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观察藻类植物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植物学〔下〕实验实验一、藻类植物〔一〕一、目的要求:通过观察代表植物,掌握绿藻门的分类特征。
二、实验内容:按实验指导要求,利用提供的新鲜材料或者装片观察以下内容: 1、衣藻:单细胞,二根等长的鞭毛,厚底杯形的载色体。
〔水封片或者永久装片〕 2、团藻:大型群体〔母群体、子群体〕,细胞的形态为衣藻型。
〔永久装片〕 3、水绵:〔1〕藻体的形态:不分枝的丝状体,单列细胞,带状的载色体,沿载色体中线罗列着一列球形的造粉核。
〔水封片〕〔2〕水绵的接合繁殖:梯形接合〔两条接合的丝状体及其接合管形似梯子〕。
〔永久装片〕 4、刚毛藻:具粗糙感,分枝的丝状体,载色体网状。
〔水封片〕 5、石莼:孢子体与配子体同形,均为片状体。
〔腊叶标本〕 6、轮藻:〔1〕藻体的形态:植物体直立,具分枝;注意观察:主枝、短枝,节、节间。
〔浸泡标本〕〔〕2卵囊、精子囊:皆生于短枝的节上,卵囊长椭圆形,生于短枝的上方;精子囊圆球形,生于短枝的下方。
〔水封片或者永久装片〕7、观察绿藻门的其它新鲜材料或者腊叶标本。
三、作业:绘图:1、衣藻细胞结构图,注明各个局部的名称。
2、水绵细胞结构图,注明各个局部的名称。
3、轮藻卵囊的外形图,并加图注。
注意!实验报告要求写出: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材料;1三、实验用具:〔一〕用具;〔二〕试剂;四、实验内容及操作;五、实验结果:〔一〕观察结果;〔二〕绘图。
实验二、藻类植物〔二〕一、目的要求:通过观察代表植物,掌握蓝藻门、硅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内容:按实验指导要求,利用提供的新鲜材料或者切片观察以下内容: 1、颤藻:不分枝的丝状体,单列细胞,丝状体前端有颤抖现象〔先后运动,摆布摆动〕,注意观察其细胞中的中央质、周质。
区分:顶端细胞、体细胞,死细胞、别离盘、藻殖段。
〔水封片〕 2、念珠藻:外形为不规那末的胶质团块,具公共胶质鞘,细胞圆形,排成一行如念珠状。
区分:营养细胞、厚壁孢子、异形胞、藻殖段。
实习报告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实习单位:XXXX大学植物实验室实习内容:藻类植物研究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藻类植物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水域的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环境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藻类植物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我参加了XXXX大学植物实验室的藻类植物实习。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藻类植物的分类及识别在实验室里,老师首先介绍了藻类植物的基本分类系统和常见藻类的特征,包括蓝藻、绿藻、硅藻、褐藻等。
然后,老师指导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藻类的形态特征,如细胞的形状、大小、细胞壁的类型、生殖方式等,并进行了实际的分类和识别。
2. 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老师介绍了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包括它们的生长环境、光照、温度、营养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光合作用、氧气产生、碳循环等。
3. 藻类植物的实验操作老师指导我们进行了藻类植物的实验操作,包括藻类的采集、培养、观察、测量等。
我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藻类计数器等工具,并掌握了藻类植物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三、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藻类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藻类植物的基本分类系统、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规范,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最后,我要感谢实验室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在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藻类植物观察和鉴定的基本方法。
3. 学习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藻类植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水生和潮湿环境中的低等植物。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水质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鉴定藻类植物,了解其形态结构、生长环境和生态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采集的藻类植物样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酒精灯、镊子、剪刀、解剖针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酒精灯、培养皿、蒸馏水、碘液、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藻类植物样本采集:在池塘、溪流、湖泊等水生环境中采集藻类植物样本,注意采集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的藻类。
2. 藻类植物观察:1. 取一小块藻类植物样本,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载玻片中。
2. 用盖玻片轻轻覆盖样本,滴加少量蒸馏水,使样本充分展平。
3.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细胞特征、繁殖方式等。
3. 藻类植物鉴定:1. 根据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细胞特征等,参考藻类植物分类学资料,对采集的藻类植物进行鉴定。
2. 记录鉴定结果,包括藻类植物的学名、门、纲、目、科、属、种等信息。
4. 藻类植物生长环境调查:1. 对采集藻类植物的水体环境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水质、水温、光照、底质等。
2. 分析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与水质、水温等因素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藻类植物观察结果:1. 观察到藻类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包括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藻类。
2. 部分藻类植物具有类似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结构,如水绵、丝藻等。
3. 部分藻类植物具有特殊繁殖方式,如轮藻的精囊、卵囊等。
2. 藻类植物鉴定结果:1. 采集到的藻类植物样本共鉴定出10种,包括蓝藻、绿藻、硅藻、金藻等。
2. 其中,蓝藻门的颤藻、绿藻门的衣藻、硅藻门的硅藻等是常见种类。
第一节藻类植物_高中生物教案第一节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
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
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引言: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指出,蚕豆、白菜以及我们身边常见的杨树、柳树、菊花等都是绿色开花植物。
其余的如海带等均为非绿色开花植物,它们构成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
教师接着指出,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的不同,人们将它们分成四个主要类群,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由此引出本章课题。
藻类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藻类植物的生活史和生态习性;3.了解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无根、无茎、无叶,体型单细胞或多细胞,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2.藻类植物的分类:按细胞结构和生活方式可分为原始藻类、真核藻类和蓝藻类。
2. 藻类植物的生活史和生态习性1.藻类植物的生活史: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2.藻类植物的生态习性:生活在水中或潮间带,有些能够在陆地上生长。
3. 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1.藻类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养分;2.藻类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3.藻类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食物链的组成部分,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4. 观察和实验1.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2.实验探究藻类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长速度。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活史和生态习性,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藻类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长速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3.讨论法:通过讨论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活史和生态习性;2.教学难点: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藻类植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藻类植物的好奇心。
2. 讲授环节1.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藻类植物的生活史和生态习性;3.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 实验环节1.实验目的:探究藻类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长速度;2.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和藻类植物培养液;–将藻类植物培养液倒入培养皿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观察藻类植物的生长情况,如光照强度、温度、营养盐浓度等;–记录实验结果,分析藻类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长速度。
第1篇一、实验概述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采集、鉴定和分析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了解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特征,进而推测其水质状况。
实验分别对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和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的藻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实验结果1.藻类种类组成在两个调查地点,共采集到藻类植物18种,其中浮游藻类15种,沉水藻类3种。
其中,小球藻(Chlorella)、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等为主要优势种。
2.藻类数量分布调查结果显示,两个地点的藻类数量差异较大。
高尔夫球场小池塘藻类数量较多,沉水藻类和浮游藻类数量分别为3.2×10^5个/L和1.5×10^6个/L;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藻类数量较少,沉水藻类和浮游藻类数量分别为1.0×10^4个/L 和2.0×10^5个/L。
3.藻类群落特征通过对藻类群落的分析,发现高尔夫球场小池塘藻类群落结构较为复杂,优势种较多,且数量分布较为均匀。
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藻类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优势种较少,且数量分布不均匀。
4.水质状况根据藻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特征,对两个地点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高尔夫球场小池塘水质较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水质较差,不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
三、结论1.本次实验成功采集并鉴定了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掌握了藻类采集及鉴定、群落分析方法。
2.两个调查地点的藻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水质状况、环境因素等因素有关。
3.高尔夫球场小池塘藻类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水质较好;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藻类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水质较差。
4.藻类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在水环境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藻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特征的分析,可以较好地反映水质状况。
5.为改善水质,建议对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进行水质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水质。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分类、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和繁殖方式;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他们的共同特点和区别;2.引导学生思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藻类的特点和分类: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藻类植物的特点,如单细胞或多细胞结构、生活在水中等,并分类讲解;2.苔藓植物的特点和结构: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苔藓植物的特点,如多细胞结构、需要水分生长等,并讲解其结构特征;3.蕨类植物的特点和结构: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蕨类植物的特点,如多细胞结构、有根茎和叶子等,并讲解其结构特征。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一:观察藻类植物的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观察显微镜下的两种藻类植物样本。
观察时需注意植物的细胞结构、颜色和生长环境等,并记录下观察结果;2.实验二:观察苔藓植物的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苔藓植物的不同部分,并记录下观察结果,特别注意其吸水作用;3.实验三:观察蕨类植物的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一棵蕨类植物,注意观察其根茎、叶子和孢子囊等结构,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四、讨论和总结(15分钟)1.学生就实验中观察到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进行讨论,并总结它们之间的区别;2.引导学生思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展示一些案例;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回顾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
五、拓展活动(20分钟)1.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观察并收集不同种类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2.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用自己的话撰写一篇观察报告;3.学生将观察报告和图片整理成展板,并进行展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完成观察报告,按照规定格式提交;。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藻类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藻类细胞实验的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观察藻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藻类细胞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藻类是一类低等植物,广泛分布于地球上各种水体中。
藻类细胞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壁、叶绿体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地球上重要的初级生产者。
本实验通过观察藻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藻类细胞的基本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盖玻片、载玻片、吸管、滴管、酒精灯、显微镜、盐酸、蒸馏水等。
2. 仪器: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显微镜专用光源等。
四、实验步骤1. 藻类细胞制片(1)将小球藻从培养液中取出,用吸管吸取适量藻液,滴在载玻片中央;(2)用另一载玻片轻轻按压,使藻液均匀分布;(3)用盖玻片覆盖,确保藻液充满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空隙;(4)用酒精灯对盖玻片进行轻微加热,使藻细胞紧贴盖玻片。
2. 藻类细胞观察(1)将制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藻类细胞的整体结构;(2)选择一个细胞,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换为高倍镜;(3)观察藻类细胞的形态、大小、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等结构;(4)观察藻类细胞的光合作用,记录细胞内气泡产生的情况。
3. 藻类细胞功能实验(1)将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藻类细胞的光合作用;(2)用吸管吸取适量盐酸,滴在盖玻片的一侧;(3)观察藻类细胞在盐酸作用下的反应,记录细胞内气泡产生和消失的情况;(4)用吸管吸取适量蒸馏水,滴在盖玻片的一侧;(5)观察藻类细胞在蒸馏水作用下的反应,记录细胞内气泡产生和消失的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藻类细胞结构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小球藻细胞呈球形,直径约为2-5微米。
细胞壁较厚,细胞核明显,位于细胞中央。
叶绿体呈绿色,分布均匀。
2. 藻类细胞光合作用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小球藻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时,细胞内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逐渐上升并破裂。
第1篇一、实验背景藻类植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低等植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藻类植物不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还能够净化水质,维持生态平衡。
本实验旨在观察藻类植物在食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以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观察藻类植物在食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2. 探究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
3. 了解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水样、营养盐、二氧化碳、pH试纸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培养皿、滴管、pH计、温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采集藻类植物:在两处不同的水域(高尔夫球场小池塘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采集藻类植物样本。
2.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藻类植物样本进行清洗,去除杂质。
3. 食用实验:将藻类植物样本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营养盐和二氧化碳,观察藻类植物的食用情况。
4. 水质分析:在实验前后,分别对水样进行pH值、溶解氧、营养盐等指标的测定,分析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藻类植物的食用情况: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藻类植物在食用营养盐和二氧化碳后,个体数明显增加,生长速度加快。
2. 水质变化:在实验前后,水样的pH值、溶解氧、营养盐等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
具体如下:- pH值:实验前pH值为7.5,实验后pH值为7.8,说明藻类植物在食用过程中,使水体的酸碱度发生变化。
- 溶解氧:实验前溶解氧浓度为8.5mg/L,实验后溶解氧浓度为10.2mg/L,说明藻类植物在食用过程中,提高了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 营养盐:实验前营养盐浓度为0.3mg/L,实验后营养盐浓度为0.5mg/L,说明藻类植物在食用过程中,降低了水体的营养盐含量。
3. 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藻类植物在食用过程中,对水质产生了以下影响:- 改善水质: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
实验探究一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
本实验以自来水、变绿的池塘水为材料,要求学生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来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从而认识和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时间组别合作者
目的要求:观察池塘中藻类植物的形态与结构。
材料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变绿的池塘水、自来水等。
方法步骤:
1.学生2人一组,取自来水和变绿的池塘水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观察到的藻类植物的名称、形态和结构等。
2.用放大镜观察水绵的形态,用显微镜观察水绵的临时装片。
3.针对池塘水变绿这一现象,讨论池塘水变绿的原因。
实验结果及结论:
1.将观察到的藻类植物按要求填写下表。
藻类植物名称形态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细胞结构特点
2.在显微镜下,你观察了衣藻(或其他藻类)的哪些结构?请绘制一个衣藻结构示意图,并在图上表示结构名称。
3.池塘水变绿的原因是。
4.根据你所观察的藻类植物,写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中所说的“绿”是指什么生物?
2.衣藻有鞭毛,能在水中游动,它是不是动物?为什么?
3.如果要清晰地观察衣藻的结构,滴加碘液染色处理可行吗?说明理由。
阮维斌实验一藻类植物【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实验内容与步骤】蓝藻门念珠藻属藻体常为胶质群体,呈球形、片状或发状,藻体内部是由许多弯曲的藻丝组成,每一条丝是由单列球形细胞相连而成,其中有若干体积较大,内含物变稠的细胞,这种细胞称繁殖孢。
经过休眠后萌发成新的丝体,两个异形孢之间的一段丝体即为一段藻殖段。
异形胞壁厚,与营养细胞相连接处的内壁为球状加厚,叫做节球,异形胞的内含物较均匀透明。
取浸制标本做水封片或取永久制片观察其藻体结构。
【实验内容与步骤】绿藻门-衣藻属【实验内容与步骤】绿藻门-轮藻藻体高10-20cm,以假根固着在水底污泥中,体表被钙质,假茎有节和节间的区别,节上长轮生假Array叶,其上方有乱囊,下方有精囊。
【实验内容与步骤】绿藻门-团藻属绿藻门-水绵属【实验内容与步骤】褐藻门-海带属【实验内容与步骤】褐藻们-马尾藻属红藻门-紫菜属附录:几种北戴河常见藻类羽藻—绿藻门石花菜—红藻门粘管藻—红藻门浒苔—绿藻门刺松藻—褐藻门海膜—红藻门马尾藻—褐藻门马尾藻—褐藻门【思考与作业】绘水绵接合生殖图,并注明各部位的名称。
附录藻类的几种生活史成熟配子体上有精子器和颈卵器苔藓植物门和蕨类植物门【实验目的】掌握苔纲、藓纲及的主要区别掌握蕨类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及生活史 比较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差别【实验材料】地钱的浸制标本、葫芦藓新鲜植物体及其切片、满江红浸制标本以及石松、卷柏、木贼的蜡叶标本肾蕨、铁线蕨活体植物【实验内容与步骤】地钱地面扁平片状,二叉分枝的叶状体。
腹面(即向地的一面)的毛状物是它的假根。
植物体的背面(向上的一面)有雌雄生殖器官着生在伞状物上,地钱为雌雄异体,雄配子体背面生长之伞状物称精子器托,托顶盘状边缘有浅缺刻。
雌配子体之伞状物称颈卵器托,顶端盘状部有向四周生出的指状芒线。
苔藓植物门指状雌生殖托的雌株。
第一节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观察藻类植物探究实验,能概述藻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能够说出藻类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概述藻类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了解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
【教学难点】
概述藻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实验探究相关的器材和材料,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采集一些绿色植物的实物、标本,增加对植物的感性认识,查阅书籍、网站等,搜集藻类植物方面资料,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藻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
1.观察藻类植物
2.藻类植物形态特征:①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②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③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④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二、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释放氧气
2.可做鱼类食物
3.可以食用
4.可供药用。
※<实验一观察藻类植物(Ⅰ)>1.目的与要求1、通过对代表植物的观察,掌握蓝藻门、裸藻门、硅藻门和黄藻门的主要特征,了解它们在植物界的演化地位。
2、识别一些常见的藻类,并学习鉴定藻类的基本方法。
二、材料与用品1、显微镜、吸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碘液、稀墨汁、醋酸洋红2、微胞藻、颤藻、满江红、裸藻和无隔藻、硅藻新鲜材料,念珠藻的永久制片。
三、内容与方法1、蓝藻门(1)微胞藻属(Nicrocystis)微胞藻是浮游性群体,夏季在池塘、湖沼繁殖旺盛时,形成水花(湖靛),危害水生动物。
用吸管吸取一滴新鲜或固定的藻液,置载玻片水滴中,并用解剖针将材料分开,加上盖玻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可见藻体由许多细胞组成,借胶质鞘联成多为不规则的群体,再用高倍镜,其细胞极小,近球形。
(2)颤藻属(Oscillatoria)广泛生于有机质丰富的地方,如厨房、牛栏、猪舍周围的污水沟中常呈兰黑色薄皮团块。
标本采回后,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或小瓷盘中,置窗口向阳处几小时,其藻丝可向四周漫延散开。
这是因为藻丝能前后移动,也能左右摆动的缘故。
用镊子取少许藻丝,置载玻片水滴中,加上盖玻片。
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可见颤藻为一列细胞组成的丝状体叫藻丝。
注意藻丝顶端细胞呈圆顶形,其余细胞大致一样,呈短圆筒状,在有的藻丝上往往可看到1至数个双凹形的死细胞以及胶质膨大的双凹形的隔离盘。
藻丝可从死细胞、隔离盘处断裂成为藻殖段。
每个藻殖段再长成新藻丝。
颤藻就是借藻殖段进行繁殖的。
再仔细观察,每个细胞能区分有色素的色素质和无色素而有染色质的中央质吗?(3)念珠藻属(Nostor)生于塘边和潮湿的山坡草地上,雨后常有大量发生,为兰黑色皮膜状或兰绿色木耳形的粘滑的团体,用镊子撕取一小块。
置载玻片上,并用解剖针将材料分开,加一滴蒸馏水,盖玻片用解剖针柄,向下轻压使胶质鞘成一薄层。
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可见水样透明的胶质中有无数弯曲盘绕的藻丝。
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衣藻方案一观察衣藻【实验器材】含有衣藻的绿色池水、碘酒、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广口瓶、吸水纸、镊子等。
【实验步骤】1.从储积绿水的坑洼或池边舀一瓶水,带回来供实验用。
2.用滴管吸一滴绿水,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能看到一个个绿色、椭圆形的微小生物在水里游动,其中多数是衣藻(图8一1一1) 。
注意:绿水里的单细胞绿藻有许多种,除了常见的衣藻之外,还有小球藻和眼虫。
小球藻没有鞭毛。
眼虫也有眼点,不过它的体形呈纺锤形,前端只有一根鞭毛。
它们的体内都有叶绿体。
池水里这些绿藻的数量多了,都会使水变绿。
3. 从盖玻片侧的边缘滴一滴碘酒,再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液,使碘酒浸人盖玻片。
再换高倍镜观察。
这时衣藻身体被染成棕黄色,已被杀死不动,可以仔细观察它的结构。
衣藻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是单细胞植物。
体外由一层透明的细胞壁包裹着。
里面有一个大的杯状叶绿体,几乎占满身体的全部,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细胞核位于杯状叶绿体的凹窝里。
在身体前端有两条超过体长的鞭毛,也被染上色,它活着的时候依靠鞭毛运动很快,不容易观察到。
衣藻前端靠近细胞壁的地方还容易看到一个红色的小点,有感光作用。
活动一探究衣藻需要阳光【实验器材】含有衣藻的绿色池水、清澈的河水或井水、碘酒、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广口瓶、吸水纸、镊子、黑纸等。
【实验步骤】1.在A,B两个广口瓶里注入清澈的河水或井水注意:最好不要用新鲜的自来水培养。
自来水里含有氯气,会影响衣藻的正常生活。
如用自来水,须静置数天,待水里氯气散去后方可使用。
2.然后各注人5 mL采回来的含有衣藻的绿水。
这时倒人的绿水被广口瓶里的清水稀释,看来近于无色。
3.把A广口瓶置于温暖向阳的地方,B广口瓶裹上黑纸,放在不见光的橱柜里。
4.在温暖季节,置于向阳温暖的地方几天后,A广口瓶里的水变绿。
放在暗处的B广口瓶里的水仍然是无色的。
这说明阳光是衣藻重要的生活条件。
※<实验一观察藻类植物(Ⅰ)>
1.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代表植物的观察,掌握蓝藻门、裸藻门、硅藻门和黄藻门的主要特征,
了解它们在植物界的演化地位。
2、识别一些常见的藻类,并学习鉴定藻类的基本方法。
二、材料与用品
1、显微镜、吸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碘液、稀墨汁、醋酸洋红
2、微胞藻、颤藻、满江红、裸藻和无隔藻、硅藻新鲜材料,念珠藻的永久制片。
三、内容与方法
1、蓝藻门
(1)微胞藻属(Nicrocystis)
微胞藻是浮游性群体,夏季在池塘、湖沼繁殖旺盛时,形成水花(湖靛),危害水生动物。
用吸管吸取一滴新鲜或固定的藻液,置载玻片水滴中,并用解剖针将材料分开,加上盖玻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可见藻体由许多细胞组成,借胶质鞘联成多为不规则的群体,再用高倍镜,其细胞极小,近球形。
(2)颤藻属(Oscillatoria)
广泛生于有机质丰富的地方,如厨房、牛栏、猪舍周围的污水沟中常呈兰黑色薄皮团块。
标本采回后,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或小瓷盘中,置窗口向阳处几小时,其藻丝可向四周漫延散开。
这是因为藻丝能前后移动,也能左右摆动的缘故。
用镊子取少许藻丝,置载玻片水滴中,加上盖玻片。
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可见颤藻为一列细胞组成的丝状体叫藻丝。
注意藻丝顶端细胞呈圆顶形,其余细胞大致一样,呈短圆筒状,在有的藻丝上往往可看到1至数个双凹形的死细胞以及胶质膨大的双凹形的隔离盘。
藻丝可从死细胞、隔离盘处断裂成为藻殖段。
每个藻殖段再长成新藻丝。
颤藻就是借藻殖段进行繁殖的。
再仔细观察,每个细胞能区分有色素的色素质和无色素而有染色质的中央质吗?
(3)念珠藻属(Nostor)
生于塘边和潮湿的山坡草地上,雨后常有大量发生,为兰黑色皮膜状或兰绿色木耳形的粘滑的团体,用镊子撕取一小块。
置载玻片上,并用解剖针将材料分开,加一滴蒸馏水,盖玻片用解剖针柄,向下轻压使胶质鞘成一薄层。
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可见水样透明的胶质中有无数弯曲盘绕的藻丝。
藻丝由一列细胞组成,形如一串念珠,每个细胞的结构与颤藻有无区别?注意藻丝上除了一段营养细胞外,还有一种大型厚壁而色淡的特殊细胞叫异形胞。
它与相邻细胞接触处的壁呈球状加厚叫节球。
在胶质中还可看到从异形胞处断裂的短藻丝(藻殖段)。
每个藻殖段可长成一个新的藻丝。
许多新藻丝构成念珠藻的新个体。
此外,在藻丝中有时形成一种厚壁细胞叫厚垣孢子。
它能抵抗不良环境,当环境适宜时又可萌发成新个体。
(4)项圈藻属(鱼腥藻属)(Anabaena)
从池塘、沟渠、湖泊或稻田采回的水样,滴一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
项圈藻的藻丝呈螺旋形,弧形、直线形或不规则盘绕状,每个藻丝单独存在,分散浮于水中,有时由许多藻丝交织成不定形的团块,但无共同的胶质鞘。
藻丝上的多数细胞呈园球形或鼓形,藻丝上还有少数形状较大,细胞壁较厚的异形胞。
当异形胞死亡或与其它细胞分离时,藻丝就断为两段或数段,每段藻丝也叫藻殖段。
另取红萍(满江红)叶少许,置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挑破,加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上观察,你能看到长短不等的项圈藻的藻丝吗?藻丝上有无异型胸和厚垣孢子?
2、裸藻门(Euglenophyta)
裸藻又称眼虫藻,该门绝大多数为单细胞游动种类。
由于它们一方面具有叶绿体,同化产物为副淀粉;另一方面又无细胞壁,可运动,并有胞口、眼点、储蓄泡,因此,它们既有植物性状,又有动物性状,分类地位争议较大,有人认为裸藻是动、植物分化的“分水岭”。
裸藻多生于有机质丰富的小型静水体及其水体表面的物体上,分布广。
在阳光充足的温暖季节里,常常大量繁殖,形成膜状的“水花”,水体表面呈现出深绿色。
用滴管取1—2滴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裸藻的形态是怎样的?是怎样运动的?你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裸藻个体都是相同状态的吗?取少量裸藻放于冰箱的冷
藏室中保存30一60 min 再做成临时装片观察。
现在裸藻是什么样子的?还在运动吗?将该制片(或冷藏后的材料)放在阳光下晒或在40-60瓦的白炽灯下5-10 min此再看看有何变化?仔细观察裸藻的细胞结构,你能看到哪些结构?也可以用碘-碘化钾染色,看有什么变化,能看见茸鞭型鞭毛吗?
3、黄藻门
无隔藻属(Vauchiria)
藻体为具少数分枝的管状细胞,中央有一贯通全体的大液泡;细胞核和色素体小而数多,整齐排列在细胞壁和液泡间的细胞质层内。
无隔藻常固着于稻田或潮湿泥土的表面,成深绿色的毡绒状群丛,用镊子取2-3条藻丝装片,置显微镜观察。
可见藻体是无隔管状具分枝的多核体,基部有无色分枝的假根,有时在藻丝顶端可看到激动孢子囊,成熟的藻体上还可看到精子囊和卵囊。
4、硅藻门
硅藻种类多,分布极广,各种水体或潮湿地及其基物上都易发现藻体有单细胞和群体。
硅藻的细胞壁高度硅质化,除含叶绿素a和c外,还含有墨角藻黄素和硅藻黄素等褐色色素,使植物体呈现黄褐色,再加上藻体形态特别,极易分辩。
用镊子夹取少量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整体特征,然后换到高倍镜下观察细胞结构。
总结你所见到的硅藻形态,是否都能看到细胞壁上的纹饰?
四、实验报告
绘颤藻的藻丝,表示各部分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