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第6章 过梁、圈梁、挑梁和墙梁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67
砌体结构安排典型·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之阳早格格创做7.3.1 墙梁包罗简收墙梁、连绝墙梁战框收墙梁.可区分为启沉墙梁战自启沉墙梁.7.3.2 采与烧结一般砖战烧结多孔砖砌体战配筋砌体的墙梁安排应切合表7.3.2的确定.墙梁估计下度范畴内每跨允许树立一个洞心;洞心边至收座核心的距离αioioi.对于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心宜树立正在相共位子,并宜上、下对于齐. 表7.3.2 墙梁的普遍确定,门窗洞上心至墙顶的距离没有该小于0.5m;0i4 h w—墙体估计下度,按原典型第7.3.3条与用;h b—托梁截里下度;l0i—墙梁估计跨度,按原典型第7.3.3条与用;b h—洞心宽度;h h—洞心下度,对于窗洞顶至托梁顶里距离.7.3.3 墙梁的估计简图应按图7.3.3采与.各估计参数应按下列确定与用:1) 墙梁估计跨度l0(l oinni)或者l c(l ci)二者的较小值;l n(l ni)为洁跨,l c(l ci)为收座核心线距离.对于框收墙梁,与框架柱核心线间的距离l c(l ci);2) 墙体估计下度hw,与托梁顶里上一层墙体下度,当h w>l0时,与h w=l0(对于连绝墙梁战多跨框收墙梁,l0与各跨的仄衡值);3) 墙梁跨中截里估计下度H0,与H0=h wb;4) 翼墙估计宽度b f,与窗间墙宽度或者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没有大于3.5h(h为墙体薄度)战l0/6;5) 框架柱估计下度H c,与H c=H cnb;H cn为框架柱的洁下,与前提顶里至托梁底里的距离.7.3.4 墙梁的估计荷载,应按下列确定采与:1 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1) 启沉墙梁(1) 托梁顶里的荷载安排值Q1、F1,与托梁自沉及原层楼盖的恒荷载战活荷载;(2) 墙梁顶里的荷载安排值Q2,与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沉,以及墙梁顶里以上各层楼(屋)盖的恒荷载战活荷载;集结荷载可沿效率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 3) 自启沉墙梁墙梁顶里的荷载安排值Q2,与托梁自沉及托梁以上墙体自沉.2 动工阶段托梁上的荷载1) 托梁自沉及原层楼盖的恒荷载;2) 原层楼盖的动工荷载;3) 墙体自沉,可与下度为的墙体自沉,启洞时尚应按洞顶以下本质分散的墙体自沉复核;l0max为各估计跨度的最大值.7.3.5 墙梁应分别举止托梁使用阶段正截里装载力战斜截里受剪装载力估计、墙体受剪装载力战托梁收座上部砌体局部受压装载力估计,以及动工阶段托梁装载力验算.自启沉墙梁可没有验算墙体受剪装载力战砌体局部受压装载力.7.3.6 墙梁的托梁正截里装载力应按下列确定估计:1 托梁跨中截里应按钢筋混凝土偏偏心受推构件估计,其直矩M bi及轴心推力N bti可按下列公式估计:对于简收墙梁,对于连绝墙梁战框收墙梁,式中 M li—荷载安排值Q1、F1效率下的简收梁跨中直矩或者按连绝梁或者框架分解的托梁各跨跨中最大直矩;M2i—荷载安排值Q2效率下的简收梁跨中直矩或者按连绝梁或者框架分解的托梁各跨跨中直矩中的最大值;αM—思量墙梁推拢效率的托梁跨中直矩系数,可按公式(7.3.6-3)或者(7.3.6-6)估计,但是对于自启沉简收墙梁应乘以0.8;当公式(7.3.6-3)中的时,与;当公式(7.3.6-6)中的时,与ηN—思量墙梁推拢效率的托梁跨中轴力系数,可按公式(7.3.6-5)或者(7.3.6-8)估计,但是对于自启沉简收墙梁应乘以0.8;式中,当时,与φM—洞心对于托梁直矩的效率系数,对于无洞心墙梁与1.0,对于有洞心墙梁可按公式(7.3.6-4)或者(7.3.6-7)估计;αi—洞心边至墙梁迩来收座的距离,当αioi时,与αioi.2 托梁收座截里应按钢筋混凝土受直构件估计,其直矩Mbj可按下列公式估计:式中 M1j—荷载安排值Q1、F1效率下按连绝梁或者框架分解的托梁收座直矩;M2j—荷载安排值Q2效率下按连绝梁或者框架分解的托梁收座直矩;αM—思量推拢效率的托梁收座直矩系数,无洞心墙梁与0.4,有洞心墙梁可按公式(7.3.610)估计,当收座二边的墙体均有洞心时,αi与较小值.7.3.7 对于正在墙梁顶里荷载Q2效率下的多跨框收墙梁的框维持,当边柱的轴力不利时,应乘以建正系数1.2.7.3.8 墙梁的托梁斜截里受剪装载力应按钢筋混凝土受直构件估计,其剪力V bj可按下式估计:式中 V1j—荷载安排值Q1、F1效率下按连绝梁或者框架分解的托梁收座边剪力或者简收梁收座边剪力;V2j—荷载安排值Q2效率下按连绝梁或者框架分解的托梁收座边剪力或者简收梁收座边剪力;βv—思量推拢效率的托梁剪力系数,无洞心墙梁边收座与0.6,中收座与0.7;有洞心墙梁边收座与0.7,中收座与0.8.对于自启沉墙梁,无洞心时与0.45,有洞心时与0.5.7.3.9 墙梁的墙体受剪装载力,应按下列公式估计:式中 V2—正在荷载安排值Q2效率下墙梁收座边剪力的最大值;ζ1—翼墙或者构制柱效率系数,对于单层墙梁与1.0,对于多层墙梁,当时与1.3,当或者树立构制柱时与1.5,当时,按线性拔出与值;ξ2—洞心效率系数,无洞心墙梁与1.0,多层有洞心墙梁与0.9,单层有洞心墙梁与0.6;h t—墙梁顶里圈梁截里下度.7.3.10 托梁收座上部砌体局部受压装载力应按下列公式估计:式中ξ—局压系数,当ξ>0.81时,与ξ=0.81.当bf/h≥5或者墙梁收座处树立上、下领悟的降天构制柱时可没有验算局部受压装载力.7.3.11 托梁应按混凝土受直构件举止动工阶段的受直、受剪装载力验算,效率正在托梁上的荷载可按第7.3.4条的确定采与.7.3.12 墙梁除应切合原典型战现止国家尺度《混凝土结构安排典型》GB 50010的有闭构制确定中,尚应切合下列构制央供:1 资料1) 托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第没有该矮于C30;2) 纵背钢筋宜采与HRB335、HRB400或者RRB400级钢筋;3) 启沉墙梁的块体强度等第没有该矮于MU10,估计下度范畴内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第没有该矮于M10.2 墙体1) 框收墙梁的上部砌体房屋,以及设有启沉的简收墙梁或者连绝墙梁的房屋,应谦脚刚刚性规划房屋的央供;2) 墙梁的估计下度范畴内的墙体薄度,对于砖砌体没有该小于240mm,对于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没有该小于190mm;3) 墙梁洞心上圆应树立混凝土过梁,其收启少度没有该小于240mm;洞心范畴内没有该施加集结荷载;4) 启沉墙梁的收座处应树立降天翼墙,翼墙薄度,对于砖砌体没有该小于240mm,对于混凝土砌块砌体没有该小于190mm,翼墙宽度没有该小于墙梁墙体薄度的3倍,并与墙梁墙体共时砌筑.当没有克没有及树立翼墙时,应树立降天且上、下领悟的构制柱;5) 当墙梁墙体正在靠拢收座31跨度范畴内启洞时,收座处应树立降天且上、下领悟的构制柱,并应与每层圈梁连交;6) 墙梁估计下度范畴内的墙体,每天可砌下度没有该超出1.5m,可则,应加设临时收撑.3 托梁1) 有墙梁的房屋的托梁二边各一个启间及相邻启间处应采与现浇混凝土楼盖,楼板薄度没有宜小于120mm,当楼板薄度大于150mm时,宜采与单层单背钢筋网,楼板上应少启洞,洞心尺寸大于800mm时应设洞边梁;2) 托梁每跨底部的纵背受力钢筋应通少树立,没有得正在跨中段直起或者截断.钢筋交少应采与板滞连交或者焊交;3) 墙梁的托梁跨中截里纵背受力钢筋总配筋率没有该小于0.6%;4) 托梁距边收座边l0/4范畴内,上部纵背钢筋里积没有该小于跨中下部纵背钢筋里积的1/3.连绝墙梁或者多跨框收墙梁的托梁中收座上部附加纵背钢筋从收座边算起每边蔓延很多于l0/4;5) 启沉墙梁的托梁正在砌体墙、柱上的收启少度没有该小于350mm.纵背受力钢筋伸进收座应切合受推钢筋的锚固央供;6) 当托梁下度h b≥500mm时,应沿梁下树立通少火仄腰筋,曲径没有该小于12mm,间距没有该大于200mm;7) 墙梁偏偏启洞心的宽度及二侧各一个梁下h b范畴内曲至靠拢洞心的收座边的托梁箍筋曲径没有宜小于8mm,间距没有该大于100mm(图7.3.1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与框支墙梁。
可划分为承重墙梁与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与烧结多孔砖砌体与配筋砌体得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得规定。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得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 oi。
对多层房屋得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得一般规定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得墙梁可参照使用;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得高度,带阁楼得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得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得距离不应小于0、5m;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h b—托梁截面高度;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b h—洞口宽度;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得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
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 墙梁计算跨度l0(l oi),对简支墙梁与连续墙梁取1、1l n(1、1l ni)或l c(l ci)两者得较小值;l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
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得距离l c(l ci);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与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得平均值);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 w+0、5h b;4) 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得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与l0/6;5) 框架柱计算高度H c,取H c=H cn+0、5h b;H cn为框架柱得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得距离。
7、3、4 墙梁得计算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 使用阶段墙梁上得荷载1) 承重墙梁(1) 托梁顶面得荷载设计值Q1、F1,取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得恒荷载与活荷载;(2) 墙梁顶面得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重,以及墙梁顶面以上各层楼(屋)盖得恒荷载与活荷载;集中荷载可沿作用得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
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
15l 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
07l oi。
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
3.2 墙梁的一般规定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
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
3.3条取用;h b-托梁截面高度;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
3条取用;b h—洞口宽度;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
3采用.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1)墙梁计算跨度l0(l 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 n(1。
1l ni)或l c(l ci)两者的较小值;l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
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 c(l ci);2)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3)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 w+0。
5h b;4) 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
5h(h 为墙体厚度)和l0/6;5)框架柱计算高度H c,取H c=H cn+0.5h b;H 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7。
3.4 墙梁的计算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 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1)承重墙梁(1)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F1,取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2)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重,以及墙梁顶面以上各层楼(屋)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集中荷载可沿作用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 ,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oi。
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4 h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hb—托梁截面高度;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bh—洞口宽度;h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
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1) 墙梁计算跨度l0(l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n(1.1lni)或lc(lci)两者的较小值;ln (lni)为净跨,lc(l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
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c (lci);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w >l0时,取h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hw+0.5hb;4) 翼墙计算宽度b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和l0/6;5) 框架柱计算高度Hc ,取Hc=Hcn+0.5hb;H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7.3.4 墙梁的计算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1) 承重墙梁(1) 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F1,取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2) 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重,以及墙梁顶面以上各层楼(屋)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集中荷载可沿作用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
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第一章7.1圈梁7.1.1对于有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的房屋,可按本节规定在砌体墙中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
7.1.2厂房、仓库、食堂等空旷单层房屋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圈梁:1砖砌体结构房屋,檐口标高为5m ~ 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2砌块及料石砌体结构房屋,槌口标高为4m ~ 5m时,应在槌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3对有吊车或较大振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当未采取有效的隔振措施时,除在檐口或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7.13住宅、办公楼等多层砌体结构民用房屋,且层数为3层~4层时,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
当层数超过4层时,除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外,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多层砌体工业房屋,应每层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
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7.1.4建筑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砌体结构房屋,除按本节规定设置圈梁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
7.1.5圈梁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lm ;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可靠连接。
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3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不小于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墙厚的2/3。
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 o纵向钢筋数量不应少于4根,直径不应小于10mm,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 ;4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面积另行增配。
宽和洞高限制是为了保证墙体整体性并根据试验情况作出的。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7.3。
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
3。
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
3.2的规定。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
07l oi.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
3。
2 墙梁的一般规定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h b—托梁截面高度;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
3.3条取用;b h—洞口宽度;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
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
3采用.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1) 墙梁计算跨度l0(l 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 n(1.1l ni)或l c(l ci)两者的较小值;l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 c(l ci);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3)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 w+0.5h b;4)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 为墙体厚度)和l0/6;5)框架柱计算高度H c,取H c=H cn+0.5h b;H 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7。
3。
4 墙梁的计算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 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1) 承重墙梁(1) 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F1,取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2)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重,以及墙梁顶面以上各层楼(屋)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集中荷载可沿作用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3) 自承重墙梁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自重及托梁以上墙体自重。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 ,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oi。
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4 h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hb—托梁截面高度;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bh—洞口宽度;h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
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1) 墙梁计算跨度l0(l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n(1.1lni)或lc(lci)两者的较小值;ln (lni)为净跨,lc(l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
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c (lci);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w >l0时,取h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hw+0.5hb;4) 翼墙计算宽度b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 为墙体厚度)和l0/6;5) 框架柱计算高度Hc ,取Hc=Hcn+0.5hb;H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7.3.4 墙梁的计算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1) 承重墙梁(1) 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F1,取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2) 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重,以及墙梁顶面以上各层楼(屋)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集中荷载可沿作用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
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 oi。
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h b—托梁截面高度;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b h—洞口宽度;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
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1) 墙梁计算跨度l0(l 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 n(1.1l ni)或l c(l ci)两者的较小值;l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
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 c(l ci);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 w+0.5h b;4) 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和l0/6;5) 框架柱计算高度H c,取H c=H cn+0.5h b;H 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7.3.4 墙梁的计算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 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1) 承重墙梁(1) 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F1,取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2) 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重,以及墙梁顶面以上各层楼(屋)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集中荷载可沿作用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之欧侯瑞魂创作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7.3.2 采纳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的规定.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oioi.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h b—托梁截面高度;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b h—洞口宽度;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纳.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1) 墙梁计算跨度l0(l oinni)或l c(l ci)两者的较小值;l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 c(l ci);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 wb;4) 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年夜于3.5h(h为墙体厚度)和l0/6;5) 框架柱计算高度H c,取H c=H cnb;H 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7.3.4 墙梁的计算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纳:1 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1) 承重墙梁(1) 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F1,取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2) 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重,以及墙梁顶面以上各层楼(屋)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集中荷载可沿作用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3) 自承重墙梁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自重及托梁以上墙体自重.2 施工阶段托梁上的荷载1) 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2) 本层楼盖的施工荷载;3) 墙体自重,可取高度为的墙体自重,开洞时尚应按洞顶以下实际分布的墙体自重复核;l0max为各计算跨度的最年夜值.7.3.5 墙梁应分别进行托梁使用阶段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墙体受剪承载力和托梁支座上部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以及施工阶段托梁承载力验算.自承重墙梁可不验算墙体受剪承载力和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7.3.6 墙梁的托梁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 托梁跨中截面应按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计算,其弯矩M bi及轴心拉力N bti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对简支墙梁,对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式中 M li—荷载设计值Q1、F1作用下的简支梁跨中弯矩或按连续梁或框架分析的托梁各跨跨中最年夜弯矩;M2i—荷载设计值Q2作用下的简支梁跨中弯矩或按连续梁或框架分析的托梁各跨跨中弯矩中的最年夜值;αM—考虑墙梁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弯矩系数,可按公式(7.3.6-3)或(7.3.6-6)计算,但对自承重简支墙梁应乘以0.8;当公式(7.3.6-3)中的时,取;当公式(7.3.6-6)中的时,取ηN—考虑墙梁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轴力系数,可按公式(7.3.6-5)或(7.3.6-8)计算,但对自承重简支墙梁应乘以0.8;式中,当时,取φM—洞口对托梁弯矩的影响系数,对无洞口墙梁取1.0,对有洞口墙梁可按公式(7.3.6-4)或(7.3.6-7)计算;αi—洞口边至墙梁最近支座的距离,当αioi时,取αioi.2 托梁支座截面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其弯矩Mbj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M1j—荷载设计值Q1、F1作用下按连续梁或框架分析的托梁支座弯矩;M2j—荷载设计值Q2作用下按连续梁或框架分析的托梁支座弯矩;αM—考虑组合作用的托梁支座弯矩系数,无洞口墙梁取0.4,有洞口墙梁可按公式(7.3.610)计算,当支座两边的墙体均有洞口时,αi取较小值.7.3.7 对在墙梁顶面荷载Q2作用下的多跨框支墙梁的框支柱,当边柱的轴力晦气时,应乘以修正系数1.2.7.3.8 墙梁的托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其剪力V bj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V1j—荷载设计值Q1、F1作用下按连续梁或框架分析的托梁支座边剪力或简支梁支座边剪力;V2j—荷载设计值Q2作用下按连续梁或框架分析的托梁支座边剪力或简支梁支座边剪力;βv—考虑组合作用的托梁剪力系数,无洞口墙梁边支座取0.6,中支座取0.7;有洞口墙梁边支座取0.7,中支座取0.8.对自承重墙梁,无洞口时取0.45,有洞口时取0.5.7.3.9 墙梁的墙体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V2—在荷载设计值Q2作用下墙梁支座边剪力的最年夜值;ζ1—翼墙或构造柱影响系数,对单层墙梁取1.0,对多层墙梁,当时取1.3,当或设置构造柱时取1.5,当时,按线性拔出取值;ξ2—洞口影响系数,无洞口墙梁取1.0,多层有洞口墙梁取0.9,单层有洞口墙梁取0.6;h t—墙梁顶面圈梁截面高度.7.3.10 托梁支座上部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ξ—局压系数,当ξ>0.81时,取ξ=0.81.当bf/h≥5或墙梁支座处设置上、下贯通的落地构造柱时可不验算局部受压承载力.7.3.11 托梁应按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施工阶段的受弯、受剪承载力验算,作用在托梁上的荷载可按第7.3.4条的规定采纳.7.3.12 墙梁除应符合本规范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构造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 资料1) 托梁的混凝土强度品级不应低于C30;2) 纵向钢筋宜采纳HRB335、HRB400或RRB400级钢筋;3) 承重墙梁的块体强度品级不应低于MU10,计算高度范围内墙体的砂浆强度品级不应低于M10.2 墙体1) 框支墙梁的上部砌体房屋,以及设有承重的简支墙梁或连续墙梁的房屋,应满足刚性方案房屋的要求;2) 墙梁的计算高度范围内的墙体厚度,对砖砌体不应小于240mm,对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不应小于190mm;3) 墙梁洞口上方应设置混凝土过梁,其支承长度不应小于240mm;洞口范围内不应施加集中荷载;4) 承重墙梁的支座处应设置落地翼墙,翼墙厚度,对砖砌体不应小于240mm,对混凝土砌块砌体不应小于190mm,翼墙宽度不应小于墙梁墙体厚度的3倍,并与墙梁墙体同时砌筑.当不能设置翼墙时,应设置落地且上、下贯通的构造柱;5) 当墙梁墙体在靠近支座31跨度范围内开洞时,支座处应设置落地且上、下贯通的构造柱,并应与每层圈梁连接;6)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的墙体,每天可砌高度不应超越1.5m,否则,应加设临时支撑.3 托梁1) 有墙梁的房屋的托梁两边各一个开间及相邻开间处应采纳现浇混凝土楼盖,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当楼板厚度年夜于150mm时,宜采纳双层双向钢筋网,楼板上应少开洞,洞口尺寸年夜于800mm时应设洞边梁;2) 托梁每跨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通长设置,不得在跨中段弯起或截断.钢筋接长应采纳机械连接或焊接;3) 墙梁的托梁跨中截面纵向受力钢筋总配筋率不应小于0.6%;4) 托梁距边支座边l0/4范围内,上部纵向钢筋面积不应小于跨中下部纵向钢筋面积的1/3.连续墙梁或多跨框支墙梁的托梁中支座上部附加纵向钢筋从支座边算起每边延伸很多于l0/4;5) 承重墙梁的托梁在砌体墙、柱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350mm.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6) 当托梁高度h b≥500mm时,应沿梁高设置通长水平腰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间距不应年夜于200mm;7) 墙梁偏开洞口的宽度及两侧各一个梁高h b范围内直至靠近洞口的支座边的托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应年夜于100mm(图7.3.12).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