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228.85 KB
- 文档页数:38
教后记:年级学科课次课题主备人修改六信息技术第一课揭开计算机工作的神秘面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工作的过程。
技能目标:理解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法演示、探究法信息资源课件、电子图片、相关资料其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故事引入: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制成的,那时,随着火炮的发展,弹道计算日益复杂,原有的一些计算机已不能满足CPU: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它可以被简称做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不过经常被人们直接称为处理器(processor)。
不要因为这些简称而忽视它的作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其重要性好比大脑对于人一样,因为它负责处理、运算计算机内部的所有数据,而主板芯片组则更像是心脏,它控制着数据的交换。
CPU的种类决定了你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相应的软件。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和内部总线等构成,是PC的核心,再配上储存器、输入/输出接口和系统总线组成为完整的PC(个人电脑)。
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主板的另一特点,是采用了开放式结构。
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的控制卡(适配器)插接。
通过更换这些插卡,可以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厂家和用户在配置机型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
LOGO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如何启动、退出LOGO语言;了解LOGO基本命令格式,基本命令的作用;简单的尝试使用程序设计命令。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LOGO语言的来历。
②认识Pc Logo窗口的组成。
③掌握Logo基本命令的格式是什么。
2、技能目标:①学会如何启动、退出LOGO语言。
②掌握Logo基本命令的格式是什么。
③初步尝试使用程序设计命令。
3、情感目标:通过Logo语言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如何启动、退出LOGO语言。
难点:①掌握Logo基本命令的格式。
②使用简单的程序设计命令。
四、教学策略: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欣赏漂亮的LOGO 作品导入新课,采用“任务驱动、探究体验、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师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学会Logo的基本命令。
而对于LOGO的基本知识了解则放在课前让学生自主研究。
教师讲解Logo 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大胆去尝试,了解Logo的基本命令,初步掌握一些简单基本命令的用法。
五、教学内容:本课是logo语言的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启动与退出logo软件,了解简单的命令,并会使用基本的命令画图。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兴趣是本课的情感目标。
但计算机语言枯燥,我采用了让学生说说平时喜欢用电脑干什么,知道软件的作用,要想做自己的喜欢的软件,就必须学会计算机语言来达到这个目标。
教材中,认识屏幕的显示方式,我觉得可放到下一课时进行,而有关FD BK LT RT 四个命令的学习则由下一节课提到本节课来学习。
六、教具、学具:Logo的相关材料、作品、网络教室、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游戏:“向左转向右转”。
规则:听教师口令:向左转、向右转、向前进一步、向后退一步、回到起点。
教师活动:发出指令。
学生活动:按指令活动。
师生活动:向前、向后以步数计算,向左、向右转以度数计,都是90度。
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最新资料推荐------------------------------------------------------ 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 页年级六学科信息技术第一课揭开计算机工作的神秘面纱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工作的过程。
技能目标:理解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法演示、探究法信息资源其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故事引入: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制成的,那时,随着火炮的发展,弹道计算日益复杂,原有的一些计算机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迫切需要有一种新的快速的计算工具。
这样,在一些科学家、工程师的努力下,在当时电子技术已显示出具有记数、计算、传输、存储控制等功能的基础上,电子计算机就应运而生了。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命名为quot;埃尼阿克quot;(ENIAC),是 1946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的。
它装有 18 000 多只电子管和大量的电阻、电容,第一次用电1/ 3子线路实现运算。
quot;埃尼阿克quot;每秒能做 5 000 次加法,或者 400 次乘法。
如果用当时最快的机电式计算机做 40 点弹道计算,需要两小时,而quot;埃尼阿克quot;只要 3 秒钟,这在当时,的确已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然而quot;埃尼阿克quot;还不完善,实际上它没有存储器,只有用电子管做的寄存器,仅仅能寄存 10 个数码。
当需要换算别的题目时,得重新焊接连线,很费时间。
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虽仅约 40 年的历史,可已经历了quot;四代quot;的变革,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青岛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9课《多海龟作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海龟作图》是青岛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9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多海龟作图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利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对海龟作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面向对象编程方面还未完全掌握,需要在本节课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多海龟作图的实例较为陌生,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多海龟作图的基本概念,掌握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思想。
2.培养学生利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多海龟作图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思想。
2.难点:如何利用面向对象编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实践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案例教学法:分析多海龟作图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海龟作图的实例,用于讲解和实践。
2.准备编程环境,确保学生能顺利进行编程实践。
3.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多海龟作图的实例,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多海龟作图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思想。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明白多海龟作图的原理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编程实践,运用面向对象编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教师点评作品,总结面向对象编程的关键点。
第一次用电子线路实现运算。
"埃尼阿次乘法。
如果用当时最快的机电式计算机做
秒钟,这在当时,的确已是很了还不完善,实际上它没有存储器,只有用电子管做的个数码。
当需要换算别的题目时,得重新焊接连线,很费
年的历史,可已经历了"四代"的
教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但是相对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图片、实物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后记: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从整体上对计算机系统的分类有所了解,对硬件系统的组成了解的更加详细,对软件系统的分类有了准确的认识。
了解到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实体,而软件则是摸不到的。
在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时,可以借助学生常用的一些软件来区分理解。
学生初步接触PC logo 语言,了解了其打开、屏显方式,认识了简单的命令以及退出PC Logo 的方法,学生比较感兴趣,利用程序来画图,这是一个需要自己动脑思考来完成作图的过程,而且不允许中间出现错误。
教后记:
教后记:
教后记:
教后记:
教后记:
某城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2公里以内)5元,超出2公里部分,每公里1.4元。
要求从键盘输入一个出租车行驶里程L,在显示器上输出顾客应支付的钱数。
请用流程图来描述问题解决的算法。
开始。
青岛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PClogo系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Pclogo系统》这一课是青岛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Pclogo编程环境,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Pclogo系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今后的编程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Pclogo系统的启动和退出,界面的认识,以及一些基本命令的使用。
这些内容都是围绕如何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Pclogo系统展开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探索。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Pclogo系统的启动和退出,认识Pclogo界面,掌握一些基本命令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独立地使用Pclogo系统进行编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编程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Pclogo系统的启动和退出,界面的认识,基本命令的使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熟练地使用Pclogo系统进行编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Pclogo系统;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主地学习Pclogo的基本命令。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编程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内容。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地启动Pclogo系统,认识Pclogo界面,尝试使用一些基本命令。
3.合作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引导。
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习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热情很大。
特别是六年级学生学习计算机四年了,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是比较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引导对计算机理论和logo语言绘图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logo,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采用的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总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是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共2课,通过利用网络搜索学习认识计算机系统,完成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联的任务,进而掌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logo语言乐园,共10课,通过学习logo的操作,让学生掌握logo语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
能够使用命令绘制简单的图形,学会重复命令、重复命令的嵌套,可以通过重复命令绘制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了解了过程的定义、调用、修改等知识。
第三单元是算法思想初步。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算法现象、算法的优化思想、算法的描述方法等。
共3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工作的过程。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了解LOGO语言,了解各种语言命令。
理解算法的概念,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掌握常用算法。
认识计算机各部分组成,理解工作原理。
掌握LOGO 语言基本命令使用方法。
绘制简单图形,使用重复命令,嵌套方法绘制复杂图形。
掌握四则运算和表达式输入方法。
了解打印。
提高能力。
描述算法,选择恰当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个人初备案二次备课课题校园大电影课时第1课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动画”的定义及种类。
2.了解“视觉暂留”现象。
教学重难点了解动画的原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新学期开始了,学校将会举行很多校园活动。
每学期一次的校园电影就要开始播放了。
通过播放《大闹天宫》电影引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任务一:动画探秘通过观看《大闹天宫》,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画,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动画片”就是“动画”吗?什么是“动画”?动画分为那些种类?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动画”的定义及动画的种类,将课本中要点点击填写完整。
任务二:了解“视觉暂留”现象通过做实验来让学生了解动画的原理。
1、注视右图中心4个黑点15~30秒。
2、将视线快速转向身边白色的墙或白色的背景,同时快速眨几下眼睛。
你们能看到什么?一、引入新课:明净的窗户,整洁的墙面,我们的教学楼真漂亮啊!这是用Adobe FlashCS4中的绘图工具画出来的。
今天就让我们认识Flash CS4.二、讲授新课:任务一:认识Flash CS41、Flash CS4软件的成长经历Flash最早期的版本称为“Future Splash Animator”。
1996年11月,Future Splash Animator被卖给了MM公司,同时改名为“Flash 1.0”。
2005年,Adobe公司并购MM公司,从此Flash便冠上了“Adobe”的名头。
不久后,以Adobe命名的Flash产品问世,名为“Adobe FlashCS3”。
后来,公司又推出了Adobe Creative Suite4 Master Collection套装(简称“Adobe CS4”),其中含有最新版本的Flash CS4。
2、启动Flash CS4单击“开始—所有程序—Adobe Flash CS4”,就可以启动FLASH了!试一试:你还有什么方法启动FLASH CS4?试一试!3、认识Flash CS4窗口启动桌面上的Flash CS4,你将会看到欢迎屏幕的界面。
第一课救援车动起来教学内容救援车动起来课时 1 课时设计者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开源硬件的组成;能力目标:能够连接救援车并利用Arduino 编写第一个救援车动起教学目标来的程序;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Arduino 编写第一个救援车动起来的程序。
重点难点教学难点:救援车与Arduino 控制板连接。
教学准备教学环节Arduino 控制器等硬件。
教学调整设计教师指导活动及预设学生活动一、谈话导入同学们, 听说过救援车机器人吗?它有很多神奇的功能,大家知道吗?它是由开源硬件组装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让《救援车动起来》。
二、探究新知(课前发放硬件工具箱,学生对照认识各个硬件)教1. 认识救援车控制器:“大脑”,用来加工信息、下达指令。
学过传感器:“感觉器官”,能感知外部环境。
程执行器:““运动器官”,用于执行动作、完成任务。
(伴随教师讲解,学生从工具箱中找到相应硬件,初步认识各种硬件及作用)2. 连接救援车。
再将驱(1)先将救援车的电机连接到电机驱动模块上,动模块与Arduino 控制板连接。
(师介绍Arduino 控制板的各个驱动模块和功能,学生简单了解)3. 救援车动起来。
(师先讲解并演示,然后学生自主操作,在此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双击图标,打开Arduino 程序。
(2)用USB数据线与救援车相连并打开救援车电源。
(3)单击Arduino 主界面的“工具”并选择“Arduino Uno”,选择相应的COM口连接。
(4)在“工具”列表选择“ArduBlock ”打开“ArduBlock Untitled ”窗口。
(5)编写救援车前进程序。
(6)单击工具栏的 “三、拓展练习 ”,待上传完毕即可。
1、改变电机速度的数值,救援车的速度有什么变化?2、尝试自己组装救援车。
四、总结收获 本节课最有趣的内容 本节课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我还想学习板书设计 救援车动起来课后 随笔 “救援车动起来”的基础是先连接救援车,在这一块教学时应结合语言和 实物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不可蜻蜓点水 。
五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备课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初案设计者:崔瑞峰第九单元课题:回顾整理-----总复习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19-127页总复习是对全册所学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与提升。
主要复习内容包括:正负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长方体和正方体,复式统计图和可能性的大小。
教材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顾与整理,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使知识更条理化系统化,同时重视策略和方法的整理与提升,是本册总复习的一个亮点。
第二部分是涵盖全册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第三部分是“丰收园”和“我想对爸爸、妈妈、同学和自己说”,引导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生活作全面的评价与反思,为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更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经历回顾整理的过程,学习掌握整理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提高归纳、整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评价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更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经历回顾整理的过程,学习掌握整理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提高归纳、整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措施: 1、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2、注重注重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课时划分:5课时指生描述路线图并说说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图需要注意什么?二.合作整理,归网建构。
谈话:刚才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应用到了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图。
年级学科课次课题主备人修改六信息技术第一课揭开计算机工作的神秘面纱刘永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工作的过程。
技能目标:理解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法演示、探究法信息资源课件、电子图片、相关资料其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故事引入: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制成的,那时,随着火炮的发展,弹道计算日益复杂,原有的一些计算机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迫切需要有一种新的快速的计算工具。
这样,在一些科学家、工程师的努力下,在当时电子技术已显示出具有记数、计算、传输、存储控制等功能的基础上,电子计算机就应运而生了。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命名为"埃尼阿克"(ENIAC),是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的。
它装有18 000多只电子管和大量的电阻、电容,第一次教后记:不要因为这些简称而忽视它的作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其重要性好比大脑对于人一样,因为它负责处理、运算计算机内部的所有数据,而主板芯片组则更像是心脏,它控制着数据的交换。
CPU的种类决定了你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相应的软件。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和内部总线等构成,是PC的核心,再配上储存器、输入/输出接口和系统总线组成为完整的PC(个人电脑)。
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主板的另一特点,是采用了开放式结构。
青岛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PClogo系统》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PClogo系统》这一课的内容主要包括Pclogo系统的启动、界面及各功能模块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Pclogo系统的基本操作,为今后的编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接触过Pclogo系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并熟悉Pclogo系统的界面及功能模块。
三. 教学目标1.了解Pclogo系统的启动、界面及功能模块。
2.掌握Pclogo系统的基本操作。
3.培养学生对编程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Pclogo系统的启动、界面及各功能模块的认识。
2.教学难点:Pclogo系统的基本操作。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认识Pclogo系统的功能模块。
2.演示法:教师演示Pclogo系统的操作,学生跟随操作。
3.互助合作法: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机,安装好Pclogo系统。
2.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Pclogo系统的启动、界面及各功能模块的介绍。
3.准备相关任务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Pclogo系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Pclogo系统的启动、界面及各功能模块,引导学生初步认识Pclogo系统。
3.操练(15分钟)教师演示Pclogo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新建、打开、保存文件等。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熟悉Pclogo系统的使用。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如创建一个简单的图形程序。
通过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索Pclogo系统的其他功能模块,如变量、函数等。
学生自由发挥,尝试制作更具创意的程序。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Pclogo系统的基本操作及功能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