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PPT
- 格式:ppt
- 大小:13.89 MB
- 文档页数:22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几种方案1.生物处理系统生物处理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再生水处理系统方案,它利用微生物的活性和代谢功能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处理系统可以分为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膜法、生物滤池法等多种形式。
这些系统通过生物降解和微生物群落的代谢作用,能够有效地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2.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通过膜的选择性通透性来分离废水中的不同成分。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反渗透和纳滤等,这些技术能够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和溶解性有机物等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将废水净化的目的。
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废水处理领域,可实现废水的再生利用。
3.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通过氧化剂生成的强氧化剂来分解和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
常用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紫外光氧化和过氧化氢氧化等。
这些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并且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色度和异味等问题。
4.吸附和离子交换技术吸附和离子交换技术是通过吸附材料或离子交换树脂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吸附材料可以选择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离子交换树脂可以选择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等。
这些技术能够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颜料等吸附或交换出来,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5.混凝-絮凝技术混凝-絮凝技术是通过添加混凝剂和絮凝剂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等物质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使其易于沉降和过滤。
常用的混凝-絮凝技术包括铁盐混凝、铝盐混凝和有机混凝剂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颗粒物质,使废水澄清。
6.厌氧处理技术厌氧处理技术是通过在无氧环境下利用厌氧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甲烷等可再生能源。
厌氧处理技术通常应用于有机废水处理中,具有高降解效率和能源回收的特点。
综上所述,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方案包括生物处理、膜分离、高级氧化、吸附离子交换、混凝-絮凝和厌氧处理等多种技术和措施。
深度再生水处理技术满足各种水质要求在污水再生处理工程中单独使用某项单元技术很难满足用户对水质的要求,通常情况下要针对不同的水质要求采用相应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
现在很多厂家都采用了多种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包括:反硝化生物滤池+超滤+臭氧接触池+紫外线消毒。
根据国内外城镇污水再生处理与利用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技术指南》针对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绿地灌溉、农田污染、城市杂用及地下水回灌等不同再生水利用途径推荐了相应的主要组合工艺方案。
如何保证再生水组合工艺高效、连续稳定地运行,并进一步提高产水率是再生水组合工艺的发展方向。
深度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混凝沉淀、介质过滤(含生物过滤)、膜处理、氧化等单元处理技术及其组合技术。
再生水深度处理技术主要功能为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完全去除的水中有机污染物、SS、色度、嗅味和矿化物等。
膜处理技术。
再生水膜处理技术包括膜生物反应器抛光混床(MBR)技术、微滤/超滤膜过滤技术;反渗透(RO)技术等。
《技术指南》指出,抛光混床(MBR)膜组件采用中空纤维更换周期一般为3-5年,采用板式更换周期一般为5-8年;微滤/超滤膜组件更换周期约为3-5年;反渗透对预处理要求高,一般要求有超滤或微滤预处理,3-5年需更换膜组件。
目前将采用“浸没式超滤+反渗透+能量回收系统工艺”和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过滤工艺等来进行再生!氧化技术。
氧化技术是利用臭氧等强氧化剂对水中色度、嗅味及有毒有害有机物等进行氧化去除的技术,根据来水水质状况和出水水质要求还可以采用臭氧-过氧化氢、紫外-过氧化氢等高级氧化技术。
生物过滤。
生物过滤是利用滤料及其表面附着的生物膜去除氮、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
根据处理目标不同可分为曝气生物滤池和反硝化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适用于氨氮的去除,反硝化滤池适用于硝态氮的去除。
摘要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再生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出水的再利用是开源节流、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施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1 ] 。
为了同时满足多用户高标准的再生水质,提出将再生水直接处理达到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 TN 除外) 。
详细比较了二级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的工艺方案,最终确定了采用五因子可调A2 / O 工艺(5F A2 / O) 进行二级强化生物脱氮除磷,并采用砂滤- O3 -BAF 为主体的“新三段”工艺进行深度处理。
最后分析了工程实施后所带来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升级改造5F A2 / O 工艺脱氮除磷地表Ⅳ类水污水再生利用1 项目的背景及意义2006 年北京市污水排放量12. 9 亿m3 ,污水处理量9. 6 亿m3 ,再生利用3. 6 亿m3 。
污水处理厂尾水大部分是直接排入下游河道,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即使已经利用的3. 6 亿m3 再生水,绝大部分也未经深度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直接回用,不能作为工业用水、河湖景观用水、城市杂用水的替代水源,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磷营养物质和色度、臭味等制约了污水再生利用的范围和推广。
北京市的污水再生利用面临氮磷营养物质和色度、臭味等问题。
2002 年国家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 —2002) ,北京市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在2002 年以前完成,其尾水水质达不到新标准中对氮磷的去除要求,不能作为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07050601500701/ 2/ 3) ;北京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水质提高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再生水的合格水源,污水处理厂急需进行技术改造。
另一方面,再生水的水质与不同用户的需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的再生水水质(主要是有机物、氮和磷等多项指标) 既不能满足工业用户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景观利用的要求(见表1) 。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设计及调试问题讨论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设计和调试的角度,对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问题进行讨论。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是指对污水进行多级处理,使其达到可以满足工业生产、灌溉和饮用水等需要的标准。
其主要包括预处理单元、生物处理单元、物理化学处理单元和再生处理单元等。
预处理单元的设计需要根据进水水质的特点进行选择。
常见的预处理单元包括格栅、沉砂池和调节池等,其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泥沙和有机物等。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进水水质的变化范围,以及对进一步处理单元的影响。
生物处理单元是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核心部分。
其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转化为有机质和无机物。
在设计生物处理单元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生物填料和曝气方式,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生物降解效率和水质的稳定性。
物理化学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去除微量污染物和溶解物。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吸附、沉淀和膜分离等。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处理效果和成本之间的平衡,以及对后续处理单元的影响。
对于一些特殊的污染物,还需要选择针对性的处理方法。
要进行逐步调试。
由于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包含多个处理单元,各个单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需要逐步调试,确保各个单元的运行稳定以及整体处理效果的达到预期。
要进行监测和数据分析。
监测水质参数的变化并进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性能表现,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处理效果。
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清洗工作,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长期运行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督导工作,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的持续改善。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调试,才能保证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的达到预期。
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应运而生。
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是指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再生水的标准,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是基于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升级的。
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个阶段。
而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则在这三个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高级处理方法,以提高水的质量和净化效果。
在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中,物理处理是第一个阶段。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过滤、沉淀和吸附等方式,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悬浮颗粒和一些大分子有机物。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格栅、沉砂池、沉淀池和过滤器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杂质,提高水的透明度和澄清度。
化学处理是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的第二个阶段。
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促使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调节pH值、加入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加入沉淀剂等。
这些化学药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
生物处理是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的第三个阶段。
生物处理主要是通过将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转化为微生物可生长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从而实现水的净化和再生。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生物滤池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水的生物降解能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除了传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还引入了一些高级处理方法。
这些高级处理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等。
紫外线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臭氧氧化可以有效地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和消除异味,而活性炭吸附则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实施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度处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得以去除,再生水的品质得到保证。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设计及调试问题讨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再生水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设计及调试是再生水处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设计及调试问题进行讨论,探讨再生水处理中存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设计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设计的关键是要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使再生水能够符合再生水质量标准,可以用于灌溉、工业用水等。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净水工艺的选择:根据水质状况和再生水的用途,选择合适的净水工艺。
常见的净水工艺包括生物处理、膜处理、氧化法等。
2. 设备选择和布局: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所需的设备种类繁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进行合理的布局。
膜处理系统需要考虑膜模块的数量和排列方式。
3. 控制系统设计: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需要一个完善的控制系统来监测和调节系统运行状态,确保再生水的水质达标。
控制系统需要考虑自动化程度、监测手段等。
二、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调试问题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调试和试运行,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符合设计要求。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调试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 水质不达标:在初次试运行或者长时间运行后,再生水的水质可能会不符合标准要求。
这可能是因为净水工艺选择不合理、设备运行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对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
2. 设备故障: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中的设备可能存在故障,比如膜污染、管道堵塞等。
这些故障会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水质稳定性,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处理。
3. 控制系统问题:控制系统是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大脑”,如果控制系统出现问题,会导致系统运行异常。
因此需要对控制系统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调试。
三、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调试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调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对系统运行进行监测和调整:在初次试运行后,需要对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工艺说明城市污水经传统二级处理后,还残留有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氮和磷的化合物、不可沉淀的固体颗粒、致病微生物以及无机盐等污染物质。
为达到污水回用的目的须进一步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的对象和采用的主要技术见表1.5-14。
一、再生水回用于工业(一)城市污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对于再生水用于工业冷却,易产生腐蚀、水垢和微生物黏泥等危害。
(1)腐蚀污水中溶解盐含量高,除了自身引起金属腐蚀外,还使水的导电率增加,加速水中电化学腐蚀;水中的氯离子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物质,对不锈钢易造成应力腐蚀而致破裂。
氨氮对铜材产生腐蚀。
(2)水垢污水的硬度、碱度、磷酸盐的含量高,水中的钙、镁盐类在循环浓缩过程中易析出CaCO3、CaSO4、Ca3(PO4)2、MgSiO3沉淀,这些物质与悬浮物、金属腐蚀物和微生物一起,在金属表面结成多孔的垢层,引起局部垢下腐蚀。
(3)微生物黏泥(生物垢)污水中的大肠杆菌、氮、磷等营养物质,给细菌、霉及藻类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
二级出水中夹带有菌胶团,在敞开式废水处理设施和冷却塔中,温度和光照都适宜藻类繁殖。
这些微生物连同黏土质和金属的氢氧化物等,附着在热交换器、输水管道内,形成污泥状黏性物质,产生垢下坑蚀。
生物垢还粘结水中杂质,使垢层增厚。
形成生物垢的主要菌种有异氧菌、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真菌、藻类等。
污水回用于工业用水必须以二级处理出水为原水,进行不同程度的深度处理或三级处理。
国外深度处理方法有多种,主要有混凝澄清过滤法、活性炭吸附过滤法、超滤膜法、半透膜法、微絮凝过滤法、接触氧化过滤法、生物快滤池法、流动床生物氧化硝化法、离子交换、反渗透、臭氧氧化、氮吹脱、折点加氯等工艺。
城市污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时,常见的处理流程有以下几种∶①一级处理流程水稳剂、杀菌剂↓二级处理出水→混凝沉淀→过滤→冷却水此流程是建立在原循环冷却水系统具有去除氨氮功能的基础上,特点是基建投资小,运行费用低。
②生化处理流程水稳剂、杀菌剂↓二级出水→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过滤→冷却水该流程可进一步去除二级出水中的COD 和SS,并能去除部分氨氮。
再生水处理深度处理的几个方案西北电力设计院张乔1.再生水深度处理的必要性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水平的1/4,西北地区尤为严重。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
当前相当城市水资源短缺,城市缺水范围不断扩大,缺水程度日趋严重,据统计,全国669个城市中,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m3 ,年缺水量60亿m3,由于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
火力发电厂是用水大户,无论是抽取地下水还是从江河湖泊取水,代价都是非常大的。
很多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水资源匮乏,电站建设时不得不舍近求远。
而另一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城市污水外排,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
城市污水作为新开发的第二种水源具有水量大而稳定的特点,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水资源,而且水价便宜。
若将经过适当处理后的城市污水作为电厂的水源(主要是循环冷却水),一方面能够解决因水资源短缺限制电厂的发展问题,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城市污水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2.污水的几个水质指标反映水质的重要参数有悬浮物、有机物、生化耗氧量、反应值、细菌及有毒物质等。
1)悬浮物水体中悬浮物含量是水质污染的基本指标之一,指的是水中的不溶解的悬浮、漂浮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2)有机物生活污水和许多工业废水中均含有有机物。
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动植物的残体和排泄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有机物分解分好氧分解和厌氧分解,好氧分解在好氧细菌的作用下进行,分解过程较短,分解产物主要是CO2,H2O,NO3-,SO42-,PO43-等,分解产物以酸性状态存在,可与污水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厌氧分解过程慢,分解产物主要是CH4,CO2,H2O,NH3,H2S,H2等,分解过程放出恶臭。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