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春秋战国的纷争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历史】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讲解
【—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讲解】关于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的内容,我们做
下面的讲解学习吧。
春秋战国之争
一?东周的历史分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至罗,历史上称为“东周王朝”。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终结,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二?春秋争霸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合鲁王、越国勾践王。
2?主要争霸战争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君主。
齐桓公以“尊王兴洋人”的口号,任命管仲
改革和拓展边境,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君主。
⑵城濮之战----晋楚----退避三舍;
(3)吴越的争霸之战——睡在柴火上尝苦胆
3?争霸战争的影响
(1)给人民带来灾难。
⑵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团结。
三?战国兼并
1.战国七杰:齐、楚、燕、汉、赵、魏、秦
2?主要兼并战争
(1)桂林魏赵之战——围魏救赵
⑵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
(3)昌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通过上面对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熟练的掌握了吧,后面
我们进行更多的历史知识复习学习哦。
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争雄的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争雄的知识点总结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特点:王权衰落,奴隶社会走向衰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特点:战争频繁,封建社会确立
战国争雄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争特点:①改进青铜兵器、出现铁兵器;②以步兵和骑兵主;③军队庞大,修建工事;④参战兵力多,争夺激烈
著名战争:“围魏救赵”、长平之战;著名军事家:孙膑、白起
合纵:“合众势力以攻一强”,即六国出兵联合攻秦(张仪)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即秦拉拢东方国家服从自己。
春秋战国纷争知识点总结一、政治1. 春秋时期政治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分封制国家统一的时代,分封制极大地促进了政治的发展。
春秋时期的政治主要特点有:⑴分封制:各诸侯国依照国家统一的制度被封为诸侯,他们在自己的国家里拥有自己的权力,但同时对统一的国家也要遵守君主的制度。
⑵列国体制:列国体制是指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祭祀的时候,诸侯国采用了宗室撤官的形式。
⑶诸侯的相互争斗:春秋时期的政治争斗是非常频繁的,之后诸侯国中心区域集中地战争是很频繁的。
2. 战国政治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繁荣的时期之一,国家疆域不断扩大,国家内部不断争斗,政权机构日趋健全。
战国政治主要特点有:⑴地方的割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孤悬在中央地区的各名家强国不断利用诸侯国内部力量的腐朽,加之社会出现农民战争,国土不断扩大,农民出槽。
政权趋于分裂。
⑵宗法政治:战国时期的社会疆域不断扩大,地方统治者开始借助地方士绅,自强不息,以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⑶人民生活状况的差别:在春秋时期,大城市背后的超级富商不仅致富致富,而且超级富商极少想着封桥以秋后量王之后,而战国时期的资本家大城市背后相对繁荣,乡村的原始生产条件差,贫困的生活状态。
二、社会1. 春秋时期社会春秋时期社会主要特点有:⑴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春秋时期的社会以地主阶级为主要社会基础,农民阶级压力相对较小,这是由于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不发达,食品消费相对较少。
⑵城市叫坛工商业:春秋时期城市商业发展迅速,商人的出现使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城市也开始发展起了工商业。
⑶妇女无opol自甘: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中,妇女的地位比较低下,但是人们渐渐开始注重妇女的进取,妇女的地位开始有所改变。
2. 战国社会战国社会主要特点有:⑴分封制度对社会的影响: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政治结构,给社会状况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春秋时期,列国体制成为支配社会生活的核心之一,它为分封制度灵活运用社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春秋战国纷争知识点归纳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纷争的时代,这一时期从春秋五霸的兴起到战国七雄的争霸,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从封建制度向郡县制度的过渡。
以下是对春秋战国纷争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五位有影响力的霸主,他们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这五位霸主通过军事征服、政治联姻等手段,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对周边小国施加影响。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加剧,最终形成了七个强大的国家,即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
它们之间的争斗和联盟,构成了战国时期的主要政治格局。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极为活跃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变法革新为了增强国力,各国纷纷进行变法革新。
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使秦国逐渐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军事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铁器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兵器的杀伤力;同时,战争形式也从车战逐渐转变为步兵和骑兵的混合作战。
外交策略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了不同的外交策略。
例如,秦国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通过与远方的国家结盟,集中力量攻击邻近的敌国。
文化交融随着各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也呈现出交融的趋势。
不同地区的艺术、音乐、文字等文化形式相互影响,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
统一六国最终,秦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有效的政治制度,逐一击败了其他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结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也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政治斗争、思想交流和文化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点
一﹑东周的历史分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二﹑春秋争霸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主要争霸战争
⑴齐桓公是春秋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⑵城濮之战----晋楚----退避三舍;
⑶吴越争霸----卧薪尝胆
3﹑争霸战争的影响
⑴给人民带来灾难。
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统一。
三﹑战国兼并
1﹑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主要兼并战争
⑴桂陵之战---魏赵---围魏救赵
⑵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
⑶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2012中考历史复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山东省高密市立新中学孙洪波一、知识梳理二、重难点分析1.重点(1)春秋争霸齐国、晋国的争霸过程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典型和缩影。
齐国、晋国都是通过改革和整顿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来实现富国强兵,从而以政治或军事的优势来达到称霸的目的。
因而,通过改革达到强国的目的,通过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来相互影响,是这一历史时期呈现出的重要特征。
(2)战国末期秦的兼并战争战国末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进一步强大,通过不间断的兼并战争,削弱了东方各国的势力;尤其是通过长平之战大败赵国之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从而为最终的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难点(1)春秋争霸战争的历史影响春秋争霸的历史背景是(分封制的消极影响)王室衰微,诸侯强大。
争霸战争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另一方面,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2)战国兼并战争的历史影响战国兼并战争,往往是几十万大军上阵,对阵双方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战争极其残酷。
长平之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秦国最终通过兼并战争,使得“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隐含着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从而为学习秦的最终统一打下基础。
三、学法指导1.故事教学法通过介绍“数典忘祖”的历史成语故事,来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事实;通过“卧薪尝胆”了解吴越争霸的情况;通过“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来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残酷性和有关情况。
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理解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的基本状况,理解历史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讲叙等方式来进行。
2.情景模拟法在学习春秋争霸的齐桓公称霸时,可以借助图片、文字,让学生想象齐桓公葵丘会盟时的情景,从参加的人员、举行的仪式、礼节、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想象。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战国的纷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许多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时期。
本文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纷争原因以及代表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进行总结。
一、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这一时期是从周朝衰落后的春秋时代开始,到秦朝统一中国的战国时代结束。
二、纷争原因1. 封建制度的瓦解:周朝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致使各国开始争夺王位和领土,导致纷争不断。
2. 地理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地理上被山川河流分割成多个小国,使得各国之间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
3. 内忧外患:国内充满了内部矛盾和动荡,而且外来民族的入侵也成为战国纷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1.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倡导儒家思想,将礼仪和道德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
2. 孟子:亦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强调人性的善良,主张仁政和民主。
3.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守道、无为、无欲的境界。
4. 韩非子: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法制和重刑治国,强调君主的权力和法律的严明。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1. 春秋时期:各国争夺霸权,形成了多次的战斗,例如楚国和越国的争霸。
2.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主要包括秦、楚、齐、魏、燕、赵、韩七国。
五、春秋战国纷争的影响1. 思想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国家制度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渐由封建制度向君主专制制度转变,为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六、总结春秋战国的纷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中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这一时期的纷争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人教版2017秋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版2017秋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春秋战国的纷争)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东周的建立建立时间(公元前770年),建立者(周平王),都城(洛),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起止时间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起止时间是(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二、春秋争霸1、春秋争霸的原因是什么?周王室衰微2、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3、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4、管仲改革的措施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措施:(1)政治上,改革内政(2)经济上,发展生产(3)军事上,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4)外交上,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影响: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5、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是什么?(1)通过管仲改革,齐国国富兵强(2)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深得民心(3)盛产鱼盐,经济富庶6、晋楚争霸: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城濮大战),与之有关的成语是(退避三舍)。
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7、吴越争霸——成语(卧薪尝胆)8、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和训练军队方面的改革,实现了国富兵强。
9、如何评价春秋争霸战争?(1)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2)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指的是?(按顺序,注意地图)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2、三家分晋指的是哪三家?(赵魏韩)田氏代(齐)3、战国时期三大经典战役是?(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桂陵之战:交战双方是(齐、魏),将领(孙膑、庞涓),成语(围魏救赵),结果(齐)胜。
马陵之战:交战双方是(齐、魏),军事谋略是(减灶计),结果(齐)胜。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秦、赵),将领(白起、赵括),成语(纸上谈兵),结果(秦)胜。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点:第6课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1、诸侯争霸的实质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名称土地兵力财力物力人口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
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
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
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
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
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
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
2、春秋五霸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
)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P31:春秋时期的霸业政治,是在以变强的争霸过程中实现的。
各大国为谋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致强,改革都涉及到内政、生产和军事等方面内容。
1、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三大霸主:(1)(齐国)齐桓公——第一个霸主措施: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2)(晋国)晋文公---------------------------------------------奠定晋文公霸主地位的一场战役是:城濮之战。
争夺中原霸主之位(3)(楚国)楚庄王 --------------------------------------------3、战国七雄:(1)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重要的战役:①齐魏之间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②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
一、春秋争霸1、诸侯争霸的目的: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①前提:王室衰微②实力:通过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齐晋迅速强大起来。
③威望:通过“尊王攘夷”或战争树立威望。
3、争霸战争的影响:(1)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2)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1、战争的目的:兼并和统一2、。
战国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古文今说(8分)阅读下列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摘自《史记》请回答(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1分)(2)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的政治局势。
(3分)(3)平王东迁洛邑是在哪一年?洛邑是今天什么地方?(2分)(4)平王为什么辟(避)戎寇?(2分)(1)春秋时期。
中考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必背知识点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开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开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成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开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开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论语》由孔子弟子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而成。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春秋战国的纷争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要点]一、春秋争霸背景:①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②诸候不听从天子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强大的诸候③诸候之间不断进行战争,争当霸主2.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a、齐桓公首先称霸原因:①齐国盛产鱼盐,齐国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
②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并组建强大军队。
③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号令诸候。
公元前7世纪,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位霸主。
b、晋楚争霸---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小诸候国被消灭了,出现了较大诸候国,历史逐步走向统一。
二、战国兼并战国七雄的形成:秦、齐、楚、魏、赵、燕、韩①组合:晋分三家(韩、赵、魏)②特征:七雄并立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齐魏)长平之战(秦赵)东方六国无力抗秦趋势:春秋诸候林立----战国七雄并立----秦一统天下[难点解析]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春秋时期的霸业政治是在以变求强的争霸过程实现的。
各大国为谋求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致强。
2.了解本课涉及之成语故事纸上谈兵-长平之战;围魏救赵-桂陵之战;退避三舍-城濮之战[重点考点]春秋时,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2.春秋时著名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有哪些?原因:①齐国盛产鱼盐,齐国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
②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并组建强大军队。
③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号令诸候。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城濮之战)。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抗秦,后相继被秦所灭。
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诸侯争霸的目的: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中国古代史章节知识点:春秋战国纷争和民
族融合
第五节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一、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背景:王室衰微
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
齐桓公称霸
条件:齐国富庶。
管仲改革。
尊王攘夷。
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标志:葵丘会盟。
晋楚争霸
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
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
吴越争霸: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评价
性质:非正义。
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
促进民族融合。
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战国局面形成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经过
魏齐争霸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
秦国独霸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
四、民族融合
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
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
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