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三、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环节四、布置作业 将本节课的收获讲给自己的父母听。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作为初入学的孩子,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学习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渴求信息的沟 通和内心感受的表达。”汉语拼音做为一种抽象符号,儿童一入学就学习它会感到单调、枯 燥,易产生挫折感,无法满足学生的“第一需要”。而汉字是表意文字,是方块字,像一幅幅 图画,儿童认识汉字比认识拼音字母容易得多;汉字又是母语文字,随处可见,有的学生入 学前就已经认识了一些汉字。
利用熟字,准确拼读。“准确拼读”是语文基础教学中拼音教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而音节 拼读又是拼音教学的难点。在学生刚刚接触拼读时,要么拼读不出,要么拼读不准。时间一长 ,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丧失对汉语拼音的兴趣。所以根据“语音与汉字”的关系,在熟悉汉 字字音基础上学习音节拼读,就要比先学拼音再学汉字容易得多。如拼读音节d-à-dà:先出 示熟字“大”,让小朋友认读;再出示的音节“dà”,并告诉小朋友dà和“大”读音相同;然后出 示dà的拼读过程d-à-dà,在学生拼读后老师再示范拼读;最后学生练习拼读。这样一来有效 的降低了拼读的难度,学生不但掌握了拼读,同时也学习了汉字“大”。
陶行知先生曾经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教学 中的“识字、拼音相互渗透”起到了熟字带学拼音,拼音辅助识字的效果。让孩子们入学的第 一需要得到满足,把他们从枯燥的“先拼音后识字”中解放了出来。这样学生不但能较好的拼 读音节,读准字音,还利用汉语拼音自主识字,其识字量远远超过了教材的保底量。这使学 生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语文素养。
利用熟字,读准声韵。“学习拼音同学习其他知识一样,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比较中获得 的。”新教材的读儿歌识字学拼音单元,正是根据儿童认知心理学规律,学生在老师标准普 通话的示范中,学习读准部分汉字,再利用熟字字音,学习声韵发音,起到正音效果。如单 韵母“e”的第二声发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于是在教学时我出示了上节课所教的“鹅”字,编了 儿歌“ééé,白鹅的鹅”,并提醒小朋友读“é”时可以回忆“鹅”的读音。小朋友轻轻松松读准“e” ,同时对“鹅”的字形也进行了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