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饲料利用率(饲料报酬、饲料转化率FCR)
- 格式:ppt
- 大小:203.50 KB
- 文档页数:15
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是饲料生产者与饲养者不断追求的共同目标。
只有使用可靠的饲料原料才能获得优质高效的饲料。
能量和各营养素间的关系动物通过摄取饲料来维持生理、生长、生产及调节体温需要。
一般来说,饲料摄入量与饲料的能量成反比。
能量高的饲料,动物采食量少,单位饲料内其它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减少,动物的生产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样,过低能量的饲料会使采食量增加,但体积过大,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同样不足,生产性能也会受到抑制。
因此,最佳饲料转化效率的优良饲料必须具备能量与各种营养物质之间合理营养浓度比。
而饲料能量需要因动物的品种、不同的生长期、环境等的不同而不同。
所以,饲料中其它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也就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达到理想的饲料转化效率和最大的经济效益。
可消化氨基酸平衡理论的应用饲料中氨基酸的组成是决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日粮中供生长和生产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有一定的要求。
应用可消化氨基酸平衡理论,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还可以开发更多的饲料原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微量营养物质的供给与平衡微量营养物质包括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它们在各种代谢、酶促反应、生化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合理浓度的微量物质的供给对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改善饲料效率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这里的合理浓度指的是每种微量组分量的恰到好处与微量组之间的和谐共处,任何微量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或相互间失去平衡,都可导致营养性疾病发生,造成代谢紊乱,使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下降。
抗营养因子和有毒物质一些饲料原料中含有毒有害物质或抗营养因子。
如豆类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单宁、异硫氢酸酯、恶唑烷硫酮等。
它们可引起动物的消化系统障碍、引起生长发育异常等。
谷物饲料中的谷物纤维成分、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不仅不能被动物消化吸收,还会干扰谷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转化效率。
上述饲料原料中虽固有一些有害成分,但通过去壳、加热处理、被充酶制剂、去毒等方法来降低其危害和控制在饲料中的用量,降低有害成分的浓度,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
提高饲料厂生产效率的5种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饲料产业也日益壮大,对于饲料厂来说,提高生产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提升竞争力。
那么,如何提高饲料厂的生产效率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提高饲料厂生产效率的5种方法。
一、优化生产流程饲料生产过程一般包括原料处理、配料混合、颗粒成型、冷却干燥、包装等多个环节。
优化生产流程是提高饲料厂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饲料厂可以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加以改进。
饲料厂可以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各项生产环节的效率。
可以引进自动化设备,提高配料混合的效率,减少人工操作。
可以采用先进的颗粒成型技术,生产出更加均匀的颗粒饲料,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饲料厂可以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合理安排生产顺序,减少空转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二、提高原料利用率饲料生产的成本主要来自原料成本。
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是提高饲料厂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饲料厂可以对原料进行精细管理,减少原料的浪费和损耗。
饲料厂可以采用科学的配方技术,合理搭配各种原料,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
饲料厂可以采用粉碎和混合工艺,提高原料的混合均匀度,减少原料的分层和偏差,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饲料厂还可以对原料的储存和运输进行优化,减少原料的变质和损失,提高原料的可利用率。
三、加强设备维护设备是饲料厂生产的关键。
加强设备维护是保障饲料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饲料厂可以采取定期检修和保养的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饲料厂可以加强设备的保养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饲料厂可以采用先进的设备监控技术,对设备的运转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提出改进建议,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产能。
四、优化人员管理人员是饲料生产的重要资源。
优化人员管理是提高饲料厂生产效率的关键。
饲料厂可以建立科学的人员配备标准,合理确定各项工作的人员配备比例,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十种方法改进饲养方法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养牛羊实行传统的放牧饲养方法,由于这种饲养方式使畜禽活动量大,用以维持和满足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物质需要量大,而且费工费时难管理,工效低。
为此,必须改牛羊常年放牧饲养为圈养。
改进饲喂方法目前农村还有部分养猪户习惯于喂稀料,由于加水量过多,从而限制了猪的进食量,降低了干物质的消化率和饲料利用率。
若把喂稀料改为喂稠料,就可大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改进饲料加工方法由于饲料加工方法不当,往往会造成营养损失,降低畜禽对饲料的利用率。
因此,重视饲料加工方法的改进,提高单位饲料的有效利用率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在豆类饲料中,含有抗胰蛋白酶等物质,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但经热处理后,可使抗胰蛋白酶失效,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谷类饲料磨得越细,消化率越高,但过细会降低饲料的适口性,若将粉碎的谷物饲料加工制成颗粒饲料喂畜禽,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达23%左右。
实行科学管理畜禽饲养管理条件的好坏,除直接影响畜禽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外,同时也影响饲料的利用率。
据试验,家禽在舍温-10℃时,比在10℃时散发的热能要高28%,在冬季,必须让家畜生活在比较干燥、温暖的圈舍内,才能减少其体温散失和体内营养的消耗。
据国外资料报道,猪在16℃~21℃气温下日增重最高,若气温在4℃以下时,增重约降低50%,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消耗量比在最适宜温度时增加1倍,因此,只要按照畜禽的不同生理要求,给它们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条件,才能维持体温平衡和减少热能的损失,达到节省饲料,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实行科学的限饲技术该法就是根据畜禽的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的生产目的,通过采取增减饲料或改变饲喂时间的方法,使畜禽达到预期的体重要求,以确保畜禽的高产性能。
实行科学配制日粮目前,农户饲养畜禽耗料多和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一是饲料单一,营养缺乏。
据试验,每头猪喂配合饲料要比喂单一饲料可提高饲料报酬达 20%以上;二是不能按照畜禽不同的年龄、体重生长阶段进行科学的配制日粮营养水平。
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原理和措施饲料蛋白质利用率是指饲料中蛋白质被动物消化吸收利用的比例,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可以有效降低饲料成本,促进动物生长发育。
下面将介绍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原理和措施。
一、原理1. 营养平衡原理营养平衡是指在合适的能量水平下,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摄入量能够满足其生长发育和代谢需要。
当饲料中某种营养素不足时,会限制其他营养素的利用,从而影响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
因此,在配制饲料时应注意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保证营养平衡。
2. 蛋白质品质原理蛋白质品质是指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和比例、可消化性等因素决定的蛋白质价值。
优质蛋白质含有较高比例的必需氨基酸和较低比例的非必需氨基酸,易于动物消化吸收利用。
因此,在配制饲料时应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豆粕、鱼粉等。
3. 饲料加工原理饲料加工可以破坏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成分,提高蛋白质的可利用性。
常见的饲料加工方法包括磨碎、压片、发酵等。
4. 营养调控原理营养调控是指通过添加特定的营养素或添加剂来改善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
例如,添加氨基酸、生长激素等可以促进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添加益生菌、发酵剂等可以改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蛋白质消化吸收效率。
二、措施1. 合理配合饲料在配制饲料时应注意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关系,保证动物能够摄入足够量且比例适宜的各种营养素。
应根据不同阶段动物的需求进行配合,如生长期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应适当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含量。
2. 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优质蛋白质来源含有较高比例的必需氨基酸和较低比例的非必需氨基酸,易于动物消化吸收利用。
应选择豆粕、鱼粉等优质蛋白质来源,并避免使用含有抗营养因子的植物原料。
3. 采用适宜的饲喂方式采用适宜的饲喂方式可以促进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
应根据不同阶段动物的需求进行饲喂,如在生长期应采用多次少量饲喂,以满足动物对蛋白质等营养素的需要。
4. 加工处理饲料加工处理可以破坏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成分,提高蛋白质的可利用性。
如何提高鸡的饲料利用率饲料成本约占整个鸡生产成本的60%~70%,尤其是随着蛋白质原料的短缺和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广大养殖户和饲料生产经营者不得不寻求一些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方法,以此来降本增效。
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进行了如下总结,谨供参考。
一、影响鸡饲料利用率的因素 1.动物本身因素。
不同生长阶段的鸡群对饲料的利用率也不同,如雏鸡低而成鸡高。
鸡个体之间的差别,对饲料利用率也有差别。
2.饲料因素。
不同种类的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不一样。
大豆中含有抗胰蛋白酶、致甲状腺肿的物质、皂角素和血凝素等物质,这些物质都会影响其消化利用和鸡的一些生理生化过程,如果加热适当,其毒素和酶就会受到破坏。
菜籽饼、粕中含有硫葡萄糖苷,经芥子酶水解而产生硫氰酸盐或唑烷硫酮等有毒物质,这两种化合物可影响能量代谢和饲料转化率。
其他一些饲料原料如谷实、青饲料、草粉、羽毛粉、血粉等也含有一些影响饲料利用率的因素。
3.饲料配合的科学性。
配制饲料时,只有各种营养物质如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能够满足鸡的营养需要,并且达到最佳平衡,才能够使饲料的转化率达到最高;反之,必然造成饲料营养物质的浪费。
4.饲料的加工和贮藏。
同一种饲料因加工方法不同,其营养价值也不一样。
如机榨的饼类比浸提的粕类蛋白质含量低,高温也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营养价值降低。
饲料贮藏时间越长,饲料的营养价值越低,严重的会发霉变质,甚至导致动物疾病的发生。
5.饲养环境及应激。
鸡群所处的饲养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等的变化,都可以引起动物应激,从而降低饲料转化率。
二、提高鸡饲料利用率的方法 1.配制饲料时,必须以鸡的饲养标准为依据,并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制定出符合要求的最佳饲料配方,不仅满足鸡对各种营养物质(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的需要量,而且各种营养物质之间的平衡应达到最佳。
2.配制饲料时,应注意饲料的多样化,尽量多用几种饲料原料进行配制,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种原料之间的营养互补作用,以保证营养物质的完善,有利于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五大方法适量投料目前在生产中,较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只注意每公斤饲料中的营养水平,而不注意饲料的日投料量。
虽然饲养户能严格按照猪需要的营养水平配制饲料,但因日投料量不能满足或超过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要么延长饲养期,降低了饲料利用率;要么造成猪过食引起消化不良,导致饲料浪费。
为此,在科学配料的同时,一定要重视饲料的科学投喂,以充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一般生长育肥猪的精料投喂量为猪体重的4%左右,瘦肉型猪体重在60公斤以后可按其体重的3.5%投料。
也可根据预期日增重与饲料的预期利用率确定,即日增重(公斤)×饲料利用率(饲料/增重)=日投料量(公斤)。
适度饲喂根据猪前期生长慢、中期快、后期又变慢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获得较高的饲料报酬率,应采取直线育肥的饲养方式,以缩短饲养周期、节约饲料。
同时,要实行精、青、粗的饲料搭配,并实行拌潮生喂;在饲喂次数上,采取日喂两餐制,以减少因多次饲喂刺激猪运动而增加能量消耗和饲料抛撒的损失。
适宜温度圈舍要保持清洁干燥,冬暖夏凉,为猪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消耗,提高饲料利用率。
猪舍温度以17℃~21℃为宜。
适当防疫要搞好疫病的防治与驱虫,**限度地降低发病率。
在生产中,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猪因患慢性疾病和寄生虫病而造成饲料隐性浪费。
为此,要做好打算免疫和定期驱虫,保证猪健康生长。
适时屠宰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骨骼、瘦肉、脂肪的生长强度不同。
在生长前期(60公斤前),骨骼和瘦肉生长较快,饲料利用率高;随着月龄与体重的增加,脂肪生长超过瘦肉,长1公斤脂肪所需的饲料比长1公斤瘦肉高2倍多。
所以,饲养周期越长、体重越重,饲料利用率则越低。
一般杂交猪的适宜屠宰体重为90~100公斤;土经培育的品种为85公斤左右,培育程度较低和未培育的品种在75公斤左右。
家禽饲养中的饲料转化率与饲养效率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io,FCR)和饲养效率(Feed Efficiency,FE)是评估家禽饲养效果的重要指标。
它们直接关系到饲养成本和养殖效益。
本文将探讨家禽饲养中饲料转化率和饲养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饲料转化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饲料转化率是指家禽在消耗一定量饲料后,获得的产品或增加的体重与饲料消耗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其计算公式为:饲料转化率 = 饲料消耗量 / 产品产量或增重量其中,饲料消耗量可通过称重或者记录每日投喂量和饲料库存量的方式计算得出,产品产量或增重量可通过称重或记录体重的方式获得。
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因素1. 动物品种和生长阶段:不同品种的家禽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的转化率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肉鸡和肉鸭饲料转化率相对较低,蛋鸡和蛋鸭饲料转化率相对较高。
而幼禽和育肥期的家禽饲料转化率往往较高,而产蛋期的饲料转化率较低。
2. 饲料质量和配方: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高质量的饲料可以提高家禽的饲料转化率。
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满足家禽各个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有效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此外,饲料的加工和保存技术也会影响饲料的品质和可消化性。
3. 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和适宜的环境条件对饲料转化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饲养密度、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以及有效的疾病防控措施能够提高家禽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能量代谢损失,提高饲料转化率。
三、饲养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饲养效率是指家禽在单位饲料消耗下所能获得的产品产量或增重量。
其计算公式为:饲养效率 = 产品产量或增重量 / 饲料消耗量饲养效率和饲料转化率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指标,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饲养效率更注重单位饲料的经济效益,是衡量饲料利用效果的重要指标。
四、提高饲料转化率与饲养效率的改进措施1. 合理饲料配方:根据家禽的品种和生长阶段合理调配饲料配方,确保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平衡,提高饲料利用率。
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十种方法1.配合科学的饲养计划:饲养前制定科学的饲养计划,包括饲养周期、饲养密度、饲料类型和数量等。
这样可以确保饲料的有效利用,减少因过量喂养或不合理饲养导致的饲料浪费。
2.选择适宜的饲料类型:根据畜禽的需求和饲养环境选择适宜的饲料类型。
有些饲料的消化率更高,可以更好地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减少饲料的浪费。
3.饲料的加工处理:有些饲料需要经过加工处理才能更好地被动物利用。
比如,将粗饲料进行粉碎可以增加其表面积,有助于动物的消化吸收。
4.合理设立饲喂标准:设立合理的饲喂标准,根据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喂。
这样可以避免因过多或过少饲喂而导致的饲料浪费。
5.引进精细化饲养技术:精细化饲养技术可以利用饲料的最大化利用。
比如,精确控制饲料的摄入量、喂养次数和饲喂时间,可以减少饲料的过量浪费,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6.合理通过草料饲养:草料饲养是降低饲料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合理选择草料的种类和富含营养的牧草种类,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7.增加饲料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是动物消化饲料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添加一些富含可溶性蛋白质的饲料,可以提供更多的营养,减少饲料的浪费。
9.善用饲料添加剂:合理使用一些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
比如,酶类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饲料的分解,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10.种养结合和循环利用:种植和养殖业的结合,可以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比如,将废弃农作物用作饲料,可以减少饲料的购买成本,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总之,提高饲料利用率既可以增加农畜业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合理的营养配方,可以实现饲料的最大化利用。
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措施
提高饲料利用率是提高畜禽养殖效益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几种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方法:
1. 合理配方饲料:根据畜禽的品种、年龄、性别、生长阶段和预期生产目标,选择合适的原料和配方比例,确保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物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畜禽的生长和生产需求。
2. 种类饲料结构优化:根据畜禽的喂养需求和适应能力,合理确定不同比例的精料和粗料的配比。
精料提供高能量和高蛋白质,粗料提供纤维和矿物质,以满足畜禽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3. 添加饲料添加剂:添加剂可以改善饲料的消化和吸收效果,促进畜禽的生长和生产。
常用的饲料添加剂包括酶制剂、益生菌、生物糖皮质激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4. 加工和利用副产品:合理利用农副产品、食品加工副产品和农作物秸秆等资源,通过加工处理后,转化为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
5. 饲料管理和喂养技术:确保合理的饲养环境、合理的喂养制度和科学的喂养方法,避免饲料的浪费和副产物的损失。
6. 进行饲料添加剂和生物技术的研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和应用新型饲料添加剂以及生物技术,可以增加饲料的利用率、促进畜禽生长和提高产量。
7. 饲料与家禽运动结合:为家禽提供充足的运动空间,并通过合理的饲养方式刺激家禽的活动能力,提高其运动消耗,减少饲料残留量。
8. 喂养规律化:定时定量喂养,避免过度喂养和浪费饲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总体来说,提高饲料利用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包括饲料配方优化、饲料管理和喂养技术的改进等,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效果。
有效提高鸡饲料利用率方法鸡群本身不同生长阶段的鸡群对饲料的利用率也不同,如雏鸡低而成鸡高。
鸡个体之间的差别,对饲料利用率也有差别。
饲料配方的科学性配制饲料时,只有各种营养物质(如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都满足鸡的营养需要,并且达到最佳配比水平,才能够使饲料的转化率达到最高;反之,必然会造成饲料营养物质的浪费。
饲料的加工和储藏同一种饲料因加工方法不同,其营养价值也不一样。
如机榨的饼类比浸提的粕类蛋白质含量低,高温也可能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营养价值降低。
饲养环境及应激鸡群所处的饲养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等情况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动物应激,从而降低饲料转化率。
鸡的饲料饲喂应注意的事项第一,保证油脂质量油脂、油脚尤其油脚含水量在5%以上时,在酶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在日光和高温的影响下,很容易氧化和酸败。
在氧化过程中,产生各种醛、酮、酸类物质以及聚合物。
氧化酸败的油脂、油脚,不但对鸡有毒害;而且还会降低蛋白质的的利用率。
鸡吃下氧化酸败的油脂或油脚极易发生腹泻、瘫痪以致死亡。
由于鸡对酸败油脂、油脚的气味非常敏感而厌食,采食量大大降低或拒食,加之腹泻,因而雏鸡生长发育受阻,肉用仔鸡增重慢或停滞,母鸡产蛋量下降或停产,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
油脂及油脚特别是随着磷脂的氧化会造成维生素A和E的缺乏症,同时还会引起体内维生素E的破坏。
并可降低饲料利用率。
因此,一定要用新鲜油脂、油脚,保证其质量;用氧化酸败的油脂、油脚喂鸡,对鸡群有害无益。
为了防止油脂、油脚酸败,除用新鲜油脂、油脚外,应添加抗氧化剂,尤其油脚更要添加。
在高温季节添加油脚的饲料要在5-7天内喂完,冬季也不宜超过1个月,千万不可久放,以防氧化酸败变质。
第二,掌握蛋白能量比无论是蛋鸡或肉鸡,无论是在哪个时期或阶段,添加油脂时都要符合各品种规定的蛋白能量比,才能表现出添加油脂或油脚的优势。
在添加油脂或油脚后,代谢能水平比推荐的标准高时,可按照每添加1%油脂时可增加0.5%蛋白质,以保持蛋能比和氨基酸的平衡。
饲料转化率计算方法1 饲料转化率的概念及意义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io,简称FCR)是指饲料用量与动物体重增加之间的比值,也称饲料消化率。
其计算公式为:FCR = 饲料用量÷ 增重量饲料转化率是决定畜牧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数值越小,表示同等体重增长所需的饲料越少,从而达到节约饲料、降低饲料成本的目的。
因此,饲料转化率可以作为评价饲养管理和饲料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
2 影响饲料转化率的因素饲料转化率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品种因素:不同品种动物的饲料消化能力不同,部分品种在饲料利用率方面具有优势。
(2)营养因素: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和比例,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较为显著。
营养水平不足或者营养过剩都会对饲料转化率产生不良的影响。
(3)环境因素: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条件能够促进动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
(4)管理因素:饲养规范、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因素也会影响饲料转化率。
饲养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
3 饲料转化率的计算方法计算饲料转化率需要统计饲喂期间的饲料用量和动物增重量。
对于均衡饲料配合的饲养模式,可以按照每头动物每日饲喂量,统计饲喂期间的总饲料量;对于自由饲料摄取的饲养模式,则需要更为精确地测定饲料摄取量。
在计算动物增重量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指标。
对于繁殖母畜来说,应选择猪仔出生体重和断奶体重之间的增重量,因为这段时间里猪仔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而对于肉猪来说,则应选择起始体重和出栏体重之间的增重量。
计算饲料转化率时,应注意区分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效益。
一般而言,猪仔期(出生至28天龄)、断奶期(28天龄至56天龄)和育肥期(56天龄至出栏)的饲料转化率都有所不同。
4 如何降低饲料转化率饲料转化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
因此,降低饲料转化率也成为畜牧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饲料转化率,附影响饲料转化率的因素回答饲料转化率也称为饲料利用率,是指利用饲料转化为产蛋总重或活重的效率,鸡在某一年龄段饲料消耗量与产蛋总重之比。
饲料转化率一般用耗料增重比(料重比、料肉比、饲料消耗比)来表示,即每增加1公斤活重所消耗的标准饲料公斤数。
标准饲料量是指按饲养标准配制的饲粮量,否则,将缺乏可比性。
一、饲料转化率
1、饲料转化率也被称为饲料利用率,是指利用饲料转化为产蛋总重或活重的效率,它是鸡在某一年龄段饲料消耗量与产蛋总重之比,一般在肉鸡上称为耗料增重比,是鸡在某一年龄段内饲料消耗量与增重之比。
由于饲料成本占养鸡成本的60%-70%,因此,饲料效率与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关联。
2、饲料转化率一般是用耗料增重比(料重比、料肉比、饲料消耗比)进行表示,也就是每增加1公斤活重所消耗的标准饲料公斤数。
计算公式为耗料增重比(料重比)= 标准饲料公斤数/增重公斤数在计算饲料报酬中,用耗料增重比较料肉比的概念会更准确。
3、标准饲料量是指按饲养标准配制的饲粮量,否则会缺乏可比性,也可从相反角度用饲料转换率(饲料消耗率)来表示,饲料转换率(%)=增加的活量/消耗的饲料量。
二、影响饲料转化率的因素
1、动物类别
动物的种类不同,其消化器官、消化代谢也会有很大区别,同一种饲料的转化率也不一样。
2、饲料本身因素
不同饲料本身含有影响饲料消化的不同因子,这些因子会对饲料
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产生一定影响。
3、饲料加工储藏
(1)同一种饲料会因为加工方法不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会有区别。
(2)如果饲料粉碎的过细,就会使饲料在瘤胃停留的时间缩短,减少了微生物作用于饲料的时间,可降低消化率10%-15%。
饲料利用率饲料利用率是指饲料中能被动物消化吸收利用的部分与提供给动物的饲料总量的比值。
它是衡量饲料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动物饲养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饲料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
一、饲料利用率的计算方法饲料利用率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饲料利用率=动物生长重量/饲料消耗量。
具体来说,就是以动物生长重量作为饲料利用的衡量标准,以饲料消耗量作为饲料提供的衡量标准,两者相除得到饲料利用率。
在实际生产中,饲料利用率的计算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饲料品质、动物品种、饲养环境、饲养方式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饲料利用率的高低。
二、饲料利用率的意义1. 衡量饲料利用效率饲料利用率是衡量饲料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高饲料利用率意味着单位饲料可以养育更多的动物,提高了饲料利用效率,降低了饲料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2. 评价饲养管理水平饲料利用率也是评价饲养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高饲料利用率说明饲养管理水平高,饲料的浪费少,动物健康状况好,生产效益高。
反之,低饲料利用率则说明饲养管理水平低,饲料浪费大,动物健康状况差,生产效益低。
3. 保护环境饲料利用率的高低还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高饲料利用率可以降低饲料的浪费,减少饲料的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
三、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方法1.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饲养管理是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关键。
要根据动物的生长特点、营养需求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饲料种类和饲喂方式,做好饲喂计划和饲料配方,保证动物的营养需要得到满足,同时避免浪费。
2. 优质饲料优质饲料是提高饲料利用率的重要保障。
选择优质饲料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减少饲料的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
3. 科学饲喂科学饲喂是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要根据动物的生长特点和营养需求,合理确定饲喂量和饲喂时机,避免过度饲喂和饥饿,保证动物的健康成长,提高饲料利用率。
4. 管理环境管理环境也是提高饲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提高饲料转化率重要意义
提高饲料转化率重要意义
饲料转化率是指动物消耗的饲料与其生长增重之间的比率,是衡量养殖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饲料转化率可以有效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提高饲料转化率可以降低养殖成本。
饲料是养殖业的重要成本之一,提高饲料转化率可以减少饲料的消耗量,从而降低养殖成本。
例如,如果将饲料转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节约10%的饲料成本。
这对于养殖业来说是非常可观的节省。
其次,提高饲料转化率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饲料转化率越高,动物生长速度越快,养殖周期越短,从而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例如,如果将饲料转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提高养殖效益10%左右。
这对于养殖业来说是非常可喜的提升。
最后,提高饲料转化率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饲料转化率低意味着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饲料才能生长,这会导致更多的粪便排放,从而增加环境污染。
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可以减少饲料的消耗量,从而减少粪便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提高饲料转化率对于养殖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提高饲料转化率,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养殖业应该加强饲料转化率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养殖效益,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优质食品。
饲料采食量、增重,还有饲料转化效率:这些都是什么意思按照定义,饲料转化效率的改变是由这两个组成性状当中至少一个性状的改变造成的。
因为采食量和增重相互之间是相联系的,一个性状的改变将造成另一个性状的改变。
例如,Stalder (2013)利用提交到国家数据库系统当中的数据考察了2007至2012年之间每年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
该项分析包括的数据来自50家不同企业,代表了超过1700家猪场。
在2007年至2012年之间,平均日增重从1.71磅增至1.81磅,提高6%,而饲料转化效率从2.75降低至2.68,改进了2.5%。
该篇文章没有讨论的是饲料采食量的变化,这个指标增加了3%。
所有3个性状都发生了改变;然而,很可能,为这些猪场供应种猪的企业实际选择的只有其中的两个(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
图1. 生长-肥育阶段平均饲料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还有饲料:增重,所有情形下饲料转化比保持不变。
ADFI 和ADG颜色相同的线条情形相同:红色 = 每年平均日采食量降低0.1磅;绿色 = 平均日采食量保持不变;紫色 = 红色 = 每年平均日采食量升高0.1磅。
有不同的策略可以通过遗传选择来改进饲料转化效率。
图1展示了生长肥育阶段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以及饲料转化比之间的关系,采用3种不同的饲料采食量情形:选择饲料采食量下降,选择饲料采食量不变,或选择饲料采食量增多,并让采食量可以随着增重提高。
所有三种情形下,饲料转化效率都表现了-0.1/年的相同趋势(第一年初始值为3,第六年结束值为2.5),而平均日采食量的初始值相同,为5磅/天。
当选择降低饲料采食量-0.1磅/年(红线)的时候,增重仍然表现出正向变化,但每年的提高只有0.03磅。
在6年的跨度当中,平均日增重提高只有0.13磅。
当限制饲料采食量改变为零(绿线)的时候,平均日增重提高0.6磅/年,实现了累计增长0.33磅。
当饲料采食量被允许增加0.1磅/年(紫线)的时候,增重每年提高了0.1磅,实现了累计增重提高0.53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