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儿科医疗的人文关怀--赖永洪..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62
42生物技术世界 BIOTECHWORLD儿科收治患者与陪护人员不同于其它科室,患儿尚无完全自主行为能力,主诉能力差、自控能力不足,同时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较苛刻,关心则乱,易因患儿不适而激惹,引起护患纠纷。
人文关怀是人本理念的核心思想,给予患儿及其家属人文关怀,有助于减轻患儿心理不适,促家属镇定、镇静,保障护理顺利实施,提高护理质量。
本科于2014年1月,将人文关怀引入儿科护理之中,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儿科门诊与住院患儿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3例,女177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5.4±1.3)岁。
纳入标准:(1)非危重症,高致死性疾病,如急性脑膜炎;(2)非特异性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发育不良;(3)患儿家属正常,无特殊人格;(4)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按照入院顺序,按照挂号数字奇、偶性将患儿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各20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家属陪护情况、病种、门诊或住院收治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按照医院儿科门诊与住院护理管理办法,按照病种执行相关护理路径,主要内容包括接待、辅助诊断、门诊用药、对症护理、体征监护等。
1.2.2 观察组强调人文关怀,在门诊观察室、输液区、病区等区域划定人文关怀区。
事前组织护士进行培训,组成人文关怀护理小组,学习掌握基本的人文关怀方法,对象为患儿及其家属,针对护理路径制定相应的人文关怀策略,主要内容如下。
(1)转变观念,以患儿为中心开展护理:入院时,热情接待,做好舒适护理,关注细节,如伴有发热,预见性采取抗发热措施,而不是先办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如候诊区患儿已入睡,可安排至角落休息,待排号后由护士专门提醒;做好区域管理,如安排护士做好候诊区管理,逐一记录患儿症状表现,询问病史,提供热水、保温袋;培养护士高度责任感,护士应感同身受,以对待晚辈而非对待患者的态度开展护理工作。
探讨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方法:结合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分析和探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服务。
结果:人文关怀护理服务促使儿科患儿及家属感受到温暖、关怀和信任,使护理人员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及护患和谐的美好关系,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幸福感。
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符合“以人为本,用心服务”的新理念要求。
结论:人文关怀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实施,为患儿及家属营造和谐的就医环境,促进患儿配合和家属认可,不仅能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护理人员工作的心理负担,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最终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医护人员满意。
【关键词】人文关怀;儿科护理;应用当今,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1]。
实施人文关怀,给患者人性化的帮助,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成为医院发展的主旋律。
儿科作为医院中较为特殊的科室,由于患儿年龄小、自身认知、理解能力及性格等特点,加之大多数患儿是独生子女,父母过于溺爱,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不愿配合,加大了临床护理的难度。
我科针对儿科患儿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1护理方法1.1 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我院儿科护理团队是一支有爱心、年轻、具有活力的队伍,要不断加强年轻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深刻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疼爱之情,学会换位思考,能发自内心关爱每一位就诊患儿。
儿科患儿数多为独生子女,孩子一旦生病住院,家就紧张、焦虑,失去耐心和理智。
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的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工作时应做到动作轻柔、举止文雅、轻声细语,和患儿进行交谈时应保持微笑、尊重患儿、关心患儿,使患儿和家属感受到医院人情化和人性化的关怀 [1]。
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文关怀护理的基本概念,然后着重探讨了在儿科护理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式。
接着对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实际效果。
结合理论和实践,本文总结出人文关怀护理对儿童患者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为提升儿童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儿科护理、应用效果、案例分析、患者意义、发展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在儿科护理中注重人文关怀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还能够增强患儿对医疗护理的信任感,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本文将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进一步剖析人文关怀护理对儿童患者的意义和对未来的发展展望。
1.2 研究意义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对于提升儿童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而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提供更温暖、人性化的护理方式,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提升治疗效果。
儿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能够增强家长和患儿之间的信任和沟通,建立起更紧密的关系,有利于家庭支持体系的建立和儿童康复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通过对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实践经验和方法,为未来的护理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研究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有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改善患者体验和促进医患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人文关怀护理的基本概念人文关怀护理是一种以尊重人的尊严、独立性和权利为核心的护理理念。
通过人文关怀实现儿科医疗护理质量的提升人文关怀是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介绍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分析了人文关怀在儿科医疗护理中的重要性,指出在儿科医疗护理中做好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
将人文关怀融入儿科医疗护理工作中,不仅有利于提升儿科的医疗护理水平,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
标签:医疗护理;人文关怀;儿科;护理质量1 人文关怀的概念人文关怀实际上就是日常所说的人性关怀,是指“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并注重自我与他人的精神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进一步追求,人们的需求从过去较为简单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过渡到以人为本的需求,在服务中要求更加人性化。
对于婴幼儿而言,儿科医疗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儿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到“以儿科患者为中心,以服务儿科患者为宗旨”,具体表现为,在儿科的医疗护理过程中,要以服务患者为根本,充分爱护和尊重患者,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在儿科护理中必须坚持以儿科患者为中心,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儿科的医疗护理,强化儿科的护理服务理念,做实儿科的基础护理,全方位实行儿科护理责任制,深化儿科护理专业的内涵,进而整体提升儿科医疗护理的服务水平。
2 人文关怀对于儿科医疗护理的重要性护理本身就是一项精细而繁琐的工作,由于社会、职业、地位、信仰、民族、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每个患者实际上所需要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也有所不同。
对于儿科护理,人文关怀就是在日常的儿科护理工作中不断地关注病患的需要,重视不同患者的心理感受,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2.1在儿科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有利于给儿童患者更好的护理,精心呵护祖国的花朵。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儿童生病时,儿童的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父母心理也格外紧张,这时医护人员在做好患者护理的同时,也要进行人文关怀。
在关注患者的时候,关心家属的情绪和感受,给予儿童最大限度的温暖、最贴心的照顾、最符合儿童实际的护理方案,不仅有利于儿童快速康复,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家属积极有效的配合治疗,更快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共同呵护祖国的未来。
人文关怀理念在儿科护理的应用一、人文关怀理念是什么人文关怀理念的核心是人文精神。
即以人为本,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就是以人文关怀的理念,尊重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满足患者的需求与尊严,用专业的手法与能力对医患进行救治与照顾。
人文关怀理念是一种强调在医疗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并把患者视为整个医疗照顾过程的中心焦点的理念。
人文关怀将患者视为一个有情感和感受的个体,需要通过沟通、关注和理解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护士不仅要处理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感状态,提供温馨和关怀的环境,安抚患者的情绪,并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系。
医护人员不仅要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情感上的服务,在满足患者的身心健康需求基础上,体现对患者关心与爱护,保证患者能够满意。
总之,人文关怀将患者视为独立的个体,关注他们的内心体验和需求,教育和支持他们,旨在增强他们的健康和健全性,使患者获得全方位的照顾和治疗,使医疗更加人性化。
二、为什么儿科护理需要应用人文关怀儿科医护人员更应该具备人文关怀理念,因为病患常常很小,所以,不仅要提供专业的救治,还要理解、关心病患,了解他们的需求,本着一颗关怀、博爱的心,为患者提供有理解、有关心的照顾。
儿科护理的人文关怀,具体表现在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家属,把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儿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儿童是一个需要特别呵护的人群,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儿科护理需要在重视孩子的个性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照顾,提供温馨和安全的环境,避免让孩子产生恐惧和孤独感。
其次,儿童处于身体生长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尊重他们的独立性,这就需要护士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关心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以此来建立起信任、理解和尊重关系。
儿科护理不仅仅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社交以及认知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
因此,在儿科护理中运用人文关怀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患者的感受和需求,提供必要的关爱、支持和帮助,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并减轻患者身体和心理方面的不适感。
儿科护理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及效果分析由于年纪较小的儿童自身还未建立起健全且成熟的心智,生理上也处于较弱的阶段,无法对于自身生活实现完全自理,所以在儿科病房当中,护理人员不但要为年纪较小的儿童提供较为全面且周到的医疗护理工作,同时还要保证患儿能够在治疗过程中获得符合疾病治疗规定的休养环境,尽可能在整个护理操作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将自身所学习到的所有知识应用其中,主动积极地在护理过程中付出情感,使患儿在各方面得到满足,这则更有利于其病情的恢复。
1如何在儿科护理当中体现出人文关怀1.1尊重患儿的人格尊严和情感表达即使年龄再小的孩子也是具有人格尊严的,很多未重视这一点的护理人员可能会在为患儿提供护理的过程中采取较为强硬的手段,导致患儿人格尊严受损,从而表现出不配合的情绪。
低龄儿童的日常生活是非常需要亲情、友情的,而在住院期间他们不仅远离了小伙伴以及学校的老师同学,还同时承担着生理上的疼痛感以及心理上的恐惧感。
每一个年龄层次的儿童对于自身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年纪较大的儿童可能会由于认知更为全面而产生悲观和自卑的情绪,而年纪较小的儿童由于恐惧感较为强烈,会有烦躁和愤怒的表现。
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患儿的情感表达,从他们的外在情绪表现发现其内在的情感渴求,从而针对性的给予关爱,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患儿不仅仅局限于汉族,还会有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儿童,护理人员可以简单学习一些不同民族的日常用语,用孩子的家乡语言与其进行交流能够迅速拉近护理人员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达到满足其自尊心的效果。
1.2为患儿营造其喜爱的环境从临床治疗中发现,如若能够为患儿营造较为温馨且受其喜爱的环境,往往能够达到更好的医治和护理效果。
而治疗环境的营造首先要基于患儿的年龄特点,考察患儿所在的年龄段的大部分儿童均较为喜爱的居住环境,从而展开病房及走廊等处的装饰工作。
保持治疗及护理环境的干净度和整洁度是最为基础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可以尽可能为孩子多添置一些玩具用于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使整个病房环境尽可能贴近家庭场所,尽最大程度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减少其对于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抵触情绪。
人文关怀在小儿外科护理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6-20T11:18:46.51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胡丽芳[导读] 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文关怀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作用,以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推动我国人文医疗大环境的建设。
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 158100【摘要】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之下,与之相关的经济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因此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不断提升,但是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人文关怀开始降低,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逐渐明晰起来,渐渐衍化为一种社会问题而存在,这一点在医院之中的小儿外科护理层面较为常见,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文关怀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作用,以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推动我国人文医疗大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人文关怀;小儿外科护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37-01人们的价值追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们对于心理优越感的追求愈发明显起来,而这种优越感反映在具体的理论层面就是一种独特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对于一个人来说尤其重要,它能够给人提供一种心理满足感,进而使其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这一点在医学领域的反映尤为明显,相较于普通人来说,病人尤其需要特定的人文关怀,因此,我国相关机构对此展开了一定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率先应用到了小儿外科护理领域。
一、人文护理服务概述人文护理的概念很简单,实际上就是在护理中添加一些人文的色彩,使相应的护理流程更为人性化。
而这一切都是基于过去的护理模式而言的,护理在广义上可以被理解为对人体的流于机体表面或者潜藏于机体内部的致病因子的处理和诊治,而对这个定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其过于抽象,所以人们将护理的定义简化为对人体疾病的医治和处理,这样就使得护理的意义与内涵通俗易懂,而过去的护理就是在这一模式上通过一定的生物学处理措施对人体的表面或人体内部的疾病加以处理,在这期间,并无任何人文色彩的缩影,只是单纯的生物学用药、包扎等应急处理机制,但是这一系列的机制颇为机械化和模式化,不利于医者与患者的交流及沟通,这就使得患者在生理上的疾病被医治完毕后留下了心理层面的潜在致病因子,而这对患者是尤为不利的。
儿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运用2篇(一)一、尊重患儿的人格尊严和情感意志患儿住院期间,长时间远离了伙伴、学校老师和同学,身体的疼痛和对治疗护理的恐惧,很容易引发情感心理障碍。
不同年龄的患儿对自己的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稍年长一些的患儿容易产生悲观绝望感、自卑感,而年幼的孩子又太过于畏惧护理中的疼痛,容易激怒、烦躁,我们要密切地关注他们的情感渴求,及时给予他们关爱。
1.1鼓励开导患儿,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儿科护理中医护人员都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外,还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要把患儿视如自己的孩子,发自内心地爱护他们。
我们要开导患儿,可以用一些少年儿童喜欢的故事、案例来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当患儿感到孤独伤心时,我们可以抚慰性地拉患儿的小手,陪他们做游戏,用亲切和蔼的话语与他们交谈,让他们感到温暖。
1.2适当地营造孩子们喜欢的环境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护理效果,我们还可以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当地为患儿营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例如在保持病房干净整洁的前提下,尽量弥补硬件设施不足带来的不便,可以让孩子多拥有一些玩具,把病房布置得像家一样地舒适温馨,减少他们对于医院的抵触情绪。
还可以向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学习他们的日常用语,互动交流,这会极大地满足他们的自尊心。
通过对患儿恰当的心理护理,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
二、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2.1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背景和文化模式少数民族聚集城市医院的儿科护理,有别于其它城市和地区的儿科护理工作。
西宁有汉、藏、土、回、萨拉、蒙古等民族,其中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和撒拉族人数最大,号称西宁的五大少数民族。
各个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本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的氛围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儿科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对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模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能够正确地处理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与医学、护理方面的矛盾。
2.1.1如实填写病历,对于患儿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通过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取得进一步的信任,逐步了解患儿的发病史、家庭状况、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
人文关怀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作者:李亚芳王艳玲陈惠瑜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20期【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儿科门诊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
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服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100%。
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人文关怀;儿科;护理--------------------------------------------------------------------------------作者单位:723500 陕西省西乡县人民医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生及人民对护理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转向以人、健康、环境为主要内容,兼具人文色彩的整体护理模式[1]。
医学人文学(medical humanities)作为一种理念,倡导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积极维护生命,珍惜生命,是一种主张以人为中心的医学价值观。
由于儿童自身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医护人员需在为他们提供安全、及时、可靠的医疗护理的同时,保证患儿有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2]。
人文关怀正是医护人员自觉给患者的情感付出,使患儿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处于满足、舒适的状态,从而利于疾病的康复。
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儿科门诊患儿,全面施行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84例我院2010年10月至1月收治的儿科门诊患者,男58例,女26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岁。
病程1~14 d,平均病程。
患者家属文化程度均为初中水平以上。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作者:虞蓉鲁皓琳张宁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7年第12期【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将200例儿科住院患儿分成两组,100例对照组患儿选择常规护理,100例实验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护理,对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人文关怀;儿科护理;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7)12-03-0-01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医学护理模式所存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和认可人性化的、整体的护理模式[1]。
儿科护理服务的对象主要为0-14岁的儿童,因为儿童的心理以及生理还未完全发育,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所以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更高。
对于儿科医护人员再讲,在为患儿提供精心和全面的医疗护理的基础上,还应为其提供心理健康以及治疗环境等方面的护理服务,满足患儿的各个方面,促进患儿的身体康复和疾病痊愈[2]。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儿科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00例住院患儿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
对照组中,男女患儿人数分别为58例、42例;患儿年龄为2-14岁,平均年龄为(6.3±2.4)岁;住院时间为6-18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1.2±1.6)天。
实验组中,男女患儿人数分别为56例、44例;患儿年龄为1-13岁,平均年龄为(6.7±2.1)岁;住院时间为5-19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1.8±1.2)天。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人文精神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简述患儿除了身体上的治疗,还包括一直以来被忽略的心理方面的疏导和关怀。
实际上,身体的治疗和心理的关怀本就是“双生子”,二者缺一不可。
这一思想得到重视的同时,也对儿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要求儿科护理人员拥有过硬的专业护理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对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又要求其对患儿展开行之有效的人文关怀,以便对患儿的恢复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实际上,对于产生恐惧害怕的患儿进行恰当的人文关怀,要比身体的治疗更加有助于患儿的恢复。
标签:人文精神;儿科护理;应用1前言人文关怀即人性关怀、关怀照护,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护理人文关怀,也就是是人文护理,是文化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人文精神”是以尊重人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意识和精神。
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注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必须做到尊重患儿的生命和人格,维护患儿的权益,切身的体会患儿的真正需求,并给予患儿合适并合理的护理。
2树立儿科护理人员的人文精神首先,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尽管人文关怀至关重要,但是,在进行人文关怀的同时,医疗护理质量才是真正抢救患儿生命的前提条件。
人文关怀与医疗护理质量是相互统一的,二者缺一不可。
3人文关怀对加强护患关系的重要性当今的医疗护理条件下,各种先进仪器的使用让护理监测处置变得更加准确、快捷,也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是,仪器永远无法替代护患之间的情感的传递和交流。
患儿需要的不仅是被照顾和理解,在接受高超技术护理的同时,还要求接受人文关怀。
患儿患病后,除了体验到来自身体的痛苦,还会产生许多不同于健康(儿童)的心理反应。
现代医疗技术只能较为有效地缓解患儿的身体痛苦,但不能解决患儿的心理问题,在治疗过程中,患儿经常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反应。
此时,护士的尊重和理解可以使患儿同时获得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
在儿科护士与患儿沟通过程中,运用人文关怀,不仅可以加强患儿的安全感,还可以消除其孤独和空虚的情绪,化解其悲伤和忧虑,也有助于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使患儿精神振奋,维持正常的精神心理健康状态。
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蔡永芬【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实验组中60例患儿实施人性化管理,对比组60例患儿实施传统护理管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对比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67%、100.00%,对比组分别为11.66%、88.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坚持以患儿为中心,提供人性化管理的临床护理服务,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有效地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7(014)007【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人性化管理;儿科;护理管理【作者】蔡永芬【作者单位】江安县人民医院,四川江安 64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儿科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种,患儿年龄普遍偏小,对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较低。
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患儿经常出现躁动、哭闹、恐惧等情绪,同时不同患儿之间极容易互相影响,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1]。
为了更好地提高儿科临床护理的工作质量,医院从患儿实际情况出发,将人性化管理应用到临床护理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儿年龄在2~6岁之间,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无畸形、恶性肿瘤、癫痫等症状,无血液系统疾病,住院时间为1周左右。
将12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分别为进行人性化管理的实验组和进行传统护理管理的对比组(以下简称“实验组”和“对比组”)。
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使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效果,从而为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方法:选取在某医院中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共计92例,将所有患者按照等量均分的方式划分为两个组别。
在对比组儿童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仍然采用医院基础的护理模式;在研究组儿童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结合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
在研究周期结束后,对比组间患儿的依从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通过对组间儿童患者依从率的对比得出,研究组的儿童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治疗表现出更高的配合度,达到了89.13%,而对比组仅有71.74%的儿童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在儿童患者家属满意度的比较上,研究组和对比组分别为95.65%和84.78%。
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使用人文关怀的模式,有助于改善儿童不配合护理治疗工作的问题,对于提高儿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人文关怀;儿科护理;应用效果引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群体中,儿童患者是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一方面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发育尚不健全,对于各种疾病和危险的防范能力和意识相对较为薄弱,另一方面他们天性活泼好动,对于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同时儿童家属对于其子女的健康安全也相对较为重视,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这些因素对于儿科的护理工作而言是巨大的现实难题。
面对这一现实难题,按照医院常规的护理工作模式是难以解决的,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护理工作方式。
其中,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对于解决这一难题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突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对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进行了全面的关怀和护理,因此对于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有着重大的价值。
本次研究通过在儿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来探究其对于提升儿童依从度和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是在某医院中接受住院治疗的儿童患者,排除危重儿童患者,符合本次研究条件并且其家属同意参加的儿童患者总计9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