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馈线自动化中分段器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分析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逐渐成为电力行业的热点话题。
馈线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电力设备、智能化系统和通信技术,对配电网中的馈线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对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从技术原理、功能特点、应用案例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技术原理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是基于先进的智能终端设备和通信网络构建的智能化配电系统。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原理:1. 智能终端设备: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需要利用先进的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开关、智能保护装置、智能电能表等,实现对配电网设备状态的检测、监视、保护和控制。
这些智能终端设备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快速响应等特点,能够实时采集电力系统数据,为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通信网络: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需要建立可靠的通信网络,将各个智能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通信网络可以采用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通信需求,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智能控制系统: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需要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逻辑判定,实现对配电网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系统状态实时调整操作策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以上几个方面的技术原理共同构成了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内容,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二、功能特点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功能特点:1. 实时监测与控制: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能够实时监测配电网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负荷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智能化分析与判断: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能够通过智能分析和判断技术,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评估和分析,为系统的运行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3. 快速故障定位与恢复: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能够快速定位故障点,并自动切除故障区域,实现自动化的故障恢复,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概述配电保护自动化分段器的应用前言在当前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配电网自动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实现配网的自动化管理,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存在的故障和问题,自动对故障区段进行隔离,从而保证非故障区段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而分段器作为配电保护的关键设备,通过与重合器的相互配合,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需要电力技术人员的重视。
1、分段器的性能及特点分段器是一种配网设备,能够在无电流或者无电压的情况下,实现自动分闸,从而对故障线路进行隔离,缩小故障影响的范围。
按照对故障的识别原理,可以将分段器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电流-时间型和电压-时间型,前者多与断路器或者重合器配合使用,无法断开短路电流,但是能够对重合器的开断故障电流的动作次数进行记忆,后者则是根据加压或者失压时间的长短来动作,加压合闸,失压分闸。
从分段器自身的性能分析,其主要功能在于对配电线路中存在的故障和问题进行自主判断,对故障所引发的电流中断次数进行记录,当记录数值达到预设值时,分段器会自动分闸,对故障线路进行切除和隔离,从而保障配电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配网运行中,若外界信号对线路造成严重干扰,配网的运行效率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影响电能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而在配网中设置分段器,可以在检测到电流或者电压为零时,瞬间分闸,对设备进行保护,即使故障持续的时间较长,分段器也可以将故障线路区段从整个配电网络中分离,避免其对于正常线路区段的影响。
同时,分段器也具备良好的记忆功能,对于一些常见的线路故障,分段器能够进行记录和存储,在系统出现类似故障时,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对于一些特殊故障,分段器也许无法进行彻底的分合操作,但是可以通过其他相关装置进行保护,因此并不影响配网的运行安全。
2、分段器在配电保护自动化中的应用配网自动化包括了变电站自动化和馈线自动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变电站保护的自动化采用的是继电保护装置,而馈线保护自动化采用的则是分段器与重合器的相互配合。
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分析及应用葛树国,沈家新(佛山市顺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300) 摘 要:本文介绍了10kV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方式及应用,馈线自动化的典型控制技术方案,着重对馈线自动化控制技术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对就地式馈线自动化重合器方式、智能分布式控制方式,以及主站监控式、子站监控式的集中式馈线自动化作了详细的论述,总结了各种馈线自动化技术方案在不同供电区域的应用。
关键词:馈线自动化;控制技术;控制方式;就地控制;远方控制;分布式智能控制 中图分类号:T M 2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5—0096—03 馈线自动化控制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远方实时监控馈线分段开关与联络开关,并实现线路开关的远方合闸和分闸操作,在故障时获取故障记录,并自动判别和隔离馈线故障区段以及恢复对非故障区域供电。
1 馈线自动化的控制方式及功能1.1 控制方式馈线自动化[1]的控制方式分为远方控制和就地控制,这与配电网中可控设备(主要是开关设备)的功能有关。
如果开关设备是电动负荷开关,并有通信设备,那就可以实现远方控制分闸或合闸;如果开关设备是重合器、分段器、重合分段器,它们的分闸或合闸是由这些设备被设定的自身功能所控制,这称为就地控制。
远方控制又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类。
所谓集中式,是指由SC ADA 系统根据从F TU 获得的信息,经过判断作出控制,亦称为主从式;分散式是指FT U 向馈线中相关的开关控制设备发出信息,各控制器根据收到的信息综合判断后实施对所控开关设备的控制。
1.2 控制功能运行状态监控[2]:监控内容主要包括所有被监控的线路(包括主干线和各支路)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量等电气参数。
能够实时显示配电网络的运行工况:实时监视10kV 线路分段开关、联络开关等设备运行状态;线路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的遥控;通过运行状态的监测,可以实现远动或者三遥(遥信、遥测、遥控)的功能。
馈线自动化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摘要:在现今配电网中,馈线自动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在本文中,将就馈线自动化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馈线自动化;配电网;应用1 引言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国家对电力也具有了更高的需求。
在该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在配网自动化工程实施时,馈线自动化则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为了能够使馈线自动化技术更好的应用在电网运行当中,就需要能够做好其应用方式的把握。
2 馈线自动化作用馈线自动化的作用有:第一,减少拉手时间。
目前,城市供电网多以环网“手拉手”方式供电,并通过负荷开关的应用适时线路的分段处理,此时,则可以通过馈线自动化系统隔离故障段,保证无故障段能够自动恢复供电,在对故障停电范围进行缩小的基础上对用户的停电时间进行缩短;第二,降低网损。
在工作当中,馈线自动化能够对整个线路的电压变化进行实时监视,自动调节变压器分段投切以及输出电压无功补偿电容器组,以此在对用电电压方面需求进行满足的同时满足电压合格指标;第三,实现状态监控,即对配电设备以整个配电系统的实时状态进行监控,以此有目的地做好检修工作安排,降低检修的盲目性[1]。
3 控制方式3.1 分布就地控制在该方式中,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使用分段器以及重合器。
这是在配电自动化初步发展、通信技术还并不发达时期所使用的方式,如在架空环网中,电站在出线方面使用的为重合器,而其他柱上开关则为分段器。
当发生故障时,则需要通过对电压的检测加时限,通过上级重合器的多次重合对故障隔离的目标达成,之后再根据相关顺序实现送电工作的自动恢复;第二,重合器应用,即在线路上都使用重合器作为开关,将其作为馈线分段开关应用。
对于重合器来说,其具有对短路电流切断的能力,且具有较好的自动化以及保护功能,当线路发生故障问题时,通过故障段重合器保护动作实现同多次重合间的配合,则能够在对故障进行隔离的基础上对供电功能进行恢复[2]。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徐冰发布时间:2021-01-15T14:05:21.86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作者:徐冰[导读] 摘要:为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电力需求,我国电力行业积极引入和研发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以期能够提升新时期电力供应的质量。
云南电网公司普洱供电局云南普洱 665000摘要:为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电力需求,我国电力行业积极引入和研发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以期能够提升新时期电力供应的质量。
本文将简要阐述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常见类型、基本功能和工作模式,分析和探索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具体应用形式,以期切实提升供电能力,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配线网;馈线;自动化虽然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力行业的科技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但是对于配电网馈线自动技术的研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实际运用过程也存在明显的弊病,因此,总结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深入了解其技术类型、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探索其具应用形式,对于促进电力行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2-1”联络型和单放射型网架在现阶段10 kV架空线路网架领域最为常见,这两种网架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线路比较复杂,即主干线路都包含若干分支线路,每个分支线路又再次被细分(2)线路故障难以排查,即任意支线故障会导致全线停电。
基于上述原因,电力工作者需要对现有馈线自动化技术进行优化和研究,确保当配电网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精准地识别出故障点,并将其从线路中隔离出来,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停电问题。
随着近几年我国电力技术的飞速发展,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在主站系统及配电终端智能领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在配电网故障定位、识别、隔离等技术领域,还有较大的研究和提升空间。
因此,提升配电网故障定位、识别、隔离的精准度和反应效率、最大化减少停电时间、缩小停电范围,是现阶段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主要实施和研究目的[1]。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长,配电网的稳定和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本文将从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原理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配电网的监测、继电保护、远动管理等方面进行自动化改造,以实现对配电网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其原理主要包括对配电网各环节的监测和控制,确保配电网各个环节的安全运行。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通过监测系统对配电网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当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通过自动化系统进行快速处置,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智能化管理: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采用先进的监测系统和自动化设备,能够实现对配电网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了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2.快速响应: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的快速识别和处理,大大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提高了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灵活性: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配电网需求进行灵活配置,适应不同类型的配电网和不同工作环境的需求。
4.节能环保: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能够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配电网的不断完善,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对配电网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3. 全面覆盖:未来,随着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将实现对配电网的全面覆盖,提高了配电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稳定性。
随着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将为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有利于推动配电网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配电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电力供应的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的电力配网往往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配电网故障率高、供电可靠性低、故障定位时间长等。
为了解决传统电网存在的问题,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维护效率,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是指通过先进的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配电网馈线设备的监测、控制、故障定位和恢复等操作,从而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投资效益。
1.监测和控制功能馈线自动化系统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时监测馈线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电气参数。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即可自动进行相应控制操作,例如切换负载、故障分段隔离、跳闸刀闸等,保证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2.故障定位和恢复功能当馈线设备发生故障时,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故障信号定位、智能分析等手段,快速准确地确定故障位置,并自动进行分段隔离和恢复操作,缩短供电中断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3.智能控制和运维管理馈线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实现对配电网设备的智能控制和运维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节约运行成本。
目前,我国城市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智能化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通过引入智能终端设备和传感器,实现对配电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为运维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2. 运行效率提升通过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和控制功能,可以降低人工巡检频率,减少了运维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
3. 供电可靠性提高馈线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和恢复,缩短了供电中断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4. 运维管理智能化通过自动化系统的智能控制和运维管理功能,提高了运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减轻了运维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5.经济效益突出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减少了停电损失,增加了经济效益。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电力系统必须不断进行升级和改造。
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网是连接输电网和用户的关键环节,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用户用电质量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了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介绍。
一、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概述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是指通过先进的电力信息技术,实现对配电网馈线设备和线路的自动化监控、控制和保护,从而达到提高配电网运行效率、降低故障率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组成包括智能终端设备、通信网络和上位监控系统。
智能终端设备负责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和控制,通信网络负责实现智能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连接上位监控系统,上位监控系统则负责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分析和调度。
通过这一整套系统,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的全面自动化管理和控制。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动化配电设备的应用,包括自动化开关、自动化保护装置等;二是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建设,包括智能终端设备和上位监控系统;三是通信网络的建设,包括各种通信设备和通信协议;四是配电网络智能化协调调度系统的建设,包括远程监控、故障定位和故障隔离等技术;五是应急决策与保障系统的建设,包括配电网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和保障措施。
1. 配电网智能化监控系统智能终端设备是配电网智能化监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可以对配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调控、实时监测、故障定位和故障隔离等功能,从而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智能终端设备还可以对配电线路进行故障诊断和在线监测,保障用户的安全用电。
2. 通信网络建设通信网络是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支撑,它可以通过各种通信手段实现配电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连接上位监控系统。
关于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方式及应用探讨摘要: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的关键。
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进行了较多试点,由配电主站、子站和馈线终端构成的三层结构已得到普遍认可,光纤通信作为主干网的通信方式也得到共识。
馈线自动化的实现也完全能够建立在光纤通信的基础上,这使得馈线终端能够快速地彼此通信,共同实现具有更高性能的馈线自动化功能。
关键词: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应用abstract: the power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technology is important techniques to serve the urban and rural distribution network trans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cluding feeder automatio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the key. realization of feeder automation can completely established in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based on, which makes the feeder terminal can quickly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o achieve higher performance of feeder automation.key 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 feeder automation; 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f407.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功能馈线自动化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①遥测、遥信、遥控功能;②故障处理:故障区域自动判断和自动隔离,故障消除后迅速恢复供电功能;③负荷管理:根据配电网的负荷均衡程度合理改变配电网的运行方式;④重合闸控制:当发生过电流并导致断路器跳闸时启动,并在断路器一侧电压恢复时开始延时计数,从而实现沿线从电源至末端依次重合,若一次重合失败则不再重合;⑤对时功能;⑥过电流记录功能;⑦事件顺序记录(soe)功能;⑧定值的远方修改和召唤功能;⑨停电后仍维持工作的功能。
电压—时间型分段器原理及应用摘要早在半个世纪前,许多国家就采用重合器或断路器与分段器、熔断器的配合使用来实现馈线自动化,它对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运行费用具有一定作用。
一般将分段器用来隔离线路区段,用在配电线路中作为线路分段保护设备。
在不同使用场合中,分段器可能需同熔断器、重合器、断路器等配合使用,保护配合是分段器应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馈线自动化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重合器前言馈线自动化就是监视馈线的运行方式和负荷。
当故障发生后,及时准确地确定故障区段,迅速隔离故障区段并恢复健全全区段供电的自动化的馈线自动化是配电网自动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馈线自动化有两种模式即: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的馈线自动化系统。
基于RTU、通信网络、SCADA计算机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
采用配电自动化开关设备的馈线自动化系统。
有三种典型的配电自动化开关设备的相互配合实现馈线自动化的模式:即重合器和重合器配合模式、重合器和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模式以及重合器和过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器配合模式。
本文就分段器中电压—时间型分段器的原理及在馈线自动化中的应用作详细介绍。
一.分段器分类及功能线路自动分段器是一种智能化的负荷开关,它必须和电源侧前级主保护开关相配合,在失压或无电流的情况下自动分闸切断电路。
功能:在电路发生永久性故障时,分段器在预定次数的分合操作后闭锁于分闸状态,从而达到隔离故障线路区段的目的。
若分段器未完成预定次数的分合操作,故障就被其他设备切除了,则其保持在合闸状态,并经一定时间后恢复到预先的整定状态。
分类:根据判断故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压—时间型分段器和过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器两类。
二:电压—时间型分段器电压—时间型分段器是凭借加压、失压的时间长短来控制其动作的,失压后分闸,加压后合闸或闭锁。
X时限:分段器电源侧加压开始,到该分段器合闸的时延,也称为延时合闸时限。
该时间一般整定在7s以上。
Y时限:又称为延时分闸时限,是指分段器合闸后在未超过Y 时限的时间内又失压,则该分段器分闸并被闭锁在分闸状态,等到下一次再得电时也不自动闭合。
馈线自动化在配电网应用的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用户对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实现配电网自动化势在必行。
馈线自动化可以实现每条馈线运行方式和数据采集的监视,是配电自动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施馈线自动化,当馈线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能自动进行故障定位,从而实施故障隔离和恢复对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
【关键词】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应用1 馈线自动化的作用1)减少停电时间。
提高供电可靠性城市供电网的发展是采用环网“手拉手”供电方式并用负荷开关将线路分段,利用馈线自动化系统实现故障段的自动隔离,即无故障区段自动恢复供电,可缩小故障停电范围,减少用户停电时间;2)降低网损。
提高供电质量馈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时监视线路电压的变化,自动调节变压器的输出电压或分段投切无功补偿电容器组,保证用户电压满足要求,实现电压合格率指标;3)实现状态检修。
减少配电网运行和维护费用馈线自动化系统可对配电系统及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可以有目的地适时安排检修,减少检修的盲目性。
2 分析馈线自动化技术馈线自动化(FA)指馈电线路的故障检测、定位、故障隔离及正常线路的恢复供电,包括架空、电缆线路的馈线自动化和开闭所的故障处理。
针对网络发展的普遍性,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应以主站、子站、FTU全以太网络的方式形成“三网合一”的系统,将光纤优势与以太网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既发挥光纤远距离、高速的可靠通信,又集成了通信组网的功能,以TCP/IP寻址和通信主网、子网的概念以及IEC-870-5-104通信协议,实现分组交换数据的功能,保证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数据交互的快速性和实时性。
这种分层型(即主站层、配电网子站层、站端层)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各层功能相对独立,对极端情况有健壮的适应性:配电网子站不仅具有当地所控制范围站端设备的数据传输与上传下达的功能,还具有故障诊断、隔离与非故障区域的恢复控制功能。
当主站瘫痪或子站至主站通信中断时,子站能继续完成其通信管理、三遥、故障隔离与恢复、保存数据及事项的功能。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配电网进行监控、控制、调度和保护等操作,从而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化管理。
这项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能够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减少故障停电的发生,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减少运维成本,是当前配电网改造和升级的重要方向。
馈线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中压和低压配电网,其核心是对馈线设备进行智能化监测和控制。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通常由数据采集终端、通信网络、管理终端和智能设备组成。
数据采集终端能够实时监测馈线上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并将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管理终端,管理终端则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对馈线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预警和故障诊断,同时根据需要发出控制指令,智能设备则负责接收指令,并调整设备的工作状态。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实时的状态监控和故障诊断功能。
通过对馈线设备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从而减少停电时间。
对于已经发生的故障,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能够快速确定故障的位置,并向运维人员提供详细的故障信息,方便运维人员进行故障的排除和修复。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对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根据实时的电力需求和设备参数,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的效率和运行质量。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供更加精确和可靠的配电服务。
通过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与控制,能够实现对电能的有效分配和调度,减少局部过载和电压不平衡的情况发生,提高配电设备的利用率和供电质量。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对配电负荷的智能分析和预测,根据负荷变化的规律,调整配电系统的工作状态,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中分段器的应用摘要: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是维护社会电能传输系统的重要工具,为了实现对配电网馈线传输效率稳居高位的保障,就需要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安装分段器对其进行保护,及时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及故障的发生。
对此,笔者在文中重点分析了如何在配电网馈线建设中应用分段器。
关键词:分段器;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应用分析馈线是一段供电线路,即从变电站引出的连接至用户用电设备之间的这一段,用以保障点能和信号的顺利传输。
跟随着电力行业各项技术前进的步伐,我国电力网络已经逐渐进入了自动化的模式,而其中,实现馈电线的自动化改良是重中之重,更是一种发展趋势,同时,为了能够及时准确的检测出电路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需要在馈线自动化建设过程中为配电网路加设分段器,当发生故障时就将部分电路切断以保障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
1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优点馈线是传输电能及信号的重要线路,在配网系统里能维持变电站传输电能的有序进行。
馈线最早运用于电视机与室外天线之间的连接,但早期的馈线在抗干扰、抗腐蚀等性能上相对薄弱,无法满足现代电力系统运行的要求。
自电网改造之后,配电网馈线逐渐实现了自动化运行,不仅增强了电力信号之间的传输,对维持配网系统的稳定运行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配网馈线自动化的优点如下。
1.1 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传统配电网线路结构过于复杂,不仅增加了线路运行时承担的荷载,且造成线路故障的发生率持续上升,阻碍了配网的高效率运行。
馈线自动化模式推广后,配网系统的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变电站在传输电能过程中的故障次数减少.如:环网柜加装 FTU 运用于 10 k V 环形电缆配网系统,从而实现了配电设备的自动化操控,让馈线传输作用发挥到最大。
并且在各环网柜上的 FTU通信通道与配电自动化主站互相连接,维护了系统的稳定性。
1.2 完善设备运行环境对配电网故障检测发现,设备故障通常都是由于线路故障所致。
变电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线路受损,电能传输的流程会立即中断,从而影响了用户的正常用电。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中分段器的应用
摘要文章分析了分段器和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基本概念,针对环网与辐射网系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分段器;配电网;环网;辐射网
分段器是配电网中用来隔离故障线路区段的自动开关设备,它一般与重合器、断路器或熔断器相配合,串联于重合器与断路器的负荷侧,在无电压或无电流情况下自动分闸。
分段器按识别故障的原理不同,可分为“过流脉冲计数型”(电流-时间型)和“电压-时间型”两大类。
电流-时间型分段器通常与前级开关设备(重合器或断路器)配合使用,它不能开断短路电流,但具有“记忆”前级开关设备开断故障电流动作次数的能力。
电压-时间型重合式分段器是凭借加压或失压的时间长短来控制其动作,失压后分闸,加压后合闸或闭锁。
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配电网自动化主要决定两个方面,一是设备的技术性能,二是配电接线方案,两者的统一和配合才能组成较理想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配电网的接线一般有环型和辐射型两大类,它们的配合形式主要以重合器(或断路器)与分段器、熔断器的配合使用,这样对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小运行费用,提高配电网自动化程度能起到显著作用。
2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
配电网自动化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实现馈线自动化,这是衡量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性能的重要指标。
馈线自动化是指当配电线路故障时能尽快找到故障线路,然后对故障线路进行隔离,对非故障线路尽快恢复供电。
2.1 同杆架设的杆上设备分段器
同杆架设的杆上设备由真空开关(PVS)、电源变压器(SPS)、带故障检测功能的遥控终端单元(PTV)和站内故障指示设备(FSI)共同构成。
2.2 杆上设备的连接
PVS在线路来电时由合闸线圈关合。
只要电压存在,它始终保持关合状态。
PVS在线路掉电时因线圈失压而自动打开。
3 在环网中的应用
随着配电自动化及电力市场的迅速发展,环网式网络结构已成为近几年来发
展的主要趋势。
以图1为例,正常运行时联络重合器不接通,两个变电所的主干线建立起相互备用的联络关系。
而图1的环网结构适用于在配网自动化改造中只建立简单的通讯系统,资金投入不多的地区。
在通讯系统比较发达的地区,建议使用带后台控制的环网结构,带后台控制的环网结构自动化及通讯水平比较高,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实现配电系统自动化。
如图1所示,A、B为两个变电所,正常情况下,IRM、OSM、IRM、F1、F2、F3 处于合闸状态。
重合器IRM1、IRM2为电流—时间型户内重合器,设定为一快三慢(1A3C)),重合间隔为2 s。
OSM1、OSM2、OSM3 为电压—时间型户外重合器,OSM1、OSM3 的合闸顺延时差为3s,两次合闸不成功闭锁。
OSM2为联络重合器,线路正常情况下处于分闸状态设定为一次合闸不成功闭锁。
F1为计数次数2次的分段器,F2、F3 为计数次数1次的分段器。
图1
如果D1处发生故障,出口重合器IRM1执行快曲线动作一次,重合器OSM1、OSM2检测到线路失压,OSM1分闸,分段器F2达到整定的计数次数分闸跌落,2 s后重合器ORM1重合,重合器OSM1延时3 s重合,恢复线路其他部分供电。
如果D2处发生故障,若为瞬时性故障,出口重合器IRM1执行快曲线动作一次,重合器OSM1、OSM2检测到线路失压,OSM1分闸,分段器F1没有达到整定的计数次数仍处于合闸状态。
若为永久性故障,出口重合器IRM1再次分闸,重合器OSM1再次检测到线路失压分闸,分段器F1达到整定的计数次数分闸跌落隔离故障区段,重合器合闸成功后,恢复其他线路供电。
如果D3处发生永久性故障,重合器IRM1分闸,最终闭锁。
重合器OSM1随即脱离原状态改为一次合闸不成功闭锁,重合器OSM2在比OSM1稍长的时限合闸,L1段线路由B所反送电,重合器OSM1由于合在故障点上而分闸闭锁。
L2段及分支线路由B所供电。
如果D4处发生永久性故障,出口重合器IRM1执行快曲线分闸,重合器OSM1、OSM2检测到线路失压,OSM1分闸,经2 s后重合器IRM1重合,重合器OSM1延时3 s合在故障点上,最终分闸闭锁。
联络重合器OSM2延时合闸,由于故障没有消除最终分闸闭锁。
4 用于辐射网系统
如图2所示。
图2
图中:CB—安装在配电变电压中的断路器,受变电站中央控制单元控制;1PVS~4PVS—安装在架空线路电杆上的分段器。
若故障为瞬时故障:在CB重合之前故障已消除,CB重合后对线路恢复供
电,IPVS的PTC检测到电源端有电压时,经X时间(关合时间)开始计数,PVS 在X时间计数结束后关合。
同理2PVS经2X关合,3PVS经3X关合,4PVS经4X关合,全系统恢复供电。
若故障为永久性故障,当4PVS关合后,与此同时,Y时间开始计数,出于故障存在,CB第二次跳开,并快速重合。
1PVS~4PVS在CB跳开Y时间跳开。
1PVS~4PVS经整定的X时间关合,4PVS在Y时间计数中,检测到线路失压,则RTU锁扣,将故障隔离。
参考文献
[1]程红丽.重合器与分段器配合的馈线自动化改进方案[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3,02.
[2]孙福杰,何俊佳,邹积岩.基于重合器和分段器的10 kV环网供电技术的研究应用[J].电网技术,2000,07.
[3]赵海应.重合器与分段器配合实现中小城市配网自动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