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章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4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练习题(含答案)一、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岩石与土壤选择题1.岩石风化后产生了( )。
A. 沙和泥土B. 水和泥土C. 水和沙D. 沙【答案】 A【解析】【解答】岩石经过风化后会产生沙和泥土。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风化作用是指地球和宇宙间、地壳表层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是在大气条件下,岩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
作用的营力有太阳辐射、水、气体和生物。
按岩石风化的性质分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基本类型。
在岩石风化过程中,这两类风化通常是同时进行,而且往往是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的。
2.砾岩的最主要特点是( )。
A. 粗糙B. 灰色C. 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答案】 C【解析】【解答】砂砾是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的。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砂砾的特点。
3.岩石的分类方法有()。
A. 按岩石的组成分B. 按颜色分C. 按硬度分D. 以上都可以【答案】 D【解析】【解答】岩石的分类方法有:按岩石的组成成分、按岩石分、按硬度分等,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对岩石进行分类的方法有多种,所以有的岩石会符合多种分类方法的标准。
4.观察岩石的方法有()。
A. 用手摸B. 用放大镜看C. 轻轻敲打D. 以上都可以【答案】 D【解析】【解答】观察岩石的方法有用手摸、用放大镜看和轻轻敲打,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我们可以运用手摸的方法来判断岩石的表面粗糙程度,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颗粒组成成分,用轻轻敲打的方法比较岩石的硬度等。
5.由小石子或卵石组成的岩石是( )。
A. 石灰石B. 砂岩C. 砾岩【答案】 C【解析】【解答】依据我们掌握的有关岩石的知识对学校进行分析,由小石子或卵石组成的岩石是砾石,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石灰石是由碳酸钙沉积而成的,砂石是指砂粒和碎石的松散混合物;砾石则是由小石子或卵石组成的岩石。
单摆1. 单摆(1)如果悬挂小球的细线质量与小球相比可以忽略,球的直径与线的长度相比也可以忽略,这样的装置就叫做单摆.(2)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摆球所受的回复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可将单摆的运动视为简谐运动. (3)周期公式 ①2lT gπ=,其中摆长l 指悬点到小球重心的距离,重力加速度为单摆所在处的测量值. ②单摆的等时性: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和小球的质量无关. ③周期公式中,g 与单摆所处的物理环境有关: 不同星球表面,2GMg R =; 单摆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g 为等效重力加速度0g g a =±,例如: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中,单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0a g =,此时,单摆不摆动. (4)摆钟快慢问题的分析方法摆钟快慢不同是由摆钟的周期变化引起的,若摆钟周期T 大于标准钟的周期0T ,则为慢钟,若摆钟周期T 小于标准钟的周期0T ,则为快钟,分析时注意:①由摆钟的机械构造所决定,无论准确与否,钟摆每完成一次全振动,摆钟所显示的时间为一个 定值T .②因钟面显示的时间总等于摆动次数乘以摆钟的周期T ,即t N T =⋅显,所以在同一时间t 内,钟面指示的时间之比等于摆动次数之比.2. 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1)简谐运动的图象反映了振子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要注意简谐运动的图象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 (2)读图①可读出振幅、周期;②确定任一时刻物体的位移,或由位移确定对应的时刻;③可以判断任一时刻物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指向平衡位置)和速度方向; ④可以判断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⑤可以看出,简谐运动具有对称性,同一段路程的往返时间相等,相邻两次经过同一位置时的速度等大反向.类型一:单摆的周期例1.图中两单摆摆长相同,平衡时两单摆刚好接触.现将摆球A 在两摆线所在平面内向左拉开一小角度后释放,碰撞后,两摆球分开各自做简谐运动.以m A 、m B 分别表示摆球A 、B 的质量,则A .如果m A >mB ,下一次碰撞将发生在平衡位置右侧 B .如果m A <m B ,下一次碰撞将发生在平衡位置左侧C .无论两摆球的质量之比是多少,下一次碰撞都不可能在平衡位置右侧D .无论两摆球的质量之比是多少,下一次碰撞都不可能在平衡位置左侧解析:碰后两球均做简谐运动,其周期相同,与球的质量无关,下次碰撞一定还在平衡位置. 答案:CD类型二:单摆的周期及能量问题例2. 细长轻绳下端拴一小球构成单摆,在悬挂点正下方2l摆长处有一个能挡住摆线的钉子A ,如图所示.现将单摆向左拉开一个小角度,然后无初速地释放.对于以后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摆球往返运动一次的周期比无钉子时的单摆周期小B .摆球在左、右两侧上升的最大高度一样C .摆球在平衡位置左右两侧走过的最大弧长相等D .摆线在平衡位置右侧的最大摆角是左侧的两倍解析: 碰到钉子后,摆长变短,周期变小.由机械能守恒,左、右两侧最高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摆球做圆周运动,两次圆心分别为悬点和钉子,如下图:θ=2∠O ′OP ,但∠O ′OP <∠O ′OP ′,又s =r ·α,r ′=2r,α′=θ,α=∠O ′OP ′,故α′<2α,故s ′<s .答案:AB类型三:等效问题例3.如图所示,小球在光滑圆槽内做简谐运动,为了使小球的振动周期变为原来的2倍,可采用的方法是A .将小球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B .将其振幅变为原来的2倍C .将圆槽从地面移到距地面为1倍地球半径的高空D .将圆槽半径增为原来的2倍解析:小球的周期T=2πgR/,其中重力加速度g=GM/r2,r为球距地心的距离.答案:C类型四: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例4.(2015 朝阳期末)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以下关于本实验的措施中正确的是(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序号)A.摆角应尽量大些B.摆线应适当长些C.摆球应选择密度较大的实心金属小球D.用停表测量周期时,应取摆球摆至最高点时开始计时(2)某同学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1所示,秒表读数为 s.(3)若该同学测量了5种不同摆长与单摆振动周期的对应情况,并将记录的结果描绘在如图2所示的坐标中,图中个坐标点的标号分别对应实验种5种不同摆长的情况.在处理数据时,该同学实验中的第组数据点应当舍弃.请你在图2中画出T2﹣l图线;(4)该同学求重力加速度时,他首先求出了(3)中T2﹣l图线的斜率k,则利用率k求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 .解析:(1)A、摆角过大,就不能再视为简谐运动;故摆角不能太大;故A错误;B、实验中,摆线的长度应远远大于摆球的直径.故A正确.C、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选择密度较大的实心金属小球作为摆球.故C正确.D、用停表测量周期时,应从球到达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这样误差小一些;故D错误;.故选:BC;(2)根据秒表的读数方法可知,小表盘表针超过了半刻线,故:t=60s+40.6s=100.6s;故其读数为:100.6s;(3)用直线将种点拟合可知,第4点离直一较远,应舍去;(4)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则,则图线的斜率k=,解得g=.答案:(1)BC,(2)100.6;(3)4;如图所示;(4)基础演练1.下列关于单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摆摆球从平衡位置运动到正向最大位移处时的位移为A(A为振幅),从正向最大位移处运动到平衡位置时的位移为-AB.单摆摆球的回复力等于摆球所受的合外力C.单摆摆球的回复力是摆球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D.单摆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为零答案:C2.在月球上周期相等的弹簧振子和单摆,把它们放到地球上后,弹簧振子的周期为T1,单摆的周期为T2,则T1和T2的关系为( )A.T1>T2B.T1=T2C.T1<T2D.无法确定答案:A3.将秒摆的周期变为4s,下面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A.只将摆球质量变为原来的1/4B.只将振幅变为原来的2倍C.只将摆长变为原来的4倍D.只将摆长变为原来的16倍答案:C4.一个单摆的摆球运动到最大位移时,正好遇到空中竖直下落的雨滴,雨滴均匀附着在摆球的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要增大,周期也增大,振幅也增大B .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没有变化,周期减小,振幅也减小[高考资源网]C .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没有变化,周期也不变,振幅要增大D .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要增大,周期不变,振幅要增大 答案:D5.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练习题(附答案)一、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岩石与土壤选择题1.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中最硬的是( )。
A. 长石B. 石英C. 云母【答案】 B【解析】【解答】在三种矿物中,硬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石英、长石和云母。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矿物硬度的比较。
2.形状六面体,每个面都是菱形的矿物是( )。
A. 石英B. 方解石C. 方铅矿D. 石盐【答案】 B【解析】【解答】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最常见的就是它。
因此,方解石是一种分布很广的矿物。
方解石的晶体形状多种多样,它们的集合体可以是一簇簇的晶体,形状为六面体,每个面都是菱形。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方解石的特点。
3.下列岩石中容易分离成层的是( )。
A. 花岗岩B. 石灰岩C. 板岩【答案】 C【解析】【解答】板岩的特点是容易分离成层。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板岩种浅变质岩,由粘土质、粉砂质沉积岩或中酸性凝灰质岩石、沉凝灰岩经轻微变质作用形成。
其岩性致密,具板状构造,有明显的板状劈理。
板岩颗粒结构紧密,透水性差,硬度高,耐磨度好,是墙地饰材的理想产品。
4.小伟检查一种矿物的硬度时,发现这种矿物用铜钥匙刻划不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
A. 软B. 较软C. 较硬D. 硬【答案】 C【解析】【解答】可以用小刀画出痕迹,但是铜钥匙划不出痕迹的矿物其硬度是较硬。
C 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对矿物的硬度进行划分等级时,我们可以借助指甲、铜钥匙和小刀。
指甲可以划出痕迹的是软,指甲划不出但铜钥匙可以划出痕迹的是较软,铜钥匙划不出但是小刀可以划出的是较硬,而小刀也划不出痕迹的是硬。
5.用稀盐酸滴在下列矿物中能冒气泡的是()。
A. 石灰岩B. 石英C. 方铅矿D. 赤铁矿【答案】 A【解析】【解答】用稀盐酸滴在下列矿物中能冒气泡的是石灰岩,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专题练习及答案一、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岩石与土壤选择题1.有一种矿物,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为( )。
A. 硬B. 较硬C. 较软D. 软【答案】 D【解析】【解答】可以用指甲划出痕迹的矿物,其硬度为软。
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我们可以利用指甲、铜钥匙和小刀将矿物的硬度分为软、较软、较硬和硬四个等级。
2.某矿物不能用铜棒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A. 较软B. 软C. 较硬D. 硬【答案】 C【解析】【解答】某矿物不能用铜棒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较硬,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我们可以利用指甲、铜钥匙和小刀来划分矿物的硬度,共可分为软、较软、较硬和硬四个等级。
3.金属、泥土、玻璃表面的反光按由强到弱排列应该是()。
A. 泥土、玻璃、金属B. 玻璃、金属、泥土C. 金属、玻璃、泥土【答案】 C【解析】【解答】金属、泥土、玻璃表面的反光按由强到弱排列应该是金属、玻璃、泥土,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的反光能力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物体的表面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
4.观察岩石的方法有()。
A. 用手摸B. 用放大镜看C. 轻轻敲打D. 以上都可以【答案】 D【解析】【解答】观察岩石的方法有用手摸、用放大镜看和轻轻敲打,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我们可以运用手摸的方法来判断岩石的表面粗糙程度,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颗粒组成成分,用轻轻敲打的方法比较岩石的硬度等。
5.铁是从( )中提炼出来的。
A. 铁矿石B. 黄铜矿C. 花岗岩【答案】 A【解析】【解答】A.铁是在铁矿石中提炼出来的,符合题意;B.黄铜矿中富含铜,不符合题意;C.花岗岩中富含长石和石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铁矿石有多种形式,包括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等等,铁矿石富含铁,是我们工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第三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集中量数集中趋势平均数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倒数平均数百分位数四分位数2.平均数、中数、众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如何选用?3.中数与百分位数、四分位数的关系如何?4.为什么说平均数是最具代表性、最好的集中量指标?作为一种优良集中量的指标应具备哪些条件?集中量的各项指标各有什么特殊用途?5.分析平均速度时应如何选择计算方法?6.某校2001级心理班学生的普通心理学的考试成绩如下表。
试问①平均数、中数、众数分别是多少?②百分之40和百分之86位置上的分数是多少?③四分位数分别是多少?表3-11 学生普通心理学考试成绩分布表组别93- 90- 87- 84- 81- 78- 75- 72- 69- 66- 63- 60- 57- 54- 人数 1 2 4 5 7 11 8 7 5 3 2 3 1 1 7.请就下列各组数据选择最佳的集中量指标,并计算出结果。
① 7,10,4,8,9,10,6,8② 8,5,9,10,11,14,11,12,40③ 17,19,12,16,18,10,22,18,178.某一团体成员的年龄分布如下表所示。
试问表示它们集中趋势的恰当指标是什么?为什么?并计算出你所选定的指标。
表3-12 年龄分布表25岁以下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4岁以上f45 40 30 55 28 159.某院1995年至2004年研究生招生情况如表3-12所示。
①求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②估计2010年其研究生招生人数会达到多少?③若要达到500人需要多少年时间?表3-13 某院研究生招生人数发展水平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人数11 13 18 26 30 44 78 87 90 10210.某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测验分数如下表,求其平均进步率。
表2-14 某生的英语阅读量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测验成绩28 39 55 67 77 8311.8名学生参加打字测验,每个学生每分钟打字的数量为18,20,23,25,29,33,37,41,求这8个学生的平均打字速度。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溶度积常数K sp的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下,向B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BaCO3的K sp减小B. 溶度积常数K 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 sp减小C. 溶度积常数K 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 sp增大D. 常温下,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Mg(OH)2的K sp不变2. 在一定温度下,当Mg(OH)2固体在水溶液中达到下列平衡时:Mg(OH)2(s)Mg2+(aq)+2OH-(aq),要使Mg(OH)2固体减少而c(Mg2+)不变,可采取的措施是()A. 加MgSO4固体B. 加HCl溶液C. 加NaOH固体D. 加少量水3. 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1.5×10-16,K sp(Ag2CrO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 AgCl>AgI>Ag2CrO4B. AgCl>Ag2CrO4>AgIC. Ag2CrO4>AgCl>AgID. Ag2CrO4>AgI>AgCl*4. 在t℃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又知t℃时AgCl的K sp=4×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t℃时,AgBr的K sp为4.9×l0-13B. 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到b点C. 图中a点对应的是t℃AgBr的不饱和溶液D. 在t℃时,AgCl(s)+Br-(aq)⇌AgBr(s)+Cl-(aq)的平衡常数K≈81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由溶度积常数可判断在相同条件下一些物质的溶解性大小B. 将等体积的4×10-3mol·L-1的AgNO3溶液和4×10-3mol·L-1的K2CrO4溶液混合,有Ag2CrO4沉淀产生C. 向AgCl的悬浊液中滴加饱和NaBr溶液可以得到黄色AgBr悬浊液D. 向100 mL 0.1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加入1 mL 0.1 mol·L-1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6. 在饱和Ca(OH)2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Ca(OH)2(s)⇌Ca2+(aq)+2OH-(aq),加入以下溶液,可使pH减小的是()A. Na2S溶液B. AlCl3溶液C. NaOH溶液D. Na2CO3二、非选择题*7. 某温度时,Ag2S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练习题(及答案)一、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岩石与土壤选择题1.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中最硬的是( )。
A. 长石B. 石英C. 云母【答案】 B【解析】【解答】在三种矿物中,硬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石英、长石和云母。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矿物硬度的比较。
2.下列几种岩石中,最适合制作地砖的是( )。
A. 页岩B. 砂岩C. 砾岩D. 花岗岩【答案】 D【解析】【解答】花岗岩的硬度较大且外观美观大方,适合用作地砖。
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岩石的特点和应用。
3.下面的岩石中有不同的颜色,很坚硬,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A. 板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砾岩【答案】 B【解析】【解答】花岗石具有五彩斑斓的色彩,硬度较大,美观,可做建筑材料。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岩石的特点和应用。
4.面对一种不知名的矿物,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观察矿物有什么特征,对照资料识别B. 观察矿物有什么特征的过程中,可以用到显微镜C. 把整块矿物放到火中烤,看看会有什么变化【答案】 C【解析】【解答】A.为确定岩石名称,可以先观察特征,再对照资料,A选项的操作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B.在观察矿物的特征时,可以用到显微镜,B选项的操作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C.如果将整块矿物放入火中,会破坏矿物的结构,C选项的操作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为确定矿物的名称,可以先观察矿物的特征,如形状、光泽、条痕、透明度等,再比照资料进行确认。
在观察观察过程中,为观察得更仔细,可以借助放大镜。
5.下列物品中没有用到矿物的是()。
A. 计算机B. 电灯C. 木棒【答案】 C【解析】【解答】A.计算机的材料中有金属,属于矿物,不符合题意;B.电灯的材料中也含有金属,属于矿物,不符合题意;C.木棒不属于矿物,符合题意。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练习题(及答案)一、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岩石与土壤选择题1.形状六面体,每个面都是菱形的矿物是( )。
A. 石英B. 方解石C. 方铅矿D. 石盐【答案】 B【解析】【解答】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最常见的就是它。
因此,方解石是一种分布很广的矿物。
方解石的晶体形状多种多样,它们的集合体可以是一簇簇的晶体,形状为六面体,每个面都是菱形。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方解石的特点。
2.根据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也可鉴别岩石种类。
一种岩石颗粒较粗,比较粗糙,晶莹润泽,结构紧密,且有不同的颜色。
这种岩石是( )。
A. 砂岩B. 花岗岩C. 大理岩【答案】 C【解析】【解答】大理岩沉积岩中碳酸盐类岩石经变质而成的岩石。
因产于中国云南大理而得名。
主要矿物为重结晶的方解石、白云石,肉眼可辨认,遇稀盐酸产生气泡。
纯大理岩为白色,含杂质时带有各种杂色,具美丽条纹,为主要的装饰建筑石料及雕刻石料。
岩块抗压强度随颗粒胶结和大小而异。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理岩的特点。
3.如果反复将鹅卵石烧热后放入冷水中,使岩石裂开,变小,是为了证明( )。
A. 冷与热对岩石的影响B. 摩擦对岩石的影响C. 植物的根对岩石的影响【答案】 A【解析】【解答】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冷热变换对岩石的影响。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检验岩石的不同特点时有很多方法。
4.岩石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岩石的( )。
A. 光泽B. 透明度C. 颜色【答案】 A【解析】【解答】岩石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岩石的光泽。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泽是岩石的一大重要特征,其是岩石表面对阳光的反射形成的。
5.观察到一块岩石是黄色的,有很多小孔,手轻轻一摸就有很多颗粒散下来,该岩石可能是()。
A. 大理岩B. 砂岩C. 花岗岩【答案】 B【解析】【解答】岩石是黄色的,有很多小孔,手轻轻一摸就有很多颗粒散下来,该岩石可能是砂岩,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第四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在酸性范围内,K2Cr2O7、FeCl3、H2O2、Cl2中,氧化性随pH值变化的物质是。
氧化性不随pH值变化的物质是。
2.MnO-4与Fe2+反应,在酸性介质中被还原为,配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3.Fe3O4中Fe的氧化值是。
按照共轭氧化还原电对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4.将两个氧化还原电对组成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应是电极电势较的电对中的型物质。
5.根椐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势选择还原剂时,还原剂应是电极电势较的电对中的型物质。
6.电对Cu┃CuSO4(aq) 和Zn┃ZnSO4(aq) ,在标准条件下用盐桥连接构成原电池,电池的正极是,负极是。
若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电动势将变_________;若在ZnSO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电池的电动势将变。
7. 标准状态下,由Cu2+/Cu+和Cu+/ Cu组成原电池符号为。
8.已知φ(Br2/Br-)>φ(I2/I-),表明的氧化能力强于的氧化能力,其能被还原为。
9.在CH4、CH3Cl、CHCl3、CCl4中,C元素氧化数为-2的物质是。
10.电对Ag+/Ag体系中加入KBr溶液,φ(Ag+/Ag)值将;而在电对Br2-Br-体系中加入AgNO3溶液,φ(Br2/Br-)值将。
11.将反应Cu+2Ag+=Cu2++2Ag设计成原电池,电动势E=,其电池组成式为。
12. 在电对Ag+-Ag体系中加入过量的氨水,φ(Ag+/Ag)值将;而在电对I2-I- 体系中加入少量Hg(NO3)2溶液使I- 过量,φ(I2/I-)值将。
13. 在标准电极电势表中,越往下电对的φθ值越大,其电对中物质的氧化能力越;越往上电对的φθ值越小,其电对中物质的越强。
14. 在标准电极电势表中,依照对角线规律,角的氧化态物质可以和角的还原态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5.已知φθ(Cu2+/Cu)>φθ(Fe2+/Fe),在这两个电对中,较强的氧化剂是;较强的还原剂是。
南昌市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练习题(附答案)一、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岩石与土壤选择题1.制造钟表和计算机都要用到( )。
A. 石英B. 长石C. 云母【答案】 A【解析】【解答】在制作钟表和计算机是最常用到的矿物是石英。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石英是主要造岩矿物之一,一般指低温石英(α-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
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β-石英)和柯石英等。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无色透明,常含有少量杂质成分,而变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质地坚硬。
2.下列几种器官中,不适合用来观察岩石的是( )。
A. 听觉B. 嗅觉C. 味觉D. 触觉【答案】 C【解析】【解答】A.听觉可以用来观察岩石撞击的声音,符合题意;B.嗅觉可以用来观察岩石的气味,符合题意;C.岩石不能用嘴品尝,所以味觉不适合来观察岩石,不符合题意;D.触觉可以用来观察岩石的表面粗糙程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岩石的观察方法。
3.下列三种岩石中,颗粒最松散的是( )。
A. 砂岩B. 大理岩C. 石灰岩【答案】 A【解析】【解答】在三种岩石中,砂岩的颗粒最松散。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各种砂粒胶结而成的,颗粒直径在0.05-2mm,其中砂粒含量要大于50%,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
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
4.岩石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岩石的( )。
A. 光泽B. 透明度C. 颜色【答案】 A【解析】【解答】岩石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岩石的光泽。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泽是岩石的一大重要特征,其是岩石表面对阳光的反射形成的。
5.当地球表面的岩石被深埋于地下时,往往会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由这种方式形成的岩石叫( )。
A. 变质岩B. 沉积岩C. 岩浆岩D. 流纹岩【答案】 A【解析】【解答】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B )。
A. 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A )。
45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B )。
44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实现(B)。
55A.和平赎买 B、全行业的公私合营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D.四马分肥5、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 C )。
45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B )。
47A.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社会主义改革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完成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D )。
48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C.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D、一化三改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是指( A )。
48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集体化C.手工业机械化D.资本主义工商业国有化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了( C )的方法。
53A.暴力没收B.全额购买C、和平赎买 D.强制购买10、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D ) 59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土改完成C.改革开放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1、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性质转变为( D )。
第4章存货练习题第4章存货练习题第四章存货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
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
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c)元。
a.10000b.10500c.10600d.110002.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
2021年3月1日结存a材料200吨,每吨实际成本为200元;3月4日和3月17日分别购进a材料300吨和400吨,每吨实际成本分别为180元和220元;3月10日和3月27分别发出a材料400吨和350吨。
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为(d)元。
a.30000b.30333c.32040d.330003.接通基准,若该企业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排序收到材料的成本,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为(c)元。
a.30000b.30333c.32040d.330004.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
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
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
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a)万元。
a.超支5b.节约5c.超支15d.节约155.某企业月初总额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000元,成本差异为节约1000;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000元,成本差异为超出预算为400元。
当月生产车间领有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0000元。
假设该企业按月末排序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为分配扣除材料成本差异,则当月生产车间领有用材料应当经济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b)元。
a.450b.-450c.1050d.-10506.某企业月初总额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5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出预算45万元;当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5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85万元;当月生产车间领有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万元。
一、单项选择题1.要保证一个程序在主存中被改变了存放位置后仍能正确执行,则对主存空间应采用()技术。
A.动态重定位B.静态重定位C.动态分配D.静态分配2.固定分区存储管理把主存储器划分成若干个连续区,每个连续区称一个分区。
经划分后分区的个数是固定的,各个分区的大小()。
A.是一致的B.都不相同C.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但根据作业长度固定D.在划分时确定且长度保持不变3.采用固定分区方式管理主存储器的最大缺点是()。
A.不利于存储保护B.主存空间利用率不高C.要有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D.分配算法复杂4.采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储器时,若采用最优适应分配算法,宜将空闲区按()次序登记在空闲区表中。
A.地址递增B.地址递减C.长度递增D.长度递减5.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某作业完成后要收回其主存空间,该空间可能要与相邻空闲区合并。
在修改未分配区表时,使空闲区个数不变且空闲区始址不变的情况是()空闲区。
A.无上邻也无下邻B.无上邻但有下邻C.有上邻也有下邻D.有上邻但无下邻6.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采用“紧凑"技术可以()。
A.汇集主存中的空闲区B.增加主存容量C.缩短访问周期D.加速地址转换7.页式存储管理中的页表是由()建立的。
A.操作员B.系统程序员C.用户D.操作系统8.采用页式存储管理时,重定位的工作是由()完成的。
A.操作系统B.用户C.地址转换机构D.主存空间分配程序9.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时,一个程序如何分段是在()决定的。
A.分配主存时B.用户编程时C.装人作业时D.程序执行时10.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时,一个程序可以被分成若干段,每一段的最大长度是由( )限定的。
A.主存空闲区的长度B.硬件的地址结构C.用户编程时D.分配主存空间时11.实现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
A.扩充主存容量B.扩充辅存容量C.实现存储保护D.加快存取速度12.LRU页面调度算法是选择( )的页面先调出.A.最近才使用B.最久未被使用C.驻留时间最长D.驻留时间最短13.若进程执行到某条指令时发生了缺页中断,经操作系统处理后,当该进程再次占用处理器时,应从()指令继续执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练习题(及答案)一、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岩石与土壤选择题1.下列几种岩石中,最适合制作地砖的是( )。
A. 页岩B. 砂岩C. 砾岩D. 花岗岩【答案】 D【解析】【解答】花岗岩的硬度较大且外观美观大方,适合用作地砖。
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岩石的特点和应用。
2.下列物质具有透光性的是()。
A. 砖头B. 泥土C. 玻璃D. 以上都不是【答案】 C【解析】【解答】A.砖头不具有透光性,不符合题意;B.泥土不具有透光性,不符合题意;C.玻璃具有透光性,符合题意;D。
玻璃具有透光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透光性指的是物体可以透过阳光的比例。
3.用稀盐酸滴在下列矿物中能冒气泡的是()。
A. 石灰岩B. 石英C. 方铅矿D. 赤铁矿【答案】 A【解析】【解答】用稀盐酸滴在下列矿物中能冒气泡的是石灰岩,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稀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气泡。
4.关于矿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矿物可以提炼金属B. 矿物都是单独存在的C. 矿物可以制成我们身边的许多物品【答案】 B【解析】【解答】A.矿物可以提炼金属,A选项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B.矿物并不是单独存在的,通常由几种矿物组成一种物质,B选项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矿物可以制成我们身边的许多物品,C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的天然化合物,它具有稳定的相界面和结晶习性。
由内部结晶习性决定了矿物的晶型和对称性;由化学键的性质决定了矿物的硬度、光泽和导电性质;由矿物的化学成分、结合的紧密度决定了矿物的颜色和比重等。
5.下列岩石遇到盐酸都会冒泡的是( )。
A. 花岗岩和石灰岩B. 石灰岩和大理岩C. 大理岩和花岗岩【答案】 B【解析】【解答】根据对选项的分析,B选项中的石灰岩和大理石在遇到盐酸的时候都会冒泡,符合题意,所以选B。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糖类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A. 纤维素、麦芽糖、蔗糖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B. 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 葡萄糖与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D. 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二糖2.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程度,需要加入下列试剂中的①NaOH溶液;②银氨溶液;③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④碘水;⑤BaCl2溶液,组合正确的是()A. ①⑤B. ②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葡萄糖不可能由纤维素制取B. 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C. 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D. 葡萄糖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4.下列关于有机物实验现象与原因的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AB. BC. CD. D5.饮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饭黍无以箸”中黍和箸的主要成分都是糖类物质B.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酒可由淀粉水解直接制得C. 亚硝酸钠可使肉类食物保持较长时间的鲜红色,因此可大量用于食物保鲜D. 二氧化硫是常用的防腐剂,因此可以用二氧化硫漂白银耳用以提高食物的美观度6.关于糖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糖类均有甜味B. 淀粉和纤维素均不是糖类C. 糖类均不可水解D. 糖类都含有C、H、O元素7.米酒既有酒味又有甜味,其中甜味来源的途径是()A. 淀粉→蔗糖→葡萄糖B.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C. 淀粉→麦芽糖→果糖D. 淀粉→蔗糖→果糖8.将淀粉溶于适量水进行水解实验并测定淀粉的水解情况,其程序如图所示,A、B、C、D都是实验室常用的无机试剂。
则A、B、C、D分别是()A. 稀硫酸、碘水、NaOH溶液、新制氢氧化铜B. 稀硫酸、碘水、稀硫酸、CuSO4溶液C. NaOH溶液、碘水、稀硫酸、新制氢氧化铜D. 稀硫酸、KI溶液、NaOH溶液、新制氢氧化铜9.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是麦芽糖的同分异构体B. 葡萄糖水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C. 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释放出能量供机体需要D. 葡萄糖和淀粉、蔗糖等一样能发生水解反应10.下图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或其单元,则图中的a、b、c分别表示()A. 麦芽糖、麦芽糖酶、葡萄糖B. 蔗糖、蔗糖、酶C. 淀粉、淀粉酶、葡萄糖D. 以上均不可能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 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 油脂、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 肌醇与葡萄糖的元素组成相同,化学式均为C6H12O6,满足C m(H2O)n,因此均属于糖类化合物12.现有淀粉溶液、鸡蛋清、葡萄糖溶液,区别它们时,下列试剂和对应现象依次是()试剂:①新制Cu(OH)2悬浊液②碘水③浓硝酸现象:a.变蓝色 b.砖红色沉淀 c.变黄色A. ②—a、①—c、③—bB. ③—a、②—c、①—bC. ②—a、③—c、①—bD. ②—c、③—a、①—b二、多选题13.去甲肾上腺素可以调控动物机体的植物性神经功能,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练习题(附答案)一、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岩石与土壤选择题1.在一些岩石上,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我们把它叫化石,它一般存在于( )中。
A. 沉积岩B. 变质岩C. 岩浆岩【答案】 A【解析】【解答】可以保留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的岩石叫做化石,化石常存在于沉积岩中。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化石可以分为四类:实体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分子化石。
生物分界一般以一万年前为界限,一万年前的生物为古生物,一万年前以后的为现生生物。
由于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瞬间将其掩埋隔离氧化形成。
2.下列岩石中容易分离成层的是( )。
A. 花岗岩B. 石灰岩C. 板岩【答案】 C【解析】【解答】板岩的特点是容易分离成层。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板岩种浅变质岩,由粘土质、粉砂质沉积岩或中酸性凝灰质岩石、沉凝灰岩经轻微变质作用形成。
其岩性致密,具板状构造,有明显的板状劈理。
板岩颗粒结构紧密,透水性差,硬度高,耐磨度好,是墙地饰材的理想产品。
3.下列几种器官中,不适合用来观察岩石的是( )。
A. 听觉B. 嗅觉C. 味觉D. 触觉【答案】 C【解析】【解答】A.听觉可以用来观察岩石撞击的声音,符合题意;B.嗅觉可以用来观察岩石的气味,符合题意;C.岩石不能用嘴品尝,所以味觉不适合来观察岩石,不符合题意;D.触觉可以用来观察岩石的表面粗糙程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岩石的观察方法。
4.由小石子或卵石组成的岩石是( )。
A. 石灰石B. 砂岩C. 砾岩【答案】 C【解析】【解答】依据我们掌握的有关岩石的知识对学校进行分析,由小石子或卵石组成的岩石是砾石,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石灰石是由碳酸钙沉积而成的,砂石是指砂粒和碎石的松散混合物;砾石则是由小石子或卵石组成的岩石。
1、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平均海拔在( )A.1 000米以上B.2000米以上C.3 000米以上D.4000米以上2、享有“天府之国”美称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3、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4、号称“聚宝盆”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四川盆地D、柴达木盆地5、下列平原位于四川省的是( )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成都平原D.东北平原6、天山以南以北的地形分别是( )A、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B、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C、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D、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7、关于我国地势优越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我国水能蕴藏量大B、有利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C、使我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D、使我国内陆地区降水丰富8、我国地势状况,对我国河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全部注入海洋B、绝大多数向东流C、少数注入海洋D、绝大多数向西流9、我国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是()A、高原和山地B、高原和盆地C、盆地和山地D、丘陵和平原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织,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云贵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C、昆仑山-南岭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D、太行山是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线11、我国以下平原中,具有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特点的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成都平原12、下列盆地中,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的是()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13、下列地形区中,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江南丘陵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14、“地面平坦、一望无垠”描述的是哪个高原(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15、我国拥有最大沙漠的盆地是()A.柴达木盆地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16、我国山区面积广大,适宜发展()A.林业B.种植业C.畜牧业D.渔业17、下列山脉中,东西走向的是()A.太行山脉B.台湾山脉C.秦岭D.横断山脉18、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是()A.平原B.高原C.丘陵D.山脉19、我国2/3以上的贫困县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主要原因是()A.交通不便B.风水不好C.资源贫乏D.政府不扶助20、我国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一组什么走向的山脉()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东南-西北走向21、山区常见自然灾害有()A.崩塌、滑坡、泥石流B.泥石流、洪涝、寒潮C.干旱、洪涝、崩塌D.台风、滑坡、崩塌22、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山地+高原,两者约占()A.50%B.60%C.70%D.80%23、下列关于山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山区急流可以发电B.高山草地可以放牧C.地形复杂多样,便于发展多种经营D.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贫乏24、下列做法和开发、保护山区不相适应的是()A.陡坡耕种B.植树造林C.修建挡土坝D.退耕还林25、山区开发要防止泥石流的发生,下列地区中泥石流灾害最容易发生的是()A、云南、四川的西部地区B、江南丘陵、山东丘陵C、黄土高原D、四川盆地二、请将我国的著名地形单元和他们的特点连线:(6分)A、面积最大的高原a、准噶尔盆地B、面积最大的盆地b、塔里木盆地C、面积最大的平原c、四川盆地D、海拔最高的盆地d、青藏高原E、海拔最低的盆地e、柴达木盆地F、纬度最高的盆地f、东北平原4.读图(4-3),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形多种多样,山地面积广大B 地形多种多样,高原面积广大C 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面积广大D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5.根据上题,判断这一地形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为( )A 为发展农、林、牧各业提供了有利条件B 为交通运输提供便利条件C 造成我国旅游资源匮乏D 为农田耕作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B 丘陵是指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地C 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起伏很大的高地D 高原是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面平缓的高地7.下列关于我国地势优越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使我国河流富蕴水能,几乎处处可建水电站B 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C 使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丰富D 海上湿润气流可以向我国内陆推进,有利于形成降水8.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 )A 河流 B山脉 C高原 D盆地9.下列地形区中,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 )A 长江中下游平原B 江南丘陵C 柴达木盆地D 准噶尔盆地10.我国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 )A 青藏高原B 喜马拉雅山C 珠穆郎玛峰D 乔戈里峰11.我国拥有最大沙漠的盆地是( )A 柴达木盆地B 塔里木盆地C 准噶尔盆地D 四川盆地12.下列山脉介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的是( )A 祁连山B 阴山C 武夷山D 太行山13.长江中下游平原突出的地形特点是( )A 沃野千里B 地势低平C 开阔坦荡D 波状起伏14.能够“开着汽车追黄羊”的高原是( )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黄土高原D 云贵高原二、综合题1.读图(4-4),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填绘下表:地势阶梯第一级阶梯界线①山——②山——③山第二级阶梯界线④岭——⑤山——③山——⑤山第三级阶梯2.读图(4-5)中国山脉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逻辑地址就是_______。
A. 用户地址
B. 相对地址
C. 物理地址
D. 绝对地址
2.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引入“快表”,是为了_____________。
A. 保存最近访问的数据
B. 保存最近用过的页表项
C. 保存最近用过的物理地址
D. 保存最近用过的虚拟地址
3.动态重定位技术依赖于。
A. 重定位装入程序 B.重定位寄存器
C. 地址机构 D.目标程序
4. 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
A. 为内外存容量之和 B.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决定
C.是任意的 D.由作业的地址空间决定
5.在虚拟存储系统中,若进程在内存中占3块(开始时为空),采用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算法,当执行访问页号序列为1、2、3、4、l、2、5、1、2、3、4、5、6时,将产生次缺页中断。
A.7 B.8 C.9 D.10
6.在固定分区分配中,每个分区的大小是。
A. 相同
B.随作业长度变化
C. 可以不同但预先固定 D.可以不同但根据作业长度固定
7.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互斥、、循环等待和不剥夺。
A. 请求与阻塞 B.请求与保持
C. 请求与释放 D.释放与阻塞
8.银行家算法是一种算法。
A.死锁解除 B.死锁避免
C.死锁预防
D. 死锁检测
9.假设下述四个作业同时到达,当使用最高优先数优先调度算法时,作业的平均周转
A.4.5 B.10.5 C.4.75 D.10.25
10.虚拟存储的基础是程序局部性理论,它的基本含义是()。
A.代码的顺序执行B.程序执行时对内存访问的不均匀性
C.变量的连续访问D.指令的局部性
11. 在可变分区管理方案中,若采用“最佳适应”分配算法,通常将空闲区按()排列。
A.容量递增B.容量递减C.地址递增D.地址递减
12.在存储管理的各种方法中,主要考虑程序是否需要一次性装入、程序是否被装入到连续的物理内存中、能否实现存储扩充等问题。
请问能够实现程序部分装入不连续物理内存便可运行的存储管理方
法是()。
A.分区存储管理B.纯分页存储管理
C.请求分页存储管理D.请求分段存储管理
13.在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从页号到物理块号的地址映射是通过()实现的。
A、段表
B、页表
C、PCB
D、JCB
14、计算机系统产生死锁的根本原因是()。
A、资源有限
B、进程推进顺序不当
C、系统中进程太多
D、A和B
15、虚拟存储管理策略可以()。
A、扩大物理内存容量
B、扩大物理外存容量
C、扩大逻辑内存容量
D、扩大逻辑外存容量
16、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若把页面尺寸增加一倍,在程序顺序执行时,则一般缺页中断次数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17、一作业8:00到达系统,估计运行时间为1小时,若10:00开始执行该作业,其响应比是( )
A、2
B、1
C、3
D、0.5
18、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循环首次适应算法要求对空闲区表项按( )进行排列。
A、地址从大到小
B、地址从小到大
C、尺寸从大到小
D、尺寸从小到大
19.采用有序分配资源的策略可以破坏产生死锁的____________。
A.互斥条件B.请求与保持条件
C.不可剥夺条件D.环路条件
20.在下述存储管理技术中,____________处理不当会产生抖动。
A.固定分区B.可变分区
C.请求分段D.请求分页
1.引起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
2.在虚拟段式存储管理中, 若逻辑地址的段内地址大于段表中该段的段长, 则发生______________中断。
3.两个或两个以上进程均需要访问的变量被称为_______________,它是一种_________资源。
4.在页式存储管理中,由______________将用户程序划分为若干相等的页。
5.在虚拟段式存储管理中,若所需页面不在内存则发生__________中断。
6.一个批处理型作业从进入系统到作业运行完毕,要经历三级调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运行频率最高的调度是___________。
7.在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中,_________实现了从页号到物理块号的地址映射。
8.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管理、管理、管理、管理。
除此之外还为用户使用操作系统提供了用户接口。
9.在请求页式管理中,页面置换算法常用的是_和。
10.临界资源的概念是,而临界区是指。
11.把作业装入内存时完成地址变换的方式称,而在作业执行期间(访问到
指令或数据)才进行地址变换的方式称为。
12.在存储管理中,引入快表的目的是_ 。
13.设某作业的的段表如下:
那么,逻辑地址(2,88)对应的物理地址是。
逻辑地址(4,100)对应的物理地址是。
14.在操作系统中,把不可中断执行的操作称为。
15.在作业调度算法中,算法是先来先服务(FCFS)和最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SJF)的折衷,它既考虑了作业到达的时间,又考虑了作业的长短。
16.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为了减少访问内存的次数采用_ 。
17.当系统采用资源有序分配方法来预防死锁时,破坏了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中的,而采用方法预防死锁时可以破坏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中的保持和等待条件。
18. 一进程刚获得三个主存块的使用权,若该进程访问页面的次序是{1321215123}。
当采用先进先出调度算法时,发生缺页次数是次,而采用LRU算法时,缺页数是次。
18.什么是分页?什么是分段?二者主要有何区别?
20. 什么是虚拟存储器?
21.设系统中有3种类型的资源A,B,C和5个进程P1,P2,P3,P4,P5,A资源的数量为17,B资源的数量为5,C资源的数量为20。
在T0时刻系统状态如表所示
问:
(1)T0时刻是否为安全状态?若是,请给出安全序列。
(2)若在T0时刻进程P2请求资源(0,3,4),是否能实施资源分配?为什么?
(3)在(2)的基础上,若进程P4请求资源(2,0,1),是否能实施资源分配?为什么?
(4)在(3)的基础上,若进程P1请求资源(0,2,0),是否能实施资源分配?为什么?
22. 某虚拟存储器的用户编程空间共32个页面,每页为1KB,内存为16KB。
假定某时刻一用户页表中已调入内存的页面的页号和物理块号的对照表如下:
页号物理块号
0 3
1 7
2 11
3 8
则逻辑地址0A5C(H)所对应的物理地址是什么?要求:写出主要计算过程。
23.已知页面走向为1、2、1、3、1、2、4、2、1、3、4,且开始执行时主存中没有页面。
若只给该作业分配2个物理块,当采用FIFO页面淘汰算法时缺页率为多少?假定现有一种淘汰算法,该算法淘汰页面的策略为当需要淘汰页面时,就把刚使用过的页面作为淘汰对象,试问就相同的页面走向,其缺页率又为多少?9/11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