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的主光轴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0cm,则所成清晰的像—定是()A.虚像 B.放大的 C.正立的 D.缩小的6.(山东临沂市)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李明同学巳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7.(河北)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
其中正确的是()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8.(江西省南昌市)如图所示是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现要进行视力矫正,则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B.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C.甲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乙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9.(河南课改)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D.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10.(重庆市)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0 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二、填空题11.(安徽省芜湖课改区)人眼结构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质量检测题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 下列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 .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的视力 C .凸透镜所成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D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2. 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
A .用放大镜看指纹
B .在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
C .在海边看海市蜃楼
D .看电影
3.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 .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 .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 .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4. 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源:Z#xx#]
(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5.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东航派一架“空中国王”号飞机,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航摄仪ADS-80,参加灾区空中航拍任务。
完成青海玉树航拍,对灾后重建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
若数码航摄仪的镜头焦距为50mm ,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 A.100mm 以外 B.50mm 以内 C.略大于50mm D.恰为50mm
6. 如图,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
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 7. 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
是:
( )
A .从小变大
B .从大变小
C .不变
D .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
8. 如右图所示,蜡烛经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9. 把高2 cm 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 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 高的像,
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7.5 cm B .12.5 cm C .4.5 cm D . 10 cm
10. 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 .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 .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 在
如图5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所成
的像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12.“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
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A .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
B .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C .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
D .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13.琦琦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画像代替蜡烛,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画像,实际大小如图(甲)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光具座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乙)所示。
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4. 2009年7月22日,重庆市民领略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天象奇观,如图所示,每一个
观察者都被这大自然的奇观速所吸引和震撼,其实日食的产生是由于光沿 传播形成的。
我们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 镜,能会聚光线。
15. 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如图所示.与视力正常的眼
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
(选填“会聚”或“发散”) 能力较强;矫正近视
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 ,其作用是
图4
将
光 ,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16. 平静的湖面上能够映出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儿。
人站
在湖边能看见水中的鱼儿与鸟儿在一起嬉戏。
看见水中的“鱼”是光的__________ 现象,看见水中的“鸟”是光的________现象;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 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 形状_________ (填“不变”或“变化”);把笔由靠近玻璃
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的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会
逐渐_________ (填“变长”或“变短”), 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____________。
17. 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 这
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 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__(填“上”或“下”)移动,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具有________的作用.
18. 人眼结构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可在视 网膜上成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 像。
19. 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
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
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 乙所示,这时他。
看到的是字的_______像(以上两格填“实”或“虚”)。
从图甲 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
三、作图题(23题5分,24题4分,共9分)
20.在左下图中画出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径迹.
2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右上图中画出物AB 在平面镜MN 中的像A ′B ′。
四、实验题(14分)
22.【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乙
甲
小明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光屏上没有像
【结论与应用】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同时发
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
照相机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