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56
第一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简单组成规则间有何关系?答:最基本的三角形规则,其间关系可用下图说明:图a 为三刚片三铰不共线情况。
图b 为III 刚片改成链杆,两刚片一铰一杆不共线情况。
图c 为I 、II 刚片间的铰改成两链杆(虚铰),两刚片三杆不全部平行、不交于一点的情况。
图d 为三个实铰均改成两链杆(虚铰),变成三刚片每两刚片间用一虚铰相连、三虚铰不共线的情况。
图e 为将I 、III 看成二元体,减二元体所成的情况。
2.实铰与虚铰有何差别?答:从瞬间转动效应来说,实铰和虚铰是一样的。
但是实铰的转动中心是不变的,而虚铰转动中心为瞬间的链杆交点,产生转动后瞬时转动中心是要变化的,也即“铰”的位置实铰不变,虚铰要发生变化。
3.试举例说明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的原因。
接近瞬变的体系是否可作为结构? 答:如图所示AC 、CB 与大地三刚片由A 、B 、C三铰彼此相连,因为三铰共线,体系瞬变。
设该体系受图示荷载P F 作用,体系C 点发生微小位移δ,AC 、CB 分别转过微小角度α和β。
微小位移后三铰不再共线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在变形后的位置体系能平衡外荷P F ,取隔离体如图所示,则列投影平衡方程可得210 cos cos 0x F T T βα=−=∑,21P 0 sin sin y F T T F βα=+=∑由于位移δ非常小,因此cos cos1βα≈≈,sin , sin ββαα≈≈,将此代入上式可得 21T T T ≈=,()P P F T F T βαβα+==⇒∞+, 由此可见,瞬变体系受荷作用后将产生巨大的内力,没有材料可以经受巨大内力而不破坏,因而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
由上分析可见,虽三铰不共线,但当体系接近瞬变时,一样将产生巨大内力,因此也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4.平面体系几何组成特征与其静力特征间关系如何?答: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就能分析受力)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全部解决受力分析) 瞬变体系↔受小的外力作用,瞬时可导致某些杆无穷大的内力常变体系↔除特定外力作用外,不能平衡5. 系计算自由度有何作用?答:当W >0时,可确定体系一定可变;当W <0且不可变时,可确定第4章超静定次数;W =0又不能用简单规则分析时,可用第2章零载法分析体系可变性。
盘点地球上10种秒杀⼤象的动物:狮⼦仅排第9,第1名不讲武德⼤家好,欢迎阅读⼩编的⽂章,希望你们能喜欢哟~⼤象是⽬前已知的地球上最⼤最重的动物,考虑到它们巨⼤的体型、锋利的象⽛和厚厚的⽪肤,⼈们肯定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乎没有任何动物敢接近⼤象。
但是这是真的吗?其实让你⼤吃⼀惊的是,从陆地上到河⽔中,都有不少的动物是⼤象的天敌。
在本期内容中,你将会发现有10种动物能够秒杀⼀头⼤象,请⼀定要坚持看到第⼀名,因为当摄像机拍到如此惊⼈的致命视频时,就已经⾜以震撼了!请系好安全带,让我们开始吧!10、鬣狗因为体型上的差距,我们也许很难相信鬣狗会伤害到⼤象!是的,单凭⼀只鬣狗可能连⼤象都搬不动,但当这是⼀个族群的时候就可能很致命了。
在狩猎中,它们会成群结队地追赶⼀头⼤象,并⽤策略来迷惑⼤象,⼀旦⼤象倒在了地⾯,这对鬣狗来说就是最好的结果。
由于母象很难从鬣狗⼿中救出⼩象,鬣狗们杀死⼩象可以说是轻⽽易举,这类事件已经有很多报道了。
9、狮⼦虽然狮⼦的体型⽐⼤象要⼩得多,但谁敢保证可以从狮⼦锋利的⽛齿和尖锐的⽖⼦中逃脱呢?⼤象当然也不例外!虽然很多时候⼤象并不是狮⼦的主要猎物,但是当狮⼦实在没辙的时候,⼤象也⼀样会被狮⼦盯上。
狮⼦当然有能⼒放倒⼀头成年⼤象,但只有⼀头狮⼦是不可能的,然⽽当数量达到5-7头的时候,那么秒杀⼤象就会变得很容易了!8、⽼虎⽼虎和狮⼦就像亲兄弟,狮⼦能杀死⼤象,⽼虎怎么能落下?攻击猎物的正确⽅法就是抓住猎物的四肢,或者直接攻击其颈部,⽽⽼虎正好⼗分聪明,它拥有着动物界最优秀的捕猎技巧。
毫⽆疑问,⽼虎的体型相较于⼤象更⼩,但⼀只⽼虎也能与⼀头成年⼤象进⾏搏⽃。
在2011年和2017年,世界不同地区都曾发⽣过多次⽼虎杀死⼤象的报道。
7、犀⽜犀⽜可以说是陆地上除了⼤象外体型最⼤的动物了,正好两种动物都是⾷草型动物,习性也⼗分相同,所以它们经常会为了争夺领地⽽⼤打出⼿,历史上出现过犀⽜⼤战⼤象的案例屡见不鲜。
第一章练习题1、物质能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最高温度为(A)沸腾温度Tb (B)玻义耳温度TB (C)临界温度Tc2、当压缩因子Z<1时,表示该实际气体(A)易压缩(B)不易压缩(C)无法确定3、下列何种条件下真实气体可以液化()(A)Tr>1,Pr>1 (B)Tr>1,Pr<1 (C)Tr=1,Pr<1 (D)Tr<1,Pr=14、对理想气体,压缩因子Z=1。
能否说当气体的Z=1 时,该气体必定是理想气体。
答案:(不能,因为在实际气体的等温线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交点处,Z=1)5、当温度足够低时,任何实际气体的Z~P 曲线与理想气体的Z~P 曲线均交于两点。
试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这是因为当温度足够低时,气体的玻义耳温度高于体系温度,Z~p 曲线出现极小值。
)6、从范德华方程出发并结合玻义耳温度定义,证明(1)在足够高的温度,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1 。
(2)在低温,低压下,Z<1 。
答案:(当T<=TB,Z>1)(3)当a=0 ,Z 随压力p 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答案:(当a=0,Z=1+bp/RT,恒温时,p 增加,Z 增大。
)7、下列说法何者正确?(1)临界压力是气体可被液化的最低压力。
(2)气体被液化的必要条件是气体温度小于波义耳温度(3)在临界点,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气的密度相同。
(4)气体的临界状态与气体的性质无关。
答案:(3)8、气体A、B、C 都服从范德华方程,其范德华常数a和b的大小顺序为a(A)=a(B)>a(C);b(C)>b(B)>b(A)。
问三种气体临界温度的大小顺序。
答案:(T c(A)>T c(B)>T c(C))9、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式中b为常数,n为物质的量。
若该气体经一等温过程,压力自p1变至p2,则下列状态函数的变化,何者为零?(ΔU)第二章练习题1、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
(1)因Qp =ΔH,Qv=ΔU,所以Qp 和Qv 都是状态函数。
上古神话中,黄帝麾下有七⼤神将,旱魃排第4,第1位是洪荒龙祖历史,是⼀个⽂明的记忆。
在⼀个⽂明刚刚从⼀⽚莽荒中蹒跚起步时,是没有可⽤的载体来保存这份记忆的。
所以,华夏⽂明最初的记忆,便是流传千年的上古神话。
由于这份记忆太过古⽼,我们如今已经难以辨别它是否真实存在过。
在世代流传的上古神话中,华夏⽂明的始祖是轩辕黄帝。
⽽在《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五位古帝的事迹。
这五位古帝之中,地位最⾼的便是轩辕黄帝。
上古神话中,有轩辕黄帝跟魔神蚩尤在逐⿅之野决战的传说:“蚩尤作乱,不⽤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之野,遂禽杀蚩尤。
”如果论单⼈战⽃⼒,黄帝肯定不是蚩尤的对⼿。
但黄帝麾下有7位战⼒强悍的神将,其中僵⼫王排第四,第1位斩杀蚩尤。
今天咱们就⽤这篇⽂章来聊⼀聊上古神话中,黄帝麾下的七⼤神将。
⼤图模式7、雷神——常先上古神话中,常先是黄帝麾下的七⼤神将之⼀,算是⼀位“雷神”。
说起常先的名字也许⼤家不是很熟悉,但是“雷兽”夔⽜估计⼤家都很熟悉。
在《封神演义》中,夔⽜是通天教主的坐骑。
夔⽜是⼀只出⾃于神话典籍《⼭海经》中的异兽,它两眼放出的光芒如同⽇⽉,吼声如雷鸣般摄⼈⼼魄。
黄帝在⼀次出巡时,就遇见了⼀只夔⽜。
当时黄帝并没有把夔⽜当坐骑的意图,他令常先击杀了夔⽜,并⽤夔⽜的⽪制成了⼀⾯战⿎。
常先不辱使命,他⽤了七七四⼗九天,把夔⽜制成了⼀⾯震⽿欲聋的战⿎。
每次跟蚩尤交战时,常先就敲起战⿎,⿎声宛如霹雳惊雷,吓得蚩尤部卒胆战⼼惊。
常先能够轻松击杀上古异兽夔⽜,说明他的战⽃⼒不可⼩觑。
⼤图模式6、⽔神——⾬师;5、风神——风后上古神话中,⾬师和风后是黄帝麾下的两位神将,⼀位是⽔神,⼀位是风神。
风后和⾬师最开始的时候不是黄帝阵营中的神将,他们俩是蚩尤的得⼒⼲将,后来战败归降了黄帝,就如同张辽和张郃归降曹操⼀样。
在黄帝和蚩尤的⼀次⼤战中,蚩尤让风后和⾬师召唤了⼀场遮天蔽⽇的⼤风⾬。
风后和⾬师⾮常卖⼒⽓,他们俩⼀下⼦就把黄帝困在了暴风⾬中,黄帝完全迷失了⽅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