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粉体的堆积密度表观密度真密度
2009-04-25 13:59
粉体是一个分散体系,测试密度时,就是用粉体的质量(m)除以粉体的体积(V)从而得到粉体的密度。
根据测得的粉体的体积不同,粉体的密度可以用堆积密度(bulk density)、表观密度(apparent density)、真密度(true density或skeletal density)3种密度来表达。
粉体的体积可以看成是由如下3个部分组成的,即:粉体颗粒之间的间隙所占的体积(V inter-p),粉体颗粒上的孔的体积(V intra-p),粉体颗粒材料的骨架体积(V t)。
则堆积密度=粉体质量/(V inter-p+V intra-p+V t);
表观密度=粉体质量/(V intra-p+V t);
真密度=粉体质量/V t;
出于各种不同的考虑,粉体的堆积密度是一个变化的值,因为粉体的堆积情况常常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如振动、受压、团聚等,因而体积会发生变化,因此该值的测量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唯一的特性指标来表达粉体的性能;表观密度和真密度是由粉体颗粒的孔隙情况和材料的种类决定的,而材料本身的孔隙分布和孔隙率一半是不变的,材料的性质也是固定的,所以这两种密度也是确定的值,表达了样品本身特性,所以在进行粉体的性能分析测试时关心的更多的是这两个密度。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表1-1)
常用建筑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及堆积密度
表1-1
1.密度(俗称比重)
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按下式计算:ρ=m/V
式中ρ——密度,kg/m3;
m一一材料的质量,kg;
V一一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m3。
在测定有孔隙材料的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定其密实体积。
在测量某些致密材料(如卵石等)的密度时,直接以块状材料为试样,以排液置换法测量其体积,材料中部分与外部不连通的封闭孔隙无法排除,这时所求得的密度称为近似密度(ρa)。
2.表观密度(俗称容重)
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ρ0=m/V0
式中:ρ0表观密度,kg/m3;
m材料的质量,kg;
V0一一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m3 a
测定表观密度时,须注明其含水情况。
一般是指材料在气干状态(长期在空气中干燥)下的表观密度。
在烘干状态下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
3.堆积密度(俗称松散容重)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ρ0‘=m/V0’
式中ρ0‘堆积密度,kg/m3;
m一一材料的质量,kg;
V0’——材料的堆积体积m3。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材料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物质的质量,通常以克/立方厘米或克/毫升表示。
材料密度是材料物理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材料的加工、制造、使用等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材料的密度差异很大,如水的密度为1克/毫升,铁的密度为7.9克/立方厘米,铝的密度为2.7克/立方厘米等。
表观密度的概念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测得的密度,它与材料本身的密度有所不同。
表观密度的测量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湿度、颗粒大小等因素,因此不同测量条件下得到的表观密度值也会不同。
表观密度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如压实度法、光滑度法、气体比重法等。
体积密度的概念体积密度是指材料的密度与材料体积之比,通常以克/立方厘米表示。
体积密度是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参数之一,它可以反映材料的紧密程度、孔隙度、结晶度等特征。
不同材料的体积密度差异很大,如钢的体积密度为7.8克/立方厘米,水的体积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空气的体积密度约为0.0012克/立方厘米等。
堆积密度的概念堆积密度是指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的堆积状态下的密度,通常以克/立方厘米表示。
堆积密度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如振实法、压实法、充填法等。
不同材料的堆积密度差异很大,如煤的堆积密度为0.5~1.5克/立方厘米,粉末的堆积密度为0.2~0.8克/立方厘米,颗粒的堆积密度为0.5~1.5克/立方厘米等。
材料密度的应用材料密度是材料物理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在材料的加工、制造、使用等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制造金属制品时,需要根据材料的密度来计算材料的重量和体积,以便确定加工工艺和生产成本;在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材料的密度来计算材料的质量和强度等参数,以便确定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表观密度的应用表观密度是材料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测得的密度,它与材料本身的密度有所不同。
表观密度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表观密度的应用范围很广,例如在制药工业中,需要根据药品的表观密度来确定药品的成型工艺和药品的质量;在建筑材料中,需要根据材料的表观密度来确定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等参数。
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的大小关系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就像一个大家族里的不同成员,各有各的特点,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它们大小关系里那些有趣的事儿。
密度就像是这个家族里的老大哥,特别严谨。
它是物质的一种本质属性,不看外貌,只看内在。
就好比一个超级有内涵的学霸,不管放在什么环境里,自身的知识量(密度)是不变的。
它实实在在地反映了物质内部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
如果把物质比作一个个小国家,密度就是这个国家最核心的制度,不会轻易改变。
表观密度呢,就像是化了妆的密度。
它考虑了物质内部的一些小瑕疵或者小空洞之类的。
这就好比一个人穿上了带点蓬松效果的衣服,看起来比实际的身材(密度)要大一点。
表观密度像是在密度这个学霸的基础上,稍微有点“伪装”,但总体还是比较接近老大哥密度的。
体积密度就有点像个“大肚汉”。
它考虑的是在一个特定的大空间里物质所占的比例。
想象一下,一个大大的房子里堆满了东西,不管这些东西堆得有多松散或者多紧凑,它算的就是这个房子里东西的密度。
这个时候它可能就会比密度和表观密度小一点啦,因为这个大空间里可能有很多空隙呢。
就好像一个宽松的大布袋里装着一些棉花球,布袋看起来很大,可棉花实际占的体积比例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大。
堆积密度那可真是最“散漫”的一个啦。
它就像一群在操场上自由散漫活动的小朋友,相互之间有着很大的空隙。
堆积密度是把一堆颗粒状或者粉状的物质堆在一起时的密度,这些颗粒之间的空隙超级大。
它就像是用沙子堆城堡,沙子之间有好多空气在里面。
所以堆积密度往往是最小的,就像这个家族里最调皮捣蛋的小弟弟,到处都是空隙,密度自然就小得可怜。
总体来说呢,在这个密度家族里,一般情况下,堆积密度就像个小瘦子,体积密度比它胖一点,表观密度再胖一点,而密度就像个结实的肌肉男,稳稳地站在那里,数值往往是最大的。
不过呢,这也不是绝对的,就像生活中偶尔也会有一些小意外一样,在特殊的物质或者特殊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也可能会有点小波动,但大致的关系还是像我们聊的这样充满趣味的哦。
基本性质1.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材料在包含内部闭口孔隙体积在内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密实度:材料体积内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孔隙率:指材料内部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
填充率:在某堆积体积中,被散粒材料的颗粒所填充的程度。
空隙率:在某堆积体积中,散粒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2.亲水性材料、憎水性材料润湿角:水滴表面切线与材料和水接触面的夹角。
亲水性材料:当润湿角θ≤90°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小于水分子与材料表面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此种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
憎水性材料:当润湿边θ<90°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大于水分子与材料表面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此种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
3.吸水率、含水率吸水性:材料与水接触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
吸水率:当材料吸水饱和时,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的质量比称为吸水率。
含水率: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的质量之比,称为材料的含水率。
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4.耐水性、软化系数耐水性:材料抵抗水的破坏作用的能力称为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
5.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用渗透系数或抗渗等级表示。
6.抗冻性: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经过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能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7.强度等级、比强度强度等级:指按材料强度值的大小划分的若干等级。
比强度:按材料单位质量计算的强度,其值等于材料的强度值与其体积密度之比。
8.弹性、塑性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变形能完全消失的性质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并不产生裂缝的性质。
2.1 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建筑材料在建筑物的各个部位的功能不同,均要承受各种不同的作用,因而要求建筑材料必须具有相应的基本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密实性、空隙率、孔隙率(计算材料用量、构件自重、配料计算、确定堆放空间)一、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单位为g/cm3或kg/m3。
由于材料所处的体积状况不同,故有实际密度(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之分。
(1)实际密度 (True Density)以前称比重、真实密度),简称密度(Density)。
实际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 ρ-实际密度(g/cm3);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
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接近于绝对密实的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都有一些孔隙,如砖、石材等块状材料。
在测定有孔隙的材料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以排除其内部孔隙,经干燥至恒重后,用密度瓶(李氏瓶)测定其实际体积,该体积即可视为材料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材料磨得愈细,测定的密度值愈精确。
(2)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以前称容重、有的也称毛体积密度。
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 ρ0-表观密度(g/cm3或kg/m3);m-材料的质量(g或kg);V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cm3或m3)。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材料的实体积与材料内所含全部孔隙体积之和。
对于外形规则的材料,其测定很简便,只要测得材料的重量和体积,即可算得表观密度。
不规则材料的体积要采用排水法求得,但材料表面应预先涂上蜡,以防水分渗人材料内部而影响测定值。
(3)堆积密度 (Bulk Density)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堆积密度。
可用下式表示:式中: ρ0'-堆积密度(kg/m3);m-材料的质量(kg);V0'-材料的堆积体积(m3)。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二、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一)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1.密度(ρ)密度是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按下式计算:ρ=m/V式中ρ——密度, g/cm3;M——材料的重量, g;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cm3。
这里指的"重量"与物理学中的"质量"是同一含义,在建筑材料学中,习惯上称之为“重量”。
对于固体材料而言, rn是指干燥至恒重状态下的重量。
所谓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含有任何孔隙的体积。
建筑材料中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都含有一定的孔隙、如砖、石材等块状材料。
对于这些有孔隙的材料,测定其密度时,应先把材料磨成细粉,经干燥至恒重后,用比重瓶(李氏瓶)测定其体积,然后按上式计算得到密度值。
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数值就越准确。
2.表观密度(ρo)表现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按下式计算:Ρo=m/V0ρo——表观密度, g/cm3或kg/m3;m——材料的重量, g或kg;Vo——材料的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cm3或m3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包含了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
当材料含有水分时,它的重量积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测定表观密度时,以干燥状态为准,如果在含水状态下测定表度,须注明含水情况。
在试验室中测定的通常为烘干至恒重状态下的表观密度。
质地坚硬的散粒状材料,如砂、石,要磨成细粉测定密度需耗费很大的能量,一般测定其密度,在应用过程中(如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过程)近似代替其密度。
3.堆积密度(ρ'0)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散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按下式计算:ρ'0=m/V'0(10-1-3 )其中ρ'0——堆积密度, kg/m3;M——材料的重量, kg;V'0——材料的堆积体积, m3。
这里,材料的重量是指自然堆积在一定容器内材料的重量;其堆积体积是指所用容器的容积。
材料的绝对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应用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材料的密度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材料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质量,通常用公斤/立方米表示。
在材料科学中,常用的密度有绝对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三种。
本文将介绍这三种密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一、绝对密度绝对密度是指材料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单位体积内的质量,通常用ρ表示,单位为千克/立方米。
绝对密度是材料的固有特性,不会随着材料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绝对密度可以用于材料的性质研究和材料的分类。
以金属铜为例,它的绝对密度为8.96 g/cm3,是常见金属中密度较大的一种。
铜的绝对密度高,导电性好、耐腐蚀性强,因此在电子、化工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二、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力、含水量等条件下的密度,通常用ρapp表示。
表观密度与材料的形状、结构、大小等因素有关,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观密度也会有所不同。
表观密度可以用于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的优化。
以砂浆为例,砂浆是由水泥、砂子、水等材料混合而成的,其表观密度与所用材料的比例、水泥的品种、水泥与砂子的混合方式等因素有关。
在砂浆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材料的比例和混合方式,可以调整砂浆的表观密度,以达到所需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是指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力、含水量等条件下的最大密度,通常用ρs表示。
堆积密度是一种实验室测量方法,通常使用密度计测量材料在受到一定压力后的密度。
堆积密度可以用于材料的包装和运输。
以粉末为例,粉末在包装和运输过程中,需要考虑其体积和重量的平衡。
通过测量粉末的堆积密度,可以确定最适合的包装方式和容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运输成本和空间浪费。
总之,材料的密度是材料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不同的密度可以用于不同的应用。
绝对密度用于材料的性质研究和分类;表观密度用于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的优化;堆积密度用于材料的包装和运输。
在材料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密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数,对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实际密度和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的大小关系哎呀,说起这实际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的大小关系,我可是有一肚子话要说。
你知道吗,这仨家伙可是材料学里的三大金刚,关系可不一般。
首先啊,实际密度这事儿,简单来说就是材料本身的密度,不掺杂任何水分。
这可是个硬指标,直接反映了材料的“真材实料”。
每次我看到那些高密度的材料,我都会想,这玩意儿得多结实啊,简直是金刚不坏之身。
不过啊,实际密度虽然重要,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得考虑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简单来说就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密度,包括了材料内部的空隙和孔洞。
这玩意儿可比实际密度“虚”多了,但却是我们实际使用中最常接触到的密度。
每次我看到那些表观密度低的材料,我都会想,这玩意儿得多轻啊,简直是轻如鸿毛。
而且啊,除了表观密度,我们还得考虑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简单来说就是一堆材料堆积在一起的密度,包括了材料之间的空隙和孔洞。
这玩意儿可比表观密度“虚”多了,但却是我们实际使用中最常接触到的密度。
每次我看到那些堆积密度低的材料,我都会想,这玩意儿得多松散啊,简直是松松垮垮。
不过啊,话说回来,这仨密度虽然大小关系不同,但各有各的用处。
实际密度反映了材料的“真材实料”,表观密度反映了材料的“自然状态”,堆积密度反映了材料的“堆积状态”。
每次我看到这仨密度,我都会想,这玩意儿得多复杂啊,简直是三头六臂。
哎呀,不知不觉说了这么多,我这嘴巴都干了。
不过啊,能和大家聊聊这实际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的大小关系,我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毕竟,这可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大事啊。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实现碳中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地球变得更美好。
堆积密度计算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很多物料需要进行堆积储存,如粮食、煤炭、矿石等。
堆积密度是衡量物料堆积质量的重要指标,不同的物料堆积密度不同,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堆积密度计算方法。
一、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即通过测量物料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堆积密度。
测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仪器和方法,如天平、容器、直尺等。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个称重器,如天平,将其置于平稳的水平面上,调整至零位。
2.将需要测量的物料称量,记录下质量。
3.准备一个容器,如圆柱形容器,将其放在天平上,记录下容器的质量。
4.将物料倒入容器中,直至容器的容积被填满。
5.记录下容器加物料后的总质量,减去容器的质量,得到物料的净质量。
6.用直尺测量容器的内径和高度,计算出容器的体积。
7.将净质量除以体积,即可得到物料的堆积密度。
二、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物料的某些参数,如颗粒大小、形状、表面积等来计算堆积密度。
这种方法比直接测量法更加简便,但需要对物料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间接测量方法:1.压实密度法压实密度法是测量物料在一定压力下的密度,通过测量物料的压缩率来计算堆积密度。
具体步骤如下:a.将物料放入一个标准的圆柱形容器中,用标准的圆柱形塞子将其压实。
b.记录下物料在一定压力下的高度和质量。
c.用直尺测量容器的内径和高度,计算出容器的体积。
d.将物料的质量除以体积,即可得到物料的压实密度。
2.流动性法流动性法是通过测量物料在一定条件下的流动性来计算堆积密度。
具体步骤如下:a.将物料放入一个标准的漏斗中,打开漏斗的阀门,记录下物料从漏斗中流出的时间。
b.用直尺测量漏斗的出口直径和高度,计算出漏斗的横截面积。
c.将物料的质量除以流出时间和横截面积的乘积,即可得到物料的流动性密度。
3.比表面积法比表面积法是通过测量物料的比表面积来计算堆积密度。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料的表面积,与物料的颗粒大小、形状、表面特性等有关。
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和堆积密度⑴密度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按下式计算:ρ=m/V式中ρ——材料的密度,g/cm3;m——材料的质量(干燥至恒重),g;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内部都有一些孔隙。
在测定有孔隙材料(如砖、石等)的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定其绝对密实体积。
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密实体积数值就越精确。
另外,工程上还经常用到比重的概念,比重又称相对密度,是用材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4℃)的质量的比值表示,无单位,其值与材料密度相同(g/cm3)。
⑵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含材料实体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也称视密度。
按下式计算:ρ′=m /V′式中ρ′——材料的表观密度,kg/m3或g/cm3;m ——材料的质量,kg或g;V′——材料在包含闭口孔隙条件下的体积(即只含内部闭口孔,不含开口孔),见图1-2,m3或cm3。
通常,材料在包含闭口孔隙条件下的体积式采用排液置换法或水中称重法测量。
⑶体积密度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材料实体及其开口孔隙、闭口孔隙)的质量,俗称容重。
体积密度可按下式计算:ρ0=m/V0式中ρ0——材料的体积密度,kg/m3或g/cm3;m——材料的质量,kg或g;V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包括材料实体及其开口孔隙、闭口孔隙,见图1-1,m3或cm3。
对于规则形状材料的体积,可用量具测得。
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体积是逐块量取长、宽、高三个方向的轴线尺寸,计算其体积。
对于不规则形状材料的体积,可用排液法或封蜡排液法测得。
毛体积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其闭口孔隙、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毛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因其质量是指试件烘干后的质量,故也称干体积密度。
⑷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含物质颗粒固体及其闭口、开口孔隙体积及颗粒间空隙体积)物质颗粒的质量,有干堆积密度及湿堆积密度之分。
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1) 密度
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按下式计算:
式中ρ——密度,g/cm3;
m——材料的质量,g;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
所以材料的密度大小取决于材料的组成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当材料的组成与结构一定时,材料的密度为常数。
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都有一些孔隙。
在测定有孔隙材料的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定其实体积。
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密度数值就越精确。
砖、石材等块状材料的密度即用此法测得。
(2) 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ρo——表观密度,g/cm3或kg/cm3;
m——材料的质量,g或kg;
V o——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cm3或m3。
材料的表观体积是指材料及所含内部孔隙的总体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质量与其含水状态关系密切,且与材料孔隙的具体构造特征
有关。
故测定表观密度时,必须注明其含水情况,一般是指材料在气干状态(长期在空气中干燥)下的表观密度。
在烘干状态下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
不含开口孔隙的表观密度称为视密度,以排水法测定其体积。
(3) 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堆积密度,kg/m3;
m——材料的质量,kg;
——材料的堆积体积,m3。
测定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时,材料的质量是指填充在一定容器内的任意含水状态下的质量。
但须注明含水率,其堆积体积是指所用容器的容积而言。
因此,材料的堆积体积包含了颗粒内部的孔隙及颗粒之间的空隙。
材料的堆积密度与材料的表观密度、堆积的紧密程度有关。
在捣实状态下测定的堆积密度称为紧密堆积密度。
表观密度
英文名称:
Apparent density
中文名称:
表观密度
说明:
多数材料为多孔物质,具有与外部相通的开口孔和不通的闭孔,将含有闭孔材料的密度称为“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材料的质量/(实质部分的容积+闭孔容积)炭材料通常用比重瓶法(Pycnometer),以甲苯或正丁醇作标准液进行测定,也有用氦气充填微孔直到几乎不再吸附的气体介质置换法进行测定的。
有时也用水银压入微孔中进行充填测定。
随测定方法以及浸透或置换的程度不同,所得数值也不一样。
例:
石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⑴ 石的表观密度试验
①仪器设备: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2 kg,感量1 g;
广口瓶:1 000 mL,磨口,带玻璃片;
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
温度计、搪瓷盘、毛巾等。
②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
③实验步骤
A. 按规定取样,并缩分至略大于规定的数量,风干后筛余小于
4.75 mm的颗粒,然后洗刷干净,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表10-3 表观密度试验所需试样数量
最大粒径,mm 小于26.5 31.5 37.5 63.0 75.0
最少试样质量,kg 2.0 3.0 4.0 6.0 6.0
B. 将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
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
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
C. 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
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
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精确至1 g。
D. 将瓶中试样倒入浅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E. 将瓶洗净并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精确至1g。
注:试验时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止的2h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度变化不应超过2℃。
④结果计算与评定
A. 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式中ρ2——表观密度,kg/m3;G0——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G1——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G2——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ρ水——水的密度,1 000 kg/m3;
B.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 kg/m3,须重新试验。
对
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20 kg/m3,可取4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材料密度、表现密度、孔隙率之间的关系
2006年12月20日星期三 15:49
2.1.17 集料空隙率(间隙率) percentage of voids in aggregate
集料的颗粒之间空隙体积占集料总体积的百分比。
2.1.18 孔隙比void ratio
集料孔隙(含开口孔隙、粒间空隙)体积与颗粒所占体积(含颗粒固体、闭口孔隙)的比值,用小数表示。
2.1.5 堆积密度accumulated density
单位体积(含物质颗粒固体及其闭口、开口孔隙体积及颗粒间空隙体积)物质颗粒的质量。
有干规程密度及湿堆积密度之分。
2.1.6 表观密度(视密度) apparent density
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2.1.7 表观相对密度(视比重) apparent specific gravity
表观密度与同温度水的密度之比值。
2.1.8 表干密度(饱和面干毛体积密度)saturated surface-dry density
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其闭口孔隙、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全部毛体积)物质颗粒的饱和面干质量。
2.1.9 表干相对密度(饱和面干毛体积相对密度) saturated surface-dry bulk specific gravity
表干密度与同温度水的密度之比值。
2.1.10 毛体积密度bulk density
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其闭口孔隙、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毛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2.1.11 毛体积相对密度bulk specific gravity
毛体积密度与同温度水的密度之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