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吮吸式害虫
- 格式:ppt
- 大小:5.98 MB
- 文档页数:7
昆虫的农业害虫分类和防治方法在农业生产中,昆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有些昆虫却成为了农业害虫,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保护农作物,减少农业害虫造成的损失,我们有必要对农业害虫进行分类,并了解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农业害虫的分类(一)咀嚼式口器害虫这类害虫通过其强大的上颚直接咬食农作物的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
常见的咀嚼式口器害虫有蝗虫、粘虫、玉米螟、菜青虫等。
蝗虫会大量啃食农作物的叶片,造成植株光合作用减弱,影响生长和产量;玉米螟则会钻入玉米茎秆内部,破坏茎秆组织,导致植株倒伏。
(二)刺吸式口器害虫它们利用细长的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取汁液。
例如蚜虫、白粉虱、叶蝉、蝽象等。
蚜虫常常聚集在植物的嫩梢、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发黄,严重时植株生长停滞;白粉虱不仅吸食植物汁液,还会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三)钻蛀性害虫此类害虫钻入农作物的茎秆、枝干或果实内部进行危害。
像天牛、螟虫、吉丁虫等。
天牛幼虫在树干内蛀食,破坏树木的输导组织,导致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螟虫钻入果实内,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
(四)地下害虫主要生活在土壤中,危害农作物的根部或地下部分。
常见的地下害虫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
蝼蛄在土壤中挖掘隧道,使幼苗根系与土壤分离,造成缺苗断垄;蛴螬则啃食作物的根系,影响植株的吸收功能。
二、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1、合理轮作通过不同作物的轮作,可以改变害虫的生存环境,减少害虫的发生。
例如,水旱轮作可以有效控制一些旱地害虫。
2、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残株和病叶,减少害虫的栖息地和越冬场所。
3、合理密植保持适当的种植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增强作物的抗虫能力。
(二)物理防治1、人工捕捉对于一些个体较大、容易发现的害虫,如天牛、金龟子等,可以进行人工捕捉。
2、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习性,设置黑光灯、糖醋液等进行诱杀。
例如,用黑光灯可以诱杀蝼蛄、金龟子等害虫;用糖醋液可以诱杀地老虎、粘虫等。
常见园林植物刺吸式害虫防治技术刺吸式害虫吸食植物汁液,造成枝叶枯萎,斑点发黄,穿孔以及引发病毒病等。
吸汁害虫是指成虫、若虫以刺吸式口器或锉吸式口器取食汁液危害植物的昆虫。
常见的吸汁害虫有同翅目的蝉类、蚜虫类、木虱类、蚧壳虫类、粉虱类,半翅目的蝽类,缨翅目的蓟马类,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的螨类。
一、蝉类:同翅目蝉亚目。
主要有蚱蝉、大青叶蝉、桃一点斑叶蝉、青蛾蜡蝉、斑衣蜡蝉等。
1、蚱蝉:又称知了,危害多种园林苗木。
以卵和若虫在被害枝内和土中越冬,初孵若虫钻入土中吸食植物根系汁液。
一年中以5月份在土中的若虫数量最多。
成熟若虫于5-8月从土中钻出来,凭着生存的本能爬行到灌木枝条、杂草茎干等处,用爪及前足的刺固着于树皮枝叶上,多在夜间20:00-22:00时和早晨4:00-6:00时段,在激素控制下开始蜕变羽化,为了成虫两翅的正常发育,蜕皮时身体必须垂直面对树身,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
6月为成虫出现盛期,10月为末期。
雌虫不能鸣,称为哑巴蝉,成虫羽化后20天左右,通过刺破树皮吸食树汁进行营养补充后,即可开始交尾产卵,如此周而复始。
2、大青叶蝉:危害樱花、圆柏、海棠、丁香等园林植物。
以卵于树木枝条表皮下越冬,成虫有趋光性,以卵越冬。
北方年生3代,以卵于树木枝条表皮下越冬。
4月孵化,于杂草、农作物及蔬菜上为害,若虫期30~50天,第1代成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7月上旬。
各代发生期大体为:第1代4月上旬~7月上旬,成虫5月下旬开始出现;第2代6月上旬~8月中旬,成虫7月开始出现;第3代7月中旬~11月中旬,成虫9月开始出现。
发生不整齐,世代重叠。
成虫有趋光性,大青叶蝉的为害特点是成虫和若虫为害叶片,刺吸汁液,造成褪色、畸形、卷缩,甚至全叶枯死。
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
3、斑衣蜡蝉:喜干燥炎热处。
一年发生1代。
以卵在树干或附近建筑物上越冬。
翌年4月中下旬若虫孵化危害,5月上旬为盛孵期;若虫稍有惊动即跳跃而去。
经三次蜕皮,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活动危害至10月。
刺吸式害虫五、介壳虫类害虫一、概况同翅目,蚧总科。
主要的种类有红蜡蚧、栗绛蚧、桑白蚧、矢尖蚧、梨园蚧、草履蚧、吹绵蚧、日本龟蜡蚧、朝鲜球坚蚧等,为害果树、花卉等。
二、症状刺吸枝干后,形成枝条表面凹凸不平,削弱树势,或引起皮层木栓化、韧皮部衰亡,皮层爆裂、抑制生长,引起落叶甚至枝梢干枯和植株死亡。
在果实上多集中在萼洼和梗洼处,形成紫红色斑点,降低果品价值。
一旦发生,不加有效防治,3-5年即可毁园。
三、防治方法1)植物检疫:防止传播蔓延。
2)农业防治:种植抗性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增加果园透风透光的条件。
注意田园卫生,及时去除被害的枝条。
3)生物防治:蚧壳虫的自然天敌种类较多,注意充分利用。
在生产上,要加强虫情观测,定期调查天敌的数量变化,当瓢虫:蚧为1:10,可不用其它措施。
1头瓢虫一生可食2000头,是抑制球坚蚧大发生的重要因素。
4)化学防治:越冬期的防治:早春花芽前,果树刮树皮结合使用使用5°石硫合剂or5%柴油乳剂喷施。
生长期:当天敌不足时,根据不同的种类发生特点考虑使用农药。
对土壤越冬的种类考虑出土前进行土壤处理。
在树上越冬的种类,一般在形成介壳以前进行防治。
生长期可使用的石硫合剂一般用0.2-0.3°。
红蜡蚧分布于中国的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及北方温室。
成虫和若虫密集寄生在植物枝杆上和叶片上,吮吸汁液危害。
雌虫多在植物枝杆上和叶柄上危害,雄虫多在叶柄和叶片上危害,并能诱发煤污病,致使植株长势衰退,树冠萎缩,全株发黑,严重危害则造成植物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1. 人工防治:发生初期,及时剔除虫体或剪除多虫枝叶,集中销毁。
2. 农业防治:及时合理修剪,改善通风、光照条件,将减轻危害。
3. 药剂防治:红蜡蚧若虫孵化期长达21~35天,防治时应连续喷洒25%爱卡士乳油1000倍液或20%稻虱净乳油1500倍液、4.5%绿丹微乳剂9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3~4次。
刺吸式害虫刺吸植物液汁,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繁殖力强,为害重。
直接为害造成植物各种症状,间接传播病毒、疾病。
刺吸式害虫的种类一、蝽类害虫二、木虱类害虫三、粉虱类害虫四、蚜虫类害虫五、介壳虫类害虫六、蓟马类害虫七、螨类八、蝉类一、蝽类害虫刺吸荔枝、龙眼等果树汁液的蝽类害虫常见有荔枝蝽、方肩荔枝蝽、稻绿蝽等,均属半翅目、蝽科。
危害成虫、若虫刺吸嫩梢、嫩芽、花穗和幼果的汁液,严重时影响新梢正常生长,导致落花、落果;其射出的臭液也可使嫩叶、花和果壳焦枯。
此外,还可传播龙眼鬼帚病的病原。
防治(1)人工防治:深冬和早春,越冬成虫不大活动,人工突然摇树使越冬成虫落地,然后捕杀。
采摘卵块、扫落和兜捕若虫都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2)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
(3)药剂防治:①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当越冬成虫恢复活动时,对越冬虫口密度较大的果树进行挑治;②3月中下旬,在越冬成虫大量迁入果园时,对虫口密度较大的果园或品种,使用药剂挑治一次;③在若虫大量孵化期,对虫口密度高的大年果园实行全园喷药一次;虫口密度低的小年果园,可用药挑治花果多、若虫比较集中的果树.(4)注意问题:开花期严禁喷洒农药,花期和幼果期不宜使用氧化乐果、乐果和水胺硫磷等药剂。
荔枝蝽半翅目,属于荔蝽科Pentatomidae。
果树害虫,主要为害荔枝和龙眼;也为害其他无患子科植物。
识别特征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体盾形、黄褐色,腹面被白色蜡粉,有臭腺,开口在胸部腹面中后胸交接处。
卵圆球形,长2.5~2.7毫米,淡绿色,化前变为深灰色。
若虫体色红黑相间。
分布地区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也见于南亚、东南亚国家。
为害症状成虫、若虫均刺吸嫩枝、花穗、幼果的汁液,导致落花落果。
其分泌的臭液触及花蕊、嫩叶及幼果等可导致接触部位枯死,大发生时严重影响产量,甚至颗粒无收。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
人工捕捉,冬季低温时期(10℃以下),荔枝蝽受冷冻,不易起飞,突然猛力摇树枝,使越冬成虫坠地,集中烧毁;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