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池上的意思
- 格式:pdf
- 大小:340.56 KB
- 文档页数:2
《池上》原⽂及翻译赏析《池上》原⽂及翻译赏析1 ⼩娃撑⼩艇①,偷采⽩莲回②。
不解藏踪迹③,浮萍⼀道开④。
[作者简介] ⽩居易(772--846) 唐代⼤诗⼈。
字乐天,晚年号⾹⼭居⼠。
其先太原(今属⼭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居易出⾝于仕宦之家,⾼祖、曾祖、祖⽗俱为官,⽗亲为朝奉⼤夫、襄州别驾、⼤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居易于唐代宗⼤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 ①撑(chēng)⼩艇,⽤⽵篙抵住⽔底使⼩船⾏进。
②莲:诗中指⽩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懂得。
踪迹:⾏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种浮⽣在⽔⾯的植物。
[译⽂] ⼀个⼩孩撑着⼩船,偷偷地采了⽩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的浮萍上留下了⼀条船⼉划过的痕迹。
[赏析] 池塘中⼀个个⼤莲蓬,新鲜清⾹,多么诱⼈啊!⼀个⼩孩⼉偷偷地撑着⼩船去摘了⼏个⼜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偷摘莲蓬的踪迹,⾃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船驶过,⽔⾯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浮萍分出了⼀道明显的⽔线,这下⼦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诗好⽐⼀组镜头,摄下⼀个⼩孩⼉偷采⽩莲的情景。
从诗的⼩主⼈公撑船进⼊画⾯,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浮萍,有景有⾊,有⾏动描写,有⼼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这个⼩主⼈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跃然纸上了。
《池上》原⽂及翻译赏析2 《登池上楼》,谢灵运著,这⾸诗写在诗⼈任永嘉太守之时。
他出任永嘉太守,是受到宋新贵集团排挤的结果,所以这⾸诗的情绪⽐较低沉,萦绕着进退维⾕的忧郁和⽆可奈何的怅恨。
登池上楼 【名称】《登池上楼》 【年代】南朝宋 【体裁】五⾔古诗 【作者】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zuò)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不任。
池上唐·白居易Xiǎo wáchēnɡxiǎo tǐnɡ小娃撑小艇,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偷采白莲回。
bùjiěcánɡzōnɡjì不解藏踪迹,fúpínɡyídào kāi浮萍一道开。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夏天到了,村边的池塘里景色迷人。
碧绿的荷叶,一片连一片,一片接一片,就像一把把大伞,撑在水中。
雪白的荷花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子,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开放,还有的花已经谢了,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莲蓬。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头上扎两个髻,穿一身红衣裤,蹦蹦跳跳地从家中出来,他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高兴地跳上一条小船,解开船绳,拿起船桨,划向池塘的深处。
小男孩一边欣赏美丽的荷花,一边摘了几个莲蓬,划船回来。
可是他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小船冲开浮萍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痕迹。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池上古诗的意思翻译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翻译:—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V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 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 -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却(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裕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坟童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
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
古诗池上的原文和意思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注释: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2、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古诗池上的意思。
3、艇:船。
4、白莲:白色的莲花。
5、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6、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7、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全草类。
8、一道:一路。
古诗池上的意思。
9、开:分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管怎样隐藏,
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
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池上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池上》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小孩淘气、顽皮的喜爱之情,并表现出对于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赞美。
《池上》整首诗介绍的就是小孩偷白莲的情景描写,将小朋友天真顽皮的形象表现的生动形象。
2、全诗原文如下:
池上
作者: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翻译: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的去采白莲回家,他不知道应该怎么隐藏自己的踪迹,水面上的浮萍留下船儿划过的痕迹。
4、赏析:全诗都在描写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有动作描写,也有心理描写,非常的逼真且有趣,将小主人公天真顽皮的星星表现的淋漓尽致。
同时“小娃”、“小艇”、“白莲”等都表现出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第 1 页共1 页。
小学古诗:《池上》原文译文赏析《池上》唐代: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却不懂得藏好自己的行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赏析】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扩展阅读:晚年生活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
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
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
830年12月,任河南尹。
831年七月元稹去世。
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
池上古诗注释及译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原文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先来说说“小娃撑小艇”这句。
这就好比一个小朋友骑着小小的自行车,自由自在地穿梭在小路上。
这里的“小娃”就是小孩子呀,“小艇”就是小船。
小朋友划着小船,多有意思!
“偷采白莲回”,哎呀,这小孩偷偷去采白莲然后回来了。
就像你偷
偷拿了妈妈藏起来的糖果,心里是不是有点小紧张又有点小兴奋?
“不解藏踪迹”,这孩子不懂得把自己的踪迹藏起来。
你想想,是不
是像你做了坏事还不知道怎么掩盖证据?
“浮萍一道开”,小船划过,浮萍分开了一道水路。
这就好像是在一
块绿色的毯子上划开了一道口子。
这首诗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
我觉得呀,白
居易真是厉害,用这么简单的几句诗,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天真
无邪的小孩子在池塘里玩耍的情景。
这难道不让人觉得特别有趣、特
别生动吗?
我的观点是:这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展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充满了生活情趣,让人读来心生欢喜,实在是一首佳作!。
古诗池上·小娃撑小艇翻译赏析《池上·小娃撑小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前言】《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知道。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翻译】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还不懂得怎样隐藏,在水面上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赏析】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夏天到了,村边的池塘里景色迷人。
碧绿的荷叶,一片连一片,一片接一片,就像一把把大伞,撑在水中。
雪白的荷花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子,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开放,还有的花已经谢了,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莲蓬。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头上扎两个髻,穿一身红衣裤Org/b/600htm,蹦蹦跳跳地从家中出来,他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高兴地跳上一条小船,解开船绳,拿起船桨,划向池塘的深处。
小男孩一边欣赏美丽的荷花,一边摘了几个莲蓬,划船回来。
可是他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小船冲开浮萍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痕迹。
这情景被诗人看在眼里,他微微一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经典诗句】池上古诗
[导语]《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2、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3、艇:船。
4、白莲:白色的莲花。
5、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6、踪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注释: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2、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3、艇:船。
4、白莲:白色的莲花。
5、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6、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7、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全草类。
8、一道:一路。
9、开:分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管怎样隐藏,
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
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
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孩子的天真无邪和活泼可爱。
以下是这首诗的全文及赏析:
原文: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个生动的场景。
诗中的“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中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如何隐藏自己的行踪,结果船划过水面,浮萍被分开,留下了一道清晰的轨迹。
这里的“不解”意味着孩子并不知道如何隐藏自己的行为,而“浮萍一道开”则形象地描绘了小船划过水面的痕迹,如同一条道路。
整首诗以孩子的无知和自然的行为,展现了一种纯真无邪的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通过这个小故事,白居易传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态度。
《池上》古诗原文及其赏析《池上》是由我国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所作,他与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古诗小池的有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目录池上古诗原文小池宋代: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池上古诗赏析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
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
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
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
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
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
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
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
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
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
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池上古诗译文注释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作品原文
其一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其二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
词句注释
⑴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
对棋:相对下棋。
⑵下子:放下棋子。
⑶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⑷白莲:白色的莲花。
⑸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⑹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白话译文
其一
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
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其二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
深山里的和尚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他们又在竹阴下下棋,那种不染一丝尘埃般的清净,令作者神往。
“山僧对棋坐”,起码有两个和尚;“时闻下子声”,有人在旁边听,那么至少是三个人了。
这首诗人物全都隐藏不露,所以虽有三人活动,也觉得清幽无比。
尤其最后的那句“时闻下子声”更如天籁音乐,烘托了真正的宁静。
第二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白居易池上古诗的意思【诗人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生于太原(今山西太原),自幼聪明好学,曾担任唐德宗、宣宗时期的宰相。
白居易的诗歌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当时文学爱好者的青睐,被誉为“诗中之父”,作品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诗词欣赏】池上居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词赏析】白居易的这首《池上》诗,通过对自然山水、人居环境的细致描绘和对生活情趣的感悟,显示了诗人乐观豁达、逸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并表达了他对自然、人性和秩序等方面的深邃认识。
1.表达心境诗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句,通过将绿树与村边、青山与郭外相对应,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山水与人居环境的素朴感受,表现出他追求精神自由、回归自然的心态。
2.享受生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诗中生动描绘出诗人在“池上”的别墅中开轩迎风,饮酒言欢,谈论种植桑麻的乐趣,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生活的态度。
3.惜别呼唤“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回味此句,不难感受到诗人怀着离别的情感,但愿重阳节时能再来,观赏菊花。
表达出诗人珍惜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纽带,对离别的不舍和对重逢的欢喜。
【诗意阐释】1.“青山郭外斜”这里描述的是郭内的树木与郭外的青山所呈现出的斜角,柔和的线条形成了美妙的画面。
郭外的青山,让人感觉向着天空延伸。
从“青山”望过去,好像一直延伸,把人从城市的喧嚣和忙碌中拉出,看到了一片宁静和祥和。
2.“开轩面场圃”“开轩”即打开窗户,形容一片景色忽然呈现在眼前。
这里的“场圃”一词指庄园农家田园之地。
池塘边上,房前开门即见一片田野之美,散发出迷人的气息。
在这里,诗人把“开轩”和“场圃”融为一体,给了读者一个美好的愿景。
3.“把酒话桑麻”桑麻是一种常见的作物,不仅用于纺织业,而且还含有许多营养物质。
这一句贯穿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联系,表达了人类和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幸福。
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1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宋代:秦观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
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
无绪,无绪。
帘外五更风雨。
译文及注释「译文」水池上到处漂着落花柳絮,春天到哪里去了?孤寂的旅馆内悄无人声,梦中的我正行走在洒满月光的湖堤上,突然梦断人醒。
伤心至极,只好坐听窗外五更时分的风雨。
「注释」1、梦断:梦醒。
2、无绪:没有兴致。
赏析词的开篇两句是作者对春去的叹息。
“池上”一问横空而来,充满了惋惜、无奈和迷惘。
接着作者描写漫天的“落花飞絮”,背景也正是在“池上”。
这些漫天的落花飞絮,飘洒下来,纷纷扬扬,坠落往池面上,随水流逝。
而对这样一幕场景,滴居、漂泊多年的秦观,内心自然会涌起无限的春愁。
这种“春愁”,不再是某些婉约词人所抒写的闲愁,此时在他心中的”春愁”,不仅有对岁月流逝的哀叹,更有对功业无成而生命渐渐走到尽又的无限悲凉。
“孤馆”“梦断”二句,正是表现这种悲凉。
“梦断”二字点明开篇两句描写的景象是作者从梦中醒来时一瞬间的所见。
从下文还可以知道,作者醒来时才刚刚“五更”,天方微亮,“悄无人”正符合此时的场景。
词人从“月堤归路”这一重回故乡的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仍旧是在“孤馆”之中,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
放眼望去,屋外一派春去的落莫,此情此景,引发作者无穷的哀伤。
于是词人孤寂地坐着,静静地感受着哀伤,”无绪,无绪”四个字,把这种哀伤如吟唱一般地表达出来。
“无绪”是“无奈”,是“无计”,是“无情”,是“无聊”,种种复杂的感情都包容在这两句简单叹息之中。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东坡言《如梦令》曲名,本唐庄宗制。
一名《忆仙姿》。
嫌其不雅。
改名《如梦令》。
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
’取以为之名。
”《如梦令》这一词调的命名,正是因为下阕这两句,因此词家用这一词调时,往往在这两句上费尽心机,比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用“知否,知否”,形象地写出疑问与感伤的语气,为人所激赏。
池上古诗的意思翻译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翻译: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
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
池上古诗的意思翻译池上小娃①撑②小艇③,偷采白莲④回。
不解⑤藏踪迹,浮萍⑥一道⑦开。
——唐·白居易注释①小娃:小男孩儿或小女孩。
②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⑦一道:一路。
解读翻译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人家的白莲花回来。
他不懂得怎样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留下了一道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过程,写出了小孩子顽皮可爱的特点。
诗的前两句是小孩子去偷白莲,诗句生动地描绘出儿童的天真可爱、活泼淘气。
后两句写的是小孩儿的离去,他不知道掩藏自己,水面绿色的浮萍被小船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泄露了秘密。
这个小孩子就像白莲花一样,天真幼稚、活泼可爱。
扩展阅读莲花仙子的故事很久以前,在渤海与黄海交界处一个地方叫做普兰店。
普兰店附近有一片莲花怒放的地方,人们叫它莲花湖。
湖里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莲花仙子,与百姓们过着美满祥和的温馨生活。
渤海湾里住着一条凶狠的蚊龙王子,他听说莲花湖里有一位莲花仙子,就决定占领这个地方,霸占莲花仙子,让当地的百姓听从他,为他效力。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突然乌云密布、狂风驟起,渤海里一股黑色龙卷风向着莲花湖席卷而来,蚊龙王子露出狰狩凶狠的面孔。
莲花仙子为了保护当地的百姓,冲出湖面与蚊龙展幵了一场生死搏斗。
在最后关头,莲花仙子手持双锋宝剑,刺断了蛟龙的喉咙。
美丽的莲花湖因这场大战而枯竭了,所有的莲花都凋谢了,莲花仙子已经奋奋一息。
她伸出双手,一粒粒晶萤剔透的莲花杆从空中飘落下来,投入大地的怀抱,深深埋在这黝黑的土地之中。
从此以后,莲花依旧盛开,而美丽的莲花仙子却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