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构主义视角看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
- 格式:pdf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4
论巴塞尔姆《白雪公主后传》对经典文本的解构及其后现代特征作者:刘炯驿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3期摘要:几乎我们每个人都读过格林童话里著名的《白雪公主》。
故事里有天真貌美的公主,热情善良的小矮人,英俊勇敢的王子和心狠手辣的皇后。
但这一切都是真的吗?后现代派作家巴塞尔姆运用解构主义策略,通过戏仿,重新改写了这一经典童话故事,创作了全然颠覆读者期待的《白雪公主后传》,充分体现了后现代小说的特征。
关键词:巴塞尔姆;解构;《白雪公主后传》;后现代特征作者简介:刘炯驿,女,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英美文学方向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3-0-03一、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倡导的一种反传统思潮,影响波及哲学、文学、艺术、神学等几乎每一个文化领域。
1967年德里达《语音与现象》、《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三部著作的出版标志这一理论的正式确立。
解构主义总体上是对结构主义的不满、失望乃至否定、反叛。
[1]德里达声称,西方的传统思维通过压制语言的无限变体将某些思想边缘化。
德·曼则提出了一套解构主义文本观。
第一,文本不可能有确定不变的一套完整含义;第二,文本及其意义不再是独立于读者阅读行为的纯自然客体;第三,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阅读文本的过程,是文本与阅读交互作用的无止境过程;第四,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过程,是一个真理与谬误相交织的过程,永远不可能有完全“正确”的阅读;第五,文学史研究,不应把文学文本当做有永恒不变的确定意义的客体来加以阐释,即“文学不可能仅仅作为一个指称意义可以被完全破译出来的明确的单元被人们接受”[2]。
此外,解构主义反对文本中心论,反对对文本进行任何形式的终极解读或对意义的阐释。
解构主义者认为,文本总是处在变化之中,意义也是相对的、暂时的;所有文本都具有开放结构,能指和意义之间的联系都是任意的。
论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中的讽刺作者:尹心灵来源:《学周刊·C》2013年第04期摘要:本文采用讽刺的理论来分析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中所体现的一些社会现象。
通过对文本中美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媒体和其他社会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作家对美国社会的弊端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从而看出绝望的美国人在社会中是多么无助和无奈,他们无力做出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处境。
关键词:讽刺;巴塞尔姆;白雪公主一、概述唐纳德·巴塞尔姆(1931-1989年)是美国“后现代作家的新一代之父”。
他的代表作《白雪公主》是对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的戏仿。
巴塞尔姆在后现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下重现了这个神话。
在巴塞尔姆的小说中,主人公白雪公主是个美丽的女人,但她不再纯洁,她与七个小矮人有了性关系,七个小矮人的领导人厌倦了白雪公主,而她也厌倦了做他们的“horsewife”,于是她等待一个王子来拯救她。
一个叫简的女人是一个女巫的形象,因为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决定去杀她。
同时,白雪公主所等待的王子保罗建立了一个地下监视系统来监视白雪公主,最后,保罗自己误喝了简为白雪公主准备的毒酒死了。
巴塞尔姆的这部小说借用了格林童话的结构,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美国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中的讽刺巴塞尔姆在他的《白雪公主》中对美国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了抨击,他对美国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媒体等社会现象进行讽刺。
(一)对美国的政治制度的讽刺《白雪公主》中设置了一位“总统”的角色——林顿·约翰逊。
在他第一次出现时,巴塞尔姆写道:“总统向窗外望去,他不是很高兴……”文中“总统”坚持他是“这整个该死的国家的总统”。
然而在这里巴塞尔姆并不想谴责他,尽管他很是怀疑“总统”的能力。
尽管“总统”似乎对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生活非常关心,他却显然是无法去做任何事情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当“总统”再次出现的时候,他对这些问题的这种无能为力得到了强调。
《白雪公主后传》的女性原型关系及重构意义解读作者:金慧玲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9期摘要: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创作了小说《白雪公主》,以女性原型关系为推手,从人物刻画和情节设置两个方面重构小说主题,以展示现代人的道德困惑和人性冷漠。
关键词:巴塞尔姆;《白雪公主》;女性原型关系;重构20世纪60年代开始盛行对经典童话作品进行颠覆性改写,成为英美文学创作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其中以唐纳德·巴塞尔姆(Donald Barthelme)对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的改写尤为颠覆性,打破了读者对白雪公主的常规性认识和理解。
巴塞尔姆是美国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后现代派作家之一,他在1967 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就是《白雪公主后传》。
巴塞尔姆认为,读者不应被动地听由专家给出的关于世界的权威性陈述,而是要自己去感触作品。
本文在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原型关系,从人物刻画和情节设置这两个方面阐释巴塞尔姆如何重构小说,以揭示现代人的道德困惑和人性冷漠,来唤起人们对这些社会问题的关注。
一、女性原型关系西方原罪说中提及了七宗罪,而嫉妒是其中之一。
当一个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大,风趣,有才华更受欢迎等,于是这个人产生的恨使得他失去自我,使用一切手段消灭对方,但却不可得,进而自我催眠至极度狂傲并意淫的情绪,称之为嫉妒。
而女性天生善嫉,女性之间天然就相互嫉妒,广泛存在于女性之间的一种原型关系就是嫉妒。
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美的不自知;而巴塞尔姆版本的白雪公主依旧美丽,“她的头发紫檀一样黑,她的皮肤雪一样白。
” [1]3王后出于嫉妒,无法容忍世上有比她更美的女人,白雪公主比王后更年轻更美这一事实是更改不了的,那王后就只有毁灭白雪公主。
嫉妒这一情绪,无论是格林兄弟的童话版本,还是巴塞尔姆德的《白雪公主后传》,它都为主要推手,推动着人物走向和故事发展。
二、重构意义解读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对经典的格林童话版本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写,虽然故事中主要人物还保留着,但却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浅析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摘要: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戏仿了格林童话的《白雪公主》。
无论从内容上、形式上,巴塞尔姆都对格林童话进行了彻底的颠覆,进而体现出其思想上的后现代性。
本文旨在从文本的内容与形式出发,探讨其对格林童话的反叛,并思考在内容与形式背后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颠覆反传统反理性反平庸众所周知,格林童话的《白雪公主》讲述了一个惩恶扬善的美丽故事。
然而,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却用另外的方式重新改写了这个圆满的童话。
在巴塞尔姆的故事中,我们无法找到格林童话的影子,整部作品充满了浓浓的后现代主义气息。
他对《白雪公主》思想层面的颠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传统性整部《白雪公主》具有强烈的反传统色彩,它完全不同于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把传统的童话故事肢解得面目全非,巴塞尔姆《白雪公主》的反传统性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表达。
1.人物性格的反叛性。
在格林童话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值得赞扬的正面形象。
但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中找不到这样的正面人物。
白雪公主不再是那个善良单纯的女孩,她每天把她长长的头发挂在窗外,期待有人能顺着她的头发爬上来拯救她;保罗也不再是传统的王子形象。
他看到白雪公主头发的暗示,却选择逃避,不敢面对自己的责任。
“那头发,它使我紧张得要命。
也许有个天真的人路过时看到,会认为他必须爬上去,搞清楚它为什么从那个窗口垂下来。
头发尽头,大概连着某个姑娘,还有她各种各样的责任……”;[1]和白雪公主一起生活的七个男人也不是善良的七个小矮人的可爱形象,他们甚至幻想着要把白雪公主架在大火上做成菜。
这些对格林童话中人物性格的颠覆使我们的思绪从格林童话中脱离出来,巴塞尔姆带我们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2.表达的不连贯性。
形式的不连贯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整部作品并不是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完整故事。
而是由一百零七个故事片段构成的。
有的段与段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碎片化的效果。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浅析《白雪公主》的非线性叙事策略张珊 河北传媒学院摘 要:《白雪公主后传》是美国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代表作,小说中的后现代写作技巧颠覆了读者对传统小说的认知。
通过颠覆性话语、侵入性话语、话语域三方面阐述了非线性叙事技巧。
关键词:非线性叙事;颠覆性话语;侵入性话语;语言游戏作者简介:张珊(1984.12-),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生,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8-164-01美国小说家唐纳德•巴塞尔姆是后现代主义作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其长篇小说《白雪公主》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它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述标准,采用碎片和拼贴等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鲜明地表现了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后现代狂欢场景。
一.颠覆性话语——情节碎片化在线性叙事小说中,情节有完整和清晰的叙事脉络,读者总能找到一条清晰的线索来贯穿全文。
颠覆性话语颠覆了传统的情节发展(开端,高潮和结尾);对于《白雪公主》,如果非要找出线索,那无非就是白雪公主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为了能吸引保罗的注意,把头发垂在窗口,最后保罗中毒身亡,白雪公主坟前哭泣。
除此之外,其他各个情节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性,小说呈现一种横向而非纵向的拼贴。
碎片化情节打破了传统严谨固有的小说结构形式,给人一种新的审美感受。
比如在小说的开头,比尔极其讨厌白雪公主,作者并未给出原因。
紧接着情节跳到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讨论语言问题。
当简给人写信过程中,突然插入了比尔和白雪公主调情的情节。
两件事情之间没有任何的逻辑关系,前面的叙事还未结束,后面的情节就继而发生。
即使在同一段落中,线性叙事过程和情节也被推翻,比如在描述白雪公主的内心活动时,提到了中国的毛主席。
显然,两者处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而且白雪公主是童话故事中虚构的人物,怎么能和毛主席现实存在的人联系在一起。
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主义解构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主义解构摘要:后现代主义小说彻底颠覆了传统小说的结构和形态,并且反思和颠覆了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和叙事方式,表现了小说家们对社会状态和意识形态的重新思考和审视。
《白雪公主后传》是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巴塞尔姆的代表作品,对经典童话故事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具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解构特征。
关键词:《白雪公主后传》后现代主义解构一、后现代解构主义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经历了巨大变故的社会呈现出非理性的一幕,小说家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类社会和意识形态,传统的小说形式和结构都已经无法表达人们迷茫和无助的心态。
因此,小说家们开始用怀疑的眼光看待社会和历史,抛弃了对意义的追求,把语言看做“不可靠的工具”,描述混乱、衰落、不可靠的世界,形成后现代主义小说风格。
1967年,德里达首先确立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重点在于对传统结构主义的否定和反叛。
德?曼则对后现代解构主义文本观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文本不可能具备确定不变的完整意义,也不是独立于读者的自然客观存在;阅读的过程是对文本意义的理解过程,是一个真理与谬误互相博弈的过程,因此不可能存在完全正确的解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解构主义者认为文本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不具备严谨的结构,文本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是开放的。
解构主义就是要破坏语言文字中的结构化体系,去除文本的权威性,以此来表达作者反叛的精神和对现实的思考[1]。
二、巴塞尔姆和《白雪公主后传》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唐纳德?巴塞尔姆在美国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对后现代结构主义小说和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文笔冷峻严肃,具备了对政治的敏感和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以及形而上学的反讽,作品无一不反映后现代结构主义文学特征,已经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著作。
《白雪公主后传》是巴塞尔姆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对经典童话故事《白雪公主》进行了解构和戏仿,用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视角,用片段拼接的手法重写了这一童话故事。
第28卷㊀第11期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Vol.28㊀No.11㊀2018年11月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Nov.2018㊀收稿日期:2018-04-28基金项目:山西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60015)作者简介:李慧红(1985-)ꎬ女ꎬ山西太原人ꎬ讲师ꎬ博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ꎮ从解构主义视角看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李慧红(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ꎬ济南250100ꎻ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ꎬ太原030024)摘㊀要:唐纳德 巴塞尔姆是美国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ꎬ他的代表作«白雪公主»是以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为蓝本的戏仿之作ꎮ这部典型的后现代实验小说ꎬ对经典童话进行了解构和再现ꎮ本文从解构主义视角出发ꎬ探讨巴塞尔姆运用后现代写作手法从文本形式㊁文本语言和文本内容三方面对经典童话进行消解和重现ꎬ进而揭示后现代主义文本的革命性和后现代艺术的解构特性ꎮ关键词:解构性ꎻ反情节性ꎻ不确定性ꎻ反童话性中图分类号:I712.074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9-3907(2018)11-0058-04㊀㊀唐纳德 巴塞尔姆被誉为美国 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新一代之父 [1]ꎬ他善于尝试实验性写作ꎬ不断探索新的写作技巧ꎬ是新写作形式的创造者ꎮ巴塞尔姆以戏仿经典童话㊁讽刺当代社会著称于世ꎮ«白雪公主»是巴塞尔姆的代表作ꎬ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ꎮ巴塞尔姆在后现代语境中解构并再现了«白雪公主»ꎬ赋予其颠覆性的反转ꎮ20世纪60年代末从法国兴盛起来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即解构主义ꎬ其发端于哲学ꎬ却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ꎬ以 消解性 为主要特征ꎮ本文将以解构主义视角从文本形式㊁文本语言和文本内容三方面看巴塞尔姆用后现代写作手法对经典童话«白雪公主»的消解和再现ꎬ继而进一步揭示后现代文本的革命性和后现代艺术特性ꎮ1㊀文本形式的消解:反传统情节性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是实验小说的代表作ꎬ虽取材于经典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ꎬ其怪诞的写作风格却与传统写作方式大相径庭ꎮ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不再是王子与公主的纯洁爱情故事ꎮ白雪公主不再是美丽纯洁的公主ꎬ变身为22岁的家庭主妇ꎬ身上长着6颗美人痣的高个黑发美人ꎬ与七个小矮人生活在一起ꎬ给他们做饭打扫家ꎬ与他们共浴ꎮ白雪公主厌倦了平庸的生活ꎬ期待能有王子来救她ꎬ最后王子没有出现ꎬ只有一个有王族血统的保罗一再逃避责任ꎬ挖了一个地洞通过训练好的狗和自己发明的报警系统监视白雪公主ꎬ最后他误饮了简给白雪公主准备的毒酒中毒而亡ꎮ白雪公主随后也死去ꎮ解构主义主张打破逻各斯中心主义关于一个中心㊁一种绝对真理和二元对立的观点ꎮ德里达认为ꎬ二元对立中的对立项并非平等ꎬ其中一项在逻辑价值等方面高于另一项ꎮ解构主义的策略是通过交换二元对立的前后两项属性来颠覆其等级差别的ꎮ在传统小说中ꎬ情节㊁历时性顺序㊁句法㊁语法以及小说的章节划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ꎮ但在后现代小说作品中ꎬ所有这些要素包括时间㊁空间以及语言结构等都支离破碎ꎮ解构是破坏㊁颠覆㊁重创㊁重构ꎬ是对现有秩序和模式的否定和反转ꎮ«白雪公主»完全颠覆了传统小说的惯用形式ꎬ巴塞尔姆采用了如拼贴㊁碎片㊁混乱的叙事视角㊁情节和人物发展的缺失㊁陈词滥调堆砌等诸多后现代写作手法ꎬ使得传统文本形式完全消解ꎮ下面我们将主要以拼贴㊁碎片性及混乱的叙事视角为例进行探讨ꎮ1.1㊀拼贴和碎片性巴塞尔姆说过: 碎片是我唯一信赖的形式ꎮ [2]拼贴是后现代小说家所采用的主要创作手法之一ꎬ是将多种异质同构的文字组合穿插在一起ꎬ把看似不相干的片段整合成一个新的现实ꎮ巴塞尔姆认为ꎬ 拼贴原则是20世纪所有传播媒介中的所有艺术的中心原则ꎮ且拼贴的要点在于不相似的事物被粘在一起ꎬ在最佳状况下ꎬ创造出一个新现实 [3]ꎮ«白雪公主»由碎片拼贴而成ꎮ在形式方面ꎬ巴塞尔姆采用片段板块的写作方式ꎮ小说共有三部分ꎬ由105个没有标明章节的片段组成ꎬ片段与片段之间没有明显的因果联系和时间顺序ꎮ每页的首字母都放大ꎬ与其他字体形成醒目的区别ꎮ每一个片段独立成段ꎬ印刷体在常规字和巨大的黑体字之间来回随意变换ꎮ在内容方面ꎬ巴塞尔姆摒弃了传统的纯文学写作方式ꎬ吸取了新闻报刊的拼贴特点ꎬ把政治批评㊁文学批评甚至调查问卷ꎬ也首次拼贴在小说里ꎮ事件发展不断被题外话或其他日常琐事打断ꎬ极大地阻碍了文本的线性叙述ꎮ«白雪公主»以碎片性消解了传统文本的 情节 中心ꎮ1.2㊀混乱的叙事视角巴塞尔姆在«白雪公主»中采用的叙事视角十分混乱ꎬ叙述者难以区分ꎬ叙事焦点不停转换ꎮ首先ꎬ大部分内容由七个小矮人以第一人称多视角叙述ꎬ有时他们以第一人称 我 自称ꎬ但叙述视角并不确指小矮人集体还是某位小矮人ꎮ例如ꎬ 然后ꎬ我脱掉衬衫ꎬ给保罗打电话 [4]27ꎬ 我们出去刷洗楼房 我们多想把我们的箭射向她们 [4]24读者很难判断叙事声音由哪位小矮人发出ꎬ有时小矮人自己也难以确认彼此ꎮ巴塞尔姆对此的解释是ꎬ七个小矮人以 我们 出现提供了一种 概括性的叙述者 的可能ꎬ一群谈话人ꎬ它可以是七人中的任何一个[5]ꎮ此外ꎬ小说中还有第三人称叙述和全知的叙事者ꎮ混乱的叙事视角对传统叙事话语产生持续的干扰ꎬ给读者造成许多阅读障碍ꎬ难以获取故事线性的线索ꎮ作者还使用插叙的手法ꎬ随意插入很多不相干甚至相互冲突的话语ꎬ文本的叙事重点总随机不停转换ꎮ叙述焦点的频繁转换使小说形式显得松散而凌乱ꎬ失去了连贯性ꎬ进一步颠覆了传统小说的线性结构ꎬ消解了小说的文本形式ꎮ2㊀文本语言的消解:意义的不确定性随着传统文本形式的消解ꎬ语言成了«白雪公主»的第一主题ꎮ巴塞尔姆擅长于语言实验ꎬ认为 语言是人类拒绝接受这个世界本来面貌的主要工具 [6]171ꎮ根据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ꎬ解构只有靠语言进行ꎬ他别出心裁地发明了很多新词ꎬ其中最有名的是 异延 (differance)ꎮ 异延是差异(differ ̄ence)的本源或者说生产ꎬ是指差异之间的差异㊁差异的游戏 ꎮ异延一词中的a像一块默默无言的墓碑ꎬ宣示着词语本义的死亡[7]308ꎮ巴塞尔姆在小说中做了大量的语言实验ꎬ他用语言这个解构工具挑战语言系统原有的等级秩序ꎬ使语言意义变得模糊有歧义不再值得信赖ꎬ以此来强调文本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ꎮ2.1㊀语言实验传统小说的语言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ꎬ而«白雪公主»的语言充满跳跃ꎬ满是打破句法规则的碎片ꎬ对语言意义的确定性进行了解构ꎮ作者在小说中所做的语言实验有制造新词㊁双关㊁单词的组合㊁借用和罗列ꎮ(1)创造新词ꎮ在小说开篇ꎬ白雪公主说道: 我真希望这世界上有一些不是我总听到的词ꎮ [4]23作者将housewife故意拼写成horsewifeꎬ这两个词虽仅有一个字母之差但意义完全不同ꎬ前者是 家庭主妇 ꎬ后者由horse和wife两个单词组成ꎬ字面意思为 马的妻子 ꎬ意义难以确指ꎮ这两个词用德里达的 异延 和 差异 来理解更为合适ꎮ从小说整体来看ꎬ该词形成意义的播撒ꎬ 意义仿佛播种人抓起一把种子ꎬ四处漫散撒开去ꎬ落向四面八方而没有任何中心 [7]309ꎮ(2)使用双关语ꎮ小说中ꎬ丹和亨利有一段关于 断纹螺丝㊁螺母 的对话ꎬ使用的都是双关语ꎮ英文screw有 螺丝 和 性交 的意思ꎬnut有 螺母 和 睾丸 的意思ꎮ(3)词语组合ꎮ巴塞尔姆打破句法规则ꎬ把不相关的词语组合起来ꎬ试图突破单词本义所指ꎬ将其本义和喻义联系起来ꎮ小矮人 他们有一条没有充分利用的女孩河 [4]28ꎬ巴塞尔姆打破句法常规ꎬ用 河流 (river)搭配 女孩 (girl)ꎬ描绘出一幅女人成河的鲜明画面ꎬ暗指小矮人对白雪公主不忠ꎮ小说中出现的 野牛音乐 (Buffalomusic)ꎬ是作者创造的短语ꎬ用来讽刺当代摇滚乐ꎮ小说中有诸多此类词语组合ꎬ巴塞尔姆以此来消解现有的语言及意象系统ꎮ(4)词语借用ꎮ巴塞尔姆在小说中经常借用发音近似的词语ꎮ例如ꎬ作为王子保罗不知道该做些什么ꎬ作者说ꎬ 我们曾希望他举起刀剑参加总统的诗歌之战 [4]59ꎮ其中 诗歌之战 (waronpoetry)中的poetry在发音和拼写上与 向贫困宣战 (WaronPoverty)中的poverty相近ꎬ 向贫困宣战 是1964年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的口号ꎬ推行包括发展教育㊁兴建住宅㊁增加营养㊁扩大就业等在内的社会福利计划ꎮ巴塞尔姆以他独特的语言方式对美国政府进行95第11期李慧红:从解构主义视角看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讽刺ꎮ为了逃离王子的责任ꎬ保罗和主教逃往国外ꎬ主教披着红袍阔步走来对幸存者哭喊道: 如果我们能直接越过那边那块陆地的峡角 到达那边那个娼妓 ꎬ 对不起ꎬ我是指村子ꎬ或许我们就能找到避风之地ꎬ以躲开这场特别的突变 [4]97ꎮ在这段引文中ꎬ 娼妓(harlot) 与 小村(hamlet) 读音相近ꎬ作者借此方法达到了讽刺和诙谐的效果ꎮ(5)词汇罗列ꎮ巴塞尔姆用大量篇幅描写白雪公主打扫房间的步骤: 白雪公主清洗了煤气炉灶ꎮ她取出炉眼和炉架下面的接盘ꎬ用热肥皂水彻底洗净ꎬ再用清水冲洗ꎬ用纸巾擦干ꎮ她用洗涤苏打和硬毛刷清洗炉眼ꎬ尤其仔细地清洗气孔ꎬ气就是从这儿喷出来的ꎮ她用发夹通净气门 [4]45这个段落单纯是罗列词语ꎬ于小说整体而言ꎬ只是凑成篇幅ꎬ不具任何意义ꎮ2.2㊀垃圾语言上述不具任何意义的词汇罗列也被称为垃圾语言ꎮ美国学者拉里 麦克弗里曾评论过ꎬ 巴塞尔姆的小说是由垃圾语言和陈词滥调构建而成的 [6]353ꎮ语言垃圾只是后现代社会中垃圾现象中的一种ꎮ通过大量的语言实验和垃圾语言ꎬ巴塞尔姆描绘出一个荒谬和无意义的世界ꎬ他的作品不再是建立在故事和情节发展基础之上的ꎬ不再是以作者自我意识和见解结尾ꎮ哈桑认为ꎬ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根本特征之一ꎬ是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品格ꎮ这是一种对一切秩序和构成的消解ꎬ它永远处在一种动荡的否定和怀疑之中 [7]380ꎮ3㊀文本内容的消解:反英雄㊁反童话性戏仿是一种强有力的解构策略ꎬ巴塞尔姆在戏仿经典童话的过程中取消了传统的情节ꎬ代之以充满新形式的语言ꎮ文本内容的解构方面ꎬ将主要围绕人物和主题进行探讨ꎮ通过解构传统文学ꎬ巴塞尔姆为人们的生活现状提供深刻的见解ꎬ同时表达了反英雄㊁反童话的主题ꎮ3.1㊀童话人物的消解:英雄的缺失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中的所有人物和原型人物都相去甚远ꎬ打破了读者对人物的阅读期待ꎮ(1)白雪公主ꎮ白雪公主成了与七个小矮人同居的绝望主妇ꎬ不再是纯洁美丽的公主ꎮ她对枯燥的生活充满了厌倦ꎬ期待王子出现带她脱离困境ꎮ最终王子没有出现ꎬ白雪公主失望地说: 对我来说ꎬ这是个错误的时代ꎮ我生活在一个错误的时代ꎮ [4]118白雪公主注定会失望ꎬ因为现实生活已失去了对英雄人物的支撑ꎬ 这个世界本身也出了毛病ꎬ因为它提供不出一位王子ꎮ至少它的文明程度不够ꎬ不能为这个故事提供那个正确的结尾 [4]118ꎮ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是一个抱着童话幻想过着痛苦生活并最终幻灭的失败人物ꎮ她对社会充满失望和不满ꎮ她清醒而自省ꎬ意识到了文化的堕落和语言的腐坏ꎮ她意识到自己处在一种转折期ꎬ女人拥有自由却不受欢迎ꎮ她想要生活的新鲜感ꎬ却因根植于腐坏的文化ꎬ无法超越平庸的现实寻得更好的生活方式ꎮ作者展现了白雪公主的两面性ꎬ一面是试图向童话原型靠近ꎬ另一面是粗俗不堪ꎮ(2)保罗ꎮ保罗代表着王子的缺失ꎮ童话中的王子是典型的英雄人物ꎬ拯救了公主惩罚了邪恶的继母ꎬ是勇气和正义的体现ꎮ而巴塞尔姆把保罗塑造成反英雄式的人物ꎬ一味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ꎮ现代社会里ꎬ保罗的任务是拯救白雪公主脱离与小矮人同居的困境和简的谋杀意图ꎮ保罗清楚自己在童话中的角色ꎬ但他一直逃避责任ꎮ为了逃避ꎬ他躲进内华达修道会[4]97ꎬ在法国给法国公民讲解过音乐ꎬ在罗马的意大利邮政系统工作过ꎮ最终他放弃逃避ꎬ试图接近白雪公主ꎮ他接近白雪公主不是为了履行王子的职责救公主脱离困境ꎬ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渴望ꎮ白雪公主高估了保罗的王室血脉ꎬ以为有王室血脉就是王子ꎬ最终她才意识到 保罗是青蛙ꎬ他是地地道道的青蛙 [4]147ꎮ(3)七个小矮人ꎮ巴塞尔姆的小矮人不再是白雪公主善良无私的保护者ꎬ成了她的同居者ꎮ他们出生于不同的森林ꎬ以清洗大楼外层和卖中国制造的婴儿食品为生ꎮ他们是普通民众的代表ꎬ过着平庸无聊的生活ꎮ虽然有不同的名字ꎬ但他们七个的性格没有明显区别ꎮ多数情况下ꎬ他们以一个人出现讲着一样的话语ꎬ彼此难以区分ꎮ小矮人的性格特征模糊而不明确ꎬ对他们的认识只能从他们的对话中获取ꎮ作者提供的有限信息降低了读者对小矮人的阅读期待ꎮ作者通过戏仿把童话人物放到后现代现实里ꎬ他们对现实有痛苦的自觉ꎬ却无力反抗ꎬ围绕他们的是失败的社会体系ꎮ语言的失败使得人们无法有效交流ꎬ无法弄清生活的意义ꎬ加速了人物的异化和人际关系的疏离ꎮ他们注定无法完成角色原型ꎬ后现代社会现实无法支撑童话人物的创作ꎬ无法实现童话的完美结局ꎬ童话的文本内容被彻底消解ꎮ06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3.2㊀童话主题的消解:反童话性正义战胜邪恶ꎬ好人最终收获幸福ꎬ坏人最终受到惩罚ꎬ是传统童话道德观的核心和基础ꎮ这个核心在后现代社会中发生了位移ꎮ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让 文本和文本语言开始游离和疏远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力中心ꎬ使得文本和文本语言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地边缘化 [8]ꎮ白雪公主最终没有等来王子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ꎬ保罗没有承担王子的责任拯救公主ꎬ且最终误饮毒酒而死ꎮ小说不仅没有宣扬传统童话故事的道德观和价值体系ꎬ而且对试图从后现代文本中寻找道德和价值观的读者进行嘲讽ꎮ嘲讽也是后现代文化的属性之一ꎮ在巴塞尔姆看来ꎬ后现代社会的文化土壤已不适合童话生存ꎬ无法为英雄的产生提供土壤ꎮ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贝尔认为ꎬ后现代主义文化是一种反文化[7]366ꎮ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是反童话和反英雄的ꎮ现代社会中ꎬ人们如同白雪公主对生活充满失望ꎬ如同保罗不再有王子和英雄ꎬ后现代语言不再值得信赖ꎮ这种反文化 目的是通过对人的感觉方式的革命ꎬ对社会结构本身加以改革ꎬ以反文化的激进方式ꎬ使人对旧事物一律厌倦而达到文化革命的目的ꎮ因此ꎬ这是一种以反文化为其内容的新文化ꎬ对传统文化而言具有特殊的历史蕴含ꎬ它既是终结ꎬ又是开端 [7]366ꎮ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后现代社会发生急剧变化ꎬ人们在社会化进程中发生了扭曲㊁异化和衰退ꎬ巴塞尔姆在«白雪公主»中所做的解构传统文化ꎬ目的正是要重构一种新文化ꎬ为后现代社会的人们的精神世界寻求出路ꎬ如文中最后作者所言那样 主人公出发去寻找一个新的信条 [4]157ꎮ4㊀结语综上所述ꎬ巴塞尔姆在«白雪公主»中通过拼贴碎片和混乱的叙述视角等后现代创作技巧ꎬ消解了传统文本的形式ꎬ展示了后现代文本的反传统情节性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验和堆砌垃圾语言消解了文本语言意义的稳定性ꎬ揭示了后现代语言的不确定性ꎻ通过解构经典童话的人物和故事主题揭示了后现代文本的反英雄和反童话性ꎮ巴塞尔姆一方面以创造性的语言实验降格了语言和文化ꎬ反映了垃圾语言和腐坏文化的现象ꎬ一方面通过语言碎片表达了他对后现代社会语言文化的贬值和道德失衡的忧虑ꎮ巴塞尔姆在«白雪公主»中所做的解构工作正是要重构一种新文化ꎬ为后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寻求出路ꎮ参考文献:[1]㊀兰斯 奥尔森.杂七杂八:或介绍唐纳德 巴塞尔姆的几点按语[C]ʊ唐纳德 巴塞尔姆.白雪公主.周荣胜ꎬ王柏华ꎬ译.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ꎬ1994:326.[2]㊀美国后现代短篇小说选[M].杨仁敬ꎬ等译.青岛:青岛出版社ꎬ2004:51.[3]㊀杰罗姆 克林科维兹.巴塞尔姆访问记[M].周荣胜ꎬ王柏华ꎬ译.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ꎬ1994:332.[4]㊀唐纳德 巴塞尔姆.白雪公主[M].周荣胜ꎬ王柏华ꎬ译.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ꎬ1994:5-157.[5]㊀拉里 麦克弗里.巴塞尔姆访问记[M].周荣胜ꎬ王柏华ꎬ译.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ꎬ1994:349.[6]㊀拉里 麦克弗里.垃圾美学: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M].周荣胜ꎬ王柏华ꎬ译.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ꎬ1994:171-353.[7]㊀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05:308-381.[8]㊀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J].外国文学研究ꎬ2006(1):69.责任编辑:柳㊀克ADeconstructionistAnalysisofBarthelme sSnowWhiteLIHuihong(SchoolofForeignLanguagesandLiteratureꎬShandongUniversityꎬJinan250100ꎬChinaꎻPolytechnicInstituteꎬ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Taiyuan030024ꎬChina)Abstract:DonaldBarthelmeisoneofthemostfamousAmericanpost-modernismnovelistsꎬwhosemasterpieceSnowWhiteisaparodyworkoftheclassicalfairytaleSnowWhiteandSevenDwarfsbyGrimmBrothers.Thisnovelisatypicalpostmoderntextꎬdeconstructingandreproducingtheclassicalfairytale.Thispaperꎬfromthedeconstruc ̄tionistperspectiveꎬisintendedtogiveabriefanalysisonhowtheauthordeconstructsandrewritestheclassicalfairytaleSnowWhitethroughpost-modernwritingtechniquesinthreeaspectsincludingthetextualformꎬtextuallan ̄guageandtextualcontentꎬsoastoshowtherevolutionarynatureofpost-moderntextandthedeconstructivenatureofthepostmodernistart.Keywords:deconstructionꎻanti-plotꎻuncertaintyꎻanti-fairytale16第11期李慧红:从解构主义视角看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