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中药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在生活中变得十分普遍。
并且纳米技术对于医学也要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中医来说,中药药效的产生不仅是依赖构成药物的化学成分,药物的物理状态也对药效有着很大的影响,颗粒大小不同的中药所产生的药效有着很大的差别。
因此,在中药研究中引进纳米技术,可以更好的发展中药的开发,为医学事业做贡献。
本文就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发展前景做了研究。
标签:纳米技术;中药;应用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与调查,发现药物的颗粒状态对药物在生物的效果产生时间以及疗效有着很大的影响,药物经纳米技术处理后,无论其化学特性还是物理和生物特性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与曾经传统的中药相比,纳米技术更好的激发了药效,降低了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
1 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优势1.1提高了生物利用度纳米技术将纳米中药的细胞壁已经破坏,并极大的提高了药物的表面积,有利于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扩散,促进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的释放,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药物的药效,可以缩短药效的起效时间,从而加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1.2减少了药量,增加了靶向性对症下药,是人们众所周知的,但是在生物体药物可以直接到达其所应该到达的地方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在长期的医学研究中,药物的靶向性以及控释性都是一项重点的工程。
药物的靶向性是要求药物可以自我进行选择,快速的到达其所应该发生作用的地方,进而缩短起效时间,减少药物的使用量,节约资源。
1.3缓释作用纳米技术将纳米中药以及载体制作成为纳米药物,这样可以有效的达到药物的释放,以便于更好的与生物体内的作用点相结合,达到药效。
张晓云等使用了鬼臼毒素纳米脂质体和鬼臼毒素混悬页进行了抗肿瘤的试验,发现在相同的剂量下,使用鬼臼毒素纳米脂质体的那一组的抑制肿瘤的效果更为明显。
1.4增强原有疗效,产生新的疗效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不仅仅只是和原来一样只是关注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联系,更加关注于物理、化学、生物活性其三者之间的相互结合,从多方面不断的进行研究,促进三者之间的磨合,逐步到达最佳效果。
中药制剂纳米技术研究进展中药学:张生杰 104753091411摘要: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nm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具有增加药物对血脑屏障或生物膜的穿透性等特点。
本文详细介绍了纳米中药的定义、特点,同时介绍了纳米中药制剂技术方面的进展。
指出了纳米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并作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技术;中药制剂;中药现代化1.前言纳米即十亿分之一米,相当于10个氢原子排成直线的长度。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指在纳米尺度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体。
纳米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材料学、电子学、生物学、医药学、显微学等多个领域,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1998年,徐辉碧教授等[2]率先提出了“纳米中药”的概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lOOnm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
因纳米材料和纳米产品在性质上的奇特性和优越性,将增加药物吸收度,建立新的药物控释系统,改善药物的输送,替代病毒载体,催化药物化学反应和辅助设计药物等研究引入了微型、微观领域,为寻找和开发医药材料、合成理想药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运用纳米技术的药物克服了传统药物许多缺陷以及无法解决的问题。
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领域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来自于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可能是某单一化合物(即有效成份),也有可能是所提取的某一有效部位或有效部位群,有些中药甚至以全药入药。
对于从中药中提取的单一有效成份如紫杉醇、喜树碱等而言,其纳米化制备类似于合成药,因而其研究在技术上相对较易实现。
纳米载药系统在这方面的应用已有一些报道,目前这类药物已有多种制剂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大量获得单一有效成份的中药并不多,这就意味着纳米载药系统在这一层次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纳米中药制备方法探究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等,汤剂味苦携带不便现用现制,容易受到溶媒影响,部分有效成分难于煎出,发挥药效较慢,对危重患者不适用。
而新兴的纳米技术通过改进药物传递为中药创新药物配方的开发提供了额外的机会。
促进被身体吸收并发挥应有功效。
因此,研究纳米中药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纳米;中药制备;方法1 纳米中药制剂的优势1.1 提高生物利用度大多数中药具有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导致临床效果不佳,制约了中药的应用和发展。
其主要原因可分为3类:①难溶性药物水溶性差,导致生物利用度低;②脂难溶的药物其膜的渗透性差,难以透过,从而降低了生物利用度;③中药所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如无机盐、挥发油、蛋白质等。
很多成分在体内的稳定性较差,进而造成生物利用度较低。
1.2 增加药物靶向性药物靶向性可以根据靶向目标分为3种,分别是靶器官、靶细胞至最为先进的细胞内靶结构,这3个层次的靶向治疗均可通过纳米技术控制释放系统得以完成。
利用纳米技术,将中药有效成分纳米化,可以将药物的体内循环时间延长、使组织器官靶向性增加。
根据靶向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主动靶向和被动靶向两种。
根据纳米释药系统靶向原理,又可以将其分为仿生靶向、主动靶向、被动靶向和物理靶向。
1.3 缓释、控释作用一般来说,通过控制有效成分的释放特性,可以改善药物在体内的ADME性质,避免较高的血药浓度、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2 纳米中药制剂的常规制备方法2.1 介质研磨法将研磨介质水药物及相应的稳定剂放入专门的介质研磨机中,通过研磨杆高速剪切运动,从而粉碎,得到纳米级药物研磨介质一般为玻璃粒子氧化锆珠或高交联度聚苯乙烯树脂有研究者使用螺口玻璃瓶,磁力搅拌器研磨制备延胡索乙素纳米混悬剂正交试验法对其制备工艺中的研磨介质体积研磨转速以及研磨时间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制备工艺参数:研磨介质体积为10mL,研磨转速为1.6×103rmin-1,研磨时间为4h,最终形成均匀的延胡索乙素纳米混悬剂据文献报道,雄黄灯盏花素姜黄素银杏内酯等均可使用介质研磨法制备成纳米制剂,该方法装置简单成本低原料用量少易操作。
论纳米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中药已经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
中药制剂通过植物萃取物和天然物质成份组成的复杂单元,对疾病有非常有益的治疗效果。
不过,传统的中药制剂有一定的不足,比如,口服吸收率很低、剂量难控、不同药材质量的差异等等。
为克服这些难题,纳米技术开始在中药开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中药产品的质量和效果都有很大的提高。
本文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论纳米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
一、纳米技术的基本原理纳米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纳米技术手段制备新型材料和器件的技术。
在不到100纳米尺度范围内,物质的晶体结构、物种形态和物理性质都会发生改变,而这些新的特性可以用来制造新型材料和器件。
纳米技术的好处包括材料可以制造成任意形状和功能,具有很强的物理、化学、光学和生物特性,能够解决传统材料所存在的问题。
因此,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中药研究中。
二、纳米技术在中药粉剂中的应用1. 纳米结构的中药粉剂传统的中药粉剂通常存在部分药材微粉中的不挥发性成分造成的挥发率低、不易吸收的问题。
纳米技术可以将传统中药较粗糙的粉剂处理为纳米级的粒子,增强中药成分的停留时间和渗透性。
经处理后的中药粉剂中有更多的物质量和比表面积,这些因素提高了中药成分与人体细胞互相作用的概率。
纳米粉剂由于粒径小、多孔且分散性好,使得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大有提升,能够显著提高中药治疗效果。
2. 纳米空腔的中药粉剂在制备中药粉剂时,传统的药材分子会损失掉一部分药效,而且零散的成分难以被精确的控制。
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纳米空腔结构的中药粉剂,这种结构可以帮助减少成分的消耗和损失,有助于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
此外,纳米空腔结构还具有良好的药物穿透性和稳定性,是制备纳米粉剂的另一种重要的手段。
3. 纳米团束的中药粉剂同时,纳米技术还可以制备纳米团束的中药粉剂,这种粉剂结构可以帮助中药成分更加精确的控制,提高药效。
纳米团束粉剂可以有效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率,使药效更持久,有效。
纳米药物研究进展徐州医学院药学院(徐州 221000) 李岩 (068612077)[摘要]纳米科学与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前沿科技领域 ,并已在各学科的研究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 ,纳米科学与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有力地推动了医药科技的发展 ;其在医学和药学方面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本文就纳米药物的概念和特点、制备方法和应用等作一综述 ,对相关技术和方法进行评价和展望,并简要介绍我国近年来纳米中药的研究与进展。
[关键词] 纳米药物研究进展1 引言纳米技术自21世纪80年代被提出之后 ,在材料、冶金、化学化工、医药、卫生、环境及其交叉领域表现出空前的应用潜力。
纳米药物则是医药研究领域的新热点。
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斥巨资进行研究 ,有的已制成药物并申请专利 ,且开始了药物的临床实验。
纳米药物是以纳米级高分子毫微粒(N P)或微球(N S)、微囊(N C)为载体 ,与药物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后制成的药物。
与常规药物相比,纳米药物具有颗粒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反应活性高、活性中心多、催化效率高、吸附能力强等特点 ,因此它有许多常规药物所不具有的优点:缓释药物,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制成导向药物后作为“生物导弹”达到靶向输药至特定器官的目的;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减少药用量,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有利于存储;改变膜运转机制,增加药物对生物膜的透过性,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及细胞内药效的发挥;增加药物溶解度。
正是如此,本文对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了叙述。
2 纳米药物的种类及制备方法2. 1 纳米脂质体 (nanoliposome)脂质体(脂质小囊)是近年研究较多的一种剂型 ,它制备简单 ,应用方便 ,可多用途给药 ,是一种具有同生物膜性质类似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载体。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有其独特的优势 ,包括可保护药物免受降解、达到靶向部位和减少毒副作用。
纳米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指在纳米尺度(1×10-9m)空间内对物质或者材料进行加工、制造的技术[1,2]。
其实质是在分子水平上控制单个原子,创造出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等方面发生异常的、显著改善的物质系统。
纳米技术将更好地掌握和控制物质基本单元,从而对多种技术的应用产生普遍而深远的影响。
据统计,全世界纳米技术方面的应用每年可创造500亿美元的市值,预计至2010年,将达到14400亿美元。
目前,世界各国对纳米技术都很重视,在生物医药学方面已取得了不少进展;在我国,纳米技术已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
1998年,国内学者首次提出了纳米中药的概念。
一般认为,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粒径小于100nm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了。
它是中药纳米化后的产物,不是一种新的药种。
纳米中医药学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纳米技术,对中医药进行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涉及中医临床、中药、中药制剂、中药化学等多学科领域。
纳米中医药学将促进纳米中药有效成分或部位、纳米中药原药材、纳米中药复方制剂、纳米外用药物及纳米保健品的研究与开发,给中医药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借助纳米技术,可在纳米中药的制药技术、药效研究等方面建立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创新方法。
按照我国制药工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新物态化合物--如新的微粒化的药物,可以增加其溶解度而增强吸收,可以申请专利”。
因此,这方面的专利申请成功机率较大,如谢长生等申请的发明专利“纳米雄黄及其制备方法”和“纳米石决明及其制备方法”就属此列。
纳米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提高中医药的现代化和标准化程度,加速中医药与国际医药业发展接轨的步伐。
将中药进行纳米化处理后,避免了传统中药在加工过程中繁琐的处理工序,更有利于药物的规范化研究、开发、生产、管理。
纳米技术不但可大幅度提高药物的活性和生物利用度,甚至可能产生新的药效及降低毒副作用。
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纳米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具有精细化、高效化、可控性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纳米技术的基本原理、中药研究的现状以及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纳米技术的基本原理纳米技术是指对物质进行精细化加工,使其在纳米尺度下呈现出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技术。
纳米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和调节材料的粒径、形态、表面性质等因素,从而改变其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性质。
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化学反应活性高、电子结构变化明显等特点,因此在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中药研究的现状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优点。
但是,中药研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药效不稳定、药物代谢不清等。
因此,如何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是中药研究的重要问题。
目前,中药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传统制剂、现代化学分析、分子生物学等。
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传统制剂的药效不稳定,现代化学分析只能分析单一化合物,分子生物学无法直接研究中药复杂体系的作用机制等。
三、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具有精细化、高效化、可控性等特点,因此在中药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将从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1、纳米载体技术纳米载体技术是指将药物通过纳米技术制备成纳米粒子,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纳米载体技术可用于制备纳米乳剂、纳米微粒、纳米胶束等,这些纳米粒子具有较小的粒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纳米载体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中药的研究中,如采用纳米载体技术制备的黄芪多糖纳米粒子可以提高黄芪多糖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2、纳米控释技术纳米控释技术是指将药物通过纳米技术制备成纳米粒子,并将其包裹在控释载体中,从而实现药物的缓释和控制释放。
制药工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国内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药品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制药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制药工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做一些简要的概述和讨论。
一、制药工艺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在制药工艺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新型制剂及药物制备技术的研究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制剂和药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将药物包裹在纳米材料中,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出特定的基因治疗药物,可以直接干预疾病发展机理等等。
2、传统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制备技术研究传统中药制剂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均有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化学成分组合以及生产过程难以控制等问题,其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制备一直是一个难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的进展。
例如,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方法中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3、制剂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制药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药品质量的关键。
国内外学者在制剂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例如,利用红外光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质谱技术等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直接检测药品中的有害物质和杂质,可以高效地保障制剂的安全性和质量。
二、制药工艺技术的应用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众对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不断提高要求,制药工艺技术的应用前景也愈发广阔。
1、市场前景我国制药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药品需求量不断提高,因此制药工艺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预计到2020年,我国制药市场规模将超过1.7万亿人民币,逐步成为全球制药市场的主要力量之一。
2、制药企业前景目前,我国制药业企业结构比较分散,大型企业居多。
但是,随着技术的提高和市场要求的提高,小型化、定制化制剂的需求将逐渐增加,这将有助于中小制药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