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通用技术课程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543.00 KB
- 文档页数:17
⾼中《通⽤技术⼀》教案全套⾼⼀通⽤技术技术与设计1全册教案第⼀章⾛进技术世界第⼀节技术的价值(第1课时)⼀、教学⽬标《通⽤技术》新课程是以提⾼学⽣的技术素养、促进学⽣全⾯⽽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学⽣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以师⽣、学⽣间互动教学、⾃主探究等形式进⾏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1、理解技术的产⽣和技术与⼈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技术对⼈的⽣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的影响。
能对典型案例进⾏分析。
3、引导学⽣对周边的技术进⾏探究,培养学⽣对技术的兴趣。
(⼆)过程与⽅法1、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2、教师构建互动,让学⽣探究。
从⽽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度观察、分析问题。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主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技术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1、重点(1)理解技术的产⽣与⼈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类⽣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的影响。
(3)激发学⽣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难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 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策略与⼿段1、模式:探究、⾃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策略: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法,使学⽣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边,技术不断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的学习、⽣活和⼯作所带来的巨⼤影响。
使学⽣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家了解了什么是通⽤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技术,如何学好通⽤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使⼤家明确了学习通⽤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一通用技术课件一、课程简介高一通用技术是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技术的能力,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课程主要包括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基本的通用技术知识和理论;2.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熟练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3.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养成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5.培养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课程内容3.1 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通用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电子元器件、电路基础知识以及电子产品的原理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将通过以下学习内容来掌握电子技术:•电子元器件分类和常用元器件的特点;•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如电阻、电容和电感等;•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逻辑运算。
3.2 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通用技术中另一个重要的领域,主要包括机械零件的认识、机械传动和机械加工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将学习以下内容来掌握机械技术:•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机械传动的原理和类型;•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和常用工具。
3.3 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领域,学生通过学习网络技术可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通信原理和网络安全等内容。
以下是网络技术的学习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网络通信原理和常用协议;•网络安全的意义和基本防护措施;•网络应用和云计算的基本知识。
3.4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将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来获取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管理能力。
以下是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计算机的组成和基本操作;•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网页设计和制作基础。
四、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等。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学校通用技术课教案第一节:引言通用技术课,作为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教案的编写和内容的安排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节:教案编写的重要性教案是教学的基础,它规定了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良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节:教案的结构教案的结构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部分。
其中,教学内容是教案的核心,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第四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所希望学生能够达到的预期结果。
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鼓励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重点强调的内容,而教学难点则是学生相对于其他内容更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六节:教学内容的安排通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包括科技常识、技术实践、技术与社会、技术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七节: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通用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采用讲授、示范和讨论等方式,也可以进行实践活动和项目制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八节: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教具和教材。
通用技术课教学手段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包括电子设备、实验装置、模型和教材等。
第九节:教学评价的方式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价的过程。
通用技术课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试卷测试、实践操作和项目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
《通用技术》教学案例一、课程名称:通用技术二、课程介绍:《通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课程,涉及计算机、通讯、自动化、机械等多个领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技术的本质和技术发展趋势,掌握基本技术知识和技术创新思维。
三、课程目标:1.了解技术的本质和技术发展趋势;2.掌握基本技术知识,如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等;3.培养技术创新思维,能够解决实际问题;4.提高综合素质,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交流能力。
四、教学内容:3.技术创新方法和思维;4.实际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注重与实际案例的结合,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2.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手机问卷等形式,加深对技术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实验课程:采用模拟实验、真实数据输入、在线编程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技术在实际场景下的应用,在班级小组内进行小组讨论及案例分析,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评估:包括各种课堂练习、讲解笔记及小组讨论等活动。
2.考试成绩评估:每学期考试一次,包括课堂测试、实践操作及综合分析题。
3.课程作业评估:包括课外阅读作业、调研报告等,通过作业检查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资源:2.多媒体教学软件:Smartboard、PPT、视频课件等。
3.实验设备:计算机及相关硬件、网络等。
4.案例资源: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调查报告、实际项目数据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第二周:计算机硬件基础第五周:案例分析讨论第八周:期末复习据统计,学生们在本门课程学习期末结束后,对于技术领域的知识、技能和观念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其中,学生们具备了解技术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通讯等基本技术知识,了解技术创新方法和思维,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交流能力。
通用技术教案教案标题:通用技术教案-引导学生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通用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时长:3-4个教学小时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第一节课:1. 概念引入:- 介绍通用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例如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电子通信等。
- 向学生展示通用技术在现实生活和各行业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创新思维培养:- 分享一些有关创新思维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 利用小组讨论或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归纳创新思维的特点和重要性。
3. 实践技能训练:- 介绍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例如3D打印、编程、废物利用等。
- 针对每个实践技能,提供一些简单的实践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并解决问题。
第二节课:1. 团队合作项目:-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从给定的课题中选择一个具体问题。
- 引导学生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步骤,并分工合作完成项目。
2. 沟通和分享:-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和成果。
- 提供学生之间的反馈和交流机会,鼓励他们分享创新的思路和经验。
3. 总结评估:- 学生被要求写下他们在此课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包括理解通用技术概念的程度、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等方面。
教学资源:1. 通用技术概念的介绍材料(教科书、PPT等)2. 创新思维案例和故事资料3. 相关实践技能资源和工具(例如3D打印、编程软件等)4. 小组讨论和思维导图的工具5. 团队合作项目的问题与材料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任务。
2. 项目成果评估:评估每个小组的解决方案和成果。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此课程的观点和反馈,以了解他们对通用技术的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参加科技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进一步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的整体介绍通用技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中一种充满使命、充满挑战的新课程,有其独特的课程特性与教育价值。
目前,通用技术课程正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以面上拓展和点上深化的方式不断发展着。
就其整体和宏观而言,通用技术课程推进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各省市区、各学校发展状况的较大的不平衡是其主要特征。
就其具体和微观而言,通用技术的教学人员、教研人员以至行政管理人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技术课程取向和各种各样的教学X式,其中不乏表达技术教育规律的新创造,但也有很多认识和行为X式偏离了通用技术课程目标本身,有的甚至是南辕北辙。
本研修将分十个专题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教育价值和课程实施情况作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通用技术课程的教育价值结构通用技术课程的价值是指通用技术课程对于社会发展、技术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教育行政部门重视通用技术课程是基于一种价值认识,不重视、甚至消极观望也是基于一种价值认识;有些通用技术教师把通用技术课程上成创造发明课,这是一种价值认识与价值选择,而有的教师以技术素养为核心进行课程教学,这也是基于一种价值认识与价值选择。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育价值认识及选择不仅是课程设计,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点和依据。
(一)通用技术课程的主体价值现在有很多年轻人看不懂技术产品的说明书,进入地铁不会操作无人售票机,有大量人员不懂得、不会使用日常生活中的感应设备,这是从技术角度缺乏社会适应性的表现,通过技术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术的存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生产、了解职业,了解它们与技术的联系;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可以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利用所学技术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
从课程性质来说,通用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领域,具有通识教育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