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生物多样性 2016, 24 (9): 979–999 doi: 10.17520/biods.2016203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 收稿日期: 2016-07-22; 接受日期: 2016-08-2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30010)∗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hongdy@生物多样性事业需要科学、可操作的物种概念洪德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3)摘要: 物种概念(species concept)是生物学家们持续关注的中心问题。
物种概念决定物种划分, 而物种划分的合理性关系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本文把现有较流行的物种概念分为6类, 并对它们予以述评后指出: 虽然生物学物种概念、遗传学物种概念、进化物种概念、系统发生物种概念等从不同方面认识了物种的客观真实性和物种的本质, 但在实践中都难以操作。
绝大多数物种是由分类学家划分的, 但目前所有的分类学物种概念都包含有不同程度的主观因素, 从而造成物种划分的人为性, 对生物多样性研究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 生物多样性事业需要科学、可操作的物种概念。
本文在吸收了生物学物种概念、遗传学物种概念、进化物种概念以及系统发生物种概念等的长处, 也分析了它们的不足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物种概念, 即形态-生物学物种概念。
最后, 以芍药属(Paeonia )几个物种的处理为例, 说明这一新的物种概念是可操作的, 划分的物种在形态上区别分明, 易于鉴别。
更重要的是, 其结果得到基于25或26个单拷贝或寡拷贝核基因DNA 序列所作的系统发生分析的强有力支持。
各个物种在系统发生树上形成单系和独立的谱系, 表明其间各自形成独立的基因库, 没有基因交换, 它们独立进化, 有各自的生态位和独立的分布区。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1, 29(1): 91 ~ 95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收稿日期: 2020–05–13 接受日期: 2020–08–25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5069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0207); THRD015资助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8YFC0506903),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31970207), and THRD015.作者简介: 张谢勇(1996~ ),男,硕士研究生,从事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
E-mail:****************.cn *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cn中国禾本科植物新资料(I )张谢勇1,2, 孙国峰3, 陈文俐1*(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北京100093)摘要:报道了2种禾本科植物,曲序黄花茅[Anthoxanthum flexuosum (Hook. f.) Veldkamp]在西藏的新分布,外来物种弗吉尼亚须芒草(Andropogon virginicus L.)在江西的归化,并提供了它们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图版、分布及生境等信息。
此外,还讨论了弗吉尼亚须芒草的潜在入侵危险。
关键词:禾本科;曲序黄花茅;弗吉尼亚须芒草;入侵物种 doi: 10.11926/jtsb.4248Notes on the Family Poaceae in China (I)ZHANG Xie-yong 1,2, SUN Guo-feng 3, CHEN Wen-li 1*(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Botany , Institute of Botan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093, China;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049, China; 3. Institute of Botan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093, China)Abstract: Anthoxanthum flexuosum (Hook. f.) Veldkamp, previously known from Bhutan and India, is a new record species in Xizang, China. Andropogon virginicus L., a native species in America, is naturalized in Jiangxi, China. A detailed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colorful plate as well as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information of these two grasses are given. Furthermore, the invasion risk of A. virginicus L. is also discussed.Key words: Poaceae; Anthoxanthum flexuosum ; Andropogon virginicus ; Invasive species禾本科(Poaceae)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多适应开阔生境,中国约226属1 795种[1],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最多的科之一,截至2012年已经记录到34种[2]。
各省市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北京
[编辑]天津
[编辑]上海
江西
无
[山东
济南
[编辑]河南无
[编辑]湖北[编辑]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的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无实验室代码,详情请参见本条目附表二。
香港
[编辑]澳门
∙由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联合设立: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由澳门大学设立: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
[编辑]青海无
[编辑]宁夏无
[编辑]新疆无。
我国植物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单位和导师由于相关领域的院士大多是闻名遐尔、众所周知的了,而且也几乎不亲自带学生,所以这里的导师介绍中略去院士级人物。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可能会疏漏一些有影响力的研究单位和导师名字。
欢迎大家补充!植物分类与进化:中科院植物所的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开放实验室:主要导师:葛颂(稻属植物的分类与进化、植物生态遗传学、植物进化生物学)、汪小全(分子生物地理学、松科植物系统分类与进化)、杨亲二(种子植物分类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分子植物地理学研究组:李德铢(植物分类、植物区系地理与植物系统与演化)、张玲(植物繁殖生态学与进化)种子植物系统发育与演化研究组:彭华(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系统演化)高山植物区系起源与进化研究团组:孙航(植物分类和植物地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要导师:夏念和(植物分类学和植物资源学)、葛学军(种子植物分类学和保育生物学)、张奠湘(系统发育)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李建强(植物分类系统学)、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生物进化适应开放实验室:刘建全(进化植物学、生殖与功能生态学、分子生物学、资源植物学和保护生物学)复旦大学:钟杨(生物信息学, 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植物生态学:中科院植物所植物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马克平(生物多样性、植物生态学)、董鸣(克隆植物生态学、恢复生态学)、韩兴国(生物地球化学,保护生物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变化生物学)、蒋高明(生理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李庆军(植物繁殖生态学与繁育系统进化)、刘宏茂(民族植物学与森林生态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任海(生态系统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周国逸(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组)、叶万辉(保护生态学、生物入侵)、彭少麟(恢复生态学)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态学研究中心(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开放实验站):刘建全(繁殖生态学、资源植物学和保护生物学)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大勇(植物繁殖生态学)、葛剑平(生态系统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杜国桢(草地生态学、植物繁殖生态学)、王刚(理论生态学、植物个体生态学)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陈家宽(生物多样性、植物生态学及进化)、卢宝荣(生物入侵生态学)、李博(生物入侵生态学)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党承林(植物生态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周浙昆植物生物地理3\植物化学方面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搞得最好。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生物科学研究机构之一,也是中国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该研究所致力于植物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中国植物学的进步和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主要任务包括:开展植物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推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提供科学技术咨询和服务等。
研究所拥有一支卓越的科研团队,由一大批杰出的植物学家、生态学家、遗传学家、生物化学家等组成。
他们致力于解决植物科学领域的重大问题,如植物的遗传机制、植物的适应性进化、植物的资源利用和保护等。
在研究方向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注重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工作。
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植物生态学与生理生态学、植物进化与系统学、植物资源与利用等。
其中,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做出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科研工作,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研究所与全球多个知名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推动了植物科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研究所还积极举办各类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加强学术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研究人员发表了大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申请了许多国内外专利,获得了多项科学技术奖励和荣誉。
研究所还在植物哺乳动物学、植物适应性进化等领域建立了许多领先的实验基地和科研平台,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在未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将继续秉持“求实创新,服务国家”的科研宗旨,努力推动植物科学的发展,为构建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西藏荨麻科二新种王文采【摘要】描述了自西藏发现的荨麻科二新种:拉格艾麻(Laportea lageensis)和拉格冷水花(Pilea lageensis),并给出了与其近缘种的区别特征.【期刊名称】《植物科学学报》【年(卷),期】2014(032)001【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荨麻科;艾麻属;冷水花属;新种;西藏【作者】王文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37.51 拉格艾麻 (图1:A~D)Laportea lageensis W.T.Wang,sp.nov.Fig.1:A-D.Species nova haec est affinis L.medogensi C.J.Chen,quae caulibus petiolis pedunculisque pilis urentibus longioribus densis obtectis,foliis basi subcordatis vel truncatis,tepalis pistillatis pilosis differt. Perennialherbs. Pistillate stem ca.25 cm tall,near base 4 mm across,with sparse shortstinging hairs(0.8-1.2 mm long),simple.Leaves alternate;blades membranous,ovate,rarely narrowly ovate,(2.3-)3.8-13 cm long,1.7-8 cm broad,apex acuminate,with acumens1-2-dentate atbase broadly cuneate or obtuse,margins dentate;surfaces adaxially and abaxially with sparse short stinging hairs 0.8-1.5 mm long;nervation trinerved,with 3-5 pairs of secondary nerves;cystolithsinconspicuous,minutelypunctiform;petioles 0.3-6.4 cm long,glabrous or with 1-3 short stinging hairs;stipules lanceolate-linear,ca.3.5 mm long,0.9 mm broad,glabrous.Pistillate thyrses 2,singly arising from axils of 2 apical leaves,2.8-3.2 cm long,1.2-2 cm broad;peduncles 2.3-4.2 cm long,with sparse short stinging hairs 0.8-1 mm long;pedicels 0-0.5 mm long,glabrous,at fruiting time notwinged. Pistillate flower:tepals 4,strongly unequal in size,glabrous,2 larger ovate,ca.0.45 mm long,0.4-0.6 mm broad,the smaller one deltoid,ca.0.25 mm long,0.4 mm broad,the smallest one subulate,ca.0.25 mm long,0.1 mm broad;pistil ca.4 mm long,ovary greenish,ovate,ca.0.5 mm long,0.3 mm broad,glabrous,stigma red,slender,tail-like,ca.3.5 mm long. Achene suborbicular,ca.2 mm in diam.,smooth,glabrous;gynophore ca.0.5 mm long.西藏(Tibet):墨脱(Motuo),拉格之东4公里处(4 km to the east fo Latge),alt.3000 m,常绿阔叶林下(under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草本高45 cm,花绿色,柱头红色(herb 45 cm tall,fls.green,stigmas red),2012-10-17,杨永,刘冰,林秦文,赖阳均(Y.Yang,B.Liou,Q.W.Lin & i)900(♀,holotype,PE).图1 拉格艾麻和拉格冷水花Fig.1 Laportea lageensis and Pilea lageensisA~D.拉格艾麻:A.开花雌茎顶部;B.雌花;C.宿存花被和瘦果;D.瘦果。
Vegetables 2021.2检验检测 …2^BISTA实验室认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孟淑春\徐秀苹2,宋顺华”(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 实验室满菜种质改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摘要:为了逐步提高我国种子检验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促进我国良种走出国门,加速我国种业健 康发展,介绍了我国种子质量检验工作发展概况、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认可国际实验室的权利和 作用及ISTA实验室认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其中在ISTA国际实验室认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问题包括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完善环境条件和硬件设施的配备、加强人员培训、优化检验队伍、加强对 检验机构比对检验能力和认可考核等。
关键词:种子检验;ISTA;实验室认可;质量体系Problems of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Process ofISTA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MENG Shuchun1, XU Xiuping2, SONG Shunhua1*(1. Vegetable Research Center,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Horticultural Crop Biology and Germplasm Creation in North China of Ministry o f Agriculture/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griculture (North)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ble Germplasm Improvement,Beijing100097, China; 2. I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Botany,Beijing100093, 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o f China's seed testing, promote China's improved cultivars to go abroad and accelerate the healthy developm ent o f China's seed industry,the developm ent situation o f China's seed quality testing,the rights and functions o f international laboratories recog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eed Testing A ssociation (ISTA),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 f ISTA seed testing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were introduced.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process o f ISTA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include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system,im proving the environm ental conditions and hardware facilities,strengthening personnel training,optim izing the testing team,enhancing the assessm ent o f comparison testing ability and accreditation o f testing organization and so on.K eywords:seed testing;ISTA;laboratory accreditation;quality system收稿日期:2020-12-25基金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KYCX202005-02, KJCX20200113)。
国内外植物科学主要期刊简介1.中国生物学文摘(月刊)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系列检索刊物。
该刊收录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生物学论文、专著、会议录等文献,年报道有9000条,并有著者、主题期、年度索引,报道我国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发展。
2.中国科学(月刊)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主要刊载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论文。
根据学科,《中国科学》(中文版)分为A~E, G辑,其中C辑(双月刊)为生命科学, 包括生物学、农学和医学等, 为双月20日出版。
3.科学通报(半月刊)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力求及时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 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 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
《科学通报》为半月刊, 每月中旬和下旬出版。
该刊主要以“研究简报”和“研究通报”等形式全面及时扼要地报道我国基础科学以及农林、医学和技术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和阶段性的科研成果。
4.植物学报(月刊)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植物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本学报力争全面反映我国植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关注国际热点、新的学科生长点、前沿研究课题,重视报道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
主要栏目有植物生理生化、植物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植物生殖生物学、结构植物学、植物化学与资源植物学、植物系统与进化、植物生态学、古植物学的原始研究论文、综述和快讯。
5.植物分类学报(双月刊)是植物分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系统学的学术刊物。
主要刊登具有相当学术价值和创造性的研究论文,简报,新分类群,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讨论,国内外有关本学科的研究进展及综合评述。
6.植物生理学报(双月刊)是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学术性刊物。
主要刊登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生物物理学、植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也少量刊登研究简报、简讯和新技术等。
植物科学学报㊀2016ꎬ34(1):151~163PlantScienceJournalhttp://www.plantscience.cnDOI:10 11913/PSJ 2095 ̄0837 2016 10151李海文ꎬ刘冰ꎬ赖阳均ꎬ杨永ꎬ李奕.交互式检索表提升分类学研究与应用效率:以兰科植物为例[J].植物科学学报ꎬ2016ꎬ34(1):151-163LiHWꎬLiuBꎬLaiYJꎬYangYꎬLiY.Increasingefficiencyoftaxonomicstudiesandpractices:aninteractivekeyofChineseOrchidaceae[J].PlantScienceJournalꎬ2016ꎬ34(1):151-163交互式检索表提升分类学研究与应用效率:以兰科植物为例李海文1ꎬ2ꎬ刘冰1ꎬ赖阳均3ꎬ杨永1∗ꎬ李奕1(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ꎬ北京100093ꎻ2.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ꎬ乌鲁木齐830046ꎻ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ꎬ南京210008)摘㊀要:与传统的连续检索表相比ꎬ基于计算机等数字终端的多通道交互式检索表具有很多优势ꎬ如易于携带㊁实时更新㊁界面直观㊁使用方便㊁用户广泛㊁产生新数据集且便于研究以及能够推动分类学知识的普及等ꎮ本文以兰科植物为例介绍了交互式检索表的特点㊁程序建立和应用ꎮ兰科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旗舰类群ꎬ具有很强的观赏和药用价值ꎬ但中国兰科植物种类繁多ꎬ分类困难ꎮ我们在自主研发交互式检索表软件MagIden的基础上ꎬ以«中国植物志»和FloraofChina的描述为依据ꎬ制作了中国兰科植物交互式电子检索表ꎬ为分类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新的㊁鉴定中国兰科植物的中英文双语工具ꎻ同时ꎬ交互式检索表生成的MVSP和Bayes形态特征数据集可用于聚类分析和分支分类学研究ꎮ交互式检索表在数据积累㊁更新和分析利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ꎬ是提高传统植物分类学研究与应用效率的重要工具ꎮ关键词:FloraofChinaꎻ中国植物志ꎻ交互式电子检索表ꎻMagIdenꎻ兰科植物中图分类号:Q949 71+8 43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 ̄0837(2016)01 ̄0151 ̄13㊀㊀㊀收稿日期:2015 ̄08 ̄06ꎬ退修日期:2015 ̄09 ̄09ꎮ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238ꎻ31470301)ꎻ科技部标本资源共享平台项目(J1310002)ꎮThisworkwassupportedbygrantsfrom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31270238ꎬ31470301)andthePlantSpecimenDigitizationandChineseVirtualHerbariumEstablishmentfromtheMinistryofScienceandTechnology(J1310002).㊀作者简介:李海文(1991-)ꎬ男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植物分类学(E ̄mail:xyqlhw@sina com)ꎮ㊀∗通讯作者(Authorforcorrespondence E ̄mail:ephedra@ibcas ac cn)ꎮIncreasingEfficiencyofTaxonomicStudiesandPractices:AnInteractiveKeyofChineseOrchidaceaeLIHai ̄Wen1ꎬ2ꎬLIUBing1ꎬLAIYang ̄Jun3ꎬYANGYong1∗ꎬLIYi1(1.StateKeyLaboratoryofSystematicandEvolutionaryBotanyꎬInstituteofBotanyꎬ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Beijing100093ꎬChinaꎻ2.CollegeofLifeScienceandTechnologyꎬXinjiangUniversityꎬUrumqi830046ꎬChinaꎻ3.NanjingInstituteofGeologyandPaleontologyꎬ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Nanjing210008ꎬChina)Abstract:Comparedwithconventionalidentificationkeysꎬcomputer ̄basedmulti ̄accessinteractivekeyshavemanyadvantagesꎬe g.easytocarryꎬupdateꎬidentifyꎬgeneratenewdatasetsforadditionalscientificstudiesꎬpromotedisseminationoftaxonomicknowledgeandmeettheneedsofsocialdevelopmentꎬaswellasbeingstraightforwardꎬwithawiderangeofusers.ItisimportantfortaxonomicresearcherstodevelopChineseinteractivekeysforidentificationofnativeplants.Thisstudyintroducedcharacteristicsꎬ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interactivekeysforChineseOrchidaceae.ThefamilyOrchidaceaeisaflagshipgroupfo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andotherbiologicalstudiesꎬincludingmanyspecieswithmedicinalandornamentalvalue.HoweverꎬitisdifficulttoidentifyorchidsbecauseOrchidaceaeareoneofthelargestplantfamiliesinChinaandworldwide.ByreferringtoFloraRe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andFloraofChinaꎬwecreatedaninteractivekeyforChineseorchidsusingthenewself ̄developedprogramMagIden.ThisnovelinteractivekeynotonlyprovidesapowerfulidentificationtoolofChineseorchidsforresearchersandthepublicꎬbutalsogeneratesnewdatasetsinMVSPandBayesianformatforfurtherscientificstudies.Interactivekeysareapowerfultoolforincreasingtheefficiencyoftaxonomicstudiesandidentificationbecauseoftheiradvantagesinthecollectionꎬupdatingꎬandanalysisofdata.Keywords:FloraofChinaꎻFloraRe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ꎻInteractivekeyꎻMagIdenꎻOrchidaceae㊀㊀分类学研究成果包括志书㊁手册㊁专著㊁修订等多种形式的分类学文献ꎬ他们不仅是物种的信息库ꎬ而且提供鉴定物种的检索表ꎮ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分类群为目的而编制ꎬ可为快速鉴定未知植物提供帮助ꎬ是构成志书㊁修订和专著等分类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1ꎬ2]ꎬ是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利用分类学知识的联系纽带ꎮ检索表是否好用是评价志书(或其他分类学文献)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ꎬ也为分类学同行及生态学㊁农㊁林㊁医药及生物多样性保育等工作者利用分类学研究成果提供了识别和鉴定物种的工具ꎮ检索表的编制是利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方法ꎬ从不同分类阶元(目㊁科㊁属或种)的特征集(库)中选出比较重要㊁突出㊁明显而稳定的特征ꎬ做成简短的条文后按一定的格式排列而成ꎮ按分类阶元等级可将检索表分为分科㊁分属和分种的检索表ꎻ按检索方式可分为单通道的传统检索表和基于卡片或计算机程序的多通道交互式检索表ꎮ传统检索表ꎬ即单通道或连续检索表ꎮ目前常用的传统检索表是二歧分类检索表ꎬ它是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ꎬ将同一类别的植物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ꎬ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ꎬ把上级分支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ꎬ像二歧式分支一样逐级排列下去ꎬ直至所对应的分类单位ꎮ二歧分类检索表有两种表示方式ꎬ即缩进式检索表(或定距式检索表ꎬindentedkey)和平行式检索表(或阶层式检索表ꎬbracketedkey)[2-5]ꎮ在缩进式检索表中ꎬ检索项和待鉴定的分类群以可见的归类或定距的方法排列ꎬ每一级成对的性状均比上一级缩进固定的距离ꎬ从而使下一级的页边距不断增加ꎻ在平行式检索表中ꎬ成对性状的检索项总在一起ꎬ页边距也总是相同[2]ꎮ传统检索表通常是以纸质为载体ꎬ是传统志书和其他分类学文献中最常用的表现形式ꎬ但其应用限制很多ꎬ如:野外工作时携带不便ꎻ检索过程繁琐㊁耗时较长ꎻ分类群数量较大时ꎬ检索工作量和难度都会有所增加ꎻ存在分类特征缺失或者不明显时很难继续检索ꎻ只有推出新的检索表版本时ꎬ才能对其进行更新和修改[1ꎬ6]ꎮ交互式检索表也称多路径或多通道检索表ꎬ可以从任意特征开始检索[5ꎬ7]ꎮ交互式检索表最初是用穿孔卡片(punchedcards)制作并应用于分类工作中[2ꎬ4ꎬ5]ꎬ后来演变为基于计算机等数字终端的㊁功能强大的生物分类鉴定工具ꎬ并借助于计算机和其他数字终端(如手机㊁平板电脑等)实现了方便㊁快捷的物种鉴定[1ꎬ2ꎬ5]ꎮ根据是否依托于网络ꎬ交互式电子检索表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ꎬ并且两者之间可相互转换ꎮ其中ꎬ单机版只能安装在计算机上使用ꎬ虽有其独立的数据库ꎬ但不能连网搜索ꎻ网络版依托于互联网ꎬ只能在线使用ꎬ便于资源共享ꎬ检索结果也可链接到在线图志方便查看ꎬ如DELTA5 11(DescriptionLanguageforTaxono ̄my)[8ꎬ9]ꎮ与传统的二歧分类检索表相比ꎬ交互式检索表有很多优点(表1)ꎮ依据研制原理ꎬ交互式检索表可分为基于数据矩阵的(matrix ̄basedintkeyꎬ如eFloras中基于DELTA程序的交互式检索表[10]ꎻ基于FRIDA程序的交互式检索表[11])和基于规则的交互式检索表(rule ̄basedin ̄tkey)[12-16]ꎻ前者是基于特征的数据矩阵ꎬ而后者是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训练计算机识别(如Leafs ̄napꎬhttp://leafsnap com/)ꎻ前者因还可产生新的数据便于科学研究等而使用较为普遍[17]ꎬ随着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ꎬ后者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ꎬ如Leafsnap将很快成为可以鉴定北美木本植物种类的高效物种识别工具ꎮ随着计算机技术日益发达㊁网络信息技术日益普及ꎬ利用新技术提升分类学研究和应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ꎬ如e ̄science㊁e ̄taxonomy等ꎬ交互式251植物科学学报第34卷㊀表1 传统检索表与交互式检索表的比较Table1㊀Comparisonbetweenconventionalandinteractivekeys编号No.特点Characteristics传统检索表Conventionalkeys交互式检索表Interactivekeys1性状状态与数量每一个性状都包含两个相对立的性状状态ꎬ检索时必须从中选择一个性状状态每个性状包含2至多个性状状态ꎬ且这些性状状态不一定是相对的ꎬ检索时可以选择多个性状状态2灵活性缺少灵活性ꎮ必须按指定性状和路径进行检索ꎬ性状缺少时无法检索较灵活ꎮ检索时没有固定的检索路径和性状ꎬ性状缺少时可忽略且不影响检索结果3鉴定效率较低ꎮ在检索表中需要逐条检索性状状态ꎬ还要不断地翻页去寻找结果ꎬ容易出错又耽误时间较高ꎮ对照标本和材料ꎬ点击选取所需的性状状态ꎬ可大大节约检索时间4检索表维护难以进行性状的添加或修改ꎬ只能重新出版才能对其进行更新和修改维护和管理较方便ꎬ随时可以修改和添加性状5直观性对性状没有相应的图片解释ꎬ为检索带来了许多不便对性状配有相应图片ꎬ较为形象㊁直观ꎬ非常便于检索6区别对象适合处理性状差异较大的分类群ꎬ而在检索性状相似的分类群时效果不是很好因为性状状态较多ꎬ可以很好地检索性状相似的分类群7对象数量在鉴定大量的植物材料时ꎬ工作难度和检索时间都会有所增加ꎬ因此不适合处理大量的标本材料在检索㊁鉴定大量的植物材料时ꎬ相较于传统检索表要容易一些8数据集不产生新的数据集产生新的数据集ꎬ并可用于形态聚类分析和分支分析9检索过程记录缺少每一步的检索记录储存有每一步的检索记录ꎬ方便查询10相似种类比较检索完毕后无法查看检索结果与其相似类群的比较检索完毕后可以查看检索结果与其相似类群的比较11性状描述检索完毕后不易查看检索结果的性状描述检索完毕后可以查看鉴定结果的性状描述ꎬ并通过与标本进行比对来验证检索结果的准确性12用户要求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ꎬ因此其适用人群范围较小对使用者的专业知识要求不高ꎬ因此其适用人群范围较广13设备要求使用环境广ꎬ纸质版检索表不需要借助电子设备使用环境相对受限ꎬ必须要借助于电脑㊁手机等数字终端设备14普及利用困难容易15携带难易程度纸质版检索表的体积大㊁质量重ꎬ不方便随身携带可随身携带ꎮ安装到电子产品如手机㊁平板电脑等设备中就可进行查看和检索16检索表研制制作相对容易且工作量较小ꎮ需借助一定的软件ꎬ制作具一定难度且工作量较大17获取成本较高低廉(通常免费)18物种描述无法基于检索表产生物种描述基于检索表性状形成物种描述19类型转换无法转换为其他格式的检索表可形成传统格式检索表检索表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ꎬ很多国际组织均在开展此项工作ꎬ如:美国农业部研发的裸子植物㊁禾本科(Poaceae)㊁豆科(Fabaceae)㊁杜鹃花科(Ericaceae)和湿地单子叶植物的交互式检索表(http://www.nrcs.usda.gov/wps/portal/nrcs/detail/plantmaterials/technical/toolsdata/plant/?cid=stelprdb1045110)ꎻ英国邱园开发的新热带植物交互式检索表(http://www.kew.org/sci ̄ence/tropamerica/neotropikey.htm)ꎻDiscoveryofLife网页上可查询很多生物的交互式检索表(http://www.discoverlife.org/)ꎻFlorabase网页上关于西澳大利亚维管植物交互式检索表(http://florabase.dpaw.wa.gov.au/)ꎻFloraofChina网页上有关中国维管植物大属的交互式检索表(http://flora.huh.harvard.edu/china/ActKey/)等ꎮ这些交互式检索表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方式实现了分类学知识的全球资源共享ꎬ供专业和非专业人员检索使用[18]ꎮ常用的交互式检索表编制软件有DELTA㊁Na ̄vikey㊁MEKA㊁SIKey㊁Lucid㊁ActKey㊁Polly ̄Clave㊁FloraGator和XID等[1ꎬ8ꎬ19-21]ꎬ这些软件都支持交互式电子检索表的创建ꎬ其中支持单机版的软件有DELTA㊁Lucid㊁MEKA和XIDꎬ支持网络版的软件有Actkey㊁Navikey㊁Lucid㊁SLIKS㊁FloraGator等ꎮ近年来ꎬ国内学者也运用这些软件创建了一些电子检索表ꎬ如:世界水生植物科属检索系统[22]ꎻLucidPhoenix:交互式多媒体网络检索表工具[23]ꎻ中国被子植物科的交互式检索表[24]ꎻ基于新版DELTA系统编制的羊茅属植物的交互式检索表[25]ꎻ内蒙古蔷薇科植物检索表[26]ꎮ351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海文等:交互式检索表提升分类学研究与应用效率:以兰科植物为例对于英语读者群来说ꎬ这些软件都可以用于研发交互式检索表ꎬ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还可以相互转换ꎮ但是ꎬ对于中文读者来说ꎬ这些软件对中文的兼容性比较差ꎬ尽管DELTA软件的编者Dallwitz与中国学者合作对该软件已作汉化处理ꎬ但其中文功能在部分模块仍不能较好地体现出来[25ꎬ27]ꎮ因此ꎬ为了便于中文读者使用ꎬ有必要研发中文或包括中文在内的㊁多语言的交互式检索表软件ꎮ另外ꎬ利用交互式检索表工具软件实现中国植物物种特征数据的积累也十分紧迫ꎮ全球约有兰科植物736属28000种ꎬ是有花植物中种类最多的科ꎻ全球广布ꎬ除了两极和沙漠之外都有分布ꎬ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28]ꎮ兰科植物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经济开发价值ꎬ他们是生物多样性保育研究的旗舰类群ꎬ也是植物地理学㊁传粉生物学和物种形成等研究的重要对象[28-30]ꎻ此外ꎬ该科植物还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30-32]ꎮ但不论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ꎬ首先需要对物种进行准确鉴定与分类ꎮ我国兰科植物资源丰富ꎬ种类繁多ꎬ其中«中国植物志»收录171属1247种[32-34]ꎻFloraofChina收录194属1388种[35]ꎻ金伟涛等[28]整合最新分类学研究成果开展的物种编目工作发现ꎬ我国兰科植物有189属1489种(不含种下等级)ꎮ兰科植物花型特殊ꎬ识别科比较容易ꎬ但由于物种多样性程度高ꎬ科下属的分类以及物种鉴定非常困难ꎮ另外ꎬ由于兰科植物十分特化而有一组独特的术语ꎬ对非专业人员来说ꎬ理解这些术语所对应的形态特征都很不易ꎮ对兰科植物进行快速而准确的鉴定不仅对分类学同行重要ꎬ而且对日益增长的兰花爱好者群体以及物种保育工作人员等都十分重要ꎮ目前最常用的鉴定方法是查看图志以及通过传统检索表进行性状比对ꎬ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ꎬ如:检索时要依据指定的特征开始ꎬ并沿着指定的路径检索ꎬ缺少灵活性ꎻ当分类性状不存在时ꎬ如植物恰好不在花期ꎬ就无法对其检索ꎻ检索过程繁琐㊁费时费力ꎮ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㊁数据库以及程序软件的发展ꎬ«中国植物志»和FloraofChina的完成ꎬ研制中国兰科植物的交互式检索表的条件成熟ꎮ建立中国兰科植物的交互式检索表ꎬ不仅可以方便㊁快捷地解决中国兰科种类的鉴定困难ꎬ而且还可以利用交互式检索表的功能生成数据集ꎬ便于进一步的系统演化研究ꎮ兰科植物的电子检索表较少ꎬ针对中国兰科植物的鉴定ꎬeFloras网站(http://flora.huh.harvard.edu/china/delta/www/ident.htm)提供了中国兰科的分属交互式检索表以及杓兰属等一些大属的交互式检索表ꎬ但由于是英文界面且涵盖的兰科植物种类不全ꎬ限制了中国很多兰花爱好者和保育工作者的使用ꎬ满足不了实际鉴定需求ꎮ本文以兰科植物为例ꎬ主要介绍MagIden交互式检索表工具软件的研制及其功能ꎬ为促进分类学家利用交互式检索表开展相关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依据ꎮ我们在自主研发交互式检索表软件的基础上ꎬ充分利用«中国植物志»和FloraofChinaꎬ制作了针对中国兰科植物所有种类的一个交互式电子检索表ꎬ为兰科植物物种鉴定提供方便快捷的工具ꎬ同时为兰科植物的系统分类研究积累数据ꎮ此外ꎬ方便㊁快捷的交互式电子检索表也有利于在教育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ꎬ推动分类学知识的普及和利用ꎮ1㊀MagIden交互式检索表软件研发由于现有交互式检索表的软件无法识别中文ꎬ我们自主研发了交互式检索表的单机软件MagI ̄denꎬ并实现了交互式检索表的录入㊁鉴定功能以及中英文等的多语言切换ꎮ多通道检索程序MagI ̄den的编写是基于VB程序(MicrosoftVisualBasic6 0)ꎬ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调用Access数据库的内容来实现物种性状的录入和多通道检索功能ꎮ多通道检索程序软件MagIden已在WindowsXPSP3和Windows7旗舰版上调试通过ꎮMagIden软件所包含的Access数据库中ꎬ主要有 Species ㊁ Key ㊁ Inquiry ㊁ Pics 4个数据表ꎮ其中:数据表 Species 包含中国兰科植物所有物种的信息ꎬ如ID编号㊁中文名㊁拉丁学名㊁分布㊁分类阶元等级等ꎻ数据表 Key 包含了性状库各级单元的信息ꎻ数据表 Inquiry 存储了每个物种对应的每个性状组合的性状值ꎻ数据表Pics 存储了性状值相关展示图片的文件路径ꎮ这4个数据表之间均以ID编号为唯一关联字段ꎮMagIden程序界面主要分为两部分: (1)性状录入界面(图1ꎬ图2)ꎮ其左侧为分级排列的性状组合ꎬ右侧为科㊁属㊁种的选择框和451植物科学学报第34卷㊀图1㊀性状录入的中文界面Fig 1㊀Chineseinterfaceforcharacterinput图2㊀性状录入的英文界面Fig 2㊀Englishinterfaceforcharacterinput551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海文等:交互式检索表提升分类学研究与应用效率:以兰科植物为例保存 按钮ꎮ首先ꎬ从右侧选择框依次选择到特定的种ꎻ然后对照植物志和相关文献资料在左侧对该种的相应性状进行勾选ꎬ若对某组性状的性状值不确定ꎬ可以保持为空ꎻ录入完毕并点击 保存 按钮后ꎬ再选择其它种类进行录入ꎮ(2)多通道检索界面ꎮ其左侧为检索选择区ꎬ从上至下依次为分级排列的性状选择树㊁检索方式选项区和已选检索项列表区ꎮ性状选择树的各级性状组合与录入界面的性状组合相同ꎬ可对不同的性状值进行多选ꎬ已选择的性状值再次点击则会取消该项的选择ꎻ检索方式选项区提供了不同的非运算方式ꎬ即 OR ㊁ AND ㊁ OR+AND ꎬ当选择性状值较多时ꎬ可以点击 清空列表 进行重新检索ꎻ已选检索项列表区会按照先后顺序列出每个已选择的性状值ꎮ界面右侧为检索结果区ꎬ从上至下依次为功能按钮区㊁图片展示区和检索物种结果列表ꎮ其中:功能按钮区提供中英文切换㊁分布区显示㊁自动描述等附加功能按钮ꎻ当选择某个检索项时ꎬ图片展示区可以显示该性状值的对应图片ꎻ检索物种结果列表可显示所有符合检索性状组合的物种ꎮ此外ꎬ为了程序应用和数据录入的便利ꎬMagIden程序还提供了一些附加功能ꎮ例如:(1)中英文双语功能ꎮ考虑到DELTA等软件对中文兼容性较差ꎬ我们在界面右侧上方增加了中英文性状编辑功能下拉菜单选项ꎬ不论是在性状录入界面还是在多通道检索界面下ꎬ均可以实现中英文之间自由切换ꎮ(2)分布图显示功能ꎮ录入某个物种在中国不同省区的分布数据后ꎬ在鉴定物种结果列表中ꎬ点击该物种时其分布图会自动显示在图片展示区ꎮ(3)物种描述功能ꎮ在检索表程序中ꎬ我们尝试对每组性状的值或描述性语句进行改良ꎬ使其接近人们的自然语言ꎬ可以自动生成每个物种的中文或英文形态描述ꎮ获得检索结果后ꎬ点击界面右上方的自动描述ꎬ便可查看该检索物种的自然语言描述ꎮ这样既可以减少人工描述的费时㊁费力和易出错等缺点ꎬ还能用于自动物种描述㊁电子志书编纂等方面ꎮ(4)聚类分析功能ꎮ聚类分析在经典植物学分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36]ꎬ因此在检索表程序中加入了物种数据分析部分ꎬ主要是输出MVSP格式的聚类分析树状图ꎬ即按照物种的性状状态的相似性聚类来构建系统发育树ꎮ2㊀中国兰科植物交互式检索表的研制2 1㊀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中国植物志»及FloraofChina(Vol.25)[35]ꎮ2 2㊀物种编辑打开检索表程序软件MagIdenꎬ点击 物种编辑 进入性状编辑的中文或英文界面ꎮ进行物种编辑时ꎬ首先在界面右边的 选择分类群 条目下选择所要编辑的物种(物种名称为拉丁文)ꎬ因本文建立的是兰科植物的检索表ꎬ故分类群中的科是固定的ꎬ属和种的名称是按首字母顺序排列的ꎬ编辑时需按顺序依次选取ꎻ然后在界面的左边选择 性状编辑 ꎬ并以FloraofChina(Vol 25)[35]中兰科植物各属㊁种的描述为依据勾选每个物种所对应的性状ꎬ再点击界面右下角的 保存性状 以对编辑的数据信息进行保存ꎻ保存完成后按顺序选取下一个物种ꎬ继续编辑ꎬ直到完成所有兰科植物物种的编辑ꎮ2 3㊀性状库建立和编辑分类性状是检索表的核心内容ꎬ也是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ꎮ检索表能否很好地鉴别物种ꎬ取决于性状选择ꎬ故要求检索性状必须可靠和稳定ꎮ我们以«中国植物志»和FloraofChina(Vol 25)[35]中兰科属和种的描述为依据ꎬ主要选取兰科植物的生境㊁习性㊁根㊁茎㊁叶㊁花㊁果实㊁种子以及分布等性状ꎬ然后进行细化并提取出相应的分类性状ꎬ在MicrosoftOfficeAccess中编辑㊁建立性状表(图3)ꎮ性状库共计488个性状状态ꎬ其中:归入生境的有2个性状和9个性状状态ꎻ属于习性的有7组性状和56个性状状态ꎻ属于根的有3组性状和6个性状状态ꎻ属于茎的有9组性状和30个性状状态ꎻ属于叶的有12组性状和79个性状状态ꎻ关于花的有38组性状和285个性状状态ꎻ关于果实的有4组性状和17个性状状态ꎻ关于种子的有3组性状和6个性状状态ꎮ2 4㊀性状图片添加为了使物种鉴定更加直观ꎬ我们为形态性状添加了特征图片ꎮ打开MagIden软件ꎬ导入性状库ꎻ选取性状库中的性状状态ꎬ在个人收藏的图片㊁图志或网页上查找ꎻ整理性状图片ꎬ并经处理后添加到检索表的指定位置ꎬ其中部分图片来源于中国数651植物科学学报第34卷㊀字植物标本馆ꎮ我们共为中国兰科植物数据库中的性状和性状状态添加了60张图片(图4)ꎬ分别包含根㊁茎㊁叶㊁花的图片2㊁4㊁22㊁32张ꎮ2 5㊀应用交互式检索表鉴定中国兰科植物打开中国兰科植物交互式电子检索表ꎬ点击检索 进入中文(图5)或英文(图6)的检索界面(这两种界面可以进行中㊁英文切换)ꎮ界面左边为性状检索栏ꎬ依次为生境㊁习性㊁根㊁茎㊁叶㊁花㊁果实和种子ꎻ进一步点击性状左边的 + 即可扩展该性状所属的子性状ꎬ点击 -则可以收缩这图3㊀中国兰科植物性状表Fig 3㊀CharacterlistofChineseOrchidaceaeinACCESSformat图4㊀中国兰科植物性状状态图Fig 4㊀ImagesforcharacterstatesofChineseOrchidaceae751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海文等:交互式检索表提升分类学研究与应用效率:以兰科植物为例图5㊀多通道检索的中文界面Fig 5㊀Chineseinterfaceforinteractiveidentification图6㊀多通道检索的英文界面Fig 6㊀Englishinterfaceforinteractiveidentification851植物科学学报第34卷㊀些子性状ꎮ我们以三蕊兰Neuwiediasingapu ̄reana(图7)为例进行检索ꎬ首先应选择检索方式即 OR ㊁ AND ㊁ OR+AND ꎻ检索时需对照标本选择所对应的性状ꎬ选择过程中程序会自动进行筛选ꎬ直到留下唯一的检索结果(图8)ꎮ在选择所对应的性状状态时ꎬ界面左下方会自动显示所选性状的检索条数和性状状态ꎬ以便用户记录和进行错误查询ꎮ当检索结果为不存在或者有多个时ꎬ应该在左下方进行对照并查看是否出错ꎬ若无错误则需要借助其他途径查询ꎮ对一个物种检索完成后点击界面左下角的 清除 选项ꎬ即可清除本次的检索记录ꎬ以便进行下一个物种的检索工作ꎮ2 6㊀交互式检索表的其它功能交互式检索表建立之后ꎬ数据库中已积累了物种的性状数据矩阵ꎬ并可用于物种描述㊁鉴定以及分类学研究中的聚类分析等ꎮ我们以槽舌兰属(Holcoglossum)植物为例ꎬ构建了聚类图(图9)ꎮ图7㊀三蕊兰在FloraofChina中的描述Fig 7㊀DescriptionofNeuwiediasingapureanainFloraofChina951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海文等:交互式检索表提升分类学研究与应用效率:以兰科植物为例图8㊀三蕊兰的鉴定结果Fig 8㊀IdentificationofNeuwiediasingapureana4.843.2Euclidean2.4 1.60.8图9㊀槽舌兰属物种的聚类图Fig 9㊀ClusterdendrogramofHolcoglossum3㊀展望3 1㊀中国兰科植物交互式检索表的特点与eFloras网站上基于DELTA软件的中国兰科植物分属检索表和杓兰属等一些大属的检索表相比ꎬ本文首次建立的几乎涵盖中国所有兰科物种的中㊁英文交互式电子检索表具有以下优点:(1)收录种类比较齐全ꎬ共收集中国兰科植物1420种(包含暂无数据或数据不全的种类36种)ꎮ(2)可直接鉴定到种ꎮeFloras的交互式检索表需要先用分属检索表鉴定出属ꎬ然后才能在属检索表存在的情况下开展下一步鉴定ꎬ但大多数属是没有分种检索表的ꎮ(3)具有中㊁英文界面且两者之间可以自由切换ꎮeFloras网站仅有英文界面ꎬ限制了我国兰花爱好者和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使用ꎮ(4)基于我们自主研发的MagIden程序软件构建的交互式检索表也实现了多通道交互式检索表的基本功能ꎬ如图像化形态性状㊁简便快捷㊁生成描述等ꎬ并且在实际检索过程中不必按传统二歧检索表中检索性状的顺序进行逐一检索ꎬ用户可以选择一些差异较大或容易辨别的性状进行多路径检索ꎬ大大提高了检索效率ꎮ中国兰科植物交互式电子检索表所使用的MagIden程序是本文第二作者刘冰自主编写的ꎬ并未采用目前普遍使用的DELTA等应用程序ꎮ与061植物科学学报第34卷㊀DELTA系统和Lucid等程序相比ꎬMagIden软件使用更加简单㊁方便ꎬ并且与Office办公软件兼容性好ꎬ不需要复杂繁琐的格式转化ꎬ性状数据录入完成就可以使用ꎬ大大提高了检索表制作的效率ꎻMagIden软件还可以将录入的物种数据集以MVSP和Bayes的可分析格式输出ꎬ以用于后续聚类分析和分支分类学研究ꎮ目前ꎬMagIden检索表为单机版ꎬ下一步我们将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ꎬ并搭建网络在线平台ꎬ使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来鉴定兰科植物ꎮ在检索表的制作过程中ꎬ性状库的建立有一定难度ꎮ兰科植物的种类较多ꎬ虽然我们已经收录了488个性状状态ꎬ但对一些近缘种来说ꎬ从志书中提取有效的分类性状比较困难ꎬ如数量性状的长㊁宽㊁高等ꎬ因此本文建立的交互式电子检索表可能会存在少数性状描述缺失或所列性状无法区分近缘种的情况ꎮ此外ꎬ在性状编辑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ꎬ例如我们的检索表收录了近年来发表的一些兰科植物新种或新的分类群ꎬ虽然依据FloraofChi ̄na(Vol 25)[35]中兰科植物属和种的描述勾选了每个新种所对应的性状ꎬ但还需要查阅其他文献资料不断进行补充与完善ꎮ3 2㊀交互式检索表的应用前景交互式电子检索表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将为分类学研究提供有效的鉴定工具ꎬ也将为分类学知识的规范化和进一步利用提供广阔的空间ꎮ交互式检索表中的数据分析系统为大量数据的整理提供了便利ꎬ也可以为从性状描述㊁检索信息㊁分支分类到表征分析运算提供一系列的分析[37]ꎮ电子检索表的管理和维护相对比较容易ꎬ可对性状进行修改和添加ꎬ是进一步分类修订的基础ꎮ交互式检索表的数据可以导入网站平台ꎬ很轻松的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1ꎬ18ꎬ38]ꎬ方便了物种信息和材料的数字化管理ꎬ为物种身份档案的建立提供了分析平台[39]ꎮ随着DELTA㊁Navikey㊁MEKA和Lucid等程序系统在分类学领域的普遍使用ꎬ研发更多的多通道交互式检索表ꎬ不仅会大大促进植物分类学研究ꎬ而且将提高分类学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所利用的效率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ꎬ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等的日新月异ꎬ用户可以快速熟悉MagIden软件ꎮ普通公众如老师㊁学生㊁公司职员等都可借助交互式检索表鉴定物种ꎬ知道自己见到的植物是什么种类ꎬ因此研发涵盖中国所有植物的一个检索表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ꎬ越来越多的公众积极参与到物种保育实践中ꎬ开创了生物多样性保育的一个新时代ꎮ对某个植物种类采取保护行动之前必须要准确鉴定其是什么物种ꎬ若依靠传统志书和专著等途径进行植物鉴定则需要经过严格的分类学训练ꎮ交互式检索表确实有利于促进公众识别物种和参与保育实践ꎬ并通过网络很容易的获取所需要的分类学知识ꎬ同时附有图形㊁图像的交互式检索表使公众较快地理解和应用鉴定工具ꎮ现代科技日新月异ꎬ计算机技术㊁网络信息技术等飞速发展ꎬ平板电脑㊁数码相机和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已经十分普及ꎬ植物学工作者希望通过更简单的方式如植物图像来鉴定植物ꎬ一方面是由于计算机和数码相机普及ꎬ植物照片数量快速积累ꎬ另一方面是全球各大标本馆都在开展数字化标本的工作ꎮ仅在中国ꎬ截至2015年5月8日ꎬ自然标本馆(CFH)的图像收集已经超过564万张(http://www.cfh.ac.cn/)ꎬ国家标本平台NSII上的数字化植物标本已经超过647万张(http://www.nsii.org.cn/)ꎻ此外ꎬGlob ̄alBiodiversityInformationFacility(GBIFꎬhttp://www.gbif.org/)上的标本图像数据已经超过5亿张ꎬ全球植物图像数据较为庞大ꎮ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为发展新的植物鉴定技术(如Leafsnap等)提供了条件ꎬ并会进一步促进分类学研究发展和知识普及ꎮ值得指出的是ꎬ目前依据图像进行植物鉴定主要集中在叶片特征上[40-44]ꎬ而植物的变异是非常复杂的ꎬ根㊁茎㊁叶㊁花㊁果㊁种子及其各部的毛被和器官变异均可成为分类特征ꎮ依据笔者课题组多年的分类学研究和实践经验认为ꎬ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建立所有植物物种的鉴定工具并不乐观ꎬ深度鉴定仍旧依靠经过分类学训练的研究人员ꎬ而交互式检索表是目前分类学知识和公众接轨的最佳方式ꎮ参考文献:[1]㊀文香英.一种新的植物鉴定工具 交互式检索表(Interac ̄tivekey)简介[J].仙湖ꎬ2005ꎬ14:2-6.WenXY.Interactivekey:anewplantidentificationtool[J].Fairylakeꎬ2005ꎬ14:2-6.[2]㊀SinghG.植物系统分类学 综合理论及方法[M].刘全161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海文等:交互式检索表提升分类学研究与应用效率:以兰科植物为例。
释植物学名中“Tangut ”一词*汤彦承,王锦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摘要:Tangut 一词是指我国隋唐时期在西陲众多的羌族部落支系中的一支,称党项羌。
到北宋时,党项族逐渐强大,建立西夏王国,自称大夏。
本文分析了以Tangut-为种加词语干的40余个种的学名,以它们的主模式、后选模式或合模式的分布区为依据并吸取前人的研究结果,划出唐古特区系的范围。
本区系的范围,北方以甘肃祁连山南坡为界,最北起自镜铁山,向南一直延至甘肃洮河流域,南方以青海布尔汗布达山和阿尼玛卿山(积石山)为界,西起柴达木盆地东缘(不包括柴达木盆地),东边从洮河向西延伸至四川东北部一小部分,大致为松潘、理县以北地区。
我们深知一个植物区系的界定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在这里仅以一些分类群的采集地区为依据是不充分的。
但又考虑到本区系包括的范围不大,而收集到分类群达40个之多,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做是从历史的角度划分植物区范围的探索性尝试。
关键词:唐古特;唐古特区系;唐古特区系范围中图分类号:Q 949,Q 9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845(2015)03-253-14Notes on the Term “Tangut ”in Botanical NamesTANG Yan-cheng ,Wang Jin-xiu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Botany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China )Abstract :Originally Tangut refers to a branch of the Qiang tribe in western China during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e.Dangxiang Qiang.Dangxiang Qiang gradually grew stronger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established the Western Xia regime.They called themselves Daxia.We collected more than 40botanical names that had the stem “Tangut ”in the specific epithets.We analyzed their protologues ,determined the collecting localities of their holotypes ,lectotypes or syntypes in order to delimitate the geographical range of the Tangut region in floristics.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Tangut region were also considered.We suggested that the north boundary of Tangut re-gion lied at the south slope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northernmost point at Jingtie Mountain ),and then extended southwards through the Tao river reaches ,ended at Burgan Buda Mountains and Amen Mountains ,the west bounda-ry started from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aida Basin (Qaida Basin not included )and the east boundary extended from the Tao River reaches to northeastern Sichuan ,roughly lied at the north of Song pan and Li Xian.We know that much more facts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deliminate the range of a flora region and it ’s not enough to consider only the type localities of some taxa.However ,considering the scope of this flora region is not large and we have analyzed more than 40taxa ,our analysis could be regarded as an exploratory attempt to delimitate the boundaries of a flora re-gion from a historical viewpoint.Key words :Tangut ;Tangut region ;Range of the Tangut region我们研究中国植物时,常会遇到以Tangut-为词干(stem )所形成拉丁植物学名的种加词(epithet ),如tangutic-(us ,a ,um ,形容词)和tangutorum (tangut-的阳性名词,复数所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