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丨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 格式:docx
- 大小:17.81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化学元素知识点总结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了解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学习化学非常重要。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元素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元素知识点,包括元素周期表、主要元素的特点和用途等内容。
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的有序排列表。
在元素周期表中,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进行排列,相邻元素的性质有一定的相似性。
元素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是位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特性。
二、主要元素的特点和用途1. 碳(C)碳是一个非金属元素,它存在于很多有机物中,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等。
碳的特殊性质使得有机化合物极其丰富。
有机化合物在生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构成细胞、细胞器和酶等。
碳还可以形成多种形态,如钻石和石墨。
2. 氢(H)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是一种非金属气体。
氢气轻,易燃。
氢元素有丰富的应用,如制造氨气、制备硝酸和燃料电池等。
3. 氧(O)氧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它是我们呼吸所需的气体。
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冶金和化学工业。
氧气还参与了物质的燃烧过程。
4. 氮(N)氮是一种非金属气体,占据了大气成分的四分之三。
氮是合成化学物质的重要原料之一,如氨、硝酸和硝化酶等。
氮在植物生长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5. 锌(Zn)锌是一种金属元素,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导电性。
锌广泛应用于防腐剂、电池、合金和镀锌等方面。
6. 铜(Cu)铜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元素。
铜常用于电线、导管和制作工具等。
此外,铜还常用于制备合金和艺术品。
7. 铁(Fe)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铁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制造和磁性材料等领域。
8. 铝(Al)铝是一种轻便的金属元素,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铝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电子工业和包装材料等领域。
三、化学反应和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目前已知的元素共有118种。
每种元素都具有独特的性质特征和结构特征。
在这里,我们将讨论一些常见元素的性质特征和结构特征。
1.氢(H):氢是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标准条件下,它是一种二原子分子,化学符号为H2、氢气具有极低的密度和高燃烧性。
它的原子结构只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2.氧(O):氧是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在标准条件下,它处于双原子分子状态O2、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它是维持呼吸和燃烧的必要气体。
氧原子的电子结构是1s22s22p43.碳(C):碳是原子序数为6的元素,是生命的基础。
它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形成多种化合物。
碳具有高的熔点和热导率,是石墨和钻石的主要成分。
它的电子结构是1s22s22p24.氮(N):氮是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条件下,它以双原子分子状态存在N2、氮在生物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很多化合物如肥料和炸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氮原子的电子结构是1s22s22p35.铁(Fe):铁是原子序数为26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第四多的元素。
它是一种金属,常以铁矿石的形式存在。
铁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同时也是一种强磁性材料。
它的电子结构是1s22s22p63s23p64s23d66.金(Au):金是原子序数为79的元素,是一种贵重金属。
它具有黄色,并以其高度的稳定性和可塑性而闻名。
金是一种良好的导电体,广泛用于制作珠宝和电子器件。
它的电子结构是1s22s22p63s23p64s23d104p65s24d105p66s14f145d106p67.氯(Cl):氯是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是一种非金属。
它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是以双原子分子状态Cl2存在。
氯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漂白性,在水中能够形成盐酸。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它的结构和特点为理解元素及其化学性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本文将简要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结构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原子序数从左上角的1开始逐渐增大。
它通常分为若干个周期和数个不同类型的族。
每个周期表示元素外层电子壳的能级,而每个族则表示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其中1至6周期是由两行元素组成,第7周期由一行元素组成。
周期的最右边是稀有气体,它们的外层电子壳已经填满,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
周期表的底部还有两行分离出来的元素,称为镧系和锕系元素,它们在同一个周期表中是分散排列的。
特点1. 周期性:元素周期表展示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性指的是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周期性重复出现。
2. 周期趋势: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呈现出一些规律的趋势。
例如,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电离能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大,而电负性则相反。
3.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类。
主要是根据外层电子壳中的电子数目和能级来进行分类。
4. 化学性质: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分类。
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形成能力。
5. 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反映了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
每个周期的元素外层电子数目从左到右递增,每个族的元素外层电子数目相同。
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工具。
它展示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并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元素性质概述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元素的性质,这将对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元素的性质进行概述。
一、元素的物理性质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它们通常是固体的,具有金属光泽和高密度。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锌等。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一般是气体、液体或者固体。
它们通常没有金属光泽,而是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氮、氢等。
3. 半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具有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一些性质,既能导电又能半导体或者绝缘体,它们常用于电子产业。
硅、锑等是常见的半金属元素。
二、元素的化学性质1. 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金属元素容易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常见的金属元素在与非金属元素反应时往往会失去电子。
金属元素与酸反应可以生成盐和释放氢气。
2. 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非金属元素通常会接受电子形成负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反应时通常会得到电子。
非金属元素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氧化物。
3. 半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半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介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
半金属元素既能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也可以接受电子形成负离子。
三、物质的性质和元素的特征1. 元素组成的物质通常具有特征性质:物质的性质往往与其组成元素的性质有关。
例如,氧气是由两个氧元素组成的,具有无色、无味、质轻和易燃的性质;氮气由两个氮元素组成,具有无色、无味、质轻和不燃的性质。
2. 化合物的性质由元素比例决定: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
化合物的性质往往由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的性质和比例决定。
例如,氯化钠是由一个钠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具有味咸和易溶于水的性质。
3. 混合物的性质与元素性质相互影响:混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或化合物的物质混合而成,每个组成部分的性质保持不变。
高中化学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与化学元素的特性高中化学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与化学元素的特性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的科学,而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元素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高中化学中与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元素特性相关的知识点。
一、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排列了所有已知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包括周期数、主族和元素的排列方式。
1. 周期数:元素周期表中的横排被称为周期,每个周期由元素原子核外层电子的主量子数决定。
其中,第一周期只有两个元素(氢和氦),第二周期有8个元素,依此类推。
2.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的竖排被称为主族,主族由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
其中,1A至8A族元素的电子在外层能级的数量从1到8递增。
3. 元素的排列方式: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周期表元素的特性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有许多特性和规律,这些规律对于了解元素以及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衡量元素原子大小的指标,它通常使用皮克米(pm)作为单位。
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由上至下逐渐增加,而在同一周期中由左至右逐渐减小。
2.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一个中性原子中移走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一般来说,电离能在周期表中由下至上逐渐增加,而在同一周期中由左至右逐渐增加。
3. 电负性:电负性是衡量元素原子吸引外层电子的能力。
电负性在周期表中存在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从左下角到右上角,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加。
4.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
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热导性和电导性,而非金属则相对较差。
过渡金属则位于周期表中间的一部分,具有一些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5. 化合价:化合价是指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所具有的电荷数。
化合价与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别有关,主族元素的化合价通常等于其外层电子数。
化学1—18号元素的结构性质特点在化学中,元素是组成所有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
化学元素的结构性质特点描述了每个元素的内部结构以及与其他元素之间的化学性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化学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结构性质特点。
1.氢(H):-结构:氢元素的原子结构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它是周期表中最简单的元素。
-特性:氢是最轻的元素,常见于宇宙中,存在于水和有机化合物中。
它的化学性质特别活泼,可以和大多数元素组成化合物。
2.铯(Cs):-结构:铯是一种碱金属元素。
-特性:铯是一种质软、黄金属,易被氧化。
它的熔点很低,非常活泼,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氧气反应。
铯由于其低熔点和容易蒸发的性质,在高真空技术中有很多应用。
3.锂(Li):-结构:锂也是一种碱金属元素。
-特性:锂是一种轻金属,具有低密度和高电导率。
它可以形成锂离子的化合物,在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
锂具有很强的同时硫酸和碱浸的性质,可与水剧烈反应。
4.钠(Na):-结构:钠也是一种碱金属元素。
-特性:钠是一种质软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食盐。
钠是一种高度活泼的金属,与水和氧气反应非常迅速。
它在化学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5.钾(K):-结构:钾也是一种碱金属元素。
-特性:钾是一种质软的金属,具有低密度和高电导率。
它的反应活性非常高,与水和氧气反应迅速,可以与许多非金属和金属形成化合物。
6.铜(Cu):-结构:铜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
-特性:铜是一种质软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它的弹性和可塑性很好,可以被拉伸成细丝和扯成薄片。
铜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特别是电气设备和导线。
7.银(Ag):-结构:银也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
-特性:银是一种良好的导电体,并且对热和光具有很高的反射率。
因此,它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镀银和摄影等领域。
8.金(Au):-结构:金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
-特性:金是一种贵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电导性。
它不会氧化或腐蚀,因此可以用于制造珠宝和硬币。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一张重要的工具,用于分类和组织元素。
它的结构和特点反映了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
一、周期表的结构化学元素周期表基本上由一系列的水平行(周期)和垂直列(族)组成。
每个元素都根据其原子序数(即核中质子的数量)进行排序和编号。
以下是元素周期表的一些重要结构特点:1. 期(或主能级):元素周期表的水平行被称为期。
它们按照原子的能级顺序排列,从1到7。
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原子的能级也逐渐增大。
每个新的周期都代表着新的电子壳的填充。
2. 组(或族):元素周期表的垂直列被称为组。
它们是根据原子的电子配置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第1组到第2组被称为“s”区,第3组到第8组被称为“p”区,第9组到第10组被称为“d”区,第11组到第18组被称为“f”区。
3. 过渡元素区和稀土元素区:在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到第7周期被称为过渡元素区。
这个区域包含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元素。
稀土元素区则包括在f区内,这些元素在化学性质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4. 分区:元素周期表通常被分为两个部分,即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
主族元素一般是周期表最左边的一列,包括所有的s和p区元素。
过渡元素则在主族元素的右边,包括所有的d和f区元素。
二、周期表的特点元素周期表不仅反映了元素的结构,还展示了一些重要的周期性规律和特点。
以下是几个周期表的特点:1. 周期性: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遵循一定的周期性规律,即元素的性质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例如,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等属性在周期表中都有可见的趋势规律。
2.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元素中心核和最外层电子之间的距离。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从左到右呈递减,而从上到下呈递增。
这是由于核电荷的增加和电子层的填充。
3. 电离能:元素的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去除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周期表中,电离能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从左到右呈递增,在同一周期内,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增。
初中化学元素知识点梳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学科。
在化学中,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对于理解化学世界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元素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元素的基本特性。
1.氢(H):是化学元素中最轻的一种。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也是核能的重要来源。
2.氧(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它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人和动物需要氧气呼吸来产生能量。
氧气也参与了许多燃烧反应,如火焰的燃烧。
3.碳(C):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如糖、脂肪和蛋白质。
碳的特殊性质使得它能够形成复杂的分子结构,从而支持生命的存在。
4.氮(N):是空气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氮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尤其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氮还参与了许多化学反应,如氨合成和硝化反应等。
5.氯(Cl):是一种淡黄色的气体。
氯在消毒和杀菌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与一些金属形成的氯化物也是常见的化合物。
6.铁(F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之一。
铁的熔点很高,因此可以用于制造坚固的建筑材料和工具。
铁还是血红蛋白的主要组分,对于人体血液的运输至关重要。
7.铜(Cu):是一种红色的金属。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电线电缆制造。
铜也是许多合金中的重要成分。
8.银(Ag):是一种有光泽的白色金属。
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制造电子器件和餐具。
银也有抗菌和杀菌的作用。
9.金(Au):是一种黄色的贵金属。
金在艺术和首饰制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一种稳定的投资工具。
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金不会被氧化或腐蚀。
10.钠(Na):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
钠是一种非常反应活泼的元素,与水反应会产生剧烈的火花和氢气。
在食品加工中,钠离子也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剂。
11.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
常见化学元素性质全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下面是常见化学元素的一些性质的简要概述。
1.氢(H):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物理上,氢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
化学上,氢是一种高度活性的元素,它与氧气反应产生水,并与多种元素形成化合物。
2.氧(O):氧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氧是生物体进行呼吸和燃烧所必需的。
此外,氧还可以形成许多化合物,如水和二氧化碳等。
3.碳(C):碳是生命的基础。
它存在于地壳、大气和水中,并组成有机物的基础。
碳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可以在高温下形成钻石。
此外,碳还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如甲烷、乙烯和乙醇等。
4.氮(N):氮是大气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
氮在生物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
此外,氮还可以形成许多氮化物化合物。
5.卤素:卤素包括氯(Cl)、溴(Br)、碘(I)和氟(F)等元素。
它们都是高度活性的化学元素,通常以配子的形式存在。
卤素可以形成很多盐类化合物,并在生物体中起重要的作用,如维持酸碱平衡。
6.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和热导性。
典型的金属元素包括铁(Fe)、铜(Cu)、铝(Al)和锌(Zn)等。
金属元素在工业、建筑和电子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7.半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是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元素,具有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一些性质。
典型的半金属元素包括硅(Si)、锑(Sb)和硒(Se)等。
8.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通常不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和热导性。
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包括氢(H)、氧(O)、氮(N)和碳(C)等。
非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常常与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
9.过渡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中间区域。
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并且在催化、电池和合金制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典型的过渡金属元素包括铁(Fe)、铜(Cu)、锰(Mn)和钼(Mo)等。
化学学科常见元素及其性质化学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化学学科中,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每种元素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元素及其性质。
1. 氢(H)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氢具有低密度和高燃烧性。
它是许多化合物的组成部分,如水(H2O)和氨(NH3)。
氢也可以作为燃料使用,用于产生能量。
2. 氧(O)氧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氧是生物体呼吸所需的气体,它参与了许多生物过程,如有机物的氧化和能量的产生。
氧也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3. 碳(C)碳是生命的基础元素之一。
它是一种固体,具有黑色外观。
碳是有机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
碳还可以形成大量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
4. 氮(N)氮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氮是生物体中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部分。
氮也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如氨(NH3)和硝酸盐(NO3-)。
5. 铁(Fe)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金属之一。
它是一种固体,具有银白色外观。
铁是许多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钢和铁矿石。
铁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磁性。
6. 铜(Cu)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
它是一种固体,具有红褐色外观。
铜是良好的导电体,广泛应用于电线和电路板制造。
铜还具有抗菌性能,常用于制作铜器和医疗器械。
7. 氯(Cl)氯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它是一种黄绿色气体。
氯是许多化学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盐酸(HCl)和氯化钠(NaCl)。
氯也具有消毒和杀菌的作用,常用于水处理和游泳池消毒。
8. 钙(Ca)钙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
它是一种银白色金属。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也参与了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物过程。
钙还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肥料和药物制造。
化学常见元素的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转化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不同元素间的性质差异导致物质的多样性。
在化学中,常见元素具有各自独特的特性和性质,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元素的性质。
1. 氢(H) - 宇宙元素之王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且它是化学元素中最轻的一种。
氢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是一种无色、无臭、非金属气体。
作为冶金和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氢广泛用于氨的制备、冶金反应和燃料电池等领域。
2. 氧(O) - 维持生命的关键氧是支持燃烧和维持生命的关键元素。
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够支持燃烧过程,并使有机物质氧化。
氧具有较强的电负性,是许多化合物中的必要成分,如水和碳酸盐等。
3. 碳(C) - 生物基础元素碳是生命的基础元素,它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分。
碳具有四个电子,可形成四个共价键,使得碳能够与众多元素形成化合物。
碳的同素异形体有纯碳元素的几种形式,如金刚石和石墨等。
4. 氮(N) - 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氮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占据空气中约78%的比例。
氮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和较低的化学反应性,常以氮气(N2)的形式存在。
氮还是合成氨、制备肥料和制造化学品的重要原料。
5. 铁(Fe) - 金属元素之王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也是人类最早运用的金属之一。
铁具有良好的导电与导热性能,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强度。
铁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制造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等方面。
6. 金(Au) - 珍贵久负盛名金是一种极不活泼的金属,具有优异的延展性、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金在历史上被广泛用于制造珠宝首饰,并成为货币和财富的象征。
7. 氯(Cl) - 强大的消毒剂氯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非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消毒和水处理中。
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和有毒性,能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8. 锌(Zn) - 生命所需微量元素锌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包括人类。
化学元素知识:化学元素的物理性质-各种化学元素的物理性质和特征化学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构成无数化合物和物质的基石。
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特征,包括物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这些物理性质和特征在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对于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各种化学元素的物理性质和特征。
氢(H)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在化学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氢的物态为气态,密度极低,仅为0.09克/升。
氢的熔点为-259.14摄氏度,沸点为-252.87摄氏度。
因为氢具有较小的原子半径,电子云分布范围很大,因此氢是很好的还原剂。
氧(O)氧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氧可以以分子形式存在,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以二氧化物(O2)的形式存在。
氧的物态为气态,密度为1.429克/升。
氧的熔点为-218.79摄氏度,沸点为-182.96摄氏度。
氧是支持燃烧和呼吸的关键气体,在自然界中很重要。
碳(C)碳是元素周期表中第六个元素,被认为是有机物的基础。
碳的物态通常为固态(钻石、石墨),密度为2克/升。
碳的熔点为3500摄氏度,沸点为3915摄氏度。
碳的电子组态为2,4,因此碳可与许多其他元素形成共价键以形成有机分子。
氮(N)氮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个元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
氮的物态为气态,密度为1.251克/升。
氮的熔点为-210.01摄氏度,沸点为-196摄氏度。
氮是大气中最常见的分子之一,而且是许多重要化合物如肥料的主要成分。
铁(Fe)铁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6个元素,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
铁的物态为固态,密度为7.87克/升。
铁的熔点为1538摄氏度,沸点为2750摄氏度。
铁是非常有用的金属,在建筑、生产工具和车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铜(Cu)铜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9个元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金属。
铜的物态为固态,密度为8.96克/升。
铜的熔点为1083摄氏度,沸点为2567摄氏度。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界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以一种有序的方式排列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
这个表格不仅提供了元素的基本信息,还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本文将探讨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并解释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是由水平行(周期)和垂直列(族)组成的。
水平行代表了元素的周期性质,而垂直列则代表了元素的族性质。
每个周期都以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增,而每个族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这种排列方式使得元素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2. 周期性质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质是指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这种周期性现象可以通过周期表中的规律来解释。
例如,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随着周期的增加而递减,而电离能和电负性则相反。
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并解释化学反应的机制。
3. 族性质元素周期表的族性质是指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所组成的垂直列。
每个族都有一个共同的外层电子结构,这决定了元素的化学行为。
例如,位于第一族的碱金属元素具有非常活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只有一个外层电子,容易丢失。
而位于第十八族的稀有气体元素则非常稳定,因为它们的外层电子已经填满。
4.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除了周期和族之外,元素周期表还有其他的分区,如主族元素、过渡金属元素和内过渡金属元素等。
这些分区基于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右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质。
过渡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中间部分,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催化性质。
内过渡金属元素则位于周期表的底部,具有特殊的磁性和放射性性质。
5. 周期表的扩展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的化学元素不断被发现。
为了将这些新元素纳入周期表,科学家们对周期表进行了扩展。
最近的一次扩展发生在2016年,当时四个新元素被正式添加到周期表中。
这种扩展不仅拓宽了我们对元素的了解,也为我们研究新材料和开展新反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是化学研究的基石之一。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及其特性解析化学元素周期表是自然界中元素的基础分类系统,它将元素依照其原子核中所含有的质子数排列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具有相关性的元素周期。
这种周期性排列的结构可以提供关于元素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的重要信息。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周期表中的一些元素及其特性。
第一组元素:氢(H)和铷(Rb)氢元素通常被认为是所有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因为它的原子只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则,氢元素会被排在第一周期的最顶端。
氢的轨道只有一个,因此在其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氢气是最轻的元素气体,在自然界中也是最广泛的元素。
氢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可以用于制氢气球和氢气燃料电池等。
铷元素是一种有趣的元素,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一组中。
铷的外层电子数量为1,因此它可以很容易地失去这个电子而变成正离子。
这使得铷对于一些静电学实验非常有用,在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也有一定的用途。
第二组元素:铍(Be)和镁(Mg)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二组中,我们可以找到两种非常重要的元素:铍和镁。
铍是一种轻质金属元素,它有非常高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也拥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铍质地较轻,但比钢硬。
铍已经被广泛用于航天和航空领域,作为轻巧和坚固的材料使用。
相比之下,镁元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它的最外层电子数量为2,从而使得它比较容易地形成正离子。
在常温和常压下,镁是一种质地轻巧的金属,经常被用作铝镁合金和其他材料的合金化元素。
第三组元素:硼(B)和铝(Al)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组中,我们可以找到硼和铝两种元素。
硼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元素,它的化学性质与碳和硅有类似之处。
硼的化学性质可以比较适宜用于制造钢铁和其他材料。
铝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金属元素,它的化学性质日益受到了广泛的注意和发展。
铝元素也是一种质地较轻的金属元素,其密度比钢铁低得多。
此外,铝也可以经过合金处理来改善其性质,这使得铝合金在航天和航空工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与性质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与性质2023年,茫茫人海中,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化学元素周期表。
它是指将元素按照其物理化学性质、电子构型等规律排列的表格,可谓是化学领域里的基础元素。
1. 元素周期表基本结构在元素周期表上,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从小到大排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类。
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两个方向。
周期是横向的,代表了元素的电子层,每个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增加一。
族是纵向的,代表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其中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按周期分成七行,称为周期,每一周期开头的第一个元素是碱金属钾,结尾的是惰性气体氙,周期数也就是原子的电子层数。
在周期表的族上,有18个族分布在表格的纵向,它们的性质有相同的规律性质,比如第一族的元素是碱金属,第二族的元素就是碱土金属,还有一些特殊的族比如,第18族元素则是惰性气体,因为它们不进行化学反应。
2. 元素周期表的化学性质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代表了元素化学性质的规律。
在同一周期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增加,电子云数也随之增加,元素的化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同时,在同一族中,由于电子的结构和数量相同,原子化学性质也相似。
举例来说,同样在第一周期的氢和第二周期的锂都是金属,但锂明显的比氢更反应活泼。
因为锂原子中比氢核多一个质子,导致锂电子云的吸引能力强于氢,从而使锂更易于失去它们的外层电子,成为阳离子。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其化学性质趋于相近。
例如第17族的元素都是非常活泼的卤素,它们都具有高电负性和负性,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具有明显的电负性。
而第18族的元素是典型的惰性气体,因为它们的外层壳层中填满了最大数量的电子(八个或二个),非常稳定。
3. 元素周期表的物理性质除了化学性质之外,元素周期表还可以用于预测元素的物理性质,例如原子半径、电子极性、电离能等。
原子半径随着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增加而减小。
这是因为原子核质子数的增加使得原子的电子云更靠近原子核,故而原子半径缩小。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固态结构与性质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对自然界的元素所进行系统分类的重要工具。
每一种元素都有独特的物理与化学性质,这些性质往往与其原子构成以及固态结构有关。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固态结构与性质,以便更好地理解周期表与元素化学。
第一周期:氢、氦氢元素具有极低的原子半径,密度很小,是一种非常反应性的元素。
由于其核外电子只有一个,而且处于最外层,氢元素容易被其它元素捕获,并失去自身的电子,形成氢化物。
氢元素同位素在原子量上区别很大,其中最重的氘(D)是一种类似水的无色液体,而氚(T)则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
相比之下,氦元素的固态结构和性质则显得非常稳定。
氦是一个不活泼的元素,不容易与其它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不参与任何常见的化学反应,因此常被用做热力学研究中极好的标准气体。
第二周期: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锂和铍都是银黄色的金属元素,密度较小,硬度较低。
锂是一种非常活泼的元素,很易被空气中的氧化物氧化。
铍是一种稀有但非常有用的元素,可以用于制造核反应器,也可用于造船等领域。
硼是一种类金属元素,是地球上最硬的物质之一。
碳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很多的结构形式,包括金刚石、石墨等形式。
氮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常被用于工业上制备制冷剂。
氧是一个常见的元素,在空气中的浓度约占20%,也是许多反应的氧化剂。
氟元素性质非常活泼,常用于反应前需要用钙粉吸收离子,以防止其对实验室产生危险。
氖是一种非常不活泼的元素,不参与任何常见的化学反应,因此常被用于高亮度的氖灯中。
第三周期: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元素,可以与水反应,从而产生氢气。
镁是金属元素,非常轻巧,在航空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铝是一种轻质、强度高的金属,常被用作建筑材料,例如装饰性门窗、轮廓板等。
硅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常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玻璃以及一些陶瓷。
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可用于制造杀虫剂、磷肥等。
化学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以及它们的一些重要性质。
1. 氢(H)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常以分子态(H₂)存在。
氢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在高温下会燃烧。
氢是轻量级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常作为电子的供体参与。
同时,氢还是制备氨、氢气等重要化学物质的原料。
2. 氧(O)氧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常以二氧化物(O₂)的形式存在。
氧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对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氧是许多燃烧反应的必需品,也是生物体进行呼吸和能量产生的关键。
氧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如氧化反应等。
3. 碳(C)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它是生命的基本元素,常以纤维、石墨和金刚石等形式存在。
碳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元素,它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碳是有机化学的基础,几乎所有的有机物都包含碳。
碳还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
4. 氮(N)氮是空气中占比最高的元素之一,常以氮气(N₂)的形式存在。
氮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对生命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氮是许多生物分子的组成部分,如蛋白质和核酸。
氮在化学反应中常参与氧化和还原反应,同时也是许多农业和工业过程的重要原料。
5. 铁(Fe)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金属元素之一,它通常以铁矿石的形式存在。
铁是一种有色的金属,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铁是建筑、机械和制造业的重要材料,同时也是生命体内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
6. 铜(Cu)铜是一种有色金属,常以铜矿石的形式存在。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许多电子和电器产品的主要材料之一。
铜还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在医疗和食品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7. 金(Au)金是一种珍贵的贵金属,它以黄色的形式存在。
金是具有高度稳定性的金属,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和稀缺性,金被广泛用于珠宝首饰、货币和高端电子产品中。
总结: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每个元素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化学知识点认识常见的化学元素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变化和组成的科学,而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在化学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元素,它们拥有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及其相关知识点。
1. 氢元素(H)氢元素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它的原子序数为1,原子量为1.008。
氢元素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是化合物中最轻的元素。
它在许多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与氧气反应产生水。
2. 氧元素(O)氧元素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的原子序数为8,原子量为15.999。
氧元素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氧元素广泛应用于燃烧、氧化和其他许多化学过程中。
3. 氮元素(N)氮元素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原子序数为7,原子量为14.007。
氮元素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在生物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组成部分。
4. 碳元素(C)碳元素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元素之一,它的原子序数为6,原子量为12.011。
碳元素具有多种形态,其中最常见的是石墨和金刚石。
碳元素在有机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5. 硫元素(S)硫元素是地壳中广泛存在的元素之一,它的原子序数为16,原子量为32.06。
硫元素是一种黄色固体,具有特殊的气味。
硫元素在化学品制造、药物生产和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上只是常见化学元素中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其他元素也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元素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为化学实验和应用提供基础。
综上所述,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
通过对常见化学元素的认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化学元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实验基础。
元素化学及其特性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人类对元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元素化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元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常见元素的特性。
一、元素的定义和分类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无法通过化学方法进一步分解。
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特点,科学家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三类。
金属元素具有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等特点,例如铁、铜、锌等。
非金属元素通常不能导电,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如氧、氮、碳等。
过渡金属元素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铁、铬、铜等。
二、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构成单位是原子。
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核中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环绕在核外。
质子和电子的数量相等,原子整体电荷为中性。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化学的重要工具。
它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将元素排列起来,使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在同一竖列。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分为周期和族,周期表示元素的电子层次,族表示元素的化学性质。
三、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元素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其中包括颜色、密度、硬度、熔点和沸点等。
例如,金属元素常常具有金黄色、高密度、较高的硬度和熔点等特点;非金属元素通常呈现无色或淡黄色、较低的密度和硬度,熔点和沸点也较低。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变化。
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例如,金属元素常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四、常见元素的特性1. 氢(H)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具有无色、无味、无毒的性质。
它是一种非常活泼的元素,在常温下与氧、氮等元素可以反应生成化合物。
2. 氧(O)氧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也是生命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在可燃物质燃烧和许多氧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一、氢元素1.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2.没有中子的原子;3.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4.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5.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形成单质最难液化的元素;6.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7.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8.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9.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二、氧元素1.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2.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3.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4.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6.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第二多的元素;7.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8.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电子分子(H2O)的元素;9.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电子分子(H2O2)的元素;10.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11.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12.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三、碳元素1.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2.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3.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4.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5.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6.能与硼、氮、硅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7.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8.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9.能与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
四、氮元素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2.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3.能与氢元素形成三角锥形四核10电子分子(NH3)的元素;4.形成的气态氢化物(NH3)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元素;5.能与氢、氧三种元素形成酸、碱、盐的元素;6.非金属性较强,但形成的单质常用作保护气的元素。
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一、氢元素
1.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
2.没有中子的原子;
3.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
4.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5.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形成单质最难液化的元素;
6.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
7.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
8.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9.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二、氧元素
1.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
2.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3.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4.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6.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第二多的元素;
7.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
8.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电子分子(H2O)的元素;
9.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电子分子(H2O2)的元素;
10.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
11.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
12.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三、碳元素
1.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2.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3.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
4.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5.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6.能与硼、氮、硅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7.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
8.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
9.能与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
四、氮元素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3.能与氢元素形成三角锥形四核10电子分子(NH3)的元素;
4.形成的气态氢化物(NH3)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元素;
5.能与氢、氧三种元素形成酸、碱、盐的元素;
6.非金属性较强,但形成的单质常用作保护气的元素。
五、硫元素
1.最外层电子数是倒数第三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2.最外层电子数与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之差等于核外电子数开平方的原子;
3.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个电子的原子;
4.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
5.在短周期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中,只有硫的核电荷数是氧的核电荷数的2倍,且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
6.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8电子分子(H2S分子)的元素;
7.形成的单质密度大约是水的密度的2倍;
8.气态氢化物与其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的元素。
六、氯元素
1.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的非金属元素;
2.能与氢元素形成二核18电子分子(HCl)的元素;
3.形成单质为黄绿色气体的元素;
4.形成的单质能使纯净的氢气安静燃烧,并发出苍白色火焰;或形成的单质能与氢气混合光照爆炸,并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白雾;
5.在短周期元素中,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的元素;
6.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无机酸中最强酸的元素;
7.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长时间后又变白色;
8.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变红,长时间后又变白色;
七、氟元素
1.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一定不显正价的元素;单质氧化性最强的元素;
2.第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在所有原子的半径中第二小的元素;
3.只能通过电解法制得单质的非金属元素;
4.单质在常温下为淡黄绿色气体、能置换出水中氧、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的元素;
5.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为弱酸、常温下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能腐蚀玻璃、盛放在塑料瓶中的元素;
6.与银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而与钙形成的化合物难溶于水的元素;
八、硅元素
1.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通常以共价键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元素;
2.形成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盐是构成地壳主要物质的元素;
3.形成的单质在电子工业有广泛应用的元素;
4.能与碳、氮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九、磷元素
1.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核外电子总数三分之一的非金属元素;
2.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能“自燃”、必须用水封保存的元素;
3.形成的单质能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的元素;
4.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是实验室常用干燥剂的元素;
5.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无色晶体三元酸的元素;
十、溴元素
1.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深红棕色液体的元素;
2.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橙色、易溶解于有机溶剂为橙红色的元素;
3.与银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淡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
十一、碘元素
1.形成的单质能使淀粉变蓝色的元素;
2.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的元素;
3.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黄(棕)色、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四氯化碳呈紫色的元素;
4.与银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
十二、钠元素
1.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2.能与氧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和1:1型或阳离子、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型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3.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