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法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三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二氯靛酚滴定法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实验三 维生素C 的定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一、原理维生素c 又称为抗坏血酸,其还原型能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靛酚成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靛酚滴定样品中含有的维生素C ,当样品中的维生素C 被完全还原后,在滴加过量的2,6-二氯靛酚,溶液变为淡红色,即为终点。
如无其他杂质干扰,则样品液所还原的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有维生素C 的量成正比。
二、 实验仪器新鲜水果、吸管、容量瓶、滴定装置、锥形瓶、研钵、漏斗三、实验试剂1、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50毫克纯抗坏血酸,溶于1%的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500毫升,即浓度为0.1mg/ml ,贮棕色瓶,冷藏保存,最好临用时配制。
2、2%草酸溶液:草酸2克,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
3、1%草酸溶液:1克草酸溶于100毫升的蒸馏水中。
4、0.01% 2,6-二氯酚靛溶液:溶50毫克2,6-二氯酚靛于300毫升含有104毫克 NaHCO 3的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毫升,滤去不溶物,贮于棕色瓶内。
(4℃约可保存1周)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四、实验步骤(一)提取水洗净新鲜的蔬菜(水果),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然后称取5克剪碎加2%的草酸5毫升,置研钵中研成浆,倒入100毫升的容量瓶内,用2%草酸洗涤数次,最后定容至刻度,充分混匀后过滤。
(二)滴定1、标定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浓度:量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l 和9ml 1%草酸于50ml 锥形瓶1中,同时量取10ml 1%草酸加入另一个50ml 锥形瓶2中作空白对照V 2,用已标定的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粉红色出现,15秒不退色。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植物材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3)熟悉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体内其它还原剂共同维持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电势和有关酶系统的活性。
维生素C能促进细胞间质的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则会出现坏血病,因而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
水果和蔬菜是人体抗坏血酸的主要来源。
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
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
金属铜和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可以催化维生素C氧化为脱氢型。
2,6-二氯酚靛酚(DCPIP)是一种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能使2,6-二氯酚靛酚还原褪色,其反应如图: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成无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使溶液呈现红色。
因此用这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淡红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多种蔬果(西红柿、尖椒、绿豆芽等)2.主要仪器:(1)天平(2)研钵(3)容量瓶(50mL)(4)刻度吸管(5mL,10mL)(5)锥形瓶(100mL)(6)微量滴定管(3mL)(7)漏斗(8)脱脂纱布(9)滤纸3.试剂:(1)2% HCl(2)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量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25mg,溶于25ml 4%HCl中,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前配制,此溶液每ml 中含抗坏血酸0.5mg,。
实验七_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_6-二氯酚靛酚法一、实验目的2. 掌握 2,6-二氯酚靛酚法的实验操作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2,6-二氯酚靛酚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维生素 C 的定量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维生素 C 对氧化剂的还原能力,在酸性条件下,与氧化剂溶液中的氧气直接发生反应,生成2,6-二氯酚靛酚,这是一种带有天蓝色色素的化合物。
其反应方程式为:C6H8O6 + 2C12H6Cl2O2 → C12H5Cl2O2(indophenol)+ 2HCl在测定中,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法,通过测量反应产物(2,6-二氯酚靛酚)的吸收光谱进行维生素 C 的浓度计算。
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范围为 0.1-2.0mg/mL。
三、实验操作A. 试剂和仪器1. 空白维生素 C 溶液:将 0.1 g 维生素 C 溶于 100 mL 的 0.05 M 磷酸缓冲液(pH=2.0),称取 1 mL 溶液,加入 10 mL 的 0.05 M 磷酸缓冲液当作空白维生素 C 溶液。
3. 柠檬酸铁铵溶液:称取 1 g 柠檬酸铁铵,加入 100 mL 的去离子水溶解得到 1% 的柠檬酸铁铵溶液。
4. 改良液:将5.5 g 的硫酸钾加入 100 mL 的 85% 磷酸(V/V),搅拌至溶解,加入 1 g 2,6-二氯酚靛酚,摇匀后吸入液面,加入水至 1 L。
B. 实验步骤1. 分别取 6 个试管,标号:1,2,3 为空白对比组,4,5,6 为实验组。
2. 将实验组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 C 标准溶液(10 μg/mL,20 μg/mL,30 μg/mL),各加 2 mL,加入 2 mL 的柠檬酸铁铵溶液。
3. 将实验组试管加到热浴肢中,调节温度至37℃。
4. 在 1 分钟内,向实验组试管中加入 0.5 mL 的改良液,同时加入 1 mL 的硫酸(V/V = 4:1)。
5. 摇匀实验组试管,放置于常温下 20 分钟,直至颜色稳定。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植物材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3)熟悉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体内其它还原剂共同维持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电势和有关酶系统的活性。
维生素C能促进细胞间质的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则会出现坏血病,因而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
水果和蔬菜是人体抗坏血酸的主要来源。
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
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
金属铜和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可以催化维生素C氧化为脱氢型。
2,6-二氯酚靛酚(DCPIP)是一种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能使2,6-二氯酚靛酚还原褪色,其反应如图: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成无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使溶液呈现红色。
因此用这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淡红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多种蔬果(西红柿、尖椒、绿豆芽等)2(主要仪器:(1)天平 (2)研钵1(3)容量瓶(50mL) (7)漏斗(4)刻度吸管(5mL,10mL) (8)脱脂纱布(9)滤纸 (5)锥形瓶(100mL)(6)微量滴定管(3mL)3(试剂:(1)2, HCl)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量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2 25mg,溶于25ml 4,HCl中,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前配制,此溶液每ml 中含抗坏血酸0.5mg,。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植物材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3)熟悉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体内其它还原剂共同维持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电势和有关酶系统的活性。
维生素C能促进细胞间质的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则会出现坏血病,因而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
水果和蔬菜是人体抗坏血酸的主要来源。
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
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
金属铜和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可以催化维生素C氧化为脱氢型。
2,6-二氯酚靛酚(DCPIP)是一种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能使2,6-二氯酚靛酚还原褪色,其反应如图: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成无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使溶液呈现红色。
因此用这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淡红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多种蔬果(西红柿、尖椒、绿豆芽等)2.主要仪器:(1)天平(2)研钵(3)容量瓶(50mL)(4)刻度吸管(5mL,10mL)(5)锥形瓶(100mL)(6)微量滴定管(3mL)(7)漏斗(8)脱脂纱布(9)滤纸3.试剂:(1)2% HCl(2)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量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25mg,溶于25ml 4%HCl中,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前配制,此溶液每ml 中含抗坏血酸0.5mg,。
Vc含量测定_2,6-二氯靛酚滴定法实验十五抗坏血酸含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法)一、目的学习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和性质,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维生素 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人体缺乏维生素 C时会出现坏血病,因此它又被称为抗坏血酸。
此外维生素 C还具有预防和治疗感冒以及抑制致癌物质产生的作用。
维生素C的分布很广,尤其在水果(如弥猴桃、橘子、柠檬、山植、袖子、草莓等)和蔬菜(觅菜、芹菜、青椒、菠菜、黄瓜、番茄等)中的含量更为丰富。
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
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 C在金属铜和抗坏血酸氧化酶存在下极易氧化,因此,在用铜制品做食品时,维生素 C易丢失。
此外在碱性溶液中,维生素 C也易被破坏,而在酸性溶液中比较稳定。
利用它具有的还原性质可测定其含量。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被染料2,6-二氯酚靛酚氧化为脱氢型,该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用 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维生素 C的酸性溶液时,维生素C尚未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变成粉红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使溶液呈现淡红色。
用这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淡红色为滴定终点,根据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1(仪器(1)天平(2)组织捣碎机(3)微量滴定管(5ml)(4)容量瓶(50ml)(5)刻度吸管(5ml,10ml)(6)锥形瓶(100ml)2(试剂(1)l,草酸溶液:草酸1g溶于 100ml蒸馏水中(2)2,草酸溶液:草酸2g溶于100ml蒸馏水中(3)抗坏血酸标准溶液(0.1 mg,ml):精确称取10mg纯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用1,草酸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0ml。
生物化学实验
实验三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法
预习思考题
1、为了测得准确的维生素C浓度,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步骤?为什么?(1)在操作过程中某些步骤一定要快,避免Vc的氧化,因为Vc具有还原性,还要向样品中加入草酸溶液,保护Vc;
(2)对于Vc标准溶液要现用现配,尽量精确,避免Vc氧化,避免因为标准溶液的误差造成的误差;
(3) 整个操作过程要迅速,防止还原型抗坏血酸被氧化。
滴定过程一般不超过2min。
滴定所用的染料不应小于1ml或多于4ml,如果样品含维生素C太高或太低时,可酌情增减样液用量或改变提取液稀释度。
(3) 本实验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在此条件下,干扰物反应进行得很慢
2、为什么样品溶液要用2%草酸提取,而且整个滴定过程要快速?
(1)维生素C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尤其是在碱性条件下更快,而在酸性介质中,它受空气氧化的速度稍慢,较为稳定,而且草酸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所以用2%的草酸来配制维生素C标准溶液是为了减慢它的氧化速度,减少实验误差;
2%草酸有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作用。
(2)因为维生素C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所以整个滴定过程要快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