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选频放大器
- 格式:ppt
- 大小:948.50 KB
- 文档页数:31
制作整理:刘腾 钱玉婷任务二知识点(整理)(一) 单调谐回路放大器:1) 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的建立有两种方法:一,根据晶体管内部发生的物理过程拟定模型而建立的物理参数等效电路,如常用的晶体管混合∏型参数等效电路;二,把晶体管看作一个有源二端口网络,先从外部端口列出电流和电压的方程,然后拟定满足方程的网络模型而建立的网络参数等效电路,如H 、Y 、Z 和G 参数等效电路。
2) 二端口Y 参数方程:(注:选bU ∙和cU ∙为自变量,bI ∙和cI ∙为因变量)b bc ie re c b cfe oe I Y U Y U I Y U Y U ∙∙∙∙∙∙=+=+符号说明:基极输入电流b I ∙、基极输入电压bU ∙、集电极输出电流cI ∙和集电极输出电压c U ∙3) 共射晶体管等效为二端口网络其中:cbie b 0UI Y U ==定义为放大器输出端短路时的输入导纳。
它反映了放大器输入电压对输入电流的控制作用,其倒数就是放大器的输入阻抗。
ccfe b0U I Y U ==定义为放大器输出端短路时的正向传输导纳。
它反映了放大器输入电压对输出电流的控制作用,或者说电路的放大作用。
fe Y 越大,放大能力越强。
b bre c 0UI Y U ==定义为放大器输入端短路时的反向传输导纳。
它反映了放大器输出电压对输入电流的影响,即放大器内部的反向传输作用或称放大器内部反馈作用。
re Y 越大,内部反馈越强。
bcoe c 0UI Y U ==定义为放大器输入端短路时的输出导纳。
它反映了放大器输出电压对输出电流的影响,其倒数就是放大器的输出阻抗。
4) 等效电路共射晶体管Y 参数等效电路小笔记:将输出的等效为受控源Y 参数:1.ie ie ie j Y g C ω=+ 2.oe io oe j Y g C ω=+3.re re re Y Y ϕ=∠ 4. fe fe fe Y Y ϕ=∠(二) 单级共射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等效电路1) 共射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原理电路\2) 其交流等效电路:小笔记:直流电源接地,旁路电容短路(部分接入)3) 放大器的Ya) 简化的Y 参数等效电路b) 假设负载为下一级晶体管,且型号与本级晶体管相同,则并项后的等效电路晶体管其中:221oe 2ie 0g p g p g g ∑=++221oe 2ie C p C p C C∑=++(三) 单级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主谐振回路的主要技术指标1) 电压增益12feu0p p Y A g ∑=说明:1j j Y g C Lωω∑∑=++回路谐振时,Y g ∑=;负号表示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反相。
选频放大器工作原理选频放大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放大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增强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从而实现对信号的放大和处理。
选频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基于频率选择性的特性。
它通过使用电容、电感、晶体管、运放等器件,以及各种滤波电路,来选择和放大特定的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首先,选频放大器会利用电容和电感组成各种滤波电路。
这些滤波电路可以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而将其他频率的信号屏蔽掉。
不同的滤波电路具有不同的频率选择性,可以选择不同范围的频率。
接下来,选频放大器会使用晶体管或运放等主动器件来放大经过滤波电路选择出来的信号。
这些主动器件通过增加信号的幅度,将原始信号放大到一定的程度。
同时,这些器件还可以通过负反馈电路来控制放大的大小和稳定性。
选频放大器在放大信号的过程中,既可以保持信号波形的不失真,又可以增加信号的幅度。
这使得选频放大器在音频放大器、无线电通信、射频信号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选频放大器不仅仅可以放大信号,还可以进行其他信号处理的功能。
例如,它可以实现陷波滤波、带通滤波、带阻滤波等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信号的质量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选频放大器的设计和调节需要合理选择滤波电路的参数,如电容和电感的数值,以及晶体管和运放的工作点等。
同时,选择适当的电源电压和电流,对器件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也会对选频放大器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总而言之,选频放大器通过选择和放大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增强信号的幅度和质量。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滤波电路的特性和主动器件的放大能力。
了解选频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工程师合理设计和调节选频放大器,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第一章一、填空题1.为了改善系统性能、实现信号的(有效传输)及(信道的复用),通信系统中广泛采用调制技术。
2.用待传输的基带信号去改变高频载波信号的某一参数的过程,称为(调制),用基带信号去改变载波信号的幅度,称为(调幅)。
3.无线电波传播方式大体可分为(沿地面传播、沿空间直线传播、依靠电离层传播)。
4.非线性器件能够产生(新的频率分量),有(频率变换)的作用。
第二章一、单选题1. 对集中选频放大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 集中选频放大器具有接近理想矩形的幅频特性;B. 集中选频放大器具有选择性好、调谐方便等优点;C. 集中选频放大器可用陶瓷滤波器构成。
2. 单调谐放大器中,Qe对选择性和通频带的影响是(B )。
A. Qe 越大,选择性越好,通频带越宽B. Qe 越大,选择性越好,通频带越窄C. Qe 越大,选择性越差,通频带越窄4. 单调谐小信号放大器中,并联谐振回路作为负载时常采用抽头接入,其目的是(C )A.展宽通频带B.提高工作频率C.减小晶体管及负载对回路的影响5. 单调谐小信号放大器多级级联,其总通频带将(B )。
A.增大B.减小C.不变6. LC并联谐振回路两端并联一电阻后,回路的通频带将会( B)。
A.缩小B.展宽C.不变7. 并联谐振回路的矩形系数为(A )。
A.≈10B.与Q值有关C.与谐振频率有关8. LC并联谐振回路相移频率特性在谐振频率处的斜率是(A)。
A.负值B.正值C.零9. LC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回路相移为(A)。
A.零B.+90°C.-90°10. LC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其等效阻抗为(C)。
A.零B.小且为纯电阻C.大且为纯电阻三、填空题1.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性能与谐振回路的等效品质因素Qe有密切关系,Qe越大,其谐振曲线越(尖锐),谐振增益越(大),选择性越(好),通频带越(窄)。
2. LC并联谐振回路中,Q值越大,其谐振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选择性越(好)。
《高频电子技术》复习练习题一、填空题:1、非线性元件的基本特点是:(1)非线性电路能够产生新的频率分量具有频率变换的作用(2)非线性电路不具有叠加性和均匀性,不适用叠加原理。
(3)非线性电路输出响应与器件工作点及输入信号的大小有关。
2、LC并联谐振回路的Q值越高,则其幅频特性曲线越尖,回路通频带越窄,选择性越好。
3、由电感与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具有选择信号及阻抗变换作用。
4、单并联调谐回路,理想矩形系数为: K0.1=1 ,实际矩形系数: K0.1〈10 。
5、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电阻Rp等于,有载品质因数Q T等于。
6、为提高效率,谐振功率放大器应工作在丙状态;该状态的导通角θ〈90 。
7、谐振功率放大器在丙类工作状态时,根据晶体管是否进入饱和区,又可将其分为欠压、临界、过压等三种工作状态。
8、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在临界状态时,输出功率最大。
其相应的R P值称为该放大器的最佳负载阻抗,用R popt表示。
9、在石英晶体滤波器的阻抗频率特性曲线中,f S为其串联谐振频率,f P为并联谐振频率。
当外加信号频率在 f S— f P这段范围内,石英晶体滤波器阻抗呈感性;频率在f S— f P这段范围外,石英晶体滤波器阻抗呈现容性。
(P80)10、通信系统由输入输出交换器、信道和发送接收设备三大基本部份组成。
﹙P1﹚11、谐振功率放大的集电极电流是失真的余弦脉冲,但谐振回路两端的输出电压u0又是不失真的余弦电压波形,这是因为它利用了谐振回路的选频作用(P35)12、谐振功率放大电路自给偏压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电路中存在非线性导电现象。
(P63)13、高频功率放大管最大允许耗散功率为20W,当效率为50%时的集电极最大允许输出功率为40W 。
14、高频功率放大器效率的表达式为:,欲提高功率放大的效率的方法是:1、 2、。
15、在其他参数不变时,谐振功毕率放大器在丙类过压工作状态下,由于其输出电压Ucm随集极电源电压Ucc增大而增大。
选频放大器工作原理
选频放大器是一种用于放大电信号频率的电子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增加输入信号的振幅,来实现对特定频率范围内信号的放大。
选频放大器主要由放大器、滤波器和反馈电路组成。
放大器是选频放大器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放大输入信号。
放大器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放大方式,如晶体管放大器、真空管放大器等。
在选频放大器中,通常采用晶体管作为放大元件。
晶体管放大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选频放大器中。
滤波器在选频放大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滤波器能够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放大,而抑制其他频率的干扰信号。
选频放大器中常用的滤波器有低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能够通过滤除高于截止频率的信号,选择低于截止频率的信号进行放大。
而带通滤波器能够通过滤除低于和高于中心频率的信号,选择中心频率附近的信号进行放大。
反馈电路在选频放大器中起到了稳定放大器增益的作用。
反馈电路通过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并将差值信号反馈给放大器的输入端,以调整放大器的增益。
这样可以使放大器的增益稳定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提高放大器的线性度和稳定性。
选频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放大器、滤波器和反馈电路的协同作
用来实现对特定频率范围内信号的放大。
放大器负责放大输入信号的振幅,滤波器负责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放大,而反馈电路则起到了稳定放大器增益的作用。
选频放大器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广播电视、雷达等领域,为我们的通信生活带来了便利。
1、通信系统为什么要采用调制技术?调制就是用待传输的基带信号去改变高频载波信号的某一参数的过程。
采用调制技术可使低频基带信号装载到高频载波信号上,从而缩短天线尺寸,易于天线辐射,实现远距离传输;其次,采用调制可以进行频分多路通信,实现信道复用,提高信道利用率。
2、为什么小信号谐振放大器要强调兼顾通频带和选择性?答:因为通频带和选择性相互制约,为保证信号基本通过放大器,又有选择性的接收有用信号和抑制噪声和干扰,必须兼顾通频带和选择性。
3、超外差式接收机中混频器有什么作用?混频器是超外差式接收机中的关键部件,它的作用是将接收机接收到的不同载频已调信号变为频率较低且固定的中频已调信号。
例如,广播接收机中把接收到的调幅信号载频均变为465kHz中频,将调频信号载频均变为10.7MHz中频。
由于中频是固定的,且频率降低了,因此,中频选频放大器可以做到增益高、选择性好且工作稳定,从而使接收机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得到极大的改善。
4、集中选频放大器和谐振放大器相比有什么优点?设计集中选频放大器的主要任务是?集中选频放大器以集中选频代替了逐级选频,可减小晶体管参数的不稳定性对选频回路的影响,保证放大器指标稳定,减小调试的难度,有利于发挥线性集成电路的优势。
5、高频丙类谐振放大器为什么要用选频网络作为集电极负载?能否用电阻代替?通常集电极电流为余弦脉冲,采用选频网络做负载对其基波产生谐振,才能选与输入波形完全相同的余弦波,滤除其余谐波电流产生的电压。
电阻没有选频功能,不行。
6、什么是间歇振荡,产生间歇振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电路中出现时振时停的周期性振停现象,称为间歇振荡。
产生原因是高频振荡建立较快,而偏压电路由于时间常数过大而变化较慢。
减小RC值,可消除。
7、无线电通信为什么要进行调制?常用的模拟调制方式有哪些?1)信号不调制进行发射天线太长,无法架设。
2)信号不调制进行传播会相互干扰,无法接收。
常用的模拟调制方式有调幅、调频及调相。
《高频电子电路》(王卫东版)课后答案下载《高频电子电路》(王卫东版)内容简介绪论0.1通信系统的组成0.2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0.3本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1章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1.1LC选频网络1.1.1选频网络的基本特性1.1.2LC选频回路1.1.3LC阻抗变换网络__1.1.4双耦合谐振回路及其选频特性1.2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1.2.1晶体管的高频小信号等效模型1.2.2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1.2.3多级单调谐放大器__1.2.4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__1.2.5参差调谐放大器1.2.6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1.3集中选频放大器1.3.1集中选频滤波器1.3.2集成宽带放大器1.3.3集成选频放大器的应用1.4电噪声1.4.1电阻热噪声1.4.2晶体三极管噪声1.4.3场效应管噪声1.4.4噪声系数__小结习题1第2章高频功率放大器2.1概述2.2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2.1工作原理分析2.2.2功率和效率分析2.2.3D类和E类功率放大器简介 2.2.4丙类倍频器2.3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动态分析----------DL2.FBD2.3.1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 2.3.2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2.3.3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调制特性2.3.4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放大特性2.3.5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2.3.6高频功放的高频效应2.4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用电路2.4.1直流馈电电路2.4.2滤波匹配网络2.4.3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设计举例2.5集成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简介2.6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与功率合成电路2.6.1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2.6.2功率合成电路__小结习题2第3章正弦波振荡器3.1概述3.2反馈型自激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3.2.1产生振荡的基本原理3.2.2反馈振荡器的振荡条件3.2.3反馈振荡电路的判断3.3LC正弦波振荡电路3.3.1互感耦合LC振荡电路3.3.2三点式LC振荡电路3.4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3.4.1频率稳定度的定义3.4.2振荡器的稳频原理3.4.3振荡器的稳频措施3.5晶体振荡器3.5.1石英晶体谐振器概述3.5.2晶体振荡器电路3.6集成电路振荡器3.6.1差分对管振荡电路3.6.2单片集成振荡电路E16483.6.3运放振荡器3.6.4集成宽带高频正弦波振荡电路3.7压控振荡器3.7.1变容二极管3.7.2变容二极管压控振荡器3.7.3晶体压控振荡器__3.8RC振荡器3.8.1RC移相振荡器3.8.2文氏电桥振荡器__3.9负阻振荡器3.9.1负阻器件的基本特性----------DL3.FBD3.9.2负阻振荡电路 3.10振荡器中的几种现象3.10.1间歇振荡3.10.2频率拖曳现象3.10.3振荡器的频率占据现象3.10.4寄生振荡__小结习题3第4章频率变换电路基础4.1概述4.2非线性元器件的特性描述4.2.1非线性元器件的基本特性4.2.2非线性电路的工程分析方法4.3模拟相乘器及基本单元电路4.3.1模拟相乘器的基本概念4.3.2模拟相乘器的基本单元电路4.4单片集成模拟乘法器及其典型应用 4.4.1MC1496/MC1596及其应用4.4.2BG314(MC1495/MC1595)及其应用 4.4.3第二代、第三代集成模拟乘法器 __小结习题4第5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5.1概述5.2振幅调制原理及特性5.2.1标准振幅调制信号分析5.2.2双边带调幅信号5.2.3单边带信号5.2.4AM残留边带调幅5.3振幅调制电路5.3.1低电平调幅电路5.3.2高电平调幅电路5.4调幅信号的解调5.4.1调幅波解调的方法5.4.2二极管大信号包络检波器5.4.3同步检波----------DL4.FBD5.5混频器原理及电路 5.5.1混频器原理5.5.2混频器主要性能指标5.5.3实用混频电路5.5.4混频器的干扰5.6AM发射机与接收机5.6.1AM发射机5.6.2AM接收机5.6.3TA7641BP单片AM收音机集成电路 __小结习题5第6章角度调制与解调6.1概述6.2调角信号的分析6.2.1瞬时频率和瞬时相位6.2.2调角信号的分析与特点6.2.3调角信号的频谱与带宽6.3调频电路6.3.1实现调频、调相的方法6.3.2压控振荡器直接调频电路6.3.3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6.3.4晶体振荡器直接调频电路6.3.5间接调频电路6.4调频波的解调原理及电路6.4.1鉴频方法及其实现模型6.4.2振幅鉴频器6.4.3相位鉴频器6.4.4比例鉴频器6.4.5移相乘积鉴频器6.4.6脉冲计数式鉴频器6.5调频制的`抗干扰性及特殊电路6.5.1调频制中的干扰及噪声6.5.2调频信号解调的门限效应6.5.3预加重电路与去加重电路6.5.4静噪声电路6.6FM发射机与接收机6.6.1调频发射机的组成6.6.2集成调频发射机6.6.3调频接收机的组成6.6.4集成调频接收机__小结习题6----------DL5.FBD第7章反馈控制电路 7.1概述7.2反馈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 7.2.1基本工作原理7.2.2数学模型7.2.3基本特性分析7.3自动增益控制电路7.3.1AGC电路的工作原理7.3.2可控增益放大器7.3.3实用AGC电路7.4自动频率控制电路7.4.1AFC电路的组成和基本特性7.4.2AFC电路的应用举例7.5锁相环路7.5.1锁相环路的基本工作原理7.5.2锁相环路的基本应用7.6单片集成锁相环电路简介与应用 7.6.1NE5627.6.2NE562的应用实例__小结习题7第8章数字调制与解调8.1概述8.2二进制振幅键控8.2.12ASK调制原理8.2.22ASK信号的解调原理8.3二进制频率键控8.3.12FSK调制原理8.3.22FSK解调原理8.4二进制相移键控8.4.12PSK调制原理8.4.22PSK解调原理8.5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8.5.12DPSK调制原理8.5.22DPSK解调原理__小结习题8第9章软件无线电基础9.1概述9.2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9.3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 9.4软件无线电的应用__小结习题9附录A余弦脉冲分解系数表部分习题答案参考文献《高频电子电路》(王卫东版)图书目录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集成选频放大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集成选频放大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掌握集成选频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特性,了解影响放大器性能的因素。
3. 学生能了解集成选频放大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如信号处理、通信等领域。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集成选频放大器电路,并进行仿真测试。
2.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熟练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进行放大器性能测试。
3. 学生能分析实验结果,提出优化方案,提高集成选频放大器的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课程设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课程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掌握集成选频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对实验操作感兴趣,但需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1)集成选频放大器原理:介绍放大器的工作原理、频率响应特性、增益等基本概念。
(2)集成选频放大器电路设计:讲解放大器电路的组成部分,包括晶体管、电容、电感等元件的作用及选型。
(3)影响放大器性能的因素:分析温度、电源电压等参数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实践操作:(1)电路仿真:利用Multisim等软件,进行集成选频放大器电路的仿真设计,观察并分析电路性能。
(2)实验操作:搭建实际电路,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进行性能测试,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3. 教学大纲:第一周:集成选频放大器原理及电路设计第二周:影响放大器性能的因素及优化方法第三周:电路仿真及实验操作4. 教材章节:《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三节:集成选频放大器《电子技术实验》第七章:集成选频放大器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每周一次课,共计三次课。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内容第一章1.1通信与通信系统1. 信息技术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信息传输的要求主要是提高可靠性和有效性。
信息处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更可靠地传递信息。
2. 高频的概念所谓“高频”,广义上讲就是适于无线电传播的无线电频率,通常又称为“射频”。
一、基本概念1. 通信:将信息从发送者传到接收者的过程2. 通信系统:实现传送过程的系统3.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框图信息源是指需要传送的原始信息,如语言、音乐、图像、文字等,一般是非电物理量。
原始信息经换能器转换成电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后,送入发送设备,将其变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然后送入信道。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通道,也就是传输媒介。
有线信道,如:架空明线,电缆,波导,光纤等。
无线信道,如:海水,地球表面,自由空间等。
不同信道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同一信道对不同频率信号的传输特性也是不同的。
接收设备把有用信号从众多信号和噪声中选取出来,经换能器恢复出原始信息。
4.通信系统的分类按传输的信息的物理特征,可以分为电话、电报、传真通信系统,广播电视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等;按信道传输的信号传送类型,可以分为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而按传输媒介(信道)的物理特征,可以分为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二、无线电发送与接收设备1.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射设备(1)振荡器:产生f osc 的高频振荡信号,几十 kHz 以上。
(2)高频放大器:一或多级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放大振荡信号,使频率倍增至f c,并提供足够大的载波功率。
(3)调制信号放大器:多级放大器组成,前几级为小信号放大器,用于放大微音器的电信号;后几级为功放,提供功率足够的调制信号。
(4)振幅调制器:实现调幅功能,将输入的载波信号和调制信号变换为所需的调幅波信号,并加到天线上。
2. 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设备(1)高频放大器:由一级或多级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组成,放大天线上感生的有用信号;并利用放大器中的谐振系统抑制天线上感生的其它频率的干扰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