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散文阅读6.5散文阅读的探究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5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考纲解读】《xx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及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考查知识点中要求能够“分析作品题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分析表达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已是屡见不鲜了。
例如“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
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问题只是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
从高考实际考查来看,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要求体会赏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考点综合】“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往往会在以下知识点上命题:1、针对行文的人称运用、人称变化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例子2】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2、针对写作上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报秋》第28 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例子2】安徽卷第17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子3】江苏卷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针对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命题;【例子1】福建卷第13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题第一课散文阅读●教学目标1. 提升学生阅读和分析现代散文的能力。
2.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高考散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和技巧。
●重点、难点1.掌握“句段作用”题、“表达特色”题、探究题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2.做题过程中如何规范答题、有效地组织语言,避免浅层化、片面化的问题。
●设计思想散文是生活中常见的发表看法、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文体,因而成为高中生必需要掌握一种文体,也因此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所以要充分重视散文阅读能力及解题技巧的提升。
1.不仅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着眼于提升学生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
2.精选历年来各省市高考题及高考模拟题中的典型题型进行有效训练。
3.抓住高中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合理编选,由浅入深,提升效率。
●教学资源全国各省市历届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中的散文阅读题。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分析语段的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
简介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散文阅读题的命题特点以及散文题的几种常见题型。
听讲结合导学案中的高考试题。
●板书本课的课题,提示本课的学习重点。
听讲●研习课文主导学生活动:完成“课堂反馈”中江苏09高考题《上善若水》的一小题,并与同学交流。
阅读、思考、交流。
明确: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主导学生活动:提问:本题是概括、交流、发言。
明确:该题考查重要句子的作用,有很强的综合性。
解答本题,需要着眼于全文的结构和思路,紧扣从什么角度设问,答题时应该注意哪些?内容主旨,又要注意这三个问句自身的表达特点。
主导学生活动:完成“课堂反馈”中江苏07高考题《麦天》的一小题,并与同学交流。
阅读、思考、交流。
明确: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主导学生活动:主导学生活动:提问:本题是从什么角度设问,答题时应该注意哪些?概括、交流、发言。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六:分析主旨意蕴·教师版复习目标1.掌握分析主旨意蕴的原则和方法。
2.掌握常考题型的分析要领。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 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6分)分析关键句子的作用①立足于文本内分析、探究,考查对文本广度、深度的理解。
②借助文本的抓手、切口分析、探究。
如一个词语、句子或标题或者一句评论。
③题干大多不出现“探究”字样,表明实际探究难度的降低。
2019 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分)分析标题意蕴2018 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分析标题意蕴和作用浙江卷《汴京的星河》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6分)分析句子意蕴知识图要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如作品中渗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种精神或某种取向等。
作品的意蕴不等同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它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蕴的主要方面。
但是很多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是确定的,或不是唯一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读者感受到的思想有时也是不同的。
并且随着读者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转换,也能发现作品的新意蕴。
不过,考试中的“意蕴”是实实在在的,有明确的指向,更有明确的答案和得到答案的依据。
比如涉及的具体探究有句子意蕴、标题意蕴、主旨意蕴、意象意蕴、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探究意蕴讲究角度和层面。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讲的是“广”字,求的是丰富意蕴;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探究,由浅层到深层,讲的是“深”字,求的是深层意蕴。
典型例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看麦熟刘成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2011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考纲解读】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文章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是正确准确理解文意的关键。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阅读时,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段内各句群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把握好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可以将其分解成下列几个方面:1、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2、能够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3、能够根据要求对各层次进行归纳整理;[来源:学§科§网]4、能够分析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5、能够分析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6、能够分析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典型例题1】[来源:Z。
xx。
]例如《在山阴道上》第3-①题: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解析】虽然这道题考查的是技巧,但指的是“谋篇布局”的技巧,因此必须考虑到作品的思路与结构,即文章材料是如何选择、安排的,层次如如何推进的。
这主要体现在:1、剪裁别具匠心。
文章虽重在参观鲁迅故居,但融合了作者的所感所思和鲁迅作品的一些内容,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旨。
2、两条线索组织材料。
明线是作者的游程,暗线是追寻精神家园和赞颂鲁迅精神,明暗交错,相互映衬,完美表现主题。
【典型例题2】例如《乱世中的美神》第2题:文中多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孩”,有什么作用?【解析】文章之所以多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孩”,是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不无关系。
作者为了表现李清照不为当时任何人理解,突出李清照这样一个有文化有气节有人格追求的女子的孤独与悲哀,就多次用“孙姓女孩”来和李清照做对比,形成反面衬托的效果。
这题考查的是作品材料运用的效果,也就要求我们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匠心。
[来源:学科网ZXXK]【典型例题3】例如《江南的冬景》第3题:作者描写江南的冬景,却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这样安排材料好不好?请简析。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散文阅读真题体验亮剑高考 6.1散文深度阅读指导(2016·天津卷改造)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14分)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
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
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
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
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
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
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
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
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
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
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
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
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
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
【高中散文阅读】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高考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一.读懂散文概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
“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
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
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探究类题型剖析探究类就是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分析研究,有所发现、创新的题型。
1.探究类试题的特点(1)宏观层面设题,微观层面作答。
从文本宏观层面设计探究类题目,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实现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探究类题目客观上要求从文本微观层面作答,要求我们立足文本,吃透文本,从文本中找寻证明自己观点与看法的材料和依据。
(2)紧扣文本特点设题,吃透文本写作技巧作答。
关注不同类型文本的写作特点,由形式层面切入文本内容层面,深刻挖掘文本的内蕴,是探究类题目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
(3)多角度评议中设题,立足文本原点作答。
一般是开放型的题目,只要根据文本结合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2.探究类试题的规范答案——小论文的构思与设计组织探究类试题规范答案的关键是依据题目的意图,构思、设计、创作出一篇“小论文”。
“小论文”的构思思路:提出观点论据采集精要分析其中“论据采集”中的“论据”应该主要来自文本中与探究类试题相关的内容;进行精要分析时,应该将探究类试题的要求、文本主旨与意图、自我对多元解读的评判等连缀起来,形成言之有据、言之成理的小文章。
答题策略一、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的技巧和思路1.紧扣文本,尊重文本探究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所以在探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文本。
具体而言,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尊重文本原作所提供的全部材料。
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关键内容。
第二,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的认知规律。
文本往往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它表现的也往往是普遍的认知规律。
第三,尊重作者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
作者创作文本常常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得比较隐蔽。
阅读文本要注意挖掘这样的意图,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一些延伸拓展的探究。
2.顺藤摸瓜,由外到内含蓄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普遍特性。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的探究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的探究近年来,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
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胸无成竹,解题跟着感觉走。
高考每年必考的文学作品类文章的走阅读集中在“生活感悟类”和“文化感悟类”两大类型。
其中又以“生活感悟类”散文为主题。
这里所说的“生活”即是日常的生活细节,“感悟”即为对生活中包含哲理的体会。
这种理性和感性结合的文章比较接近考生的阅读能力的实际情况。
而“文化类散文”又以它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气息见长,也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
基于此,我们对2008年高考文学作品的考查可以做出如下预测:(1)从选材上看,偏重于文学作品中的优美散文。
字数一般控制在1100字左右。
所选材料大多抒发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热爱和赞美之情,感悟对生活、社会的体验,展示作者对追求人生真谛、感悟生命光彩、关注社会生活的情怀。
所选材料既有丰富的文学性,又有极好的教育性,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命题已加大了对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的考查。
这一类题型的分值在这一两年的高考试卷中有明显增加。
例如,06年湖南卷体现鉴赏要求的第21题的分值,竟然达到了15分。
(3)试题将更加主观化。
不少省市高考试卷的现代文阅读取消了多项选择题,开始向上海题型过渡。
即由原来的“简答题+选择题”的形式转向“简答题”的形式。
原来文学作品阅读多项选择的位置,现在大多数省市换成了主观题,有的甚至换成了小作文式题目。
像06年湖南卷的现代文阅读分值达到27分,这是高考命题的趋势和走向,请同学们注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活的艺术夏丐尊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聚居了好几日。
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家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
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
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
我得知就去望他。
云水堂中住著四五十个游方僧。
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
他住在下层,见了我微笑招呼,和我在廊下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
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罢。
”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他又和我说了些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话。
我惘然了。
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很破旧的席子包的。
到了白马湖后,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他就自己打开铺盖,那很破的席子大师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再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
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那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
”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了的。
第二日未到中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我勉强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菜菔、白菜之类,可是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大师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夹起一块菜菔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
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的,我说:“这太咸了!”“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等的话。
专题提升练6文学性阅读——散文阅读(一)(时间:30分钟分值:32分)一、(2020·日照校际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说树吴冠中童年的故乡本有很多高大的树,孩子们谁也不理会树有什么美,只常冒险爬上高枝去掏鸟窝。
后来树几乎被砍光了,因为树干值钱。
没有了大树的故乡是多么单调的故乡呵,也似乎所有的老人都死去了,近乎凄凉。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最珍惜老树,因树比人活得久长,抚摸老树,仿佛抚摸了逝去的故旧亲朋,老树仍抽枝发叶,它尚活着,它自然认识世世代代的主人,至于千年古柏古松,更阅尽帝王将相,成为读不尽的历史卷轴。
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桷树荫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还往往有小姑娘卖茶水。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如果没有了古柳,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
夏木荫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
不少人沉湎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
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作为郭熙的后裔,我永远在探寻树的精灵。
到江南写生,要赶早春,杨柳枝条已柔软,才吐新芽,体态袅娜,一派任东风梳弄的妩媚风韵,远看如披了轻纱,诗人说:柳如烟。
黄山松背靠石壁,无地自容,为了生存呵,不得已屈身向前伸出臂膀,生命的坎坷却被人赞赏,说那是为了迎客、送客、望客。
美国的尤色美底大森林有我见过的最大的松树,笔直参天,高树仰止,汽车从树基裂开的水洞间穿行。
如何表现其高大,画家煞费苦心,最大最大,未必最美最美。
六十年江湖生涯,老树最是莫逆之交。
滨江的大榕树,遍体垂挂着气根,蓬头散发,永葆婆娑风范;冰天雪地,白桦无寒意,回眸秋波,以迎稀客;四月天,北国的枣树依然光秃着乌黑、坚硬、屈曲的干枝,瘦骨嶙峋,傲视群芳。
天南地北,我见过的树,爱过的树确乎不少,但大多叫不上名,相逢何必曾相识。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设题点及针对性复习方法探究高考散文阅读常见设题点及针对性复习方法探究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越来越强,最主要体现就在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选择上。
自1999年以来,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一直以散文“一统天下”。
虽已考查多年,我们教师和学生依然没有找到一种很具针对性的复习思路和方法,往往只是停留在“以纲解纲,就题解题”上,甚是困惑。
科技类文章阅读考查,教师一遍读下来,至少可以觉察到哪些地方可以设题,那些地方易提问,比如:概念句、限制词、转折处、比较处等。
但散文因其文体特征,很难达有这样的明确指向。
结果是训练盲目,无的放矢,只凭感觉。
在多年的复习教学和无数次的阅读题解答和评讲中,笔者逐步发现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的设题点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寻的,根据这些规律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复习。
高考散文阅读考查的文本主要是抒情、叙事和哲理三类,其共同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内涵和哲理丰富,运用托物言志,而且文笔优美风格别致的,既能给考生一定的教益,又能让考生得到美的熏陶的优秀散文。
如2005年全国16套高考题所选文章皆具这一特色。
如:《一日的春光》、《春天的梦》、《土地》、《切梦刀》、《合欢树》《日历》、《壶口的黄河》、《溯源》、《看树》、《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给匆忙走路的人》等。
正是这一文体特征和文章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命题者亲睐的命题设置点最常见的有这样几方面。
下面就2005年高考题为例,作简要阐述并就复习略谈自己的一家之见。
一、文章标题或文中点题句的含义理解考查题例1、2005年全国卷2第17题:本文的标题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题例2、2005年浙江卷第21题: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
题例3、2005年江西卷第18题:根据文意,解释“匆忙走路的人”的含义。
(分析作答略)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讲究“主题辐射”原则,散文材料组织,结构安排以及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运用都受主旨统摄,并支持和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标题或文中的点题句正是作者主旨的含蓄表现和精炼概括。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探究1. 引言高考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一次重要考试,复习阶段尤为关键。
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科目中的重要部分,其中散文阅读是常见的题型。
散文阅读题要求考生从一篇短文中获取信息、理解作者观点以及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
然而,许多考生在复习散文阅读时感到困扰。
本文将探究高考复习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考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2. 散文阅读的特点散文通常是以散文体式写成的文学作品,其特点是结构松散,内容广泛,语言优美。
在高考英语中,散文阅读常常要求考生理解文章主题、作者观点以及文章中的一些细节等。
理解散文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需要对一些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有所了解。
3. 如何有效复习散文阅读3.1 熟悉散文的基本结构在复习散文阅读时,首先要熟悉散文的基本结构。
散文通常包含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用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正文部分是作者表达主题观点的核心,结尾部分则是作品的与升华。
理解这个基本结构会帮助考生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3.2 多读经典散文作品多读经典散文作品是提高散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经典散文作品包含了丰富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考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散文阅读能力,并且积累一些常见的题材和语言表达方式。
3.3 学习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阅读散文时,考生应该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文章的结构包括段落结构和整体结构,考生可以通过分析每个段落的主题和结构来理解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
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这些都是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采用的手段。
3.4 训练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散文阅读的核心能力,因此考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训练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做一些阅读理解题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
切记不要死抠细节,而是要抓住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4.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不仅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