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水体和水循环
- 格式:ppt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56
(7) 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2023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导学考点一水循环1.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 、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考点二水平衡1.水平衡原理(1) 含义: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
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这就是水平衡原理。
(2)表达式:储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①如果某地无储水变化: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②闭合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流出流域径流量。
2.全球水平衡示意图考点三陆地水体2.制约因素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3.影响考点四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河流与湖泊(1)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水库)在洪水期湖泊(水库)能蓄积部分洪水,起到延缓、削减河流洪峰的作用;枯水期补给河流,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节作用。
(2)山地的湖泊有的河流发源于山地的湖泊,如我国的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3)内流区的湖泊在内流区,许多河流最终注入湖泊,入湖河流改道或断流,湖泊就会干涸。
2.河湖与地下水3.河流与冰川、积雪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补给水量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
考点五河流特征及影响因素1.2.注: 1.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降水的因素(3)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海陆位置:沿海地区水汽输送较多,内陆较少。
地形阻挡: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水汽凝结,形成降雨。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丰富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3.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
水循环过程有三种:(1)海陆间大循环:海洋水蒸发后到达海洋上空,其中90%冷凝又降落到海洋,其余10%,随着大气运动输送到陆地上空,冷凝形成降水,降落到陆地表面。
在地表形成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地表地下径流,在从陆地流回海洋。
简单的说包括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这么几个主要的环节。
(2)陆地水循环:很简单陆地水蒸发到空中,遇冷凝结降落到地面。
再蒸发再凝结,实现水的循环。
(3)海洋水循环:同理海洋水蒸发到高空,遇冷凝结降落回海洋,然后循环运动。
三种水循环中海陆间大循环最重要。
是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海洋水循环是三个循环中,水量循环最大的一个。
水在自然循环中的净化水在地球上不停地流动和改变着形态。
风吹日晒,使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升入蓝天。
动植里的水就是这样不停地循环着(图4-12)。
水的自然循环过程为人类提供了净化的水,多少世纪以来,人类依靠分散了许许多多的物质。
例如,矿藏中的盐分、矿物质,空气中的气体,乃至土壤中的泥沙。
与此同时,水在循环中也不断地除去污浊和杂质,保持着自身的洁净,这就是水的自然净化。
水的自然净化有多种途径。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逸入大气,水蒸气再化为雨、雪、冰雹降落到地面,流入江河,渗入地下。
雨、雪、冰雹可以看作比较纯净的水,所以水的蒸发是一种自然净化过程。
分散在水中容易挥发的杂质,当地表水流经岩石或溪流时,它们会从水中释放到空气中去,使水得到净化。
这样的过程叫做曝气。
分散在水中的固体小颗粒在江河、溪流中缓缓流动时,会因重力作用发生沉降而除去。
有些固体小颗粒在水渗入地下的过程中,也会被土壤、沙层吸附和过滤,故从地下渗出的井水、泉水晶莹清澈。
水即使经过蒸发、曝气、沉降、过滤、吸附等过程,但水体中总还有一些自然污染物。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陆地水体是指地球表面上的陆地和水体的结合体,包括河流、湖泊、湿地、沼泽、冰川等。
这些陆地水体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之间存在着水循环的相互关系。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水体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雨水或雪水在陆地上形成河流,河流将水流向海洋。
海洋中的水蒸气又通过蒸发形成云层,最终降落为降水,重新回到陆地上形成河流或湖泊。
这种循环使得陆地水体之间的水资源得以共享和再利用,保持了水资源的持续供应。
陆地水体之间存在着物质交换的相互关系。
河流是陆地上水分和溶解物质的运输通道,它们将来自陆地的泥沙、养分和有机物输送到海洋中。
这些物质的输入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海洋中的养分也会通过海洋水流的作用被输送到陆地上,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养分。
陆地水体之间还存在着生物迁移的相互关系。
河流、湖泊和湿地等陆地水体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许多鱼类在它们的生命周期中需要在不同的水体之间迁移,以完成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这种生物迁移对维持水生生物的种群结构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而冰川是高山地区的重要水源,它们的融化水流也会形成河流,为下游的生物提供生存条件。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还体现在气候调节方面。
陆地水体的蒸发作用能够释放大量的水蒸气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中的湿度。
这种湿度的增加对降水有着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着地区的气候。
例如,大面积的湿地和湖泊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能,降低周围地区的气温,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而冰川的存在也能够影响周围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分布。
陆地水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水循环、物质交换、生物迁移和气候调节是这种相互关系的体现。
这种相互关系不仅维系着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陆地水体,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生存。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陆地和水体是地球上两个最基本的自然要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
陆地和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陆地和水体之间存在着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态之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和海洋水等。
陆地和水体之间的水循环是相互联系的,陆地上的水分蒸发后会形成云层,最终降落到水体中,而水体中的水分也会通过蒸发和降水的方式回到陆地上。
水循环的平衡和稳定对于维持陆地和水体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其次,陆地和水体之间存在着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是指地球上物质在不同形态之间的循环过程,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等。
陆地和水体之间的物质循环也是相互联系的,陆地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而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也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同时,陆地上的动物通过食物链摄取植物中的有机物质,而水体中的生物也可以通过食物链摄取浮游植物中的有机物质。
物质循环的平衡和稳定对于维持陆地和水体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最后,陆地和水体之间存在着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是指地球上能量在不同形态之间的流动过程,包括光能、化学能、热能等。
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能量流动也是相互联系的,陆地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而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也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同时,陆地上的动物通过食物链摄取植物中的化学能,而水体中的生物也可以通过食物链摄取浮游植物中的化学能。
能量流动的平衡和稳定对于维持陆地和水体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总之,陆地和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水循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平衡和稳定对于维持陆地和水体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强对陆地和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促进其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第1讲水循环与陆地水体课标要求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水循环特点分析2022浙江6月,T232020天津,T2【综合思维】从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的角度,考查河湖的水文特征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区域认知】对特定区域的水体运动变化的过程进行描述。
【地理实践力】结合统计资料,分析特定区域水资源的特征和利用水量平衡原理的相关计算2023浙江1月,T272022湖南,T14—16陆地水体的补给来源分析2022山东,T18(3)2022辽宁,T18河流水文特征分析2022全国乙,T7—82020江苏,T27命题分析预测从高起点的小切口入手,以前沿的工程建设或生产生活水体污染等为情境,考查学生思维品质、思维方式,进而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与应用性备考策略关注主干知识,落实课标要求,在学习陆地水体类型和各种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时可结合示意图来理解考点1水循环及其意义一、水循环过程、环节及意义基本模式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主要环节地理意义①维持了全球水量的动态[1]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使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②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2]能量转换;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④塑造地表形态二、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环节主要影响因素蒸发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水汽输送、降水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地表径流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下渗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硬度、土质疏松状况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正面影响(1)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3]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域面积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升高,可增大区域蒸发量和降水量。
(2)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4]空间分布,也可以使流域的蒸发量增大,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大空气湿度。
陆地不同水体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陆地上的不同水体之间有多种联系:
1.河流和溪流:河流和溪流是陆地上的流动水体,它们通常
从山脉、高地或其他水源地开始,穿过平原、山谷和其他
地貌形成水系网络。
河流和溪流扮演着将降雨和融雪带走
到海洋的关键角色。
它们在河口与海洋相连。
2.湖泊:湖泊是大量积水的区域,被陆地包围。
有些湖泊是
由降雨、地下水和河流引入的水源填充的,而另一些则是
融化的冰川水或地下水的结果。
湖泊可以与河流相互连接,水可以通过河流进入湖泊,也可以通过出流河流从湖泊流
出。
3.蓄水库和水库:蓄水库和水库是人工建设的水体,通过堤
坝或水闸等结构储存水资源。
它们通常用于供水、灌溉和
发电等目的。
蓄水库和水库可以通过引水渠道与附近的河
流相连。
4.地下水:地下水是位于地下的水体,通过地下岩石和土壤
中的孔隙和裂缝流动。
地下水与陆地上的湖泊、河流或洪
水平衡,并为植物和动物提供水源。
在沿海地区,地下水
也可以与海洋相互连接。
5.湿地:湿地是一种包含水体的特殊地球生态系统,如沼泽、
河口、湿地和泥炭地等。
湿地可以与陆地、河流和海洋相
连,通过水的流动和循环提供栖息地和水资源。
这些连接方式使得陆地上的不同水体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和交换水、能量和生物的能力。
它们对整个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