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城市总体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2
前言2003年1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遂宁市中区,设立船山区和安居区。
遂宁市市中区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1997年编制,规划自实施以来,在全区土地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安居区是一个新建区,现行的《遂宁市市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不适应安居区的发展,同时由于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未来土地布局和需求估计不足,导致部分乡镇已基本提前达到了上一轮规划控制指标和任务,而部分乡镇指标尚有盈余,因此,必须对安居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行政区划调整给安居区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安居区委、区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合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招商为手段,以项目为载体,艰苦创业,大胆创新,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推进市区联动,力争把安居区建成遂宁新辅城、现代生态田园城、中国特色田园都市新典范,奋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逐步实现人民富足、社会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为此,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遂宁市国土资源局的部署,编制了遂宁市安居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遂宁市安居区概况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遂宁市安居区是国务院于2003年12月18日批准撤销遂宁市市中区设立的县级行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5′~105°50′、北纬30°40′~30°12′,幅员面积1258km2。
安居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遂宁市西南,东接重庆市,南邻资阳市安岳县,西靠资阳市乐至县,北接大英县,地处成渝经济走廊的腹心地带,距遂宁市市区25km,距成都180km,距重庆130km。
依2005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全区土地总面积125788.4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6469.45公顷,2005年全区人口79.70万人。
土地资源网-------/四川省遂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四川省遂宁市人民政府一九九九年八月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目录四川省遂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市情概况(一)自然概况 (2)(二)社会经济概况 (3)二、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现状 (4)(二)土地利用特点 (4)(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6)(四)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7)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规划依据 (8)(二)土地利用的方针原则 (9)(三)土地利用目标 (10)(四)土地利用结构 (13)(五)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案 (14)(六)县区土地利用 (15)(七)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及布局 (16)四、土地利用分区(一)农业用地区 (16)(二)园艺业用地区 (17)(三)林业用地区 (18)(四)城镇用地区 (18)(五)村镇用地区 (19)(六)独立丁矿用地区 (20)(七)自然人文景观用地区 (20)(八)其它用地区 (21)五、耕地保护与土地开发整理(一)耕地保护 (21)(二)上地开发整理 (22)六、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七、实施规划的对策和措施(一)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强化执法监察 (24)(二)强化规划行政管理 (25)(三)运用经济手段强化规划管理 (26)(四)运用现代技术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 (27)《四川省遂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一、编制规划的简要经过 (43)二、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 (46)三、编制规划过程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47)四川省遂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为了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宏观管理,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和川委发(1 997)25号文件决定精神,以及有关土地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和《四川省地、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技术要点》的要求,修编了《四川省遂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一章遂宁概况及现状分析第一节城市概况一、地理位置遂宁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市域南北长108.9公里,东西宽90.3公里,幅员面积5300平方公里。
其东邻广安、南充,南接重庆、内江,西连资阳、德阳,北靠绵阳。
距离成都、重庆各140余公里,呈等距三角关系;与省内绵阳、内江、广安、南充等地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
遂宁交通优势比较明显。
川鄂、绵渝公路在此交汇,达成铁路穿境而过,成南高速公路、遂渝快速铁路已建成通车,遂绵高速公路、遂渝高速公路、遂内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遂绵铁路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遂宁已成为四川第二大交通枢纽。
二、城市沿革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恒温平蜀后置遂宁郡,取息乱安宁之意,遂宁由此得名。
因其四面环山,又名“斗城”。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称:遂居蜀之腴;宋《南楼记》称其为东蜀之都会。
其历来是川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之称。
东晋以来,曾为郡、州、府、县、地区和地级市治所。
建国初期,即为遂宁专署所在地,辖遂宁、蓬溪、射洪、三台、盐亭、中江、安岳、乐至和潼南九县。
1958年10月并入绵阳专区。
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2003年撤市中区建船山区、安居区,现辖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县、蓬溪县、大英县两区三县。
三、行政区划与人口遂宁市幅员面积5325平方公里,全市共有118个镇乡(其中镇65个,乡40个)、街道办事处13个。
遂宁市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380.02万人,以汉族为主。
其中非农业人口770983人,农业人口3029172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7人。
远大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四、经济发展遂宁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93.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951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1亿元。
加快推动绵遂内宜铁路规划建设。
规划新建双线由绵阳三台县接入,经射洪县并设站,接入遂宁西站后利用既有遂渝二线引入遂宁南站,经遂宁南站后新建双线引出,至安居设站联系内江、宜宾方向。
预留遂渝铁路增线条件。
从遂宁南站往南预留双线,与既有遂渝双线实现遂渝铁路客货分离,分别承担沪蓉通道的客运专线和长距离货运功能。
预留成南城际铁路的建设条件。
客运方面,成都到遂宁城区段预留客专铁路通道,遂宁城区段可利用现有达成复线通道进行扩能改造为客运双线,向东接蓬溪、南充方向;货运方面,远景可取消现状达成老线遂宁西站以东到大石段,新建大石-吉祥-唐家-遂宁西站段。
预留遂资眉雅铁路、涪广遂铁路。
积极推进遂资眉雅铁路建设,经保石镇、白马镇,引入遂宁西站接入达成线,形成东向出川、西向入藏的铁路贯通线。
预留涪广遂铁路,于三星站前接入遂渝线并设三星货运作业站。
1.2公路交通规划(1)高速公路新增遂回高速桂花段至德阳方向的高速公路,并与《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确定的成渝高速外环大英段相连,形成全市一环九向高速公路网。
“一环”为遂宁环城高速公路;“九向”为遂宁-成都方向、遂宁-重庆方向、遂宁-南充方向、遂宁-绵阳方向、遂宁-内江方向、遂宁-资阳方向、遂宁-广安、遂宁-巴中、遂宁(大英)-德阳方向的放射性高速公路。
(2)国道以国道网组织各区县与中心城区的快捷联系,以及中心城区外围的货运绕行环线。
G318:新建国道大石镇-河沙镇-金桥组团-老池乡-复桥镇-安居区段,形成既有G318的绕行通道。
G247:升级既有S205(香山镇-射洪县城)和S206(安居-安岳),再新建射洪县城-复桥段,复桥-安居段与G318新线共线,建设北接绵阳、陕西,西通泸州至云南的国家干线公路。
G246:以G247复桥为起点,新建复桥-西眉段,升级既有S205西眉以南段,形成遂宁与渝西、川南、贵州联系的国家干线公路。
G350:升级既有省道S304(群利镇-河沙镇)和县道桂竹路(桂花-隆盛-大英),新建大石镇-吉祥组团-唐家-桂花段,河沙镇-大石镇段与G318新线共线,形成西向联系德阳、成都方向,东向联系广安方向的干线公路。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遂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川府函〔2024〕58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遂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58号遂宁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遂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遂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遂宁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着力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和锂电之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遂宁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92.3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60.99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4.43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77.45平方千米以内。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核三片、三带五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加强涪江及主要支流沿线生态保护,强化农业空间保护利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射洪、蓬溪、大英协同发展,推动成渝发展主轴沿线城镇协调联动发展。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城乡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全面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水平。
遂宁筑三城兴三都内容近日,遂宁市宣布以三城兴三都的战略思路,统筹推进遂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全面推动建设舒适宜居的美好家园。
遂宁市作为四川省的西部重镇,处于长江中游,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发展优势,在近些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地域分散、资源优势不足、社会结构和营商环境劣势突出等问题也受到社会关注。
为此,在全市召开突击会后,遂宁市政府深入实施“三城兴三都”战略,整合城市资源优势,加大投入力度,开拓发展新思路,以改变城市繁杂烦扰,推动发展绿色和谐宜居。
“三城兴三都”战略,主要分为新建、改造和拓展三大方向,力争营造舒适的环境,优化城市结构,增强投资环境,带动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
新建方面,政府将大力支持新型城镇的建设,重点打造教育、文化及服务业等特色,吸引中高端人才和资金,促进新型城镇的快速发展,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丰富城市功能。
改造方面,遂宁市将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等方向,改善城市面貌,逐步实现城市绿色和谐宜居的目标。
拓展方面,政府将着力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拓宽公共交通网络,丰富更多可爱宜居的生活空间,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城兴三都”战略,旨在建设宜居宜业、安全舒适的城市,构建集文化、教育、医疗、旅游等特色融合、多元化发展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以实现广大市民获得更好生活、事业有成的理想。
“三城兴三都”战略的实施,必将带来更加良好的城市社会环境,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营造舒适的家园,为新时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遂宁市政府将结合本地实际,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细化施策,完善服务,推动“三城兴三都”战略取得成效。
未来,在新时代,遂宁市将高度重视“三城兴三都”战略实施,坚持规划引领,坚持品质优先,坚持和谐发展,立足国家战略部署,突出文化特色,以美好家园打造更加繁荣美好的城市社会。
目录一.文字说明1.规划对象 (2)1.1 遂宁市概况 (2)1.2 规划范围 (3)1.3 规划内容和要求 (3)2.规划思想 (3)2.1规划依据 (3)2.2规划目标 (3)2.3规划原则 (4)3.风貌评价 (4)3.1城市风貌总体评价 (4)3.2城市风貌因素评价 (4)4.风貌定位——遂宁市城市风貌审美特征 (5)4.1 审美特征与风貌定位 (5)4.2风貌定位概念解读 (6)5.风貌分区 (6)5.1山水风貌区 (6)5.2观音文化风貌区 (7)5.3民俗文化风貌区 (7)5.4现代都市风貌区 (7)6.风貌规划 (7)6.1 山水风貌规划 (7)6.2建筑风貌规划 (8)6.3 景观风貌规划 (10)7.风貌感知 (12)7.1风貌感知场所规划 (12)7.2风貌感知视线分析 (12)8.风貌保障 (14)二.图纸01.区位分析图02.风貌评价图03.风貌分区规划图04.山体风貌控制与引导图05.水体风貌控制与引导图06.建筑形式控制与引导图07. 建筑高度和色彩控制与引导图08.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09.标志景观系统规划图10.道路景观系统规划图11.风貌感知场所规划图12.城市视线系统规划图1.规划对象1.1 遂宁市概况1.1.1地理位置遂宁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
市域南北长108.9公里,东西宽90.3公里,面积5300平方公里。
遂宁市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
东邻重庆、广安、南充,南接资阳,西连德阳,北靠绵阳。
距离成都、重庆各230公里,与两大城市呈等距三角关系;与省内绵阳、内江、达州等地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
川鄂、绵渝公路在此交汇,达成铁路穿境而过,成南高速路建成通车,遂渝快速铁路已经开工建设,遂宁即将成为四川第二大交通枢纽。
1.1.2历史沿革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恒温平蜀后置遂宁郡,取息乱安宁之意,遂宁由此得名。
因其四面环山,又名“斗城”。
东晋以后,曾为郡、州、府、县、地区和地级市治所。
遂宁物流港新城规划方案前言遂宁市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距离成都市约88公里,是四川省与重庆市之间的交通枢纽。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遂宁市经济发展也迅速崛起,成为了四川省和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为了巩固遂宁在物流领域的优势地位,市政府决定打造遂宁物流港新城,规划方案如下:现状分析遂宁市现有的物流产业有较好的基础,物流业已经成为遂宁市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
目前市内已经形成了一批大型的物流企业,以及多条物流运输线路。
然而,仍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加速物流业发展。
规划目标为了促进遂宁市物流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市政府决定打造遂宁物流港新城。
新城规划的主要目标如下:1.建设一批现代化物流仓储设施和配套设施,提高物流资源集中度和物流服务水平;2.创建一条快速高效的物流运输体系,打通遂宁市与周边城市的物流网络;3.加强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提高物流效率和延伸服务范围;4.推动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遂宁经济发展。
规划内容区位及功能划分遂宁物流港新城位于遂宁市苏家场片区,总体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
新城分为主城区和配套区两部分,主城区面积60平方公里,配套区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主要规划为物流园区和综合服务区两个主要功能区。
物流园区分为三个部分:控制区、管理区和生产区。
控制区内规划有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管理中心和运营调度中心,以及物流设备监控中心。
管理区内主要规划为仓储设施和交通运输枢纽,包括铁路货运站、公路物流枢纽、内河和港口港区等。
生产区内规划有轻工制造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和园区公共服务设施等。
综合服务区主要规划为商业、住宅、文化活动和医疗服务设施等,为新城提供优质服务和舒适生活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遂宁物流港新城规划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路网、供水、供电、燃气、通讯、污水处理等设施。
其中,交通和供能设施建设是新城规划的基础,包括快速路、高速公路、火车站、货运站、物流园区内道路、管道等。
四川省遂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遂宁市环保局遂宁市国土资源局二○一六年九月目录一、总则1(一)编制依据1(二)功能定位1(三)适用范围及有效期1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分析1(一)矿产资源概况及特点分析1(二)规划目标分析2(三)规划布局和矿业权设置区划分析4(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析5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7(一)自然地理及社会环境调查7(二)地质构造特征7(三)水工环地质特征9(四)主要矿山环境现状分析10四、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11(一)环境影响识别11(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因素的选取11(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11五、《规划》实施对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一)规划分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二)矿业权设置区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三)矿山环境治理分区与治理项目预测与评价13(四)矿山环境发展趋势预测14六、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15(一)规划方案综合论证15(二)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15七、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15(一)防治对策16(二)保护措施17八、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17九、公众参与17十、结论与建议18(一)结论18(二)建议18一、总则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矿山生态环境、大气或水土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随着矿业开发力度的加大,不良影响还可能会增大,因矿业活动而造成的地灾隐患也可能会日益增多,矿山安全问题也可能会愈加突显,给人民生产生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影响或威胁也将愈加严重。
为此,开展遂宁市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查明矿山环境现状,分析规划目标指标和勘查开发布局,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矿山环境问题,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防患于未然,势在必行。
(一)编制依据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4、《关于做好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5年]158号)、《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等相关环境影响评价规定和规范,编制《〈四川省遂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以下简称《环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