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柳永用的手法
- 格式:docx
- 大小:17.45 KB
- 文档页数:5
柳永《蝶恋花》鉴赏柳永在《蝶恋花》中,叙景刻画,叙情侧写相思之苦,主题虽然是写“羁旅途中的相思”,但全词未现“相思”二字,这是写作此词的绝妙之处。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強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危楼:高楼,阑:通栏,拟把:打算,強:勉强,消得:值得,)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与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到一起来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手法,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全词只有开句的“伫立危楼风细细”是叙事的,其余都是意象抒情。
但只这一句如同剪影一般,把词中主人公在高楼之上,远眺中的所思、所想,都跃然于纸上。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黯然伤神的“春愁”油然而生,以″芳草茵茵,划尽还升"的意象,来表达自己春愁无限之意。
“草色烟光残照里”,用景点明时间,写主人公孤单凄凉之感。
草色烟光本来就是萋美的景象,但加上“残照”二字便带上了一层伤感的色彩。
“有言谁会凭阑意。
”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只能默默无言,从而说明他此时没知心人,也说明他太痴情。
— 1 —词的下片中写主人公,为了丢掉“春愁”,不再“伤感”,以酒解脱。
主人公在追求“一醉”中,他“疏狂”,不拘形式,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洒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大有非要抑制住“春愁”与“伤感”的气势。
但结果如何呢?“強乐还无味”,他失败了。
那强乐“无味”,正说明“春愁”缠绵的执着,排遣不去。
究竟是什么使得主人公钟情如此呢?直到最后才一语点破:“为伊消得人憔悴”——原来是为她!故而,也就很容易理解“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含义了。
阅读这首词后,可以看出作者的所谓“春愁”,就是意味着“相思”二字,但他迟迟不肯道破,只是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些消息,让读者去猜。
这个悬念直到最后一句,才把精心捆结起来的“包袱”抖开,使真相大白,构思巧妙,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终不衣带渐宽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赏析展开全文肖旭/文柳永(984年-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因在族内排行第七,俗称柳七,当时他和兄长三复、三接被世人誉为“柳氏三绝”。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又作《凤栖梧》,是同一词调的不同名称。
这一词调经常用来表达“男女相思”的主题。
上阕情、景交融,写作者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春愁油然而生,由望远而怀远。
大意是,久久地倚靠着高楼的栏杆,在微风习习中极目远望,一缕春愁从天边黯然升起。
残阳中苍茫的大地云霭缭绕,有谁能理解我凭栏远望的意思呢?下阕抒发情感,写作者为了排解相思之苦借酒浇愁,而结果相思未解更觉无趣,于是索性任自己的思绪飞扬,发出为了思念中的情人甘愿消瘦憔悴的感慨。
大意是,想要放纵身心一醉方休,以酒当歌排潜心中的愁苦,怎奈强作的欢颜终究索然无味。
那么就让我无怨无悔地在相思中消瘦下去吧,为了你而憔悴老去也心甘情愿。
“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
”作者久久地站立在高楼之上,轻轻吹拂着他的面颊的春风勾起了他对远方情人的相思之情,于是在目力所及的天际,一股愁绪黯然升起并迅速蔓延开来。
让愁绪生于天际,是为了让这愁绪由远而近、由小而大,这样既使人感受到作者的相思是那样的博大、那样的久长,也给无形的相思赋予了一种如云似雾的形象,使人们仿佛看到了愁绪的翻涌、思念的流动。
另外,魂牵梦绕的情人远在他乡,人们不由得会产生这样的联想——那生于天际的愁绪或许就是她“放飞”的!虽然天各一方,无法相见,但思念的愁绪将两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样的意境,这样的表现手法,巧妙、浑厚而又浪漫天成。
“草色烟光残照里”,既是作者眼前的实景,也是他内心愁苦的写照。
草色青青、暮霭氤氲,黄昏的落日将一抹斜阳泼洒在苍茫的大地上,使得目力所及是那样的空旷寂寥。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篇一」窗外绿阴添几许。
剩有朱樱,尚系残红住。
老尽莺雏无一语。
飞来衔得樱桃去。
坐看画梁双燕乳。
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自是思量渠不与。
人间总被思量误。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幕怎样的景象?(3分)(2)词的下阕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感慨?试作分析。
(3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幕(暮春)初夏即景:窗外绿荫浓郁,只剩樱桃那一点点残红,尚留春意;而一只长大的黄莺不声不响地将它衔去吃了。
(2)词的下阕词人想象画梁双燕呢喃,仿佛在“惜人迟暮”,流露出韶华易逝的迟暮之感;而又想到燕子是不会做此思量的,于是感慨人常陷入思量太多的`痛苦(因思考而生的痛苦)。
注释:①朱樱,深红色的樱桃。
古代视为珍果。
左思《蜀都赋》:“朱樱春熟。
”②双燕乳,双燕在哺育幼燕。
③渠,它。
指燕子。
赏析夏承焘、张璋《金元明清词选》论云:“此词写春感与离情。
暮春天气,绿肥红瘦,正是恼人季节。
加上‘所思在远道’,更难乎为情。
”全词关键在“迟暮”一语,如义山所云“刻意伤春复伤别”,借惜春以寄慨。
1907年春作于海宁。
伤春迟暮之感。
虽比不得周邦彦《满庭芳》词:“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写的清丽要眇,然亦是词人心中“第一义”。
整阙词满怀《离骚》之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本词中亦有此慨。
“人间总被思量误”又是在思量什么呢?也许真意只有静安先生知。
词的大意:当日的雏莺已经长成,它悄悄地飞来,衔了颗樱桃又飞去了。
看那窗外的绿树,又添了多少浓阴,只剩下红艳艳的樱桃,似乎要把残春留住。
独自坐着,静看那画梁上双燕在乳雏。
燕语呢喃,像在惋惜我已年华迟暮。
我自个儿在想念着他,燕子自然是不懂得的。
唉,人间总被相思所误。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篇二」《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是作者从青州赴莱州探夫途中晚上宿昌乐县(今属山东)驿馆时怀念其家乡姊妹而作的。
柳永的词蝶恋花范文柳永是个人物,写的一手好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性格离经叛道,“奉旨填词柳三变”每个现代人说起来都对他充满了崇拜与敬佩。
以下是的柳永的词蝶恋花,欢迎阅读。
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鉴赏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伫倚危楼风细细。
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
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
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
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
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
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
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
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
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
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
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
柳永《蝶恋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2)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及柳永的生平。
(3)分析并欣赏《蝶恋花》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蝶恋花》。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柳永的才情与个性,了解宋代词的发展历程。
(2)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蝶恋花》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及柳永的生平。
3. 分析《蝶恋花》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难点:1. 《蝶恋花》中隐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的把握。
2. 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宋代词的发展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蝶恋花》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蝶恋花》,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2)讲解《蝶恋花》中的隐喻、借代等修辞手法。
5. 欣赏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选取其他柳永的词作进行欣赏,了解其创作风格。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蝶恋花》。
2. 写一篇关于《蝶恋花》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蝶恋花》的情况,以及对赏析文章的质量评价。
柳永的蝶恋花历史评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作《蝶恋花》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蝶恋花》以其优美的诗词语言、深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被誉为中国词坛的瑰宝。
就《蝶恋花》的历史评价来看,这首词以描绘蝴蝶与花之间的爱恋为主题,展现了柳永的感怀之情和对世间美好的向往。
词中用典故、喻情景、摹写花蝶之美,以富有感情和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种深邃细腻、柔美优雅的情感。
其中“脉脉此情谁诉”、“怨风前日扑花来”、“细细推敲新意到”等句,无不展现了柳永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内涵。
从《蝶恋花》的艺术价值来看,这首词在艺术创作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柳永善于运用比兴、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词作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意,同时又充满了现实的写照和生活的情感。
其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表达技巧,使得《蝶恋花》在情感抒发和意境塑造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成为中国古代词作中的佳作之一。
柳永的《蝶恋花》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受到了后世文人的广泛赞誉和传颂。
这首词展现了柳永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学影响。
《蝶恋花》是柳永文学创作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第二篇示例:柳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以婉约清丽、含蓄细腻而著称,被誉为“南宋四大词人”之一。
著名的《蝶恋花》更是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成为中国古代词坛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柳永的《蝶恋花》进行历史评价。
从内容上来看,《蝶恋花》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绘画,通过描写蝴蝶与花的相依相恋,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热烈与追求。
在词的构思上,柳永细腻入微地描绘了蝴蝶飞舞、花儿摇曳的动人情景,同时在情感表达上,他更是将人与自然相融合,生动地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蝶恋花》以其细致温柔的词藻和深情绵绵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爱情词的代表之作。
柳永《蝶恋花》的深情厚意解读“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的这首《蝶恋花》,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
词的开篇,“伫倚危楼风细细”,一个孤独的身影伫立在高楼之上,微风轻轻吹拂。
“危楼”二字,既点明了所处的位置之高,又暗示了心情的不安与忐忑。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远望,那无尽的春愁,从遥远的天际暗暗地升腾而起。
这春愁并非仅仅是因春天的景色而引发,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积压的情感。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在夕阳的余晖中,春草如烟,景色迷蒙。
然而,此时此刻,无人能理解词人凭栏而立时心中的思绪。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词人想要借酒消愁,放纵自己,试图通过饮酒作乐来忘却烦恼。
可是,即使对着美酒高歌,那勉强寻来的欢乐也毫无滋味。
这种欲求欢乐而不得的心境,更加凸显了内心的苦闷与忧愁。
而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
即使因为思念而身形消瘦,衣服的带子渐渐变宽,也始终不后悔。
为了心中的那个人,甘愿形容憔悴。
这里的“伊”,可以是具体的爱人,也可以是词人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这种坚定不移、执着无悔的精神,展现了一种深沉而热烈的情感。
柳永的这首词,之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是因为它深刻地描绘了人们在情感世界中的挣扎与坚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刻,为了心中的那份执着,不惜付出一切。
或许是为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或许是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那种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勇气,正是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柳永善于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来烘托情感。
比如开头的“风细细”“草色烟光残照里”,这些景色的描绘不仅仅是为了展现自然之美,更是为了映衬出词人内心的愁苦。
同时,他还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内心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让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他的深情与坚定。
蝶恋花柳永用的手法 蝶恋花 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 理的蝶恋花柳永用的手法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蝶恋花柳永用的手法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蝶恋花 作者: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 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 悴。
译文 伫立高楼倚着栏杆和风细细, 极目远望春愁无际内心惆怅。
夕阳斜照青草映 着烟霞光彩,谁懂得我依靠栏杆时的思绪? 我想纵情狂饮直到一醉方休, 频举酒杯强颜欢笑了无趣味。
纵然衣袋渐渐宽 松终生不悔,为了她值得我相思而憔悴。
作者简介 柳永,宋代词人。
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祐 元年(1034 年)进士。
官至屯田员外郎。
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为人 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善为乐章,长于慢词。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 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风婉约, 词作甚丰, 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
创作慢词独多,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北宋慢 词的兴盛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词作流传极广, 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 说。
生平亦有诗作,惜传世不多。
有《乐章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