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法史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书法史讲义A绪论

一书法

1 谈谈你对书法的认识:

古人说:

1,书,心画也.

2,书者,法象也.

3,书法即心法也.

4,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其人而已.

今人说: 造型艺术

线条艺术

抽象艺术

表现艺术

书法:是通过汉字书写表现情感意象的艺术.

其内涵:

表现对象:汉字

表现内容:书写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表现形式:书写

2请你谈谈书法在历代的称谓:

汉代以前:书

东汉后期:书艺

魏晋南北朝:书道

唐朝:书法

宋朝:法帖

日本:书道

二书法发展的几个时期:

1 原始萌生时期:史前至夏

2 发展期:殷商至西汉

3 成熟期:东汉至南北朝

4 繁荣期:隋唐至清朝

三有关造字的传说:

1 伏羲画卦说.

2 神农结字说.

3 仓颉造字说.

四汉字结构:

六书:指前人分析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东汉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东汉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东汉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现在通用的六书说指许慎的“六书”.

许慎六书的含义:

1 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2 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3 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4 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 转注:转注者,同意相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6 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B 原始萌生期:

史前书法(夏以前至夏)

●汉字刻划符号,是史前的书法艺术,首先出现在陶器上.陶是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的材料,其本身就包含有审美意味,先民们在制陶时,把均衡、对称、和谐、变化、节律等作为造型艺术的朦胧审美意识,又把游戏模仿等原始艺术形式,用简单刻划的线条形式装饰在陶器上.

C 发展期:殷商至西汉

●甲骨文:指上古时期(目前发现的主要是殷商时期的)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全称“龟甲兽骨文字”.多为当时王室贵族占卜的记录.1889年,由王懿荣、刘鹗发现.

甲骨文主要出现在殷商时代,金文则兴盛于周代.金文从汉代就开始出土,唐代已有专门收集金石文字的著作,宋代出了专门的金石学著作,清代金石学大盛. ●金文:指铸或刻在青

铜器上的文字,青铜器懿钟和鼎为多,所以又称“钟鼎文”,还称作“大篆”、“籀文”、“古籀”.

主要代表作:《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

●最早的时刻,传说是《岣嵝碑》,目前发现的是《石鼓文》.

●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墨迹是殷商时代一陶片上的“祀”字.

●秦汉以前的书法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

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出土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墨迹则是汉代竹木简.

●秦统一后,李斯统一文字,世称“小篆”.

秦六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秦山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之罘刻石》.

目前留有拓片或刻石的有:《峄山刻石》《秦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会稽刻石》,被称为“秦四刻石”.

●小篆:秦代厘定的小篆,笔画纤细有力,线条浑圆,又被称为“玉箸篆”.与大篆相比,其笔画匀称规范,字形结构稳定,严谨统一. ●碑:原指竖立的石头,后特指铭刻文字的竖石.其正面曰“阳”,背面曰“阴”,顶部称“碑额”,底座称“趺”,左右两面称“侧”.

●汉隶:即汉代隶书,一般字体扁平,波磔明显,是隶书的典型形态.

隶书虽然产生于秦代,但其成熟及发展高峰都是在汉代,而汉代以后,又出现并广泛使用可新的文字形态---楷书,所以“汉隶”又成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统指有典型隶书特点的书法作品.

●汉代书法艺术的代表是碑刻:

1 摩崖:刻在山崖、天然石上的文字.代表作:《开通褒斜道刻石》《石门颂》《杨淮表记》等.

2 石经:把《周易》《论语》等经书刻在碑上:用隶书刻就.代表作:《熹平石经》.

3 汉隶碑刻代表作:《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等.

●最先提出书法理论的是东西汉之交的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提出:“书,心画也.”

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东汉崔瑗《草书势》.

第一位书法理论家:东汉蔡邕.代表作:《笔赋》《笔论》《篆势》《九势》.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蔡邕《笔论》第一部书法批评著作:东汉赵壹《非草书》. ●汉代代表书法家

张芝有“草圣”之称,擅章草,书迹亦佚,传《冠军贴》《急就章》等.

杜度擅章草,书迹亦佚.

崔瑗擅章草,书迹亦佚.

●魏: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要书体.

钟繇:“正书之祖”,又称“钟元常”“钟太傅”.代表作:《贺捷表》《宣示表》《荐季直表》《墓田丙舍帖》等.

《三体石经》指古文、小篆、汉隶.

●晋:行书昌盛

西晋代表书家

索靖善草,代表作:《七月帖》《出师颂》《急就章》《月仪帖》等.

卫guan 擅草、行,卫觊之子,卫恒之父.代表作:《顿首州民帖》.

●《三希堂法帖》(乾隆时翻刻)三希帖指:晋王(王旬)《伯远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

●书法世家:

王: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等.

谢:谢尚、谢安、谢万等.

郗:郗鉴、郗昙等. 庾:庾翼、庾亮等.

卫:卫恒、卫铄(卫夫人)等. ●章草:隶书的草体:又称“隶草”:它解散了隶书,注重书写便捷,从简从速,但又字字独立,保留刻隶书的某些笔画特点,末笔常用隶书典型的波挑收尾.

●草书:一种结构简略,行笔流畅的书体,由章草演变过来,到唐代,在张旭、怀素笔下更加放纵,其笔势连绵环绕,字型变化繁多,成为“狂草”.

●中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书家墨迹:西晋《平复帖》(章草).

●“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有“书圣”之称,又称“王右军”.代表作:《兰亭序》《快雪时情帖》《丧乱帖》《平安帖》《孔侍中帖》《初月帖》《十七帖》《月毅论》等.

王献之:王羲之之子,又称“王大令”.代表作:《中秋帖》《鸭头帖》《廿九日帖》《洛神赋十三行》《地黄汤帖》等.

●行书:介于草书、正楷之间的一种字体.兼有楷、草两体的某些特点.即较楷书书写自由,又较草书工整,易识易写,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