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doc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51.31 KB
- 文档页数:5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
【学情分析】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关内容,教师应从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即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矛盾加剧的角度引导学生归纳;对大战的爆发,教师应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两方面引导学生归纳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对大战的进程和结果,教师应结合图片、影像资料、数据、漫画、表格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史实。
【新课导入】教师幻灯片出示《西线无战事》的宣传海报并进行介绍,或播放《西线无战事》的电影片段。
由美国好莱坞拍摄的电影《西线无战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整个西线战争的一个小小缩影。
这部影片讲述了马恩河战役前后,一群德国少年兵对战争的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
主人公保尔及其同学们在老师的沙文主义思想的煽动下,怀着英雄理想投身到一战之中,可真正投入到战争中后,他们才体会到战争的可怕:那里炮声轰鸣,大地震撼,血肉横飞,尸骨遍野。
保尔开始怀疑过去的理想,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使他的英雄主义彻底破灭,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开始对战争怀疑、厌恶甚至憎恨。
终于有一天,保尔爬出战壕去捕捉蝴蝶,结果被冷枪打中死亡。
然而同战争相比,个人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那一天前线司令部的报告中写道:“西线无战事”。
教师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深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战的历史。
【讲授新课】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然后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垄断集团要求在政治上瓜分世界,致使殖民侵略进入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英国在世界中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国际力量对比的格局发生变化。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及组成国家;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后果;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开始的时间;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概况;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影响。
通过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
探讨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通过阅读、梳理教材内容,观看图片、图表,阅读史料,进一步培养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认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弊端,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立场。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的学习,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促进国际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形成。
2.萨拉热窝事件。
3.凡尔登战役。
二、难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第一世界大战的性质。
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萨拉热窝事件的资料,并整理成故事。
2.班级分组。
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班级:自制课件。
教具(教学媒体)教学过程第1课时本课设计了四个子目,先后讲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一战的结果、性质及其影响。
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讲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在突出主题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对一战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本课教学时间为2课时。
一、导入新课:方式一:使用本课导语,以《好兵帅克》一书导入,其中的设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增强学习新课的热情。
方式二:由回顾中国历史中的相关史实导入,如回顾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等史实,以此引入新课,这样便于消减学生对世界历史的陌生感,也有利于将中外历史相对照。
第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一、三条战线1.一战主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
2.战线:欧洲战场主要有西、东、南三条战线,其中最关键、最有决定意义的是西线战场。
3.作战方式:除陆地作战外,双方还展开了海战和空战。
二、凡尔登战役1.背景:1915年,西线战局呈现胶着状态。
德军为打破僵局,发动凡尔登战役。
2.时间:1916年2月开始,历时10个月。
3.特点: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
4.影响:战略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战争的结束和影响1.1917年战略态势的转变(1)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协约国的力量由此大增。
(2)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大战。
(3)同盟国集团反战运动风起云涌。
2.结束:1918年11月,奥匈帝国无条件投降;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一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3.性质:总体上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4.影响:战争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但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第16~17页)探究一战争与科学技术、和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导学】1.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在战役中列强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答案:略。
2.1917年哪三件大事加速了一战的结束?一战的结局如何?答案:略。
【记忆方法】利用口诀记忆这段历史——一战主战在西线,凡尔登是转折点,美弃中立来参战,俄国革命链条断,同盟反战大爆发,协约大胜战争完。
【小贴士】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
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同时,还要注意到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是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但从整个战争看,它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性质。
【备课札记】20世纪初期,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浩劫。
但20世纪初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伟大辉煌的。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索”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或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果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场战争,有人说它第一次突破了以往各国战争都不超出自己家门口范围的惯例,有人说它改变了世界之后100年的历史,有人说它使欧洲的灯火熄灭了,我们一辈子都见不到它再亮起来,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共同走近这段充满硝烟的岁月。
二、新课讲授(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教师讲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国家过渡。
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强烈,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并引发了规模空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材料展示:材料一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美三国,但后来居上。
同英国一样,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殖民地的1/10。
第❽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闫r.,探求新知(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一、三条战线1. 一战主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
2. 战线:欧洲战场主要有西、东、南三条战线,其中最关键、最有决定意义的是西线战场。
3•作战方式:除陆地作战外,双方还展开了海战和空战。
二、凡尔登战役1. 背景:1915年,西线战局呈现胶着状态。
德军为打破僵局,发动凡尔登战役。
2. 时间:1916年2月开始,历时10个月。
3. 特点: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
4. 影响:战略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战争的结束和影响1.1917年战略态势的转变(1)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协约国的力量由此大增。
⑵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大战。
⑶同盟国集团反战运动风起云涌。
2. 结束:1918年11月,奥匈帝国无条件投降;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一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3. 性质:总体上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4. 影响:战争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但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住俺鮎跻快乐学月(对应学生用书第16~17页)探究一战争与科学技术、和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导学】1. 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在战役中列强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答案:略。
2.1917年哪三件大事加速了一战的结束?一战的结局如何?答案:略。
【记忆方法】利用口诀记忆这段历史一一一战主战在西线,凡尔登是转折点,美弃中立来参战,俄国革命链条断,同盟反战大爆发,协约大胜战争完。
【小贴士】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
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同时,还要注意到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是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但从整个战争看,它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性质。
【备课札记】20世纪初期,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浩劫。
但20世纪初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伟大辉煌的。
【问题探究】(1) 如图反映的是哪一次科学技术的应用?分别说明图中的科学技术成果给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2) 结合所学,说说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浩劫?(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战争与科学技术、和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答案:(1)内燃机技术;积极影响:成为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消极影响: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 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破坏。
(3) 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战争催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运用于军事,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
和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和平的环境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加速经济的发展。
【中考链接】(2013乐山改编)一位老兵回忆道:“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德国兵全给吓懵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
”材料中提到的武器首次用于战争是在( )A. 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甲午中日战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很多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等应用于战争。
答案为C。
探究二一战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代人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伟大的战争”。
他们满以为六个月后便可完场,满以为这是结束所有纠纷的大战,满以为这是使地球变成安全的民主世界的大战。
――《漫谈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二战争是饥饿的野兽破笼而出……当凡尔登变成绞肉机时,天昏地也暗。
……战争是对人性的泯灭.. 是一种永久的伤痛和深重的灾难。
——《什么是战争》【问题探究】(1) 根据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六个月后便……完场”了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⑵材料二中“凡尔登变成绞肉机”意在说明什么?请你说出该战役的历史作用。
⑶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一战是一场“伟大的战争”吗?这次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重要的启示?答案:(1)不是;大战从1914年7月开始,到1918年11月结束。
(2) 战争的残酷性;该战役后,战略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3) 不是;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进步意识。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第(1)问,要把飞机的岀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联系起来思考。
第(2)问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浩劫。
第(3)问主要从战争催生科技,科技是一柄双刃剑等角度思考。
【思路点拨】第(1)问主要考查一战的起止时间。
第(2)问主要考查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
第(3)问要树立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中考链接】(2013辽阳)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
但是 ,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
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B. 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C. 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D. 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答案:D测控导航一、选择题1. (2012邵阳改编)现代奥运会自1896年开始,以后每四年一届,在以往的29届奥运会中,有 3届因遭遇重大历史事件未能如期举行。
请判断 :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没有召开的原因是( )A. 遭遇第一次工业革命B. 遭遇第二次工业革命C. 遭遇欧洲启蒙运动D. 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抓住题干中的时间分析 ,1916年正处于一战期间,战争导致了奥运会不能正常召开。
2. (2013凉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对应学生用书第72页)请一鼠世珂大战A. 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战役C.葛底斯堡战役D.索姆河战役解析:A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备课札记】3•“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
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
”罗曼•罗兰记载的“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指的是()A.事件的原因B.事件的目的C.事件的性质D.事件的影响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题干中“欧洲”“奔向” “毁灭”等信息可知,罗曼•罗兰叙述的是一战的影响。
4. 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万~1 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战争结果给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创造了条件。
”恩格斯的预言首先得到应验的是()A.普法战争B.拿破仑对外战争C.美国独立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
一战属于全世界范围的革命,同时为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
5.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决定着整个战局形势的是()A.东线战场B.西线战场C.南线战场D.北线战场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欧洲战场三条战线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西线战场。
6.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A. —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B. 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C. 塞尔维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D. 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归纳能力。
这些数据最直接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交战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7. 下列关于一战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 萨拉热窝事件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B. 这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C.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D. 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萨拉热窝事件是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8. 下列是一战前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三国同盟的形成②三国协约的形成③萨拉热窝事件④凡尔登战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④①②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时间的记忆能力。
三国同盟形成于1882年;三国协约最终形成于1907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于1914年6月;凡尔登战役发生于1916年。
二、非选择题9.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8月4日……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
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圣诞节回家” 的口号。
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 兴高采烈地从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 ,脸上露着微笑, 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 下)(1)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 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中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3) 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解析:第(1) 问考查的是一战爆发的原因,要从根本原因等角度思考。
第(2) 问要从一战的残酷性或结合一战的影响来推翻谎言。
第(3) 问要从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角度构思。
答案:(1) 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争夺殖民地斗争激烈。
③军备竞赛和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建立或扩张。
(2) 略。
提示:以一战中的某一战役的伤亡或一战的总体影响(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精神伤害等)来说明战争是残酷的或是灾难、悲剧的。
如凡尔登战役极其残酷,双方死伤近100 万人等。
(3) 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学生可围绕主题自由发挥, 只要符合题意即可)10. ( 创新探究) 阅读材料:1912年, 中国成为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吐故纳新和寻求与世界接轨的时代。
……一战的爆发则为其注入了一针强烈的催化剂。
……在这样一个大动荡的历史时期,矢志变革、立意维新成为自甲午战争以来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动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请回答:(1) “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 材料认为一战的爆发则为其(中国)注入了一针强烈的催化剂。
请你结合中国近代史内容选取两个角度说明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第(1) 问从时间上思考即可。
第(2) 问要从经济、政治角度思考,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答案:(1)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占领山东, 引发山东问题, 最终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