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表格1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2021新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课⼟壤的组成教学设计(表格)课题1、⼟壤的组成课时第1课时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教学⽬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组成⼟壤的主要成分。
2.能说出增加⼟壤肥⼒的⽅法。
科学探究1.能从⼟壤中⽣活着很多⽣物的⾓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通过观察、实验等⽅式收集有关⼟壤主要成分的信息。
3.能⽤统计图表等⽅式记录和整理收集到的信息。
4.能运⽤分析、⽐较、综合等⽅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能对⾃⼰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壤成分充满好奇⼼,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以观察、实验现象为依据,不轻易相信书本。
3.能表达、分享⾃⼰观察到的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运⽤所学知识解决⽣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壤的主要组成成分教学难点能通过观察、实验等⽅式收集有关⼟壤主要成分的信息教具使⽤教师准备放⼤镜、三脚架、蒸发⽫、玻璃⽚、酒精灯、烧杯、湿润的⼟块、⼲燥的⼟块、记录表、课件等。
学⽣准备课前采集的农⽥⼟和校园⼟、《科学学⽣活动⼿册》、笔等。
学情分析⼟壤对于学⽣来说是⾮常熟悉的,⽣活中处处可见,但学⽣对于⼟壤的成分并不清楚,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次备课⼀、情境导⼊春天就要到了,我们可以发现,⼟壤中长着的⼤树和⼩草都悄悄发芽了,⼟壤中⽣活着⼤树、⼩草还有很多⼩动物,猜猜看,⼟壤中都有些什么呢?我们⼀起来研究⼀下吧!⼆、探究发现,形成新知活动⼀:⼟壤中有什么?提问:⼟壤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学⽣猜测(2)讲解:观察⼟壤的⽅法。
①⽤眼睛看⼀看⼟壤是什么颜⾊的,⾥⾯都有什么。
②⽤⿐⼦闻⼀闻⼟壤有什么⽓味。
③⽤⼿搓⼀搓⼟粒的⼤⼩。
提⽰:可以⽤放⼤镜对⼟壤进⾏仔细观察。
观察:学⽣进⾏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活动⼿册》第1页中。
教师巡回指导,适当给予帮助。
(4)汇报:指定学⽣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补充与评价。
名称⼩⽯⼦沙粒⼩树枝⼩⾍(颗粒⼤⼩)····农⽥⼟很少较少(较多)···(较多)···(较⼩)···校园⼟较多较多(较少)···(较少)···(较⼤)···(5)⼩结:⼟壤中有沙粒、⼩⽯⼦、黏⼟等⾮⽣物,还有⼩⾍⼦、⼩树枝、草根等⽣物。
集体备课记录年级一年级地点办公室主备教师郭彩妮科目数学时间9.3 主持人郭彩妮元单第一单元参加人员一年级全体数学教师活动流程1、主持人发言:今天我们进行第一单元的集体备课,请主备教师老师开始说课,其他老师准备进行点评。
2、主备人说课: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首先,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为什么还没有开始”,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答案。
接着认识大于小于和等于号,在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之后,再让学生比较啦啦队认识,是对新知识的巩固。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运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练习巩固。
四、小结通过学生谈收获,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回顾,起到巩固的作业。
3、教师观点:孙镭萍: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在抽象出数,然后在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集体备课记录年级一年级地点办公室主备教师段丽丽科目数学时间9.3 主持人段丽丽元单第二单元参加人员一年级全体数学教师活动流程1、主持人发言:今天我们进行第一单元的集体备课,请主备教师老师开始说课,其他老师准备进行点评。
2、主备人说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各种样子的本子、各种样子的橡皮、各种样子的铅笔等。
请一位同学帮助老师分类整理,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
二、学习例题你说我讲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
你看,妈妈正需要你的帮助呢!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体会分类标准不一样。
三、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能帮妈妈做点什么呢?说说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四解决问题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三题图,先独立完成,再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单元分析一、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3课时。
一、复习回顾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单元说明:这是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口耳目》《日月水火》5篇识字课,内容丰富,渗透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进语文,乐于识字。
在识字单元应培养学生: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300个,其中1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板书设计1.出示阿拉伯数字的1~5,与汉字的一至五进行对照,找朋友游戏连一连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金木水火土”。
木:出示树木的图片和象形字,告诉学生“木”指的就是树木,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木头做成的。
水:出示水的图片。
水是大自然的生命之源,引导学生说说水的用处。
火:出示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火的作用和危害。
土:出示土的多种形式,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土壤。
重点理解“金”,出示各种金属制品图片,了解“金”可以泛指金属。
3.小结:金木水火土是大自然中最基本的事物。
三、学写笔画,练写生字“一、二、三”1.教师讲解田字格。
(1)出示带有“上”字的田字格,教师讲解田字格的作用,目的在于书写的工整美观。
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上留天,下留地。
(2)引导学生识记“横中线、竖中线”。
教师带领学生跟读田字格拍手歌。
2.讲解笔画横。
讲解:中国字又叫作方块字,它由一笔一笔的笔画组成,每个笔画都有自己的名称。
引导学生说一说“一、二、三”中的笔画。
跟读笔画名称“横”。
3.学写汉字“一、二、三”。
(1)出示田字格中的“一、二、三"。
讲解:写字要注意写字姿势、写字位置、笔画笔顺。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上册《9 作息有规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谜语导入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 你们猜猜是什么?生:闹钟。
师:对,闹钟可以提醒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作息有规律》。
2. 播放儿歌《作息歌》播放儿歌《作息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规律作息的重要性。
二、认识规律作息的重要性1. 观察图片教师展示一些学生规律作息和不规律作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对比,说一说两种不同作息方式的区别。
生:规律作息的同学看起来很精神,不规律作息的同学看起来很疲惫。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规律作息对我们的身体和学习有哪些好处。
生1:规律作息可以让我们身体更健康,不容易生病。
生2:规律作息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玩耍。
生3:规律作息可以让我们养成好习惯,变得更自律。
3.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强调规律作息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规律作息对我们的身体和学习都有很多好处。
它可以让我们身体更健康,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玩耍;还可以让我们养成好习惯,变得更自律。
所以,我们要养成规律作息的好习惯。
三、认识不同的作息时间安排1. 展示作息时间表教师展示一份简单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认识不同的作息时间安排,如起床、睡觉、吃饭、上学等。
2. 讲解作息时间表教师结合作息时间表,讲解每个时间段应该做的事情,让学生明白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份作息时间表。
早上7 点,我们应该起床,洗漱后吃早餐,然后准备去上学。
中午12 点,我们要吃午饭,午休一会儿。
下午放学后,我们可以先完成作业,然后再玩耍。
晚上9 点,我们要上床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
这样的作息时间安排既合理又科学,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
3.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说一说自己在每个时间段都做了什么。
教学计划表
一年级学科:美术任课教师: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一年级主备人使用人时间:****。
9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一年级主备人使用人时间:****.9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一年级主备人使用人时间: ****。
9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上册《4 平平安安回家来》教学设计点 2. 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交通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2. 培养学生在复杂交通环境下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要上学和放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交通情况。
那么,怎样才能平平安安地回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4 平平安安回家来》。
2. 播放交通事故视频播放一段交通事故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交通事故的危害,从而引出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二、认识交通标志和信号灯1. 展示交通标志图片教师展示常见的交通标志图片,如红绿灯、人行横道标志、禁止停车标志等,让学生认识这些标志,并了解其含义。
2. 讲解交通信号灯教师讲解交通信号灯的颜色和含义,让学生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3. 游戏:交通标志连连看组织学生进行交通标志连连看的游戏,将交通标志图片与对应的含义连接起来,加深学生对交通标志的认识。
三、学习交通安全知识1. 在马路上行走的安全知识(1)教师讲解在马路上行走时应靠右边行走,不能在马路上玩耍、打闹等安全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马路上行走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安全知识。
2. 过马路的安全知识(1)教师讲解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先看左边再看右边,确认安全后再通过等安全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过马路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不能闯红灯、不能在马路上奔跑等。
(3)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3. 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知识(1)教师讲解乘坐公交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如系好安全带、不能把头和手伸出窗外等。
(2)组织学生观看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视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
四、正确佩戴交通安全防护用品1. 介绍小黄帽等交通安全防护用品的作用教师介绍小黄帽等交通安全防护用品的作用,如小黄帽可以让司机更容易看到行人,提高行人的安全性。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上册《5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从你们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有一个人一直陪伴着你们成长,这个人是谁呢?生:老师。
师:对,是老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5 老师,您好》,认识一下我们的老师。
2. 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播放歌曲,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老师的辛勤付出。
二、认识老师的职业特点和作用1. 观察图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老师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关心学生等方面的场景。
师: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你们看到了老师在做什么呢?生:老师在上课、批改作业、关心同学。
师:对,老师不仅要给我们上课,还要批改作业、关心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老师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的成长。
2. 讲述故事讲述一些关于老师关爱学生、辛勤工作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老师的职业特点和作用。
例如:讲述一位老师在学生生病时,送学生去医院,并照顾学生的故事。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生:老师很关心我们,很辛苦。
师:是的,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他们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三、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谢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谢。
师:同学们,老师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谢呢?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可以上课认真听讲,遵守纪律,让老师少操心。
生2:我们可以给老师送一张贺卡,写上我们的祝福。
生3:我们可以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擦黑板、整理讲台。
2. 制作贺卡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张贺卡,写上对老师的祝福和感谢的话。
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拿出纸和笔,制作一张贺卡,送给你们最喜欢的老师吧。
学生制作贺卡,教师巡视指导。
3. 赠送贺卡组织学生将制作好的贺卡送给老师,并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尊敬和感谢。
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制作的贺卡送给老师,并对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四、树立正确的师生观1. 讨论师生关系组织学生讨论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老师的教育行为,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
原创集体备课教案模板表格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课时数:
•适用年级:
•教材版本:
•授课日期: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四、教学资源
•教材:
•辅助教材: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六、教学步骤
序号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2
3
4
…
七、教学过程
1.引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导入新的教学内容。
2.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对新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全面理
解。
3.示范演示:教师进行示范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知识点的应用。
4.多种实践:设计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独立操作,巩固知识内容。
5.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
养团队意识。
6.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评价
•自我评价:
•学生评价:
九、拓展延伸
•相关作业:
•拓展阅读:
十、总结反思
•教师总结反思:
•学生总结反思:
以上是原创集体备课教案模板表格,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要求,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使用该模板能够规范备课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支持。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单元第1课总计第1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年月日一次备课二次备课1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
潮: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ɡ),避免读成(pēnɡ),“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盼、滚、顿、逐、渐、堵、犹、崩、震、霎、余”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
③理解词义。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
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
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
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
“裂”是裂开。
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
隐:藏起来,看不见。
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
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东海中学教师备课用表
备课时间:年月日
主备教师任教
科目
任教
班级
课题
课型课时授课
教师
授课
班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突破重、难点的手段
教法
与
学法
教学手段与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含设计意图)
授课教师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含设计意图)授课教师二次备课
(表格不够书写可用活页)
评
价
与
总
结
推
荐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签名: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