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8028s美国资本市场概况
- 格式:docx
- 大小:13.37 KB
- 文档页数:2
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2011-07-05 06:16:17)转载▼分类:财经研究标签:财经[转贴 2007-02-25 00:48:41]1.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美国证券市场是从经营政府债券开始的。
在独立战争中,美国发行了各种各样的中期和临时债券,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以发行联邦债券的形式承担了这笔债务,共达8000多万美元。
这项巨额债券的发行是依靠大量证券经纪人兜售,没有集中的场所,交易都是在露天广场和咖啡馆等场所进行,全美了出现大量的类似交易形式,由此产生了早期的场外市场[1]。
后来证券交易从费城和纽约兴起,其后在芝加哥、波士顿等大城市蔓延开来。
1754年,一批从事证券买卖的商人在费城成立了经纪人会,于1790年成立了美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
1792年5月17日,24名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一棵梧桐树下聚会,商订一项协定,即“梧桐树协定”,这成为美国最早的股票市场,也是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
1863年正式命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
英美战争结束后开始的美国工业革命,给美国证券业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其后运河热、铁路热和淘金热等等,催生了大量债券和融资性股票,从东部到西部也涌现了大量的地方证券交易所,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最终生存下来的交易所主要分布在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城市。
后来建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与美国证券交易所也逐渐发展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和最重要的两个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其条件和容量的限制,场外市场仍保持迅速发展并且数量众多,但场外交易价格的形成不是采用交易所内实行的双向拍卖系统,而是通过谈判的途径,分布在全国的场外交易证券商及其顾客很难了解是否得到了某种股票的最好价格。
从1904年开始,全美报价局每天以手工的方法在粉红色的纸张上公布证券的价格,然后印出发往全国。
但这种方法很不便利,人们得到的报价往往迟一天。
这个最初级的场外市场被称为粉红单市场(Pink Sheets)。
美国市场行情分析一、市场概况美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力。
本文将对美国市场的经济状况、股市行情和消费市场进行分析。
1.1 经济状况美国经济以多元化、高度发达的产业结构而闻名。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过去一年中保持稳定增长,估计年度增长率为3.2%。
这主要得益于消费支出、商业投资和出口的增长。
同时,美国的失业率也保持在历史低点,为3.6%。
1.2 股市行情美国股市是全球最重要的股市之一,主要有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等。
近期,美国股市表现强劲,主要受益于企业盈利增长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标普500指数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15%,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了12%。
1.3 消费市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最新数据,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消费者支出增长稳定。
特别是在线零售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增长。
二、行业分析在美国市场中,各行业的表现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科技行业、金融行业和医疗保健行业进行分析。
2.1 科技行业美国科技行业向来是全球率先的行业之一,主要以硅谷为代表。
近年来,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科技行业的发展。
大型科技公司如苹果、谷歌和亚马逊等在股市中表现出色,推动了科技指数的上涨。
2.2 金融行业美国金融行业是全球最发达的金融体系之一,包括银行、保险和证券等。
近期,美国金融行业受益于经济增长和利率上升,银行股表现强劲。
同时,金融科技(Fintech)的兴起也在改变着金融行业的格局。
2.3 医疗保健行业美国医疗保健行业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之一,也是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保健行业持续增长。
制药公司、医疗器械创造商和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等都在市场中表现出色。
三、投资机会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投资机会供参考。
3.1 科技行业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行业仍然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
美国资本市场信用评级体系2004-06-26 03:47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信用国家。
由于既有完善、健全的管理体制,又有一批运作市场化、独立、公正的信用服务主体,使得信用交易成了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交易手段,在这一信用交易运转体系中,信用评定机构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美国目前提供信用评定服务的机构高度集中,主要有三大类:一是资本市场上的信用评估机构,他们对国家、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债券及上市公司进行信用评级,这种公司目前美国只剩下三家,即穆迪(Moody’s)、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和惠誉国际(Fitch Rating);二是商业市场上的信用评估机构,他们在商业企业进行交易、或者企业向银行贷款时提供信用调查和评估,这类机构首推邓白氏公司(Dun & Bradstreet);三是消费者信用评估机构,他们专门提供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情况,如全联公司(Trans Union)、Equifax公司和益百利公司(Experian)。
不久前,笔者走访了惠誉国际和穆迪等评级公司,本文仅就美国资本市场信用评级体系及做法作一初浅介绍。
一、美国信用评级体系概述(一)对信用评级内涵的界定关于信用评级的概念,各公司没有统一说法,但内涵大致相同,用惠誉国际首席顾问Charles Brown的话说,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信用评级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受评对象违约风险的大小,而不是其他类型的投资风险,如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再投资风险及外汇风险等等。
其次,信用评级所评价的目标是经济主体按合同约定如期履行债务或其他义务的能力和意愿,而不是企业本身的价值或业绩。
第三,信用评级是独立的第三方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经验,就各经济主体和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大小所发表的一种专家意见,它不能代替资本市场投资者本身做出投资选择。
需要澄清的是:信用评级不同于股票推荐。
前者是基于资本市场中债务人违约风险作出的,评价债务人能否及时偿付利息和本金,但不对股价本身作出评论;后者是根据每股盈利(EPS)及市盈率(PE)作出的,往往对股价本身的走向作出判断。
美国上市知识TC市场概述美国上市知识TC市场概述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民企纷纷走出国门。
尽管走出国门需要一定的成本,但“付出必有回报”,能直接与纽约、香港这类国际著名资本市场打交道,开阔视野,建立平台,打通渠道,规范管理,能让企业的成长更快、更好、更健康,长远而言对企业是相当有利的。
概述美国股票市场分多种层次,全国市场有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纳斯达克(NASDAQ)、全美证券交易所(AMEX)和OTC证券交易市场(Over-The-Counter)。
在OTC交易的证券包括全国性、地区性发行的股票和国外发行的股票、权证、基金单位、美国存托凭证(ADRs)和直接私募计划(DPPs)。
OTC的管理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是美国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的一部分。
美国庞大的OTC市场交易的证券数量约占全美证券交易量的四分之三。
是世界上最大的OTC股票证券交易市场。
中国500强公司有超过一半都在美国OTC证券市场交易。
特点近年来,不少有上市融资需求的国内外企业,都是通过OTC市场发行股票,经过一年的市场培育,再申请转板的。
从那些成功案例可以看出,OTC市场确实是一条时间短、成本小、风险低的上市方式。
这也反映了美国股票市场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它可以为不同的企业发行不同类型的有价证券,以满足不同规模和不同背景企业的多样化融资要求。
而决定企业能否最终与三大股票市场“修成正果”,归根到底是企业自身的实力。
只有那些真正想把产品做好、努力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具备全球竞争意识的企业,才可能融入国际资本的大舞台,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有能力充分利用美国多层次、全方位的资本市场,成为全球化的优质企业。
、市场分级OTC交易市场主要由“公告板市场”(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粉单市场”(Pink Sheets)和两个市场组成。
“公告板市场”包括“可信任市场”(OTCQX)、“注册市场”(OTCQB),交易公司全部是在SEC登记注册的`公众公司,履行与上市公司相同的持续信息披露义务,是一个受到全美证券经销商协会监管的市场。
美国资本市场简介一、美国证券市场的特点:1、美国有多层次的证券市场:美国有五个全国性的股票交易市场。
公司无论大小,在投资银行的支持下,均有上市融资的机会。
美国没有货币管制,美元进出美国自由,且政策鼓励外国公司参与投资行为,成为世界金融之都;2、资金供应充沛、流通性好:数量巨大、规模各异的基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根据各自的要求和目的在不同的股市寻找不同的投资目标,为美国股市提供了世界上最庞大的资金基础,从而使美国股市的交投十分活跃,融资及并购活动频繁;3、融资渠道非常自由:上市公司可随时发行新股融资。
发行时间与频率没有限制,通常由董事会决定,并向证券监管部门上报。
通常如果监管部门在20天内没有回复,则上报材料自动生效。
如监管部门提出问题,则回答其问题。
通常监管部门有30天的必须答复时间下限。
当公司股票价格达到5美元以上时,上市公司股东通常可将其持有的股票拿到银行抵押,直接获得现金贷款。
上市公司还可以向公众发行债券融资;4、管理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公司管理层可直接持股或拥有期权。
因为美国上市公司原始股东所持股票在过了2年锁住期后,是可以全部流通的,拥有股票就视同拥有现金;5、交易方式灵活:没有涨停板的做法,股票可随时买卖。
股市自早9点至下午4点,连续进行,中间无休息。
4点后有些证券公司提供场外电子交易,直到晚上7点。
二、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和适用的法律制度:1、监管机构:主要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全美证券商协会(NASD)及每个证券交易所。
这些监管机构均有权发出规章和相关规定;2、适用的法律制度为:《1933年新公司上市法》《1934年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法》《1940年投资公司法》《1940年投资顾问监管法》等基本法案;3、各州地方颁布的州法;4、监管原则:美国司法部门严惩上市公司的虚假行为。
监管部门对为上市公司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如律师所及审计所等的渎职行为同样严惩,美国上市公司提供材料的真实性是相当高的。
美国金融市场的形势及市场分析美国金融市场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也是全球监管最严格的金融市场之一。
近几年来,受到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整的影响,美国金融市场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本文将探讨美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趋势。
一、美国金融市场现状1.股市美股市场是全球最为活跃的股票市场之一,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标普500指数等为代表。
在2019年,美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震荡走势,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美国经济数据的疲软,全球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
但在2020年,受到消费者支出增长、失业率降低等因素影响,美股市场注入了一定的强劲动力。
2.债市美国债市是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其作为全球基准利率的美国国债市场规模庞大,稳定性极高。
但近年来,由于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长期期限债券收益率已经负向表示,也预示着利率水平可能进一步下降。
3.外汇市场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世界100个国家中,有60个以上使用美元结算。
在当前全球经济的环境中,美元的地位不变,美元指数持续上涨,外汇市场继续表现出强势。
4.资产管理市场资产管理是美国金融业的一项重要业务,其规模之大,几乎贯穿全球。
在没有实质利好消息的前提下,资本流入美国仍然大幅增加,美国股市情绪稳中向好,资产管理市场的格局持续优质。
二、美国金融市场未来趋势分析1.货币政策趋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表示,其已经有了一定升息的余地。
目前,美联储正处于一种较为缓慢的收紧路径。
美联储的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将会令资本回归原产地,长期来看,应该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股票市场的升值。
2.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特朗普对贸易关系的处理方式已经成为美国金融市场的先驱者。
不过近来,美国不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对美国本土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如果贸易保护形势继续升级,可能会引发一些全球贸易战的影响,进而对美国金融市场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
3.美国股票市场存在泡沫风险美国股市的持续上涨对整个全球市场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但是,当前的美国股市也存在一定的泡沫风险。
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并通过发行这些证券来获取资金的过程。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创新工具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美国资产证券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末期。
当时,由于银行业监管的松散以及高通胀率等因素,传统的银行贷款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市场的创新。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是1970年成立的第一家房地产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Fannie Mae)。
房地美的成立标志着美国资产证券化的起步。
它通过将抵押贷款打包成可交易的证券,发行给投资者,并以此方式获得了资金。
这一模式的成功,迅速引发了其他金融机构的效仿。
美国成立了更多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公司,如房屋贷款公司(Freddie Mac)等。
同时,其他领域的资产,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债务等,也纷纷进行了证券化。
二、影响因素1. 法律与监管环境:美国的法律体系和监管环境为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机构监管确保了投资者的权益和市场的透明度。
2. 投资者需求:由于投资者对不同风险和回报的需求差异,资产证券化提供了一种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同时,发行这些证券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高的流动性。
3. 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能够将不同种类的资产进行组合,从而降低整体风险。
这种创新也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4. 技术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处理和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
三、未来发展趋势资产证券化在美国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将继续增强,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取得更大的发展。
首先,监管框架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促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政府和监管机构将会持续加强对这一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次,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为资产证券化创造更多的机会。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分析三、危机的本源最根本的是政府的导向和由此影响的民众预期。
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看,只是危机的引发点在贷款方面。
1、放贷机构没有控制好信贷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
导致:一则产生了大量放贷效应,二则对信贷流动性失控,表现为信贷回收困难。
2、对金融创新产品的不合理利用。
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使信贷风险转移,将放贷机构的个体风险向金融市场和投资市场转移,风险被扩大,使单个放贷机构可控的风险变得不可控。
3、最根本的是经济中、金融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机构和人们为了追逐更多的货币,而不重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
使大量的货币创利行为与真正的物质创造脱离。
投机行为助长了风险。
4、世界经济一体化使风险跨越了国界,形成世界经济危机。
特别是以美元这种国家货币来充当世界货币的角色,被货币发行国利用,大量发行没的物质基础的货币来拯救本国经济、金融,因为怕影响本国实体经济,从而使更多的货币脱离于实体经济,并且美元的内在价值下降,表现为贬值。
而事实上是困难重重,因为增加货币量就增加了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量,导致物质产品的进一步货币计量加大,他国持有的美元则内在价值下降,形成了美国利用美元来无偿地占有了他国财富。
5、还有一点,就是政府的政策和信息导向,这对人们的预期产生很大影响。
如对放贷机构、人们的消费行为等方面的预期作用足可以使预期变现行动。
启示首先,贷款机构在进行证券化时,没有如实地披露信息。
现在大家都已知道,一些贷款机构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是次级房贷,也就是对那些信用状况不是很好的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这些贷款本身的信用风险比较大。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贷款就不能证券化了,但必须对它的信用状况进行如实的评估并向投资者进行披露,以便让投资者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作出正确的决策。
但是,这些信息都没有被客观地披露出来。
而信用评级机构对证券化基础资产池的信用评级,也不是真正根据借款人的违约可能性,而是凭着对房价上涨的盲目估计,高估资产池的信用等级,把次级贷款当做优质贷款,把由次贷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等级评得与正常贷款证券化产品一样,严重误导投资人。
美国证券市场结构的演进与发展美国证券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证券市场之一,其结构的演进与发展历经了多年的变迁和发展。
从最初的波音投资公司的成立,到现今的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等规模庞大的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投资者首选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过程,分析其发展的背景、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美国证券市场的演进与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
当时,美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大量企业需要资金来扩张业务,但传统的银行融资渠道难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因此,投资者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渠道,证券市场就此应运而生。
最早的证券市场是由一些银行家和富裕的企业家设立的私人证券交易所,主要用于股票和债券的交易。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在证券市场上市,投资者也逐渐意识到证券投资的重要性。
20世纪初,美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
1913年,美国通过了《联邦储备法》,建立了联邦储备系统,实行了银行制度。
这一变革促使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证券交易所也开始规范化和法律化。
1929年,美国爆发了著名的“黑色星期四”股市崩盘事件,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这场危机深刻影响了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美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
随后,证券交易所积极采取措施,规范市场交易,保护投资者权益。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美国证券市场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0年代初期,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成立,引入了电子交易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交易所的运作模式。
电子交易系统的出现使交易更加高效、便捷,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公司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
同时,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开始投入大量资金来研发交易技术,提升交易效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参与到证券交易中,证券市场呈现出更加活跃的态势。
近年来,美国证券市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FinTech)行业的崛起给证券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