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25
《生态平衡》教案教学内容:1、生态平衡(1)生态平衡的概念(2)生态平衡的特征2、生态平衡失调(1)生态平衡失调的概念(2)生态平衡失调的特征(3)生态平衡失调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教学目的:1、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特征。
2、掌握生态平衡失调及其标志。
3、了解生态平衡失调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4、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生态观点去观察分析一些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生态平衡的特征以及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长期保持稳定(相等或分别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在较长时间内处于稳定状态,且在遭遇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从受冲击的状态恢复到稳定状态,人们把生态系统的这种稳定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平衡,通称为生态平衡。
二、生态平衡的特征(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输入和输出平衡)。
(二)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三)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三、生态平衡失调(一)概念当外界干扰压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很大,使生态系统的变化超出其自我调节能力限度时,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丧失。
此时,系统结构遭到破坏,功能受阻,整个系统受到严重伤害乃至崩溃。
(二)导致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原因1、生态系统内部原因在生态系统中引进一个新种或者某个主要成分的消失都可能给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
2、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或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对人类和生物的有害因素。
3、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为造成的生态平衡失调。
(三)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标志1、平衡失调的结构标志主要表现群落中生物种类减少;种的多样性降低;结构渐趋简化。
2、生态平衡失调的功能标志在功能上表现为能量流动受阻或物质循环障碍。
(四)解决生态平衡失调的对策1、明确由于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资源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对自然与自然资源的干预程度也会越来越大,生态系统永远保持平衡状态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