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方标准编写工作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166
广东省地方标准《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
包括任务来源(立项文件),协作单位、分工等。
1、任务来源:地方标准项目《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是根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下达2023年第二批广东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粤市监标准(2023)26号)的要求进行编制的。
下达任务名称为《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
2、协作单位:本标准由广东省民政厅提出并归口,起草单位由佛山市顺德区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和佛山市顺德区康孝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后期邀请广东江南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均安社区卫生中心和佛山市标准化协会共同参与制定。
3、具体分工:广东省民政厅负责标准项目的总体推进和协调,佛山市顺德区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工作,佛山市顺德区康孝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广东江南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均安社区卫生中心和佛山市标准化协会负责提供相关技术协助。
二、立项的必要性,包括行业发展现状,痛点,拟解决的问题。
随着老年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和生活照料服务需求叠加的趋势也越来越显著,但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彼此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医养结合服务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医养结合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入住服务对象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医养结合机构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对政府监管工作的满意度。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养结合服务质量问题,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在不断探索中,相关的政策、标准也在不断完善。
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 1518-2015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elderly home care services in Community2015-01-30 发布 2015-04-30 实施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佛山市顺德区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民政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佛山市顺德区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佛山市南海区社会福利中心、东莞市标准化协会、广东省家庭服务业协会、佛山市南海区标准化研究与促进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天宇、周到、欧阳丹、杨锡波、彭会清、陈挺、李丽蓉、洪泽芳、施秋花、余梅芳、李军生、罗锐球、汤柳花、赵晓纯、赖彩虹、刘晖。
引言本标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60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2﹞73号)的精神,为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管理,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促进广东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制定。
本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指引>的通知》(粤民福〔2013﹞12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居家养老服务术语和定义、工作原则、服务机构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信息共享与沟通、监督与投诉和服务质量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符号GB/T 15624 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GB 15630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T 17242 投诉处理指南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2008,ISO 9001:2008,IDT)GB/T 20647.8 社区服务指南第8部分:家政服务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广东省地方标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规范第4部分:预警信息数据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任务来源、协作单位、分工等)(一)任务来源本标准是根据《广东省质监局关于批准下达2015年广东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粤质监标函〔2016〕77号)要求编制的,立项名称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指南第4部分:预警信息数据规范》。
(二)协作单位和分工情况本标准起草单位由广东省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广东省气象公共服务中心、阳江市气象局共同承担,由广东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10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红兵、曾阳斌、黄智慧、陈荣、任倩、盛安、陈训来、谢扬戈、曹雪芬、高健秋、李辉、武宁、胡锐俊。
(1)顾红兵、曾阳斌、黄智慧确定标准制定原则,全面负责资源的调配、方案的审定及全面组织实施。
(2)曾阳斌、顾红兵、任倩负责编制标准编制说明、标准技术内容和标准文本,处理专家征求意见,报送送审稿。
(3)陈荣、陈训来、谢扬戈、高建秋、李辉负责调研、资料收集并提供附录A和附录E的技术内容。
(4)陈荣、盛安、曹雪芬、武宁、胡锐俊负责调试数据并提供附录B至附录D的技术内容。
二、立项的必要性,标准拟解决的问题按照中国气象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部合作要求之一,为加强和完善我省灾害治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省应急办根据广东省的实际需求,委托广东省气象局在本部门业务系统架的基础上成立和建设省、地、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目的在于能够迅速集中接收、处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向特定的区域、部门、人群发布预警信息,使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及时获取预警信息,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单位和部门较多,系统关联及开发处理技术复杂,对涉岗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投入较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系列的标准,以统一规范环境和系统硬件配置、岗位职责和上岗人员要求以及业务运行和预警信息发布传播行为,形成安全可靠、投入合理、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广东省地方标准广东省地方标准是指在广东省范围内制定并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
地方标准是指由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并颁布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定。
广东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地方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制定地方标准的基础和依据。
二是广东省实际情况,包括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因素。
三是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地方标准的制定应当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
四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行业发展需要,地方标准应当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行业发展需要相适应。
广东省地方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定两个方面。
技术规范是指对产品、工程、设计、施工、检测、检验等技术活动中的技术要求和技术规则的规定。
管理规定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管理程序等管理要求和管理规则的规定。
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定是广东省地方标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和指导广东省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地方标准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广大群众对地方标准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二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地方标准得到有效实施。
三是及时修订和更新地方标准,保持地方标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四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标准的经验,提高广东省地方标准的国际化水平。
总之,广东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广东省地方标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共同推动广东省地方标准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附件2:广东省地方标准《宜居社区建设评价》编制说明为实现我省宜居社区建设和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指引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社区宜居水平的全面提升,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共同编制了广东省地方标准《宜居社区建设评价》(以下简称《标准》)。
现就《标准》编制情况作如下说明:一、任务来源经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申请,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将《广东省宜居社区建设规范》研究项目纳入2013年广东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二批)名录,具体规范内容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负责起草制定,完成期限为2014年10月。
项目研究开始后,暂将立项时的项目名称改为广东省地方标准《宜居社区建设评价》。
二、编制背景、目的和意义200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我省建成安居、康居、乐居、具有岭南特色的宜居城乡”的目标。
社区宜居则城乡宜居,宜居社区建设是宜居城乡创建的细胞工程。
为此,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了宜居社区建设的任务,即“2015年,全省建成宜居社区(以居委会辖区为单元)1800个;2020年,全省社区基本达到宜居标准”,印发了《广东省宜居社区考核指导指标》、《广东省宜居社区考核标准》、《广东省宜居社区评定标准》等系列标准来指导宜居社区建设。
截至2014年,全省共有1706个社区被授予“广东省宜居社区”称号,创建成效斐然,宜居水平不断提升。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蓝图。
新形势下,随着生态文明、适度宜居等理念的逐步深入,现行宜居社区评定标准亟待完善,急需制定一套更加科学完整,普适性、操作性更强,更符合最新宜居理念要求的新标准。
通过融入量化目标和实现途径,指导全省各地有效地开展宜居社区建设,为实现宜居目标提出建设路径和规范指引,真正实现“以评促建”。
广东省地方标准制订申报流程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local standard formulation declaration process is an important procedure for establishing industry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广东省地方标准制订申报流程是建立行业标准和法规的重要程序。
This process involves multiple steps and requires the involvement of various stakeholders to ensure the standards are effective and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dustry's needs. 这一流程涉及多个步骤,需要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以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代表性。
The declaration process begins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need for a new standard or the revision of an existing standard. 申报流程始于对新标准的需求或现有标准的修订的确定。
This is followed by the drafting of the standard, which involves comprehensive research, consultation with industry experts, and consideration of national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norms. 紧随其后的是标准的起草,该过程涉及全面的研究、与行业专家的磋商,以及考虑到国家标准和国际规范。
Once the draft standard is prepared, it undergoes a review and approval process, during which feedback from relevant parties is taken into account. 一旦草案准备就绪,它就会经历审查和批准的过程,在此期间,会考虑来自相关各方的反馈。
GDJTG 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地方标准GDJTG/T ×××—2013广东省岩溶地区桩基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Guideline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ast-in-place Concrete Pile Foundations for bridge engineering in KarstAreas(征求意见稿)2013-××-××发布2013-××-××实施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地方标准广东省岩溶地区桩基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Guideline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ast-in-place Concrete Pile Foundations for bridge engineering in KarstAreasGDJTG/T XXX—2013主编单位: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批准部门: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实施日期:2013年××月××日2013年·广州前言本指南根据广东省交通厅政府引导项目[2009-03-016]的要求,由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勘察、设计、施工和科学研究单位联合完成。
在地方指南编写过程中,结合近年来广东地区岩溶桩基设计和施工技术发展的现状,编制祖开展了理论专题研究,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总结了广东省岩溶地区桩基设计和施工经验,吸纳了国内其他单位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工程经验。
地方指南初稿完成后,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意见,经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专家评审后,反复修改并完成了本指南的编写。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及符号;3.基本规定;4.岩土工程勘察;5.桩基设计与计算;6.岩溶地区桩基施工;7.桩基质量检测与验收。
附件1《广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服质量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为提高广州市中小学校校服产品质量水平,统一规范标准,严格招标制度,提出了编制适合本市中小学生(包括幼儿园)穿用的校服质量技术规范。
根据2015年2月15日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委托起草《广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服质量技术规范》”的函(穗教函[2015]192号)中规定由广州市教育局与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拟共同颁布《广州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服质量技术规范》,特制定本校服地方技术规范。
本地方技术规范在广州市教育局和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指导下,由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组织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技术专家进行起草。
2.主要工作过程(1)2015年2月: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由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牵头协调,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负责校服标准信息的收集、整理,为校服标准的制定做准备。
(2)2015年3月:组织召开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与广东工业大学三方会议,讨论并制作校服产品质量问题调查问卷,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负责问卷调查系统的开发,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和广东工业大学共同负责调查问卷内容的编制,统计的调查结果作为标准项目设置的重要参考依据。
(3)2015年4月-5月:由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和广东工业大学组成的考察小组先后前往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和珠海实地考察校服的管理、款式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信息。
(4)2015年3月-7月: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通过标准收集、问卷调查、试验验证并结合广州市地区目前校服质量管理的需要,起草形成标准初稿,经起草人员小组内部会议多次讨论修改形成标准讨论稿。
(5)2015年8月初:标准起草小组内部讨论会议,对标准中校服品种定义,考核项目设置,指标要求高低、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进行了充分的意见沟通,修改后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6)2015年8月底-10月底: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广东省内行业权威专家进行函审,并发给各学校、校服管理部门及校服企业等专家进行征求意见,意见处理后最终形成标准送审稿。
广东省地方标准
广东省位于中国南方,与福建、湖南、海南、江西、广西等省份毗邻,是国家的重要经济中心和开放的现代化大省。
作为中国全国标准制定、推广和实施的重要基地,广东省地方标准是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制度,建立健全地方标准体系的重要政策工具。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东省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地方标准制度,实现了以国家和国际标准为指导,以国家审定地方标准为主导,以市县技术性地方标准为补充的地方标准体系。
一、国家审定的地方标准
国家审定的地方标准,是国家标准委的职责,其特点是以国家标准统一要求,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与地方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具体技术规范,如《广东省节约能源标准》、《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广东省农产品质量标准》、《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标准》等。
二、市县技术性地方标准
市县技术性地方标准,是经过省级标准机构讨论和批准,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地方标准,其内容可以涉及到政策、规划、监督管理、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如《广东省城乡住房保障政策标准》、《广东省社会招聘工作技术标准》、《广东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广东省农村电力布线技术标准》等。
制定完善地方标准,有助于推动广东省科学发展、改善社会经济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制定完善地方标准还可以有助于提高广东省的国际竞争力,建设更高水
平的经济发展社会、加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总之,广东省的地方标准体系构建是贯彻国家标准制度的重要途径,既可以维护国家的权威,保护国家利益,又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地方经济技术水平。
积极抓好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工作,是促进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