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结构网络图教案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结构网络图教案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结构网络图教案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结构网络图教案

高三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

m

x-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

ma

y18

-

=…………………………………………②

或者x

a

r

y18

3

-

=…………………………………………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

注:+ 表示有影响

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1.25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溶酶体

1.28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2.1

2.3生物体内ATP 的来源

2.4生物体内ATP 的去向

(蛋白质本质)

(核酸本质)

蛋白质类酶

RNA类酶

单纯酶

复合酶

仅含蛋白质

蛋白质

辅助因子

离子

有机物

辅酶

NADP(辅酶Ⅱ) B 族维生素

生物素(羧化酶的辅酶)

RNA 端粒酶含RNA

唾液淀粉酶含Cl -

细胞色素氧化酶含Cu 2+ 分解葡萄糖的酶含Mg 2+

如胃蛋白质酶

存在于低等生物中,将RNA 自我催化。对生命起源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神经传导和生物电 肌肉收缩 吸收和分泌 合成代谢 生物发光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细胞分裂 矿质元素吸收 新物质合成 植株的生长 植物

动物

ATP ——→ADP +Pi + 能量

2.5光合作用的色素

2.6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2.1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橙黄色)胡萝卜素 (黄色)叶黄素 (蓝绿色)叶绿素a (黄绿色)叶绿素b 快慢胡萝卜素 叶黄素

大部分叶绿素a 叶绿素b 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a b

胡萝卜素 叶黄素 N :

P :

K :糖类的合成和运输 Mg :叶绿素的成分

ATP 、NADP +的成分 因地制宜:阳生植物种阳地

阴生植物种阴地

红光照,糖类增多

提高复种指数:改一年一季为一年多季 合理密植

套种(不同时播种)

2.13

2.14

2.14.3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与联系

①植物细胞与土壤溶液之间构成 ②每两个植物细胞之间构成

物类群、微生物的营养代谢与生长、发酵工程简介2.20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2.2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2.26新陈代谢的类型

绝大多数动物,腐生的真菌,大多数细菌 多数动植物

一些细菌(如光合细菌,供氢体不是水,不放O 2) 蛔虫等

吸收养料—营养

产生孢子—繁殖

2.3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生长速率的关系

菌体数目(lg)

生长速率=繁殖率—死亡率

注意

第三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包括植物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内环境与稳态、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免疫)

3.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激素调节

3.2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汇总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网络图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 大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第二部分: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大纲要求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7)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8)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9)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知识点汇总和思维导图

第九单元知识点汇总和思维导图【一轮复习】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⑴概念:(略); ⑵注意:①条件:“在一定量溶剂里”“在一定温度下”;②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不是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故甲物质的甲物质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乙物质。 ⑶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⑷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⑸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⑹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a.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b.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c.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1)溶解度的含义:如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a.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b.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a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c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 例: (a)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 (b)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c)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d)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e)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f)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g)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教学内容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水溶性)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 氧化性、稳定性、活泼性)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区别: 化学性质:蜡烛能(可、易、是…的)燃烧。 对蜡烛燃烧的探究(P12—13) 对人体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的探究(P14—16) ①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 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 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小量, 即液体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 掉、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放三直立) 块状:(镊子或药匙)(一横二放三慢竖) 大量:倾倒法(倾倒时瓶盖要倒放,标签向手心) 少量:用胶头滴管(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定量:量筒+胶头滴管(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大,实际数偏小 仰视:读数偏小,实际数偏大 酒精灯的使用主要事项 能直接加热: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加热仪器 垫石棉网: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滴管等 液体:管外干燥;先预热;试管内液体不超过1/3; 试管口向上倾斜45度,试管口不对人; 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5、仪器的洗涤(干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 不成股流下) 6.仪器连接:右插进左,先湿润,再慢慢转动插进。 变化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性质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实验 1、药品取用的规则 2、固体药品的取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4、给物质的加热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1 / 13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 13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3 / 13

1.4《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 )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

. 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 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 (2)等高线 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 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 A .8689米 B .9003米 C .8999米 D .9009米 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 【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3)等高线地形图 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 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峰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表示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叠、相交处,常用符号表示 (4)等深线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处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D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为鞍部;E处有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叠相交,为陡崖。第(2)题,H点所在的等高线是400米,G点处在200米等高线上,二者相对高度是200米。第(3)题,沿B处虚线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易攀登。第(4)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数据变化规律,A、M两点海拔高,是山峰,且M峰多了 .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结构网络图教案

高三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 m x-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 ma y18 - =…………………………………………② 或者x a r y18 3 - =…………………………………………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

注:+ 表示有影响 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1.25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溶酶体

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点

1. 函数、极限与连续 重点考查极限的计算、已知极限确定原式中的未知参数、函数连续性的讨论、间断点类型的判断、无穷小阶的比较、讨论连续函数在给定区间上零点的个数、确定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有无实根。 2. 一元函数微分学 重点考查导数与微分的定义、函数导数与微分的计算(包括隐函数求导)、利用洛比达法则求不定式极限、函数极值与最值、方程根的个数、函数不等式的证明、与中值定理相关的证明、在物理和经济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曲线渐近线的求法。 3. 一元函数积分学 重点考查不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计算、广义积分的计算及判敛、变上限函数的求导和极限、利用积分中值定理和积分性质的证明、定积分的几何应用和物理应用。 4.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数一) 主要考查向量的运算、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夹角,并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解决有关问题等。该部分一般不单独考查,主要作为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基础。 5. 多元函数微分学

重点考查多元函数极限存在、连续性、偏导数存在、可微分及偏导连续等问题、多元函数和隐函数的一阶、二阶偏导数求法、有条件极值和无条件极值。另外,数一还要求掌握方向导数、梯度、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6. 多元函数积分学 重点考查二重积分在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下的计算、累次积分、积分换序。此外,数一还要求掌握三重积分的计算、两类曲线积分和两种曲面积分的计算、格林公式、高斯公式及斯托克斯公式。 7. 无穷级数(数一、数三) 重点考查正项级数的基本性质和敛散性判别、一般项级数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判别、幂级数收敛半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求法以及幂级数在特定点的展开问题。 8. 常微分方程及差分方程 重点考查一阶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二阶线性常系数齐次和非齐次方程的特解或通解、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此外,数三考查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一介常系数线形方程求解方法。数一还要求会伯努利方程、欧拉公式等。

英语教学结构图

一、运用知识结构图提高教学效率 在英语教学中,知识结构图可用于单词教学、句型教学和短文教学这三个方面。 1、单词教学 单词的积累向来是学英语者头疼之事。我们可以利用知识结构图醒目,形象等特点,采用归类,比较等方法,使生硬的词汇视觉化,综合性等特点,帮助学生学习记忆单词。 例如,初一下Unit 6 It’s raining!: 还可以利用知识结构图的特点把单词进行归类: 由于这种单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归纳了所学单词,使之构建成可视化的形象生动的词汇群,因此教学效果显著。经测试,孤立的单词记忆其效果远不如图示化的单词记忆。具体体现在:记忆所用的时间缩短了,词汇量加大了;更体现在:学生使用时,单词提取更加快速准确。 1、句型教学 心理学证明:直观形象且具有动感的图形,更利于学生记忆并进而掌握。因此,句型教 学也可采用结构图。例如: 又如,描述一个的长相: 实践证明:这种可视化的句型教学,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该句型,加强了记忆的准确性及灵活性,更杜绝了学生死记硬本句型的缺点,帮助学生去掉了中间转化的思维程序,达到脱口而出随意运用的目的。 1、短文教学 在短文教学中,知识结构图有助于提取文章中的主要信息,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结构,为复述文章做好了铺垫。即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初一下:How Did Kids Spend the Weekends? For most kids, the weekend was fun. What did they do?

这堂课,由于使用了这种知识结构图的方法,80%多的学生都能把这篇文章复述下来,从而 达到了从句到篇的语言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口语及书面表达的能力。 当然,在任何阶段的复习中,知识结构图更能发挥其神奇的作用。 总之,知识结构图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更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以后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奠定了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知 识结构图,可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效果。运用知识结构图预习新知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们理解课文,更容易地习得新知,也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运用知识结构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知;在课后运用知识结构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二、运用知识结构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显著。因此,教师也要能教会学生掌握此方法。 首先,教师要坚持使用这种知识结构图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的掌握该技巧。 其次,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动手去做。知识结构图有多种形式:树形图,思维导图,鱼骨图等等。所有的这些形式,只是为总结归纳知识,构建有利于理解的知识图形服务的。所以,只要学生动脑子去做了,达到了总结归纳知识的目的,就足够了。事实上,学生在动脑子思索构建知识结构图的过程,也是知识掌握内化的过程。 最后,鼓励学生协作互助,集思广益,构建自己或小组的知识结构图。随后,交流分析,找出最好的,指点不足的。在这种交流合作学习中,学生亲力亲为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了学习和共进的目的。 以下是学生在我指导下运用知识结构图组织学习内容的一些作品: 学生从构思知识结构图到成品,整个过程都在思索记忆。实践证明,成品出现时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所写知识点。可见,知识结构图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

或者 x a r y 183 -= ………………………………………③ 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1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内含核糖体 6、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7、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图下

初中化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图 金属和金属材料 纯金属 金属材料(铝、铁铜银等)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优点是: 定义 合金生铁和钢。 常见 铜锌合金 物性:有光泽,质地,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金金属与氧气反应: 性质化性:与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与盐反应:反应的依据:。 ①可判断金属的化学活动性; 属金属活动顺序②可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和(应用)③可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 金湿法炼铜原理:CuSO4 + Fe == FeSO4 + Cu 属原料: 材金属原理:(用方程式表示)。料冶炼冶炼铁的冶炼设备: 产品: 铁生锈的条件:铁与空气中的、等物质发生反应化学反应而生锈。 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金属资防止铁生锈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和洁净;② 源保护

溶液 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其质量溶质和溶剂质量之和。 。 H2SO4等溶于水。 概念: 影响因素: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溶解度曲线。 概念: 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随温度升高 压强:随压强增大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量分数一定溶液步 液体+ 固体(不溶于水) 过滤 混合物分离固体+ 固体(其一可溶) ①液体 + 固体(可溶于水) 结晶②KNO3 + NaCl 分离出NaCl采用蒸发结晶。 ③KNO3 + NaCl 分离出KNO3采用冷却结晶。

常见的酸和碱 酸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 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酸使无色的酚酞试液色。 氢气例:; 属氧化物→盐+ 水 水例:; ⑤酸 + 盐→新盐 + 新酸例:; 氢氧化钠NaOH 物性: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放热)、易潮解。 (火碱、烧碱、苛性钠) 用途: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纺织、印染; 物性及用途有吸水性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物性: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氢氧化钙Ca(OH)2 用途:用作建筑材料、检验二氧化碳。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用生石灰(CaO)与水作用 碱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大量热。 碱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①与指示剂作用 碱的化学性碱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②碱 + 非金属氧化物→盐 + 水例如: ③碱 + 酸→盐 + 水例如: ④碱 + 盐→新碱 + 新盐如; 2NaOH + CuSO4== Na2SO4 + Cu(OH)2↓ (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同时,反应物都溶于水) PH < 7 溶液呈酸性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

高一数学必修 知识结构图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高中英语2019版必修一知识框架及思维导图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英语期末复习 知识框架及思维导图 一、知识框架: 1.词汇篇 Welcome Unit 核心词汇:exchange, design, anxious,annoyed, frightened, senior, impression, concentrate, confident,curious等 常考短语: at last, make an impression, concentrate on, leave...alone, look forward to, take notes等 Unit 1 核心词汇:V olunteer, debate, prefer, suitable, challenge, confusing, graduate, recommend, advanced, quit, responsible, schedule, expert, behaviour, solution, attract, addicted等 常考短语: debate with, prefer...to..., clean up, be suitable for, graduate from, sign up for, be responsible for, be attracted to, focus on, addicted to 等 Unit 2 核心词汇: apply, pack, amazing, amazed, arrangement, narrow, powerful, recognise, unique, admire, contact, credit, request, view, sight, comment 等 常考短语: apply for, take control of, other than, make up, check in, check out等 Unit 3 核心词汇: fitness, honour, determination, injure, difficulty, strength, failure, compete, pretend, cheat, audience, compare, stress等 常考短语: come along, work out, used to, make it, fall apart, give up, make sense, make a difference, rather than, cut out, compare...with/to...等Unit 4 核心词汇: rescue, damage, survive, destroy, affect, shelter, ruin, shock, trap, bury, breathe, effort, suffer, supply, calm, sweep, strike, effect等 常考短语: as if, in ruins, in shock, in the open air, on hand等 Unit 5 核心词汇: refer, based, base, symbol, variety, major, means, appreciate, struggle, equal, demand, relate等 常考词汇: refer to, ups and downs, date back (to...), no matter where/who/what/etc.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人教版

1 / 10 《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3)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指向标(5)北方(6)南北(7)东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提升、拓展)例题解析 基础知识点一、学会阅读地图 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辨误区:地图和照片的区别 地图和照片是有区别的,地图是把某一区域的景物进行选择和综合,并且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来代替真实的景物;照片是原封不动地展现景物的真实面貌。 (1)比例尺 ①定义: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③表示方式(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为例): 数字式:1∶100 000或者1/1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线段式: ④大小比较:比较几个比例尺的大小时,可以先把不同的比例尺统一成同一形式的比例尺再进行比较。 比较数字式比例尺大小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例1-1】下列关于地图及其构成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图是照片的复制,二者没有区别 B.地图的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C.地图的构成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和大小 D.地图都是反映在平面上的图形 解析:A地图和照片是不同的,见上面的“辩误区”,B正确,这称为地图的三要素;C地图的大小不是地图的要素;D地图不一定都是在平面上,有时也做成立体地图。 答案:B 【例1-2】李阳是树园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家住晶晶小区,每天步行上学。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阳家所在的晶晶小区位于树园中学的()。 A.西北方 B.东南方 2 / 10

英语基础知识框架

. 词类( parts of speech ) 名词 Noun (n.)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冠词 Articale (art.) 用在名词前帮助说明名词所指的人或事物 代词 Pronoun (pron.) 用来代替名词,形容词或数词 形容词 adjective (adj.) 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 数词 Numeral (num.) 表示数量或顺序 动词 Verb (v.) 表示动作或状态 副词 Adverb (adv) 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 介词 Preposition (prep.) 表示名词,代词等和句中其他词的关系 连词 Conjunction (conj.) 用来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或句与句 感叹词 Interjection (interj.) 表示说话时的喜悦,惊讶等情感 知概识念点:组1成句句子子成的分各个部分叫句子成分,句子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 状语,并于部长语和同位语等。 1. 主语 主语是一个句子的主体, 表示所说的是谁或是什么。 主语一般放在句首, 有时在特殊句型中 主语放在句末。可作主语的词有名词,代词,数词,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等。 The students are playing volleyball now. 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The shoe shop is next to the supermarket. I go to school by bus every day. Four and five is nine. To read in the sun is bad for your eyes. Getting up early is a good habit. That you forget to tell me the time for the meeting caused me lots of trouble. 2. 谓语 谓语说明主语的动作, 行为或所处的状态。 通常由动词的各种形式或动名词短语来充当, 并 且必须和主 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谓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谓语指主语之外包括 动词在内的部分,狭义的谓语仅仅指动词。 She likes drawing. 英语语法概述 句中不充当谓语,而充当 其他语法功能的动词 非谓语动词 冠词 位于名词前,用以说明该名词含义的虚词, 分为定冠词,不定冠词和零冠词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 动词和短语动词 是英语句子的核心 表示人,事物,地点,现象及其他抽象概念 名词 等名词的词 英语语法最重要的部分,动词 既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也有时 态,语态和语气等语法特征 表示说话人对说话内容的看法和 态度,一般有:假设,愿望,怀 疑或推测 时态和语态 在句中代替名词或名词词组的词类称 代词 为代词 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和情态,如需 要,可能,愿意和怀疑等,必须 与动词原形一起构成复合谓语 用来修饰名词,说明事物或人的 性质或特征 情态动词 形容词 数词 副词 表示数目多少或顺序先后的词, 分为 基数词和序数词 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句子 介词和介词词组 句词 子类 与句子成分 英语中的小品词, 不能单独用作 句 子成分, 通常用于名词或代词 之前,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图

精心整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七、十二单元化学能源和社会发展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O3,就是二氧化碳CO2多1个O。硫酸根SO4,是三氧化硫SO3多1个O。硝酸根NO3,是二氧化氮NO2多1个O。铵根NH4,是氨气NH3多1个O.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如点燃 (A+B) 2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气体通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不用燃着木条熄灭来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因为使木条熄灭的还有氮气、稀有气体等,但可以验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一种或几种)(固、液、气) 溶剂(一种)(若是液体,一般为水) 均一性:(各处的性质相同,浓度一样) 稳定性:(只要温度、溶剂量不变,就不会析出固体) 4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12、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反之)压强(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反之) 1、定义:溶质质量分数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溶质质量分数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不纯物质的计算类似)“相同温度”下的某种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但必须同温下才可比较。 第十单元酸和碱 盐酸:刺激性气味,挥发性 硫酸:吸水性(作干燥剂),脱水性,溶解放热(稀释“硫入水”) 紫色石蕊:变红 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与金属(活泼金属)反应:酸+活泼金属===盐+H 2↑ ③与金属氧化物(如Fe 2O 3、CuO )反应:H+O==+H 2O ④与碱反应:H+OH===+H 2O (中和反应) ⑤与盐(如碳酸盐)反应:H+CO 3==+H 2O+CO 2↑ 2、组成 3、性质 5溶液 溶解度(S ) 2溶质质量分数 物理 (性质) 酸 (H ++酸根离子) 盐酸 (HCl ) 硫酸 (H 2SO 4) ①使指示剂变化学 (性质)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思维导图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 万(4)5.1 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知识点解析 (1 例题解析 【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 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个两极稍扁、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 知;探求地球形状史,伟人献身我辈记;六三七一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释疑点:赤道周长的例证“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现在地球赤道附近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A.地球仪上地轴是一个假想的旋转轴 B.地球仪上的南、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地球仪是按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D.所有地球仪都会有表示国家的符号与名称解析: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的模型,有很多种类,有关于地形的,有关于政区的,在绘有世界政区图的地球仪上,有表示国家的符号和名称。 答案: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